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炮轰经济学家?他可能没遇到奥派

“我觉得特别悲哀,春江水暖鸭先知,假如企业家要去听经济学家的话,这些企业家大半已经死掉了。”

“中国真正优秀的经济学家没有多少,经济学家对数学感兴趣,把昨日所有的数据拿出来以后,总结一个商业模式,可中国的数据能信吗? 所以不要去听经济学家的话,一定要听消费者,听市场,因为市场才能决定未来。”

——马云

马云曾经公开说过扎心的话:“企业家不要听经济学家的话 否则会死掉大半”。这些话一出,网上炸开了锅。

有人拍手叫好,觉得经济学家就是一群纸上谈兵的家伙,理论一套套,实际干货没多少;也有人觉得马云太绝对,毕竟经济学家在政策制定、市场分析里似乎也挺重要。

可今天,我想换个角度聊聊这个话题——不是经济学家没用,而是马云可能吐槽的那些经济学家,真有点“鸡肋”。

而有一群经济学家,他们的观点不仅有用,还能让人眼前一亮,他们就是奥地利学派(简称奥派)经济学家。

这篇文章,我就用奥派经济学家的视角,来反驳马云的“没用论”。我要证明,奥派经济学家不仅有价值,还能帮我们看清经济的本质;反过来,那些老爱喊着管一管市场的经济学家,可能才是马云眼里的“没用”代表。

一、马云为什么看不上经济学家?

先说说马云的“没用论”可能从哪来的。作为一个从街头小生意做到全球电商巨头的传奇人物,马云的成功靠的是实打实的商业嗅觉和执行力。

他可能觉得,经济学家整天研究模型、写论文,跟现实世界的生意八竿子打不着。

比如,那些主流经济学家,动不动就建议政府花钱刺激经济、调控市场,可结果呢?经济没见得多好,反而一堆副作用。

马云的吐槽,大概率是冲着主流经济学家去的。

比如凯恩斯主义者,他们相信政府得当“救火队长”,经济一不好,就得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来救场。这种思路听起来挺美,但实际操作起来,效果常常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马云这种“干实事”的人,可能就是看不上这种“理论先行”的做派。

但奥派经济学家不一样。他们不信主流经济学那一套,反而觉得市场才是真正的“老大”。

要是马云了解奥派,说不定会觉得这些经济学家有点意思,甚至跟他的商业哲学有几分合拍。

二、奥派经济学家:市场的铁杆粉丝

奥派经济学家的核心理念,简单来说就是:市场自由、个人选择。

他们相信,市场是个神奇的东西,只要让它自由运转,就能把资源分配得妥妥当当。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能力做选择,最后整个社会就和谐了。权力呢?别瞎掺和,干预只会把事情搞砸。

这跟主流经济学家完全是两条路。主流派觉得市场会“失灵”,得靠权力来“扶一把”。

比如经济下行时,凯恩斯主义者会说:“赶紧印钱、花钱,拉动需求!”可奥派经济学家却说:“别闹了,市场自己会调整,你们插手只会添乱。”

举个生活里的例子你就明白了。假设你家附近有个菜市场,菜价突然涨了。

主流经济学家可能会说:“官员们得管管,定个最高价!”但奥派经济学家会说:“别管,价格高了,农民自然会多种菜,卖菜的也会多进货,过段时间供需平衡,价格就下来了。”

他们相信,市场有自己的“智慧”,不需要官员们当“保姆”。

三、2008年金融危机:奥派的先见之明

说到奥派经济学家的价值,咱们得拿点真事来说话。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个经典案例。

那时候,美国房地产泡沫破了,银行倒了一片,全球经济跟多米诺骨牌似的往下倒。

主流经济学家急了,喊着:“政府快救市!印钱!搞刺激计划!”于是,美国政府推出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后面还有一轮接一轮的量化宽松。

结果呢?短期内经济好像稳住了,但问题也来了:债务飙升,钱印多了导致资产价格(比如房价、股市)泡沫化,普通人生活却没啥改善。

十几年过去了,美国的国债从2008年的10万亿美元涨到了现在的30多万亿,通胀隐患也越来越大。

奥派经济学家早就看透了这一切。危机前,他们就警告:低利率和政府对房市的扶持会吹大泡沫。

危机爆发时,他们又说:“别急着救市,让市场自己清算,虽然会疼,但这是最快的恢复办法。”他们认为,政府的大手笔干预,就像给感冒病人打激素,短期退烧了,长期身体垮了。

