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利益”的诞生:国王如何将个人私利包装成公共福祉?
朋友,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老板?
开会的时候,他总喜欢把“公司就是咱们的家”挂在嘴边。他会语重心长地告诉你,要以大局为重,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暂时的个人得失不算什么,自愿加加班,多奉献一下。
这时候,你心里会不会冒出一个小小的问号:“公司利益”和“老板的利益”,到底是不是一回事?我拼死拼活,最后是公司更好了,还是老板的腰包更鼓了?
别觉得这个问题太现实。说真的,这事儿啊,几百年前的欧洲君主们,早就玩得炉火纯青了。他们上演了一出思想史上最厉害的“偷天换日”,成功地让所有人相信:国王的私利,就是国家的利益。
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宏大叙事的“出厂设置”,看看它是怎么被一步步造出来的。
从“家族企业”说起
为了方便理解,咱们可以把当年的国家,想象成一个巨大的家族企业。国王,就是这家企业的董事长兼CEO。
在最初的时候,大家分得很清楚。董事长有董事长的利益(想住大城堡,想多娶几个老婆),公司有公司的利益(别破产,能赚钱)。员工们(也就是老百姓)给董事长打工,交点份子钱(税),但心里明白,那钱是进了董事长的口袋。
但后来,情况变了。一些非常聪明的“企业顾问”和几代能力超强的“董事长”,联手完成了一场思想上的“炼金术”。他们成功地说服了几乎所有人:这家公司,就是董事长本人。董事长的个人财富,就是整个公司的福祉;董事长的个人意志,就是整个公司的发展方向。
听起来有点荒唐?但这个思想钢印,正是后来几百年“国家主义”的底层代码。
第一步:思想“破窗”,可以为所欲为
最早给这套玩法提供理论弹药的,是个叫马基雅维利的“管理顾问”。
他给当时的“董事长们”(君主们)写了一本内部培训手册,叫《君主论》。这本书的核心思想,用大白话讲就是:为了公司的生存和扩张,董事长可以不择手段。
什么诚信、道德、承诺,在“公司安全”这个最高目标面前,都得靠边站。马基雅维利说,只要是为了保住公司,董事长“不必在意背负残忍的恶名”,什么“正义或非正义,人道或残酷,光荣或耻辱”,都不用管。
说白了,他就是第一个理直气壮地告诉老板:“为了公司好,你可以干点脏活儿”的人。这在思想上,捅破了一层窗户纸。从此,“为了国家”成了一块可以遮掩一切个人欲望的挡箭牌。
第二步:权力“合法化”,董事长说了算
如果说马基雅维利是教老板怎么耍手段,那法国思想家让·博丹,就是给老板写了一份“无限责任”的法律授权书。
博丹生活在16世纪的法国,他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概念——“绝对主权”。
他论证说,在一个国家这家“公司”里,必须有一个最终说了算的人,这个人就是董事长(国王)。他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是唯一的“立法者”,他制定公司的规章制度,但自己不受这些制度约束。他唯一需要汇报的对象,不是股东大会(贵族议会),而是“上帝”。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在这家公司里,董事长的话就是最终解释。他爱怎么来就怎么来,因为他的权力是“神授”的,天然合法。这就从理论和法律上,把董事长的权力弄成了绝对的、不可挑战的。
第三步:实践“巅峰”,“我就是公司”
理论铺垫好了,终于来了一位把它玩到极致的“天选之子”——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
这位堪称史上最强CEO的国王,把他祖辈和思想家们捣鼓出来的理论,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他是不是真的说过“朕即国家”这句话,历史学家还有争议,但他的一言一行,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的精髓。
他把国家的税收,看作是自己口袋里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他觉得司法就是“我的正义”。整个法兰西,就是他的私人产业。
他手下的那帮“企业文化宣传员”更是鼓吹到了极致。宫廷神学家博斯韦主教公开宣称:“整个国家都体现在君主的人格之中……君主的威严,就是上帝在君主身上的形象。”
到了这一步,“偷天换日”就彻底完成了。
国王不再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私心杂念的个人。他被抬上神坛,成了一个“公共符号”,成了国家的化身。他的个人利益,被完美地包装成了所有人的“公共利益”。
于是,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 国王想打仗扩张领土(满足个人野心),这叫 “追求国家荣耀”。
- 国王想加重税收来修建凡尔赛宫(满足个人享受),这叫 “为了公共事业”。
- 国王想镇压反对者(清除异己),这叫 “维护社会秩序”。
你反对他,就不再是反对他个人,而是“不爱国”,是“背叛公司”!这顶帽子,谁戴得起?
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看明白了吗?从马基雅维利到路易十四,一条清晰的逻辑链条浮现出来:统治者的私利 → (通过“国家理由”这套话术) → 国家利益/公共利益。
这个几百年前的故事,跟我们今天有什么关系?
关系太大了。因为这套“话术”经过层层包装和迭代,一直流传至今。它未必再以国王的形式出现,但它的内核——将少数人的私利,包装成所有人的共同目标——却从未过时。
所以,下次当你再听到有人用“集体”、“大局”、“共同利益”这些宏大的词汇,让你放弃自己的具体利益时,不妨在心里多问一句:
这到底是谁的“集体”?谁的“大局”?这个所谓的“共同利益”,最终会流进谁的口袋?
学会分辨“谁的利益”,是我们保持独立思考的第一步。这,也是我们学习这些看似遥远的历史,最有价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