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本位:一种国际标准,促进世界劳动分工与经济进步
金本位制曾是一种世界标准,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它鼓励各国专门生产那些自己具有最大优势的商品,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生活水平。
此外,它允许并鼓励资本从工业国家流向落后地区,从伦敦和巴黎流向纽约和布宜诺斯艾利斯。
为了在各大洲寻找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欧洲资本推动了商业和工业的发展,进而改善了全球各地人们的生活条件。
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没有国际收支问题,没有货币短缺,也没有货币危机。
银行券、汇票和承兑汇票的汇率在两个确定的点之间波动:黄金输入点和输出点,这两个点由运输成本和黄金交割成本决定。
当使用黄金比使用外汇更便宜时,债务人更倾向于运送黄金,而不是使用汇票和承兑汇票来偿还外债。
当外国债务人更愿意运送黄金来购买外汇时,黄金就会流入一个国家。如果他们本国的货币膨胀贬值,或者有新开采的黄金进入市场,他们就会更倾向于运送黄金。
1849年加利福尼亚发现黄金后带来的黄金产量,可能是当时世界上有史以来最高的,这导致美国有大量的黄金出口。
在19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大量来自加利福尼亚的黄金进入市场,甚至有更多的绿背纸币取代了黄金。
黄金外流的原因很清楚:个人现金持有量中货币数量的不断增加。
在金本位制下,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通过无条件兑换,使本国货币与黄金及外汇保持平价。在平价汇率下,它们会用本国银行券和存款货币兑换任意数量的黄金。它们也会按照平价汇率一视同仁地出售黄金。
因此,金本位制提供了可靠的本国货币,这些货币只是世界货币媒介—— 黄金的替代品。
可以预期,货币自由会催生金本位制和私人铸造金币的现象。
从殖民时代到19世纪中叶,美国人使用的是由私人铸币厂铸造的金币。1783年,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的一位金匠发行的查尔默斯先令,被开国元勋们自由使用。
1830年及之后,佐治亚州的坦普尔顿·里德铸币厂铸造的价值10.06美元的10美元金币,在南方广泛流通。
北卡罗来纳州拉特福顿的另一家铸币厂发行了价值约220万美元的金币。
事实上,1851年美国铸币局的一份报告提到,有15家私人铸币厂发行了27种不同的金币。此后,这个数字甚至还增加了,当时加利福尼亚的许多私人铸币厂发行了印有制造商名字的优质金币。
商业交易就是用这些金币进行的,这些金币也被用来兑换货币替代品,如银行券和存款。按需兑换使它们与黄金保持平价。
在自由的环境下,金本位制是一种完全独立于政府的金币本位制。诚然,它无法实现绝对稳定货币这一无法企及的理想。
不存在购买力的绝对稳定和不变这样的事情,但金本位制保护了货币体系不受政府的影响,因为黄金的数量完全独立于政府官员、政客、政党和利益集团的意愿和操纵。
这里没有 “游戏规则”,没有人们必须学习遵守的任意规则。它是一种受无情的经济法则支配的社会制度。
货币替代品的发行者,无论是私人还是公共机构,都通过无条件兑换使其发行的货币与黄金保持平价。
一家发行纸币的银行会按照平价汇率用其发行的货币或存款兑换任意数量的黄金,也会应要求无差别地用其纸币或存款出售任意数量的黄金。
因此,它不提供任何国家层面的服务,也不 “捍卫” 或 “保护” 其货币。它只是履行发行货币替代品时所签订的合同。
在金币本位制下,并非不可能实施通货膨胀政策,但实施起来会很困难。
兑换需求以及黄金储备流失的威胁,会限制货币替代品的发行者进行通货膨胀性的扩张。任何这样的扩张都会让货币替代品的持有者感到恐慌,并促使他们要求用金币进行兑换,这对发行者来说意味着毁灭。
——摘自汉斯·森霍尔茨《货币与自由》,翻译:陆拾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