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关于当前形势的十点看法
ChatGPT这种超级牛逼的应用的出世,让许多人捶胸顿首:为什么中国没有这么牛逼的科技创新?
如果用一句话来回答,那就是我们社会中有许多观念,例如反资本、反大企业、反垄断、要求管一管,总之是反市场的观念,不支持这种创新活动。
要想让一个社会的创新精神竞相迸发,就要正确理解市场,具备正确的观念。
第一首先,竞争从来不是简单地模仿
而是所有人享有平等的权利,推陈出新取而代之。
竞争的意思并不是说,任何人可以仅靠模仿别人所做的事情就可以成功,而是说,以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青睐的这种机会,不能因为既得利益者的特权而受到限制。
竞争,在市场中主要地是作为垄断的反面来使用的。它实际上是个权利平等的概念,是一个是否允许准入的问题。
只要权利平等,市场准入开放,再大的企业,也不能阻碍创新。
出租车行业是一个最鲜明的例子,它就是“管制俘获”的典型例证。管制者和出租车行业的既得利益者结成同盟,以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方式,限制市场准入,保障从业者享有较高的不正当利益。
因此,打破出租车行业垄断的最终办法,不是办更多的出租车公司,而是允许以更优越的方式与他们竞争。例如网约车,例如共享单车。
谁也不会想到,与照相机竞争的并不是照相机,而是手机;与汽车竞争的,是火车和飞机;与蜡烛竞争的不是蜡烛,而是电灯;要想取代马车,不是生产一辆更快的马车,而是像亨利·福特那样生产汽车。
市场总是蕴含无限可能,只要允许人们自由地行使自己的财产权,它能创造的东西远远超出想象。
在市场中,并不是同类商品在竞争,而是所有商品与所有商品在竞争。这世界上并没有完全不可替代的东西。所有生产者最终在竞争的,是消费者口袋里有限的金钱。
这种推陈出新的竞争,其先决条件就是市场准入开放,每个人都有权利用自己的财产,自担风险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如果只允许一部分人做某事,不允许另一部分人做某事,就无法竞争。
第二,有效的竞争,才能让好东西脱颖而出,造福于消费者。
在权利平等,市场准入开放的情况下,竞争必然是良性的,必然服从消费者的指令。
是生产者与生产者在竞争,消费者与消费者在竞争。生产者与消费者,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利互惠的关系。是生产者在不断地降价,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是消费者的竞相购买,推高了物价。
人们都对百度颇有微词,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市场不够开放,不让其他搜索引擎加入竞争。于是造成了消费者的选择变少。
由于免受竞争的威胁,就减少了它提供更加优质的商品和服务的激励。
企业当然是倾向于维持自己的独占地位的,那样它就可以免受竞争而坐享其成。但问题是,企业并没有权力不让谁进入市场,只有管制者才有这个权力。
因此问题的关键是,管制者不应当具有限制其他市场主体准入的这个权力。它的职责只是维护和保障财产权。不准其他人进入市场,实际上是侵犯了他人财产权的行使,这与它的职责是背道而驰的,实际上就是自我否定。
因此我们应当呼吁的是,削减这样的权力,而不是单纯地去反企业。
试想,当管制者根本就无权这样做时,企业即便是想享受独占的利益,也毫无办法,它就只能要么奋起直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要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更会服务消费者的企业将它淘汰出局。
第三,不要反垄断,反大企业。
传统经济学对垄断的错误定义,是造成反垄断法出台,和社会观念败坏的罪魁祸首。那些经济学家,以及采纳了这种学说,以方便自己扩张权力的政客,要为此承担责任。
以商品的独特性、市场占有率、主导地位等概念进行垄断的定义是荒谬的。简单的归谬法就可以将其中的荒唐展露无疑:
这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商品,每个人、每种商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从这个角度看,天下谁人不垄断?
