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本位并没有崩溃,英勇的精神不可能靠通胀购买

各国取消金本位,以便为通货膨胀铺平道路。为了破坏金本位,整个压迫和强制机构——警察、海关、法庭、监狱,在一些国家甚至于刽子手——都行动起来了。背弃了庄严的承诺,公布了有追溯力的法律,公然挑衅宪法条例和人权法案。很多御用作家赞扬政府的作为,为不兑现纸币的太平盛世的来临而欢呼。

但是,它并没有使黄金失去其国际或世界本位的地位,如果你翻阅任何报纸的金融版,你会立刻发现黄金仍然是世界性的货币,而不是政府的各种印刷机构的五颜六色的产品。这些纸币兑1盎司黄金的价格越稳定,其价值就越高。

不兑现法币体系并没有使黄金失去国际或世界本位的地位。

金本位不是一个游戏,它是一个市场现象,就这一点而言,它是一种社会制度,它只需要政府不要对它进行有意地破坏。把这种情况视为一个所谓的游戏规则是不合理的,就像声称维持保罗的生命取决于遵守保罗生命游戏的规则一样,因为如果有人刺死保罗的话,保罗一定死了。

金本位和信用扩张政策是不相容的。

在自由和文化的捍卫战中,胜利的保证不仅要有物质装备,但是,首先要激励手握武器的哪些人民的精神。英勇的精神不是能用通胀来购买的。

这是米塞斯在《货币与信用理论》中的论述。

他多次论述,金本位的优势在于,让货币脱离强制力和压力集团的控制。因为黄金不可能造假,存量有限,增量也有限,价值稳定,最适合作为交换媒介,作为经济计算的工具。它是自由市场选择的货币。

商人要进行经济计算,对货币的要求就是避免其价值的剧烈波动,那将使成本收益的核算变得无所适从,引发严重经济混乱。有人会反驳,那黄金的价值仍然是不稳定的,为什么它就适合作为经济计算的工具呢?米塞斯也早已给出了回答:黄金价值的不稳定并不是经济计算的问题,经济计算不可能百分百准确,是人类面临的未来的不确定性的必然结果。

把货币视为所谓的“宏观领域”,是完全错误的,它只不过是为干预经济制造的借口。货币作为与所有商品有交换比率的商品,对货币的干预就意味着对整个经济实施干预,就是在改变原有的交换关系。

如霍普所言,**从古至今,任何国家都必然要控制的领域之一,就是货币。**道理很清楚,只有控制货币,才能强行改变“生产-收入”的关系。

这是在说,在自由市场上,要获得货币,归根结底只有两种途径,一是挖金矿,二是通过生产出他人需求的商品,来交换货币。另外是赠予和继承,但是它们都可以归类到上述两个来源之中,因为赠予和继承的货币,也必然来自于生产和交换。但是如果可以控制货币的生产,可以随意增加货币供应量,其结果就是,可以通过增发货币支应自己无节制的庞大支出,并用来照顾裙带关系户,生产-收入的对应关系将立即被打破,即可以不生产而消费。这就是国家必然要控制货币的直接原因。

主张国家控制经济的人,离不开通胀。宫廷知识分子鼓吹通胀措施,是因为他们能够从通胀中受益,国家是他们的唯一雇主。

所以,罗斯巴德说:没有货币这个宏观领域的自由,微观领域的自由是不可能的。自由市场,需要诚实和健全货币。

不兑现法币体系阻碍了国际劳动分工和自由交换,阻碍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导致贫穷国家的发展受阻。

当今各国不兑现法币,实际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即在本国范围内使用统一的交换媒介。但是对于经济来说,国界是毫无意义的概念。

这种货币体系的实质是一种直接交换-以物易物,必须达到需求的“双重巧合”才能发生——我正好需要你的货币,你正好需要我的商品。如果我根本不想要你的货币,那么交换就受阻,就必须把你的货币兑换成我需要的,交换才能发生。由此它阻碍了自由交换和财富的增长。

黄金作为货币,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全世界所有人都认可,由此大大拓展交换合作的范围,也没有了复杂而人为操纵的汇率问题,无非就是盎司、克等质量单位的换算。

自由市场上的货币,将趋向于统一,由此发挥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最大效用。法币体系阻遏了这个进程。

法币体系也阻碍了资本的国际流动,各种外汇管制措施导致资本无法流向贫穷国家,由此导致他们的人均占有资本量无法增长,也无法开发有用的资源,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这是贫困国家之所以贫穷、工人收入低的货币原因。

如果你支持自由与繁荣,那么就应当对当今不兑现法币体系说不,呼吁回归金本位。

通胀政策也为现代世界的全面毁灭性战争提供了资源支持。如果没有通胀,战争经费和资源的筹集,必须直接以税收的形式表现出来,民众立即会感受到掠夺,就会形成反战的强大舆论声势,战争就会变成有限战争。正是通胀政策,掩盖了战争的真实代价,消无声息地将民众的财富劫掠一空,用来支应军事行动。理论上,只要民众的财富不被通胀洗劫一空,战争就无法停止。

因此反对侵略与欺骗,热爱和平的人,也都应当支持金本位。因为金本位为通胀设置了天然的限制,为战争规模设置了天然的限制。

为什么说当今不兑现法币体系并没有使黄金失去国际货币的地位呢?

