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亮证姐告诉我们的事实

8月初的广西防城港,本该是一个寻常的暑假。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掠过街道,傍晚的霞光给这座边境小城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然而,一场发生在街头的冲突,却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网络世界激起了千层浪。

一个叫“平头哥”的网友7月22号,开着车在防城港市一条村道上,跟一辆奔驰杠上了。路本来就窄,两边都不想让,就这么僵持着。奔驰车里下来一男的,口气挺冲,让“平头哥”倒车,被“平头哥”顶回去了大奔的女司机,因对向而行的平头哥没按自己的意思及时让路(实际平头哥已经主动让路了,但女子怕弄脏自己的爱车,不肯让往边上靠,坚持让平头哥退回去),便亮出带有****“行政执法”几个大字字样的证件威胁对方,随行男子更是通过平头哥的车牌,当场报出他的姓名和详细家庭住址。这可把“平头哥”给吓着了,感觉自己被人给盯上了。****

“平头哥”也不是吃素的,事后他先是找了当地乡政府纪委,结果人家说这事儿不归他们管,让他找派出所。到了派出所,警察叔叔听完他的遭遇,觉得没啥实际损失,没法立案。他又拨打了12345政务热线,结果人家说,你连对方单位都不知道,没法调查。这“平头哥”算是体会到了啥叫“踢皮球”,一圈下来,没一个人搭理他。

“平头哥”实在咽不下去,就把这事儿发到了抖音上,结果一下子火了,播放量蹭蹭往上涨,超过了400万。这下,事情闹大了。

随后,更令舆论咂舌的事情发生了。当地派出所立马给平头哥打去电话,称其违法治安法了,要求删除视频,还要给奔驰女车主道歉,否则就要拘留他。在平头哥拒绝后,奔驰女和同车男子,同3名派出所民警当夜赶到平头哥父母家,用强光手电往屋里照,把平头哥的母亲吓够呛。刺眼的强光手电毫无预兆地照进老人的卧室,在寂静的深夜里,那束光像一把冰冷的剑,刺破了普通人对家的安全感。

“平头哥” 在压力之下删除了视频,也道了歉,可依然没能逃脱平台的二次 “处决”,相关内容被下架。

这彻底点燃了舆论的怒火。在舆论的压力下,广西官方连夜成立了调查组。8月3日上午8时许,防城港市委市政府调查组通报称,奔驰车女司机侯某某系钦州市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民营企业)员工,非公职人员。侯某某丈夫黎某是防城港市上思县某镇消防救援站二级消防士,视频中侯某某所亮证件系黎某放在车上的个人持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执法证》,亮证是为了吓唬李某某。

3日上午,当事人李先生回应九派新闻记者称,调查结果挺透明,相信政府。其称,这件事对自己的生活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一切都会回到正常的轨道上,也很感谢热心网友。另据澎湃新闻,“女司机向我道歉,我也接受了。”

3日上午,当事人李先生(即发帖的网友“平头哥”)表示,这起事件已告一段落。他介绍,在8月2日的当事人面谈中,“亮证”女司机侯某某及其父亲等多人在场,具体人数并未细算。

对于官方通报中 “双方系未出五服的邻村表亲” 这一说法,李先生虽然表示认可,但却补充道:“我没去过他们家,我们家也不认识(他们),可能他们家认识我。”

官方通报提及,侯某某当时亮证是为了吓唬,迫使他退让。对此,李先生直言情况确实如此。他还称,热心网友懂得更多,“可以肯定那证件不是她的,这一点我能保证。”此外,李先生认为侯某某的行为已涉嫌违法,希望相关部门能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让人们看到了官方解决问题的态度。但结合以往类似事件的处理结果,我们不得不做一个悲观的预测:现在的通报就是为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而最核心的那个不能触及的问题 —— 基层派出所为什么愿意为一个非警务人员深夜出警?这个问题背后牵扯的利益关系太复杂,一旦深究,就不是一个奔驰女的事情那么简单了。

它可能会牵扯出一条完整的权力生态链。谁在下达出警的指令?基层警察是被迫服从还是从中获利?这些问题像一个个谜团,背后隐藏着权力的滥用和腐败。如果真的要彻底查清,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牵扯出更多的人和事,这或许是某些人不愿意看到的。

事件曝光后,无数人在讨论、在猜测:这个女司机到底是不是公职人员?她的执法证是真的还是假的?但仔细想想,她的身份其实没那么重要。就算她不是公职人员,又能改变什么呢?真正值得我们深思的是 —— 她为什么能让国家暴力机器如此迅速地瞬间启动?