市场占有率大了,就是垄断,你如何定义市场?可口可乐是可乐市场,还是碳酸饮料市场,还是饮料市场,还是“喝的”市场?采用哪一种市场定义,完全就决定了它是否垄断。而这种定义的选择,完全取决于管制者的主观臆断。
市场范围——包括地理的和服务领域的——究竟是多大?我们小区门口,只有一家卖卫生纸的,它是不是垄断?微信是垄断吗?问题是沟通交流的方式多着呢,又不是除了微信就不能打电话、发短信和写信,甚至靠吼。
按照这种垄断定义,那么任何一家企业扩张规模,都是错的,企业应当越办越小才好,把所有大企业都拆分成小卖部那样,才是对的。
所以你指望一个小卖部,搞出ChatGPT这样的创新吗?
揭露一个谬误的最好办法,就是放任自流,用它的逻辑,将它推理至极致,直至得出一个荒谬的结论。
那么真正的垄断只有一种,那就是行政垄断,就是前面说的,权利不平等,设置准入限制。
除了这个定义,再也没有逻辑一致的定义。
真正的垄断,例如国字头的企业,没见谁反,整天反那些大企业,不是柿子专检软的捏吗,不是忽视了房间里的大象吗?
大企业之所以大,恰恰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能够为最广大的消费者——即穷人,因为贫富是相对概念,穷人永远占大多数——创造价值的企业,才能成为大企业。市场经济,本身就是面对最广大的群体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制度。
只要市场准入放开,再大的企业也无法高枕无忧,因为它服从消费者主权。ChatGPT让谷歌寝食难安,比尔·盖茨说微软离倒闭只有18个月,躲在地下室的乔布斯把诺基亚干翻,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第四,技术进步需要资本积累。
这个问题写过多次,其逻辑链条,简述如下:
技术相对于资本,是过剩的。世界上的技术千千万,决定将什么样的技术投入生产过程的,是资本量的多寡。
如果没有资本,再好的技术,也是一种智力消遣和纸上谈兵。
只有企业家进行经济计算,预期未来的价格,产出大于投入时,投资才是划算的和正确的。这意味着资源被正确地利用到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用途中。也就是说,只有这样的技术,企业家才会去投资,其他的技术,则会被弃之不用。否则,大而无当地投资于技术进步,放卫星上火星,那只会消耗和毁灭资本,这意味着人们的生活变差。
利润机制的约束,会让企业家自我负责,做出审慎的投资决策,接受消费者的检验。一旦没有利润机制,拿着大家的钱放卫星,盈亏自己不用负责,那就必然到处乱放卫星。
综上,是资本积累水平,决定了技术进步的速度。
美国之所以有先进的技术,就是因为200年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海量资本;我国现阶段技术上暂时落后,就是因为改革开放40年,虽然资本积累速度够快,但是总量不及美国。
而资本积累,依靠财产权的保障,对未来的稳定预期。只有这样,才能降低人们的时间偏好,才能形成更多的储蓄,这些储蓄被调用,形成长期投资,在不影响当下满足的同时,改善人们的未来生活。
如果朝令夕改,今天锤这个明天锤那个,人们财产权就不稳定,就对未来没有信心,那就没有长期投资,只有今朝有酒今朝醉,或者逃离。这就是毁灭资本。
归根结底,要奉行市场经济。
ChatGPT这种技术,动辄投资数十亿美金,投资周期长达几年十几年,如果没有稳定的财产权保障,怎么可能出现呢?
