ERP的新一轮忽悠要来了?ERP上云的利与憋

ERP的新一轮忽悠要来了?ERP上云的利与憋

1、别人家的故事

前两天受邀去参加区里数字化建锋会,参会的都是在一些企业信息部担任要职的人员,一些嘉宾上台分享了他们对企业数字化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ERP在企业数字化领域里面依旧是核心中的核心系统,基本上对数字化有要求有规划的企业都在本地建造了属于自己的数据中心和私有云平台。

不过其中有一个数字化主管分享的一个故事,倒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姑且叫他W总,他所分享的故事就是他上东家的事情。

2、ERP的蜜月期

最早的时候用的是国产的ERP系统,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线不断剧增,现有ERP功能比较单一,跟外部系统集成有限,于是领导层决定升级更新版本的ERP系统,同时也斥资建造数据平台和智能机房。

经过大半年的辛苦,ERP升级如约上线,各个模块内部顾问和关键用户也都很尽心尽力,紧接着又开始上线了智能文档平台,将ERP的一些功能文档和知识点都囊括进去,加上培训到位,定期核查系统和子公司业务数据,所以一段时间以来ERP的使用都是顺风顺水的。W总才有精力去上线了各种外挂系统,像 SCM,数据云平台,智能接单系统、智能核算系统等等。

3、故事的开始

后来ERP厂商组织客户们参加行业数字化大本营的交流会,当然W总和他的老板也受邀参加,会上ERP厂家一直在宣传这几年云原生发展多么好,有多少家企业把ERP搬到了云端,声称系统维护由ERP厂家全部负责了,也不需要那么多系统管理人员,不用再操心系统的安全问题,并且还能快速跟进行业及时更新系统,带来更多的功能,而客户只需要用好ERP系统即可。

W总身为业内人员当然知道这是ERP厂家的惯用套路,但他的老板却被深深种草了,可能他觉得上一次升级ERP时间太久,成本太高,觉得上云也是一个方向,至少ERP使用费用也降低了。

W总打死也不会想到,ERP用得好好的,有一天会被老板要求上云

于是乎,公司又花了不少的代价,把ERP迁到了云端,确实,短期内费用降了三分之一,ERP管理人员也被安排到其他岗位了。但后来W总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图片

4、我已经下班了

因为公司上了一套RPA平台,可以专门抓单录入到ERP系统中,需要调整了ERP系统参数并重启系统服务才会生效,但客户方并不掌握这个权限,按流程提单并打电话找厂商催促处理,哪知对方技术人员已经下班了

因为重启服务不能在白天进行,而且还要避开晚上跑任务的时间,于是这个事情拖了两天才处理完,顺带着RPA项目以及其他测试计划延期。

5、小白鼠们

不仅很多事情处理不及时,就连当初老板比较看重的系统升级也是各种问题。本来一些功能用得好好的,用户也比较习惯,然后收到邮件被告知系统要升级新版本,结果增加了很多公司不需要的功能,用户的操作系统也被改变,一时间抱怨连天,ERP厂商紧急派人过来全员培训才勉强压下去。

6、这个是要钱的

当然,最离谱的还是资源设置问题。要知道ERP系统数据量是与日俱增的,跟其他平台的对接也越来越多,时间一长,很多接口会出现超时,ERP运行缓慢,公司就被迫一直提单申请加资源,加带宽流量,当然,这都是用钱去堆起来的,久而久之,每年的云费用已经远远大于上云之前的成本了

图片

7、我们很安…全

很多人以为上云安全,ERP厂商会有各种完善的安全策略和备份,至少上云之前W总对云端的系统安全还没有太多疑虑的。但现实总是打脸太快。用户在录单时系统完全失联,要知道ERP系统是要求7*24小时不停机的。

W总紧急打电话询问才得知ERP厂商机房空调短路了,导致服务器温度过高宕机了。W总心里一万匹神兽飘过,这特么的智能机房没有实时监控么?好在数据最后没有丢失,但ERP系统却停机了5个小时才恢复,造成的损失无法估计。

8、要自己的数据库?得花钱!

最让人破防的是公司为了上一套系统,为了测试方便需要在本地搭建一套沙箱系统作为测试,结果找ERP云厂商要系统数据库备份,结果需要七审核八审核,居然要重新商谈走合同,签署每天系统备份的协议,你猜这个协议每年要多花多少钱?58万!对,客户花钱买自己的数据!

会上,W总一直在感叹,本来ERP用得好好的,上云的目的是为了啥?