答案其实很简单,她与权力场之间存在着一个隐秘的 “接口”。这个接口形式多样,可以是一张真实有效的证件,代表着某种官方赋予的权力;可以是一个不起眼的电话号码,背后连接着某个手握权柄的人物;可以是一条简短的微信消息,就能调动起一系列的资源;甚至,可能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在特定圈子里心照不宣的信号。

只要这个接口被接通,权力就不再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而存在的抽象概念,摇身一变,成了她个人的 “私人安保”。她可以随意调用这种力量,去解决自己的私人恩怨,去压制那些对她不敬的人。这种权力的私人化运作,才是整个事件中最让人不寒而栗的地方。

政治学里有一句通俗易懂的大白话:“权力的基础是暴力,暴力的特征是单向度。” 这句话在这场事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权力的运作从不询问对方愿不愿意,只在乎权力方是否满意。

平头哥愿意删除视频吗?不重要,只要权力方想让他删,他就必须删。老人害怕强光手电的照射吗?不重要,权力方需要进门,就可以用这种方式打破平静。平头哥的道歉真诚吗?不重要,只要录下了道歉的视频,能满足权力方的需求就够了。

暴力只需要服从,不需要共识。在这场不对等的较量中,服从是唯一的选择。当服从无法达成时,暴力就会立刻升级:从最初的口头威胁,到上门调查,再到传唤、拘留,一步步紧逼,直到对方屈服。广西发生的这一幕,就像把政治学教科书里关于权力与暴力的定义,活生生地拍成了一段短视频,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事件发酵后,有一些声音试图为女司机开脱:“也许只是朋友帮忙,算不上公权私用。” 但这种说法恰恰暴露了更可怕的问题——当权力可以被 “借用” 时,它就已经完成了私有化的过程。

今天,权力可以借给这个奔驰女去解决私人纠纷;明天,就可以借给开发商去强拆民房;后天,还可以借给高利贷者去催收债务;甚至可以借给任何掏得起 “接口费” 的人,成为他们为所欲为的工具。

当暴力一旦成为可流通的资源,明码标价,按需分配,那么 “法治” 就会退化成 “治人”。法律不再是保护所有人的屏障,而变成了权力者手中的工具,用来对付那些不听话的人。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将荡然无存,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因为触碰到某个权力者的利益,而遭到莫名的打压。

这件事,让大家看清几个残酷的现实。

第一,权力从不是为民所用的工具,而是伤民的利器。别再幻想权力会温柔地呵护普通人,广西 “亮证女” 事件就是最鲜活的证明。当女司机亮出所谓的 “执法证”,当警察深夜带着强光手电闯入百姓家中,当平头哥删视频、道歉仍难逃被 “处决” 的命运,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权力对民众的伤害。

这种伤害不是偶然,而是权力的本性使然。它如同附骨之疽,一旦有机会,就会侵蚀普通人的生活,让百姓在它的威慑下瑟瑟发抖。为什么大家对这个事那么在意,就因为每一次对这种权力滥用的容忍,都是在给它更多伤害我们的机会,让它更加肆无忌惮地凌驾于民众之上。

第二,只要存在权力,它就无法被更高的权力约束,它只能被大多数人的观念舆论所制约。有人说礼貌能换来尊重,规则能带来秩序,法律能提供保障,但权力基础来自于暴力,垄断的暴力如何被暴力约束?

“亮证女” 的傲慢无礼,是因为她背后有权力撑腰;警察无视法律条文上门执法,是因为权力让他们有恃无恐。当权力可以随意调动国家暴力机器,礼貌会被当作软弱可欺,规则会被视作废纸一张,法律会被玩于股掌之间。

整个社会将陷入一种畸形的状态,人们不再相信公平正义,只信奉权力的大小。想要找回那些美好,寄希望于权力的自我约束是徒劳的,唯有从根本上消解权力的过度集中,才能让礼貌、规则、法律重新发挥作用。

第三,别追问权力背后的关系网了,那毫无意义。就算查清了女司机是谁的亲戚、谁的下属,处理了这一个人,还会有无数个类似的人冒出来。因为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某个人,而在于那可以被随意滥用的权力本身。

真正能改变现状的,是我们不再迷信权力,不再指望它能为民请命。我们要明白,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再把希望寄托于外在的权力,社会才能逐渐回归到一种自我负责的状态。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个体,大家互相谦让、彼此尊重,而不是在权力的压迫下忍气吞声。

最后,我想对每一个仍在关注这件事的人说,别再期待所谓的 “通报” 能带来什么改变。我们服从的不是权威,而是恐惧。把希望寄托在权力身上,就像在沙漠中等待一场不可能到来的暴雨。

权力不会自我革新,更不会主动放弃它的 “伤害权”。想要摆脱被权力伤害的命运,唯一的出路就是我们的认知观念,只有每个人都不再期待权力的帮助,权力才会消解,它对我们生活的掌控才会削弱。回归自我负责的社会,才是我们的正道。

在这样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需要依靠权力来裁决是非。邻里之间有矛盾,能通过沟通协商解决;遇到不公之事,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抗争。大家都是平等的个体,没有谁能凭借权力凌驾于他人之上。互相谦让不再是因为害怕权力的报复,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自我负责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生活的常态。

当我们不再迷信权力,当我们每个人都能挺直腰杆为自己负责,那束照进卧室的强光手电才不会再出现。因为那时,权力已经失去了伤害我们的能力,我们真正成为了自己生活的主人。这或许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路,但只要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有希望摆脱权力的阴影,迎来一个人人谦让、互相尊重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