资本积累,以及它所依赖的制度环境:市场经济,需要有正确的观念支持。市场经济与“管一管”,是格格不入的,任何“管一管”,都是在破坏市场,侵犯财产权,减少资本积累,阻碍技术进步。
一方面凡事要求“管一管”,把管制者视为“全能神”,一方面希望有全世界最牛逼的技术,这是精神分裂症。
所以如果你真心期待中国的科技腾飞,那就不能到处呼吁管一管,因为那就是目的与手段的背离,只会使技术进步的速度变慢,甚至回到落后的农业时代。
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更是完全没有反对技术进步的理由。正是技术进步,冲破了既得利益者的藩篱,绕开了重重管制,造福了消费者。想想网约车,想想腾讯的出现让你可以不再看电信局的脸色,想想支付宝的出现让你不再去银行,很明了的事实。
一个既得利益者反对技术进步,虽然在观念和理解上是错误的,但至少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个消费者,应当热情地拥抱创新,你又不是既得利益者,替人家瞎操心什么?
ChatGPT火的时候,抖音在送外卖!
每当国外有重大科技成果发明的时候,就有一帮人痛心疾首、阴阳怪气地揶揄中国人只会山寨,自主创新能力差,甚至进行逆向种族歧视。比如这位:
是的,AlphaGo火的时候,百度在送外卖;ChatGPT火的时候,抖音在送外卖!
那又怎样?
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假如为了在科技上领先,举全国之力搞一个科技攻关,结果成功了,世界领先了,这帮人绝对是欢呼雀跃自豪感拉满的。至于这后面会带来多大的资源配置的混乱和人们福利的减损,他们是看不见的。
遗憾的是,这种认知是普遍存在的。其错误之处在哪里呢?
首先,企业迎合消费者需求而生产,不但无可指摘,而且值得赞颂。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低收入组和中间偏下收入组共40%家庭户对应的人口为6.1亿人,年人均收入为11485元,月人均收入近1000元。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不要被北上广深月平均工资上万的新闻迷惑,要清醒地看到,总体发展水平还很低,许多人还很穷。
这意味着,人们现阶段追求的,还是较低层次的欲望满足。
那么,不论是百度还是抖音送外卖,正是在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就业问题,增加他们的收入;同时,廉价的外卖和平台补贴,又使得消费者生活成本降低,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
太多的商家想要把生意做大,太多的人想要更高收入的工作,太多消费者想要薅平台的羊毛降低生活成本,众多的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人们的梦想,这么互利多赢的事情,为什么要反对和嘲讽?
6亿月收入1000元的人,更需要的是ChatGPT的又酷又炫,还是更高收入的工作以及更廉价的外卖,不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么?
所以中国消费者现在更需要的,恰恰是送外卖,而不是高科技。
科技并不是越新越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才是好。
其次,凡事都要“自主创新”,是自给自足的农耕思维模式。
并不是所有发明创造都必须是“自己”的。放眼看看我们现在工作生活中所用的一切,有多少是“中国人”发明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使用它们中增进了自身福利。
我们并没有自己发明,然而却享受到了利益,原因何在?
因为自由贸易。
虽然有各种阻碍自由贸易的制度存在,但是只要人们天然的禀赋不同、各地自然资源的条件有差异,人们认识到交换合作更有利于双方福利增进,那么人们就倾向于开展贸易,就会冲破重重阻碍,创造一个贸易和互惠的世界。
科学技术一旦发明,就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可以无限地复制和使用,造福于所有人。我们并不能指望所有人都是创新人才和发明精英,人类社会的进步,本来就是少数“自然精英”用杰出才能推动进步,大部分人享受成果的过程。至于这少数自然精英,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并不重要。
那么,只要奉行自由的思想,实行自由贸易,全世界科技进步的成果就必然惠及本国国民。
何必问这项科学技术来自于哪个国家,这个科学家和发明家是什么民族什么国籍呢?吃鸡蛋一直问是哪只母鸡下的,不是神经质吗,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吗?
所以并不是什么科技发明都要自给自足,那就是典型的农耕思维模式,现代人应当具备的是分工交换、互利双赢的全球化思维模式。
在科学技术应用领域,就要坚持“拿来主义”,谁的好就拿来用,节省了人才培养、科技攻关的成本,短缩了经济进步的时间,这账难道不会算?
