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红灯真的是不文明行为吗?

在所有著名的“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或者是“中国人要反思”之中,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无论是影响力还是知名度,绝对是数一数二。

因为至今仍有大量的人甚至是官方账号,都在时不时拿这个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说事儿。

关于这个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最早来源后2012年大概是9月、10月份微博上某账号(据说是某公知,但没找到原始截图)发的一个帖子,说“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过马路,和红绿灯无关”,据媒体报道称该帖子“一天内被转发近10万次”。

图片

图片

图片

提起 “中国人闯红灯”,我们总爱贴 “素质低” 的标签。但一个矛盾的现象却被忽略:同样是这群人,开车时会乖乖等红灯,步行或骑车时却总忍不住 “抢几秒”。

这种 “双标” 背后,根本不是道德问题,而是违规成本、产权逻辑和制度设计共同算出来的结果。

“中国人爱闯红灯,就是素质低。”

每次看到路口有人抢行,类似的声音总会冒出来。但很少有人追问:同一个人,开车时规规矩矩等红灯,换步行或骑电动车就敢闯,难道 “素质” 会随出行方式变?

答案藏在 “成本” 里,更藏在那盏没人管的红灯里。

一、闯红灯的本质:算清成本后的理性选择

指责 “素质低” 前,先看一组 “违规成本账”。同样是面对红灯,不同出行方式的人,会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核心差异就在于 “违规要付出的代价”。

身份平均违规成本被抓概率事故代价理性选择
行人20 元罚款或口头警告≈1%被撞需住院
电动车约 50 元罚款(视城市而定)≈3%可能被撞或撞伤他人
小汽车200 元罚款 + 扣 6 分 + 保费上浮≈30%车毁人亡 + 巨额赔偿

道德只是选择中的一个小权重,当 “节省的时间” 比 “违规的代价” 更值钱时,“闯红灯” 就成了多数人的理性选择,而非所谓的 “道德滑坡”。

二、无主路口:红灯没人管,自然有人闯

更关键的问题是:为什么会有 “90 秒空等” 的红灯?

北京朝阳区某小路的晚高峰场景,戳中了核心矛盾。主路 3 分钟没车,支路的行人、电动车排成长队,信号灯却还死守 “30 秒绿、90 秒红” 的固定模式。10 分钟内,闯红灯的人从 5% 飙升到 65%。

问交警,得到的答复是 “调时要走 20 天流程,先忍着”。翻译过来就是:这个路口没有 “主人”,只有 “过路人”。

公共路口的 “产权” 是模糊的 —— 拥堵损失是社会的,预算拨款是上级的,优化成本是自己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红灯时长干脆成了 “祖传设定”,这就是经济学里的 “公有地悲剧”。

行人浪费 90 秒,没任何收益,自然想闯;电动车耗 3 分钟电量,没任何补偿,自然想闯;只有小汽车违规代价太高,才会乖乖等。所谓 “闯红灯”,不过是对 “无人负责的浪费” 的一种被动反击。

甚至把目光转向国外,“文明” 也经不起细看。纽约时代广场无交警时,行人闯红灯率超 60%;哥本哈根无车时段,闯红灯率超 45%;东京深夜行人愿意等,前提是感应信号会提前放绿。

没有谁天生更 “文明”,只是制度是否把 “等待成本” 压得更低、“违规成本” 抬得更高。

三、有主的红灯:会 “看车下菜”,更不会让人空等

反过来想:如果红灯有 “主人”,会怎么样?

成都太古里和深圳南山科技园的案例,给出了答案 —— 谁受益,谁就会操心;有了明确产权,信号灯甚至会 “长眼睛”。

  • 成都太古里:产权方是太古里 + 锦江区城投。客流多 10%,营业额就多 6%。他们自费装了 8 套雷达感应,把行人空等时间从 78 秒降到 18 秒,闯红灯率直接降了 72%。

  • 深圳南山科技园:18 家企业共管路口。通勤每省 1 分钟,员工人均产出就多 0.7%。企业联合买了 “信号托管服务”,把绿波时长延长 12 秒,每月路口延误减少 30%。

这些案例证明:不是人 “不听话”,是没让 “管灯的人” 有动力去优化。当 “绿灯延长” 能折成实实在在的营业额、产出效益时,信号灯就会像商场空调一样 —— 人来就凉,人走就关,根本不会让人空等。

四、让红灯 “有主”:3 个可行方案,技术早准备好了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把 “路口的剩余时空” 还给市场,明确 “谁能受益”。目前技术已经成熟,缺的只是 “法律盖章”。

  1. 感应信号 + 数据买断:政府把路口 “时空切片” 拍卖给周边商家,企业根据客流买绿灯时长。客流多了,商家赚钱;行人不用等,双赢。

  2. 社区股权化:把未来 5 年的拥堵成本折成 “通行股”,居民、商户、骑手都能持股。信号灯调得越优,大家分红越多,自然有人主动盯着。

  3. 信用 - 价格双轨:行人能用信用分申请 “即时绿灯”,汽车能付费买几秒绿波延长。所有操作链上可查,收益反哺到信号硬件升级上,形成良性循环。

结语:我们等的不是红灯,是 “有主的规则”

别再空喊 “提升素质” 了。当一个人要为 “无主红灯” 空等 90 秒,而违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时,“闯红灯” 就成了无奈的选择。

真正该追问的是:“这个路口归谁管?省下来的时间算谁的?”

当每一次绿灯延长都能变成实实在在的收益,当红灯有了 “会操心的主人”,闯红灯自然会从 “刚需” 变成 “亏本买卖”。

毕竟,我们等的从来不是那几十秒红灯,而是一套能让人甘心等待的、有主的规则。


文末互动:如果系统告诉你 “现在横向没车,按按钮 5 秒后亮绿灯,不按就要等 80 秒”,你会按按钮,还是直接闯?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