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的困境事关国运,人民日报说了也没用

最近餐饮业遭遇重击,这会引起连锁反应,事关国运。

先讲个故事:

假设一个村子有铁匠、农民、裁缝,他们相互交换产品,不会产生“产能过剩”。那么,村长有什么办法制造“产能过剩”?

很简单,阻碍其中一些人生产,例如,把铁匠的铺子关了。铁匠生产不出农具跟农民换粮食,农民的产能就“过剩”了。而且,铁匠没东西换粮食,就没粮食买裁缝的衣服。同样,农民的粮食无法卖给铁匠,他也收不回成本,他也会减少购买裁缝的衣服。你看,整个村子都出现了“产能过剩”。农民、裁缝竞相降价,一片凄风苦雨。

这,就是主流经济学经常挂在嘴边的“产能过剩”。他们认为,农民、木工生产得太多了,太“内卷”了,所以卖不出去。需要治理“内卷式竞争”。

这就是主流经济学特别、特别荒谬的地方。

什么是需求?就是你对某些商品有需要且能够支付。

我想大家很容易看出,实际上,根本就不是农民、木工做错了、生产得太多了,而是铁匠的正确产能被阻止了、失去支付能力了。农民、木工完全就是正常生产,并没有做错什么,但因为铁匠需求大跌,他们就显得“产能过剩”了。“产能过剩”这个词描述的根本就是假象,它实际上是铁匠产能不足。

这个道理是不是非常容易懂?

所以你明白了吗?餐饮业的困境必须高度重视。

因为,当餐饮业就像铁匠一样,缺乏支付能力时,那一定会引发连锁反应,加剧其他行业的“产能过剩”。

实际上,在重击之前,这几年餐饮业日子早就就不好过。拿2024年来说,2024年上半年北京大中型餐饮企业的利润同比下滑了88%!

图片

你也可以说,餐饮业的产能“过剩”了。不止餐饮业“产能过剩”了,不少行业都普遍地出现了“产能过剩”。

这并不是因为餐饮业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铁匠”——房地产、互联网、民间教育等行业的从业者支,付能力大为降低,才使得餐饮业“产能过剩”了。

但是当房地产、互联网、教培等行业遇到困境时,绝大部分餐饮业的从业者根本就不会意识到,当“铁匠”的产能受阻,会使得“农民”、“裁缝”的正常生产变成“产能过剩”。

他们心里估计在想:“你房地产、互联网、民间教育的困境,和我有什么关系?又不影响我正常做生意。”

同理,今天餐饮业遭遇困境,一定会加剧其他行业的“产能过剩”。不是因为其他行业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餐饮业从业者的需求会进一步大幅下降。

但是其他行业的人同样也不会意识到餐饮业的困境和他们的“产能过剩”之间的联系。他们可能还觉得真的是自己的行业太“内卷”了,需要治理“内卷式竞争”呢。

所以,在本文开头的故事里,你觉得需要治理农民、裁缝的“内卷式竞争”吗?

很明显,当然不需要!

真正需要做的,是恢复铁匠的正确产能。只要铁匠能继续正常生产工具,来交换农民的粮食,农民、裁缝的“产能过剩”自然就消失了。

也就是国家反复强调的,多推出扩张性政策,不推出收缩性政策。

哪些是扩张性政策?重申对市场的尊重,减税,减少管制,都是扩张性政策。

“铁匠”们——房地产、互联网、民间教育等等行业恢复正确产能,从而恢复需求,所谓的“产能过剩”、“内卷式竞争”自然也就消失了。

在网络小说《诡秘之主》里,主角克莱恩和一些人曾经陷入一个时间线的循环,那是一个特别无望的状态,因为陷入循环中的其他人根本意识不到自己陷入了循环。幸好克莱恩能够意识到自己陷入了循环,才能打破循环。

所以,你明白餐饮业的困境为什么事关国运了吗?因为它可能加剧“餐饮业从业者需求下降→其他行业‘产能过剩’→治理‘内卷式竞争’→被治理行业需求下降→其他行业‘产能过剩’……”的闭环循环。

人们必须跳出主流经济学的荒谬循环,才能救经济。

一个饭馆老板,郁闷地说:“这都星期五了,8点钟,还一桌客都没有。”

图片

他发出悲鸣:“连人民日报都提啦,正常吃喝不违规,大家为啥不敢出来?大家是不是跟我有仇呢?朋友们,没事,正常吃喝不影响你的作风建设。赶快来吧,来吃它一顿吧,我快撑不住啦……”

可惜得很,这个事情上,人民日报说了也没用。当然,实际上,那句话是人民网说的。

因为,对于大部分公务员来说,他们信奉一点:“吃喝不一定有事,但不吃喝肯定没事。”

这就是这些年深入到官场骨髓的“免责”文化。“没事”是第一位的,其他都放后面。人民网说一句“禁止违规吃喝,不是吃喝都违规”,他们就敢吃喝了?

再说,什么叫正常吃喝?同城官员互相不能请,下级不能请上级,上级也不能请下级……一大堆规定下来,正常吃喝还有多少?还不如干脆不出去吃喝了。免责第一!

拿地方查违规吃喝来说,地方上的官员相互之间都认识,纠查的人往那一站,官员就主动躲开了。有的地方心眼子多,就雇大学生在可疑饭店外面偷偷拍照,看谁进去过,然后再一一查。大学生每拍一张有效照片,可得100元。你说,这种防不胜防的状况,官员还敢出去吃喝?就算你是合规吃喝,你也不想自己的照片出现在纠查部门的案头啊。可这些纠查的人不这样做也不行,因为他们也有KPI。

而官员不出去吃喝了,很多饭局也就组不起来了。

中国餐饮业2024年的从业人员大约是3000万人,这3000万人真是,还没走出疫情的创伤,就迎头又来一场暴风雨。

直接受影响的,当然是那些官员们常去的较高档的饭店,但中低端饭店乃至小摊也会受影响。现在,就连五星级酒店都纷纷在门口摆地摊了,这难道不抢走中低端饭店的生意?

现在天天说治理“内卷式竞争”,可五星级酒店都去跟摆地摊的“内卷”了,这又怎么说呢?

图片

对于餐饮业来说,这还只是直接的、看得见的影响。

看不见的影响是,由于地方“尽职免责”,宽松氛围的逐渐减弱,营商环境变紧得更快,老百姓搞钱更不容易,普通人也消费大降级。官员不吃喝,普通人没钱吃喝,餐饮业的需求端日趋严峻。

其实,治理违规吃喝,有一招更好的办法。

以前的违规吃喝确实挺严重。

有的实权部门的官员,甚至和饭店、KTV谈提成。有企业家求他们办事,请他们吃饭、娱乐,他们就把人带到有提成的饭店、KTV去,一次就花五六万、七八万,自己大吃大喝了不算,每月还能拿到十几万、几十万提成。这种事,谁听了不气愤?

这种当然要治理。最好的治理的办法就是不要让官员有那么大的权力。如果官员没那么大权力了,谁还一顿花几万元请他们?

可以说,只要绑住官员干预市场的手,除了公款吃喝,所有吃喝都是合规吃喝,完全不需要人去纠查。

而公款吃喝也可以和当地经济发展挂钩。你努力改善营商环境,税源扩大,财政有钱,你在财政上花钱灵活一点,又有什么要紧?相反,你在财政上一丝不苟、“尽职免责”,但你这个地方经济发展不起来,老百姓日子非常难熬,这又有什么意义?

这世界上,最好的治理是管紧官、不管紧民,其次是官、民皆松,再次是官、民皆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