自主创新不重要,推动科学、技术、人才、资本的全球自由流动才重要。
第三,消除“卡脖子”问题的治本之策。
有人说,那外国总是卡脖子怎么办?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是谁在卡脖子?
是英特尔、高通等企业吗?
不是。
企业发明出东西,就是为了卖的,不是为了自己玩的。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企业会自己卡自己脖子自掘坟墓吗?
是一帮政客为了实现他们的目标,打着冠冕堂皇的意识形态口号,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之名,卡住了企业的脖子。
但是尽管如此,企业还是在利润动机的驱使下,通过种种手段,尽可能地突破贸易管制的重重阻碍,绕开种种不合理的法律限制,抛弃意识形态的拙劣说教,开展全球贸易,造福双方国民。
利润是个好东西,只要有利润机制在,企业就会服从于消费者的指令,满足人们的需求;只要有利润机制,脖子就很难卡得住。
这既是过去已经发生,也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实。
因此要从根本上认识到:
1、贸易是个人之间的事,跟国家没关系。你从一个广东人手里买东西,跟你从美国人手里买东西,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2、企业,是推动自由贸易的力量。反倒是各国从中作梗,阻碍了国际贸易,减损了双方福利。国家,是自由贸易道路上的拦路虎。
当我们认识到这些后,就知道,你既然害怕卡脖子,那就更要倡导自由贸易,让贸易回归个人之间不受阻碍地交换这个本质,不要让“国家”这个概念将自己囚禁在思维的牢笼里。这才是消除卡脖子的治本之策。
那么其手段就是,让人们从观念上认同自由贸易,进而消解国家管制贸易的权力。其基础条件是,在国内也要实行自由贸易的政策,减少所有管制和干预。因为对内的经济干预,必然导致对外的经济民族主义,否则国内干预政策就行不通。
当各国都实行以邻为壑的经济民族主义政策,贸易就会中断,战争的风险就会大大提高。因为既然都“关起门来搞建设”了,中断贸易对自己影响也不大,扩张地盘对自己更有利。这就把所有人置于了战争和对抗的险境之中。
所以,贸易是和平的保障。当双方可以自由贸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融为一体,就消除了战争的土壤;能够通过贸易增进自身福利,何必通过战争这种风险极高的手段呢?
而自给自足,就是切断双方的贸易往来,将导致战争风险急剧加大。那些凡事都想自主创新的人,最好想明白这一点。
我们处在一个干预主义丛生的时代,政客总是会以赢得选票和支持为目标,打着维护国内产业之名操弄议题,实行保护主义的政策。正确的应对方式从来不是以牙还牙,而是实行单方面“三零”——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
这不是软弱和对对方的让步,也不是对他国的照顾,这恰恰是增进自身国民利益的理性选择。而且这种方式不需要签订任何协议,可以立即地、单方面地实施。
香港走过的繁荣之路,就是最好的借鉴。
与其进行自主创新,不如倡导自由贸易,
第四,技术进步,依靠资本积累。
40年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中国在资本积累的速度上,是超过美国的,因此创造了辉煌的经济成就,人们从中得到了巨大的实惠。
但是也要看到,虽然美国现在干预丛生,导致资本消耗,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是,美国经历了200多年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资本总量和人均占用资本量上,仍然远超中国。