9、花钱下云

都知道ERP是核心系统,行业里面很多公司用着20年前的ERP版本比比皆是,都很清楚ERP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可掌控、数据安全、用得好比什么都重要,可这些年总是有一些人一直在鼓吹ERP上云,什么云原生,云趋势的,不是蠢就是坏。

这事儿的最终结果就是W总弃坑和老板的悔不当初,据说现在已经在加紧让ERP下云了,然而上云容易下云难,当初为了省钱省事儿让ERP下云,现在估计要花几倍的代价才能迁移下来了。

ERP的新一轮忽悠要来了?

要说这一两年来什么东西最火,毫无疑问当属AI。2022年11月OpenAI发布第一款ChatGPT聊天模型就瞬间引爆了全球AI的大模型发展,从此国内外各种大模型如雨后春笋一般爆炸,AI正在彻底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可以说在OpenAI之前,所谓AI和人工智能技术都是单一的理解能力,每一次交互都要先打个“招呼”,理解能力有限,交互困难,妥妥的人工智障,人们要获取信息往往需要在搜索引擎里面输入关键词,然后在茫茫网页里去检索分析想要的信息。而现在人们只需要通过简单对话,就可以快速得到想要的信息,AI在后台已经帮你实现了数据检索、整理、分析和报告了

每个行业都在尽量跟AI扯上关系,生怕掉队,ERP行业也不例外。ERP厂商在宣传的时候都会打上了AI标记,国内ERP开发商更想借AI来一次弯道超车,不过,我想他们都打错了算盘了

图片

AI虽然在一些数据分析上有优势,但是输出的内容其实都是比较“套话”的,有固定的模式,有时候得到的结果也是答非所问,现阶段AI都是生成式的AI,就是基于现有的大模型内容去提炼和输出内容,内容越多,AI看起来就越智能,就跟独孤九剑一样,敌人越强则独孤九剑越强。

或许你会觉得在ERP里面对AI问:2023年某某客户应收有多少元?下了多少数量的某个产品?AI会在短暂思考之后给你列出答案,这种简单问答形式会让你觉得ERP更好玩更有用的话,那AI在你眼中就只是个玩具

实际上企业用ERP的需求都是五花八门的,系统里面有成千上万个数据逻辑和业务控制点,要驯服好AI那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让AI知道你的需求点逻辑控制点。这可不是在AI对话上写”创建销售订单的事务代码是多少”这么简单!

图片

拿之前公司的报表作为例子吧。

好,现在有AI了,你对AI说:

Q:麻烦找出来2023年非冻结的华南地区的一级代理商在定制酒红色浴室柜这款产品上共产生多少罚息和履约保证金,请列出详细清单。

AI肯定一脸懵逼。

你是不是要告诉AI:非冻结是什么表什么栏位控制?华南地区怎么界定?一级代理商又是什么逻辑点?怎么判断浴室柜是酒红色?是定制还是非定制?罚息是怎么产生的?履约保证金是依据什么逻辑算出来的?

图片

现在ERP厂商在宣传AI的时候还会很委婉地带上云,表示只有云端ERP才会支持AI功能,变相逼迫客户把ERP迁到云端。**都**2****024年了还敢把ERP搞上云就纯纯的人傻钱多胆子大。

你自以为很方便实用简单的AI工具,但ERP厂商更方便拿你的ERP数据去喂AI,这就很离谱了。

所以,跟ERP数据安全相比,AI功能根本不值一提**。**

你看,客户并不傻,在AI风越刮越大的今天更注重数据安全性,很多面向普通用户的AI大模型和本地AI都很注重个人数据安全,一旦用户上传了本地文档,则自动关闭联网功能。现在ERP厂商也都不都是傻子,明白客户对云ERP的接受程度,开始在做基于本地的AI大模型,可以直接安装在客户的本地硬件里使用。

图片

你看,这不是挺好的嘛!

好比是智驾,有当然是挺好的,但你能完全把身家性命都交给智驾么?到头来不还得需要人工干预比较靠谱?

所以,谨慎对待AI,谨慎对待AI+ERP搞事儿,不要被ERP厂商忽悠了,**就目前的AI运用功能,**因为它而把ERP上云是得不偿失。毕竟ERP是数据处理型的系统,重在数据录入、数据控制、数据存储、数据性能和报表,像AI这种数据分析生成自然有其他更擅长的系统如BI等去融合处理,还不用占用ERP宝贵的系统资源,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