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作为货币,经济不会被拖累
关于如果黄金是货币,对我们是好还是坏,有个网友说,由于黄金升值,那谁会去使用一直升值的货币呢,都放着等升值,经济和生活怎么运转呢,这只会产生更多问题。
我回复说,那你就囤着等升值好了,啥也不用买,饿死算了。
这当然是个极端推论啊,但道理是没错的,总不能你想囤积黄金,就认为天下所有人都想囤积黄金吧。
黄金是钱(交易媒介),一定会有人拿来购买、交换他想要的东西。
这个事,我们不能陷入抽象的比较中。比如说,黄金和水,到底哪个珍贵呢?品类与品类之间,是没法比较的,汽车和苹果,你也没法比较。
你只能比较特定数量的黄金和特定数量的水,甚至还要在特定的场景中,比如缺水的沙漠中,一杯水能救命,而再多的黄金也救不了你的命,你说你是要黄金还是要那杯水呢?你囤积黄金,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黄金作为货币,它升值,是指它的购买力,是指特定数量的黄金到底能买到市场上特定商品的数量。这是相对的、动态的,黄金的购买力仍然要取决于特定商品的供求关系。
比如说,以前一克黄金能到一头小牛,但是由于市场上的小牛减少了,卖牛的人可能会因此提高小牛的价格,比如定价为2克黄金。这就意味着,黄金相对于牛的购买力变小了,黄金在这里并没有升值,而是贬值。
所以,网友对黄金作为货币,认为它一直是升值的,这个判断是不成立的,黄金对所有商品,并不必然都是升值的。
黄金作为交换商品的货币也好,作为商品本身也好,它升不升值,不仅仅取决于自己数量的多少,更取决于拿它去交换其他商品时的关系对比,取决于商品的供求变化,也取决于特定的人的主观判断。
在一克黄金和一头小牛之间,可能有人选择一克黄金,等它升值。但可能也有人愿意买下一头小牛。这就相当于把这一克黄金投资到小牛的经营中,等小牛长大了,能卖出5克黄金的价格,从而实现5倍的回报。难道,这不比囤积黄金更香吗?
所以,当有人问,如果大家都囤积黄金,经济和生活怎么运转这个问题时,我只能说,他就陷入了假想中。
是囤积还是花掉黄金,取决于哪种回报更大。
你省吃俭用存人民币、或者美元,无非是想要一个利息上的回报,但前提是,你依然要花掉一部分钱去维持自己的生活、生存需要。你存钱,无非是为了将来生活得更好,但钱下来的钱迟早也是要花掉的,或者留给孩子。
所以,囤积也没什么坏处。你囤积黄金也一样啊,这无非是一种储蓄行为罢了。囤积现金、储蓄黄金,并不一定对经济运行带来影响,相反,储蓄就等于投资未来。
现在再来假设你有100克黄金,你发现囤积一年后,它能升值5%,这相当于一年后你能得到105克黄金。
但是,你发现有个稳赚的创业项目,一年后的回报率是25%,相当于投资100克黄金得到125克黄金的收益。
这时候,你是囤积自己的黄金呢,还是用它来投资创业呢?不言而喻,这种比较下,明智的人会选择投资创业而不是囤积黄金。
所以还是那句话,即便黄金能升值,也不见得人人都想着一直囤,尤其是不吃不喝一直囤。
还有,你会怎么囤自己的黄金呢?
囤在家里,你可能会担心小偷,这个防偷的成本还是挺高的,就像现在也很少有人在家里放大量的现金一样。
如果银行提供存取黄金的业务,肯定大家更愿意把自己积攒的黄金存在银行,然后银行再给你开一张存单。这样就更安全、更方便,存取自由。
这时候,当黄金存在银行里,虽然本质上是大家囤积黄金,但其实黄金就有了流动性,银行会把它借给那些有商业眼光、有冒险精神的创业者,以赚取利差。
而借了黄金的创业者会用这些资本生产出更多、更受市场欢迎的商品,这就实现了真实财富的增长。
就是这么个道理。如果黄金是货币,你爱囤不囤,这根本不影响市场的运转,不影响财富的生产。而且,黄金比任何货币都更诚实,它不欺骗你,任何人也别想以通货膨胀之名来行欺骗掠夺的勾当。
生活将大不一样,如果黄金是货币
黄金的价格涨疯了,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50年来各个国家的货币用的都是黄金,而不是什么美元、欧元、人民币等这样的纸币,那我们的生活水平是会上升还是下降呢。
如果采用金本位的货币制度,经济是更加进步还是衰退呢?