资本,才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动机。没有资本,再好的技术,都是纸上谈兵。
技术在经济进步中发挥的作用,是被夸大的。技术相对于资本,永远是过剩的。决定将什么样的技术投入使用的,是资本量的多寡。因为资本的投入要讲究现在与未来满足之间的计算,如果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减少了当下的满足,那就是在消耗资本。
非洲国家不是因为缺技术而落后,而是因为缺资本。技术都是现成的,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他们也不需要太多的高科技,只需要最基础的技术。之所以连最基础的技术也无法使用,就是因为没有资本。
中国企业也一样,他们不是不愿意投入资本搞研发,而是因为经济才发展了40年,资本积累水平远远不够。如果盲目地搞技术研发,那就会毁灭资本,将企业推向破产边缘,最终既不利于企业,也不利于社会大众。
在现有资本积累水平上,既不影响当下满足,又有可预期的未来收益,投资才是正确的。
而资本积累,依靠的是财产权有保障的市场经济环境。只有财产权的预期稳定,人们才能降低时间偏好,积累储蓄,投资于未来。
那么很明显,只要坚持自由市场经济的政策,资本积累就会越来越多,创新自然滚滚而来。
这种事情,需要观念的支持。如果人们凡事都要管一管,那就没有了市场经济,就更没有了资本积累,和它必然的结果:创新。
所以这事情,也急不得。
绝对不可以揠苗助长地集中所有资源搞所谓科技创新,这就是扭曲生产结构、错误地配置资源,结果就是毁灭资本。也就是以牺牲未来为代价,满足当下某些人的形象和欲望。其最终结果,都是一地鸡毛。
请问,到底是放几个“科技卫星”,满足个别人的欲望,以及某些依附于体制的科学共同体的自豪感、和大众盲目而虚妄的荣誉感重要,还是人们切切实实的福利改善更重要?
我们需要自由市场经济的观念,需要脚踏实地勤劳生产积累资本,到那时,创新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第五,谁说送外卖不是高科技?
这社会上有许多人,要么就是妄自尊大,要么就是妄自菲薄,唯独看不清我们自己的真实模样。
中国的资本积累水平还比较低,这是事实;但是中国的互联网科技平台、物流网、移动支付,是全世界最发达的,也是事实。
不可以罔顾事实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也不可以罔顾事实盲目崇洋甚至逆向种族歧视。
把中国企业面向消费者的科技创新视为资本作恶、抢菜农的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他们明明造福了亿万大众;千方百计诋毁中国大企业,说他们没有长远眼光,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也是让他们财产权的预期不稳定,由此资本难以积累,创新速度变慢的观念基础。
把送外卖视为低端产业,是肤浅而充满偏见的思维模式。外卖平台后面的大数据、算法,绝对是妥妥的高科技。要不然你以为外卖员是怎么知道你爱吃什么、并且以最近的路线把外卖送到你家里的?平台又是怎么将全城的餐馆、全城有时间跑腿的人有效整合起来,为每一位消费者服务的?
把所有人的潜能激发出来,把时间利用到最佳,让每个人都可以做自认为更有意义的事,这是多么伟大的功绩,怎么能带着有色眼镜说这是低端?
只要给他们时间,只要让他们的财产预期稳定,更高层次的创新必然在未来出现。
整天嚷嚷着要把马云挂路灯,动不动就反资本、反大企业、反垄断,连这些词汇的意思都不知道,然后又要求创新,是不是精神分裂?以为创新是天上掉下来的?
什么时候,马云们又出来演讲了,对企业家的评价客观公正了,而不是各路专家到处胡说八道了,一个创新型的社会才有可能形成,人们的福利改善才更有希望。
ChatGPT会取代人类吗?会让计划经济可行吗?