米塞斯让我们看看各种报章的金融版。你还可以去观察黄金价格的走势就更加明白。黄金为什么不断上涨——对应的现象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购买力丧失了95%以上——是因为各国央行在加持黄金作为避险的储备手段。各国央行的储备中,黄金的占比在不断提高。还有谁有能力购买巨量的黄金,增加需求,推动黄金价格上涨呢?只有各国央行。

所以他们的行动很诚实。

贸易战爆发、俄乌冲突中美国和欧盟没收俄罗斯的美元资产,是对美元信用的巨大打击,这是各国央行购入黄金的动因。

美元之所以价值坚挺,一方面是因为按照回溯定理,其价值来源于黄金;另一方面正因为此,美元的适用范围足够广泛,各国都有对美元的巨大需求来支付国际贸易。但是贸易战的结果就是,尽可能地减少美元的流通使用范围;多出口而不进口,美元又如何流向全世界呢?大家都没有美元了,拿什么购买你美国的商品,增加你的出口呢?而一种只能在本国使用的货币,怎么可能成为国际货币呢?所以,打击进口的政策,必定打击本国的出口;贸易战就是美元的自我毁灭。

动辄没收美元资产,这在以前,甚至包括美苏冷战期间都从未发生的,那时候的美国没有癫狂和糊涂到这种程度,任何情况下都把美元信用作为一个长期战略。现在却是,推行货币帝国主义,谁跟它作对,就冻结谁的美元资产,就把它踢出swift体系,持有美元资产变成了一个高风险的事项,那么谁还敢持有美元资产呢?这不是愚蠢到家的政策吗?

现在美国所实行的压力集团主导下的重商主义政策,以及国内社民主义的盛行导致的巨额债务,将导致美元体系的崩溃。

并不是现在看来风平浪静,所以美元体系的衰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种崩溃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生,就像商业银行挤兑一样,开弓没有回头箭,一个偶然的事件就可以触发整个过程,且回天无力。因为对于一种货币代用品而言,其品牌机制来自于绝对安全且随时可兑换,这种品牌机制,要么全有,要么全无。

米塞斯为什么说**“金本位不是一个游戏,它是一个市场现象……把这种情况视为一个所谓的游戏规则是不合理的”**呢?

因为金本位是人们在自由市场中选择的货币,它既不是国家决定的,也不是契约约定的。黄金作为货币,并不是理论证明——经济理论不能告诉你什么会作为货币,而是一种历史经验。它就是由于有最强的适销性,转售价差小,适合作为交换媒介,被人们在市场中自愿选择为货币。

它不是“游戏规则”,因为游戏规则是可以人为设定的。就像我们打牌,可以设定A最大,也可以设定K最大,可以要大小王,也可以不要,这是可以设定的。但是什么作为货币,并不是这种设定的结果,而是千千万万的人在市场中互动选择的结果。它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人为地破坏它。

国家通过强制力设定一种物质、一张纸是货币,并不能使它成为货币,人们并不会接受它,而是会在市场中选择最适合的商品作为货币。监狱当局设定螺丝为货币,是无用的,囚犯们选择的是香烟。

**英勇的精神不可能靠通胀购买!**米塞斯总是可以用最精准、最精炼、最优雅的语言揭示经济学核心观点。

如果一国人民真的支持战争,他们会缩减消费,拿出真金白银和真实财富去支持,而绝对不需要税收这种强制手段,和通胀这种欺骗性手段。当一种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强制力和欺骗才能达成,本身就说明了其不正当。当一种选择只有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做出,那么它就没有道德评判价值。

人们在强制力的威慑和通胀的欺骗下,不断为战争提供资源支持,并不能证明他们支持战争。就像人们纷纷缴税,不是人们热爱税收,而不过是在损失财富和被关进监狱之间,选择了一个边际上更不坏的结果;人们被应召入伍,上战场杀敌,也不是因为他们有多英勇,而是因为如果他们不去,就会被关进监狱,如果他们不杀人,就会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