事实证明,奥派的预言有道理。量化宽松救了银行和华尔街,却没救实体经济,反而让债务问题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马云要是看到这点,说不定会觉得:“嗯,这些奥派家伙,还真有点料。”

四、货币政策:奥派的硬核批判

再来说说货币政策,这也是奥派经济学家跟主流派掐得最凶的地方。

主流经济学家觉得,央行(比如美联储)是经济稳定的“大管家”,通过调整利率、印钞票,就能让经济不冷不热刚刚好。可奥派经济学家直接开怼:“胡扯!联邦储备银行就是经济波动的罪魁祸首!”

奥派有个大牛叫哈耶克,他有个著名理论:人为压低利率会引发“错误投资”。

啥意思呢?比如央行把利率压得很低,企业一看借钱便宜,就跑去投资一些压根不赚钱的项目,比如盖没人买的楼、造没人用的厂。等到利率回升,这些项目露馅,经济就崩了。

2008年金融危机就是这么来的。美国美联储在2000年代初把利率压到1%,结果房地产火得一塌糊涂,大家借钱买房,银行乱发贷款。可这繁荣是假的,利率一升,泡沫就炸了。奥派经济学家说:“看吧,美联储的货币游戏,早晚得出事。”

奥派的主张更硬核:取消央行,恢复金本位或者自由银行制度,让市场自己决定货币供应。

他们觉得,操控货币,就像小孩玩火,早晚烧房子。马云这种靠市场吃饭的企业家,估计会觉得这思路挺带劲。

五、自由贸易:奥派跟马云的“神交”

马云的阿里巴巴能做到今天,离不开全球化贸易。没有自由贸易,哪来那么多跨境电商的机会?而奥派经济学家,恰恰是自由贸易的铁杆粉丝。

奥派认为,自由贸易是经济效率的王道。每个国家干自己最擅长的事,然后互通有无,大家都赚。反过来,搞保护主义、设关税壁垒,只会让资源浪费,消费者买东西还更贵。

比如中国擅长做电子产品,美国擅长搞科技研发,双方自由贸易,手机便宜了,软件也好用了,多好。

可现在,有些经济学家却支持贸易战、产业保护,说是为了“国家利益”。奥派直接反驳:“扯淡!保护主义就是自毁长城!”看看最近的中美贸易摩擦,关税一加,消费者掏钱更多,企业成本上升,经济效率直线下滑。

马云肯定深有体会,他的生意可不想被这些干预搅黄。

六、主流经济学家:总出馊主义的砖家

主流经济学家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太相信官员、权力,觉得权力是“万能钥匙”。可现实呢?权力一出手,往往达不到目的。

比如房价问题。很多主流经济学家说:“房价太高,政府得管,限价!”结果呢?限价一出,开发商不盖房了,房源更少,房价反而更离谱。奥派经济学家早就说过:价格是市场的信号,你限价等于掐了信号,供需就乱套了。

再比如产业政策。有些经济学家,比如林毅夫们,就爱鼓吹政府扶持“战略产业”,像新能源、芯片啥的。

可政府哪有那本事挑赢家?日本80年代砸大钱搞半导体,最后还是被市场淘汰。奥派说得明白:市场自己会选,谁行谁不行,不是政府说了算。

这些干预派的经济学家,短期政策可能有点效果,但长期看,副作用一大堆。马云可能就是看透了这点,才觉得他们“没用”。

七、奥派的价值:看清本质的“清醒剂”

说了这么多,奥派经济学家的价值到底在哪?简单说,他们是经济的“清醒剂”。他们提醒我们:市场比政府聪明,别瞎折腾。他们的理论不一定完美,但绝对能让人跳出框框,重新思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结语:马云,你该认识下奥派

马云说经济学家没用,可能只是吐槽那些主流的干预派。如果他认识奥派经济学家,说不定会改口:“哦,原来经济学家也有靠谱的。”

奥派用市场自由和个人选择的逻辑,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反过来,那些老喊着管制干预的主流经济学家,可能真是马云眼里的“没用货”。

所以,不是经济学家没用,而是得看你认识的是哪一拨。奥派经济学家用他们的洞见,告诉我们:放手让市场干活,比政府瞎指挥强多了。马云,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