最近ChatGPT火得一塌糊涂。这是一款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开发的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进行对话,还能根据上下文进行互动,并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比如做文案、写论文、写代码、搞策划、翻译,等等。
据说美国有八成以上的大学生都用它做作业,论文水平也很高。以至于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就提出了一种用于检测AI文本的全新算法DetectGPT,来反制大学生用ChatGPT做作业写论文的现象。
又酷又炫又强大的AI科技,赢得了用户的广泛欢迎,上线两个月用户破亿,令谷歌等大公司切实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Gmail创始人Paul buchheit则直接预言:ChatGPT将像搜索引擎杀死黄页一样摧毁谷歌。
任何一项新技术的诞生,都会引发许多人的普遍担忧,ChatGPT当然也不例外。
最令人惊恐的是,它无所不知,认知水平绝对超过绝大多数人。问它任何问题都能给出一个很“专业”的答案。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来理解人类的语意,随着它的不断“学习”,它能做的更多,而且会做得更好。看过《终结者》系列的朋友,应该都不陌生。
它甚至还有某种道德标准,对某些不怀好意的提问说不。
于是,包括一些技术大佬,例如埃隆马斯克都惊呼:完蛋,我们离危险的强大的人工智能不远了。
那意思是,AI毁灭人类、奴役人类,或者至少取代人类,将在不远的未来发生。
二
说它会毁灭人类、奴役人类,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和自相矛盾的假设。
为什么它要以毁灭和奴役人类为目标呢,这本身就需要被解释。
技术本身是中性的,用它来行善还是作恶,造福人类还是毁灭人类,完全取决于人类自己。
火药没有什么好与不好,用它来开山修路爆破甚至放鞭炮玩,都挺好;但是用它来造导弹杀人,就不好。这跟火药本身没有什么关系。用它来杀人,不能怪火药本身,只能怪人类黩武的意识形态。
所以能够毁灭人类的,是人类自己,而不是技术。
说这种假设自相矛盾,意思是说,既然它能够学习人类的思维方式,那么它的目标就必然不是毁灭和奴役人类。
人类是理性的智慧生物,他能够认识到,互不侵犯财产权,才最有利于自己的安全和福祉;他明白分工交换合作比起自给自足,更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率;他也明白,奴隶制之所以消亡,是因为自愿的合作比起奴役,更能够发挥人的创造力,生产力更高,因为奴隶只会将工作干到免于被惩罚的程度。
因此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的合作机制,从来不以相互毁灭和奴役为目标,否则人类这一物种,在自然界生存中并不比野兽更加强大,怎么可能存续下来,并成为主宰地球的“万物之王”呢?
那既然它学习的是人类,怎么就光学习人类的侵略本能,却唯独就学习不了人类社会的合作共赢精神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那么只要人类还是人类,AI学习的对象也是人类而不是虎狼,那么它的“目标”,必然是促进而不是瓦解合作。
三
那它会不会超过并且取代人类呢?
我们完全可以同意,它的“理解”和“学习”能力超过人类。也完全可以相信,当你问他什么是相对论的时候,他能给你列出比爱因斯坦更全面更精准的公式;你问他任何问题,他都能给你专业级的回答。
机器超过人类,取代人类从事某种工作,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机械手臂就是比人类更有力量、更加精准且效率更高,挖掘机就比人类更会挖渠装车,洗衣机就比人类更会洗衣服,计算机就比人类更会存储和计算。
人类发明这些机器,就是为了让它们能够替代人类,去做更加艰苦和危险的工作,而且做得更好更有效率。人类经济进步的过程,不正是用先进的设备提升劳动生产率,让人类解放出来,享受更高水平的生活和更多的休闲吗?