正好有一位作者比较了1970年到今年纽约市的各种消费品价格。之所以要选择1970年,是因为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关闭了黄金窗口,然后黄金价格在公开市场可以自由浮动,黄金价格的波动反映了美元购买力的波动。
1970年,黄金的价格是每盎司35美元,今年上半年的价格是每盎司3360美元。
看这张表,里面商品的价格,全部用金盎司来计价,包括住宅、出租公寓、电力、巨无霸汉堡、牛排、1加仑汽油、福特150卡车、1打鸡蛋、李维斯501牛仔裤、从纽约到洛杉矶的机票、纽约的精致晚餐、汽车轮胎爆胎修复、1瓶可口可乐、乐事薯片和1瓶水。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纽约市一套90多平方米的房子,在1970年为485.7金盎司,1980年下降为130金盎司。2000年最贵,达到1164金盎司。但到今年上半年却只有260金盎司。
也就是说,如果用黄金作为货币的话,你在1970年需要花费485金盎司才能买到一套房子,而如果今年买房的话,还能省下来225金盎司。
看看吧,在过去的五十年里,纽约所有以金盎司计价的商品,价格总体上都有所下降。这是妥妥的通缩。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如果黄金是货币的话,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会下降。而且价格下降并不会阻碍经济进步。这还说明,现在人们讨论的价格通缩,要让物价回到所谓的合理水平,毫无意义。
我们知道,今天的经济水平比50年前不知高了多少倍,但正如这个表格所呈现出来的,如果采用黄金作为货币,各种商品的价格在长期趋势上都会呈现出下降的态势,这才是经济进步的真正标志。
因为生产力的提高,往往会降低价格和成本,从而将市场的成果分配给全体公众,提高所有消费者的生活水平。而强行维持物价水平会阻碍这种更高生活水平的普及。
在整个19世纪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工业化国家普遍存在温和的通货紧缩趋势,因为商品供应的快速增长,超过了在古典金本位制下货币供应的渐进增长,也就是商品多,黄金少,所以商品用黄金来计价,就呈现下降趋势。
例如,在美国,从1880年到1896年,批发价格水平下降了约30%,即每年下降1.75%,而实际收入增长了约85%,即每年约5%。
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商品换成纸币来计价后,这些商品的价格都在上涨呢?
这是因为各国都假惺惺地表态,会以黄金作为抵押物去印刷纸币,然后又说纸币更方便,购买力不会下降。
纸币的发明和出现,为各国提供了比征税更隐秘的攫取大众财富的手段。他们把你的黄金收上来,不允许大家在交易中使用黄金作为货币,这样,绝大部分黄金都存在了政府的金库里。
1970年一盎司黄金相当于35美元,按理说你收了多少黄金就应当相应地印出多少美元,但其实他不停地多印、偷偷地多印,印到今天,一盎司黄金接近于4000美元,这相当于作纸币的美元,50年来多印了100倍的量。今天的美元,它的购买力大约只相当于1970年的1%。
如果采用黄金作为货币,我们的购买力就有100倍的增长,这可并不是杠杆效应,而是真实的财富的增加,换句话说,这50年中,通过印纸币的方式,政府拿走了大众99%的财富,甚至更多。
由于大众的财富就这样被拿走了,所以人们必须工作更长时间,付出更多努力,更加内卷。所谓内卷,就是因为黄金被强制性地排除在货币体系之外,取而代之的是各国的纸币。
而且,纸币印得越多,大众、包括企业,就必须更加努力地内卷,用努力来弥补财富被隐性拿走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