技术在某些方面的能力超过人类,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让机器变得更像个人,正是人类追求的目标。
ChatGPT的应用前景绝对是广阔的,它可能会掀起又一场革命,然而它是取代不了人类的。
人类是懂得权衡取舍的生物,是把时间偏好作为基本的行为元范的生物,是面向未来的生物。只有人会行动,再先进的机器,都不会自主行动。
认为人类自己发明的东西能够取代人类,就像抓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一样荒谬。
人类面对的是一个存在稀缺的世界。欲望无穷,目的很多,然而实现目的的手段总是有限。因此人类行为必须做出选择,选择就是取舍,即实现一个较高价值排序的目标,舍弃一个价值排序较低的目标。
这种目标因人而异,同一个人也因时因地而异,是纯粹主观的;而且这种目标的价值只能排序,无法量化,也无法跨人际比较。我喜欢吃苹果胜于香蕉,他正好相反,你既不能我说吃苹果带来的快乐比吃香蕉多100个“快乐单位”,也不能说我喜欢苹果是他的2.5倍;我有两小时时间,选择去看电影而不是看书,你同样不能用数量关系来描述这种行为选择,而只能说,在那时那刻,我把看电影的价值排在了看书之上。
可是再先进的机器,都必然处理的是可量化的数据。一句话,就是客观的、有“标准答案”的东西。
我们可以相信,一流的AI技术已经达到这样的层次,就是它可以把各种选择的利弊“科学”、完整而准确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然而那又怎样?做出选择与取舍的决策的,还是有着主观偏好的、没有标准答案的、无法量化的人类。
一个企业家在创业的时候,在许多人看来就是疯子,若让计算机用各种参数分析起来,那简直不光是疯子,把计算机也能搞崩溃。例如乔布斯,人家诺基亚明明那么好,你搞什么幺蛾子智能手机呢?从任何数据分析上讲,这都是自杀。然而他就是做了,而且大获成功了。
再强大的AI,都不可能有企业家才能。它可能具备无所不知的知识,但是它没有智慧。
况且,即便机器能够发展到危言耸听的程度,那也是人类发明的。人类既然能发明出这种东西,你又怎么能断言人类就不能发明出遏制它的东西呢?这不合逻辑。
归根结底,机器没有自由意志。从这个根本的出发点思考,机器,是不可能取代人类的。
四
至于说,机器要取代人类,人类将大规模失业,这根本就不值一驳。这是“技术性失业”的古老迷信。
技术进步,不论从理论还是历史地看,都不可能造成失业。恰恰相反,技术进步会延长生产结构,创造更多的、更好的就业。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了这一切。
珍妮纺纱机的出现,并没有让手工纺纱的工人失业,反而让他们以更高的工资率就业了,并且让更多的女性走出家庭,来到工厂,实现了经济和人格独立;汽车的出现,并没有让马车夫失业;电灯的出现,并没有让蜡烛生产商失业;互联网平台的兴起,并没有让实体店失业。这些技术进步,创造了更多更好的就业。
道理很简单,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实现了低层次的愿望,还想实现更高层次的。技术进步让供给大大增加,价格降低,因此节约的资本和劳动被投入到了其他满足人类需求的生产过程中,进而安排了更多就业,并实现了人类生活水平的改善。
况且,劳动是稀缺的要素,需要被节约地利用。能够在技术进步的支持下节约劳动,让人类在不降低生活水平的同时享受更多的休闲,不正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吗?那些假装“劳动者代言人”的人,怎么能反对解放劳动力的技术进步呢,难道是要让劳动者终日劳作全年无休才满意?
还有说ChatGPT有某种道德标准,这更是一个伪命题。
道德是主观的,这个AI的所谓道德标准,不过是发明它的人赋予的。当发明者是一个白左,当你说不能给黑人和同性恋群体特权和福利,ChatGPT就会说你政治不正确;当发明者是一个国家主义者,你要谈美国政府就是一个有组织犯罪集团,ChatGPT就会说你不爱美国。
所以它哪里有什么道德啊,它的道德,是发明者所尊崇的意识形态的投射。
五
有了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计划经济就有可能了吗?
马云刘强东,在市场经济中殚精竭虑地服务消费者,既造福了他人,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然而他们却说,有了先进的科技,计划就是可能的。
我们要知道,在人类行动中,存在着大量的分散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主观的、一时一地的、实践的、默会的、动态的、面向未来的。人类正是通过这些分散知识相互协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分工合作共赢的社会。
一个计划机构,哪怕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算力,也绝对不可能收集到一个只有通过行动才能表达出来的知识;再强大的计算机,收集到的,也是历史的静态数据,却绝对不可能收集到人类面向未来的动态信息,它不可能自己行动和决策,去抓住之前未被注意到的利润机会;人类的企业家行为意味着他会根据时势调整自己灵活应对,从无到有地创造出信息,那么一个还没有出现的信息,它又如何收集?
计算机只能将以前已经存储和学习到的信息应用到给定的状态中,然而这世界上并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每一件事情都独一无二。
计算机所能处理的,永远是可以量化的、可以言明的客观信息,然而在人的行动领域,价值、成本、利润都是主观的,无法量化和言明的,它又如何收集?
只有在一个计划的体制下,才更容易计划。因为那就是消灭了人的多样性,让所有人整齐划一。在一个市场体制下,技术进步恰恰让所有人的多样性充分展现,信息更加多元而难以收集。
我们可以设想,是改开以前更加容易计划,还是改开以后更容易计划呢?当然是前者。
所以与马云刘强东们的结论相反,技术的发展进步,不但不会使计划成为可能,恰恰相反,它会使计划更加难以实施。
六
但是以上从分散知识和信息角度的论证,却并未触及根本。
我们完全可以假定,有朝一日,计划机构拥有了一个超级AI,能够掌握所有人的偏好,收集到海量的信息,并且分析能力极其强大,就像有“读心术”一样知道所有人需要什么。
然而它仍然无法组织起有效的生产,必然造成巨大的混乱和浪费,导致经济崩溃。
原因就在于它无法进行经济计算。
经济计算就是货币价格的计算,它是一个心智工具。一个人的行动,必然涉及到权衡取舍,任何行动必有成本。衡量投入产出的办法,就必须通过价格计算的办法。一个人不可能将土地、资本品和劳动力等要素进行加总计算,更不可能把一斤铁与一斤棉花加总,只有能够与所有财货交换的货币价格,才能成为经济计算的共同公约数。
资源是稀缺的,必须被经济地利用。一种资源,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竞争性用途。那么这种资源到底应当用到哪里,也要根据价格去判断。价格机制让人们知道,某种商品人们最近需求迫切,因此价格上涨,必须被节约地利用;同时给企业家发出信号,将这种资源组织到生产过程中,将有利可图,并满足消费者最迫切的需求。
因此资源的有效配置、消费者迫切需求的满足,依靠的同样是自由市场的价格机制。
价格就是私有财产之间的交换比率。没有私产财产之间的交换,当然就没有了价格。
然而计划的最根本特征恰恰是,消灭私有财产,将一切资源由自己掌控。
所有财产都由一个人掌控的时候,就不存在交换问题,也就没有了价格,更没有成本的概念。我们甚至可以为了论证方便而假定,它就是知道人们需要什么,然而没有价格,它如何组织起经济地生产呢?
它必然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今天要造大炮了,就把所有资源集中过来造大炮;明天需要面包了,就把所有资源集中过来造面包。每个人的偏好都不同,因时因地也不同,没有价格,人的偏好根本就无法表达,实际上根本就不知道人们到底迫切需要的是什么,更不知道资源应当如何被经济地利用,必然造成的是巨大的混乱和浪费。
所以再先进的AI,计划也是绝对不可能的。
七
基于上述理由,AI不可能毁灭人类、取代人类,也不可能使计划成为可能,我们作为消费者,没有反对技术进步的理由,我们热情地拥抱ChatGPT这样的技术,希望它能够快速发展,让消费者薅到更多的羊毛。
至于说谷歌也可能被ChatGPT毁灭,那有什么可担心的呢。这正是市场经济的伟大之处,它尊重消费者主权,迎合消费者的偏好,哪怕强大如谷歌,哪怕它国务为消费者做出了多大贡献,只要有更好的产品,消费者淘汰他也毫不手软。
这也是对那些反大企业、反垄断的人的一记响亮的耳光。市场经济中再大的企业,只要自由竞争,必然服从消费者主权;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也从来不是简单地模仿。取代马车的,从来不是一辆更快的马车,而是汽车。
所以我们从不担心技术进步。我们唯一希望的是,人类观念的变革和进步。毕竟,决定技术如何使用的,永远是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