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的试金石:对风灵“奥派三大幻觉”论点的辨析

奥地利学派的价值根植于其严谨的逻辑演绎。对它的批评,若要切中要害,也必须在逻辑的战场上交锋。风灵女士近期提出的“奥派三大护身符”存在“逻辑幻觉”一说,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检验彼此逻辑基础的契机。然而,细究其文,其批评本身似乎偏离了逻辑推演的轨道,陷入了对理论的误读。

风灵的奥派没有逻辑,只有幻觉。

奥地利学派的价值在于,始终坚持逻辑先行。批评奥地利学派的,基本很少能从逻辑入手的,大多数只是情绪发泄,批评的点根本经不起逻辑的验证。

最近风灵批评奥派的三个“护身符”存在逻辑幻觉。在我看来,她的逻辑基础还是不够扎实。


一、市场不需要论——结果论证

原文:

“市场不需要论”把“结果”直接当作“原因”的证明,是典型的结果论证。前提和结论完全重叠,用事后标签伪装成因果解释,看似有道理,其实空洞无物,没有任何解释力。

说法:市场上没有的就是消费者不需要,消费者需要的自然有人提供。比如,如果市场没有提供高铁,那就证明消费者不需要。因为消费者需要的话,市场上就会出现。

反驳与解析:

消费者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我想去银河宇宙外看看,我想穿越回到过去,我想拥有能瞬间转移的能力。结果呢?市场上面没有。是我不需要吗?

不是,是我出不起这个价格。即使马斯克能提供我去银河外看看的“超低配产品”,我也依然出不起这个价格。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他们能承受得起的产品,这才是有效需求

回到她举例的高铁。首先,高铁并不是完全市场的产物,它是国家力量的产物,你不能拿高铁的存在,然后就证明了消费者需要高铁。前面已经论述了,消费者需要的是他们能承受得起价格的产品。高铁只不过是用国家力量把价格强行压下来而已。如果没有国家补贴,高铁会变成马斯克的飞船一样,只是有钱人的玩物而已。国家补贴高铁,这个就是劫贫济富的动作,把那些用不上高铁的人的钱,拿去补贴那些相对有钱的有钱人。

把高铁的存在,当作是消费者需要,这个才是乱套因果关系。消费者需要的是解决出行问题,尤其是用他能负担得起的出行方式,而不是塞给他一辆高铁就解决了。

很多东西市场上面不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家评估这件产品不能赚钱,所以才不提供这个产品。或者实际是以前提供过这个产品,消费者无人买单,所以相关企业都倒闭,后续也就无人再继续提供这个产品。原因跟结果是息息相关的。

说“不需要”更加准确的说法是不迫切需要,不愿意为这个东西花这个钱。

乔布斯在拿出iPad出来之前,是消费者不需要iPad吗?是的,消费者不需要iPad。消费者需要的是解决他娱乐或工作的工具,并且他能负担得起。iPad恰好能解决这个需求。消费者实际是需要解决具体的需求,而不是需要什么iPad或者高铁。

用“市场不需要”来解析当然是相对简化,这是简化版方便传播而已。在这个简化版论述背后是有逻辑支撑的。


二、市场永远正确论——定义排除

原文:

这类说法其实和第一类相似,但它不是从结果来反推,而是直接用定义来排除,即把市场定义为有效,把无效的情况定义为非市场。市场如果表现良好,就说“这是市场”;如果效率低下,就说“干预太多,这不是真正的市场”。

说法:市场总是有效的,如果没效率,那是因为政府干预太多。

反驳与解析:

市场有效率,这个是从逻辑上推导出来的。她看了那么多奥派书,翻译了那么多奥派书,建议她可以自己推导一下。详细的推导过程我就不展开了,我简单讲一下:米塞斯说过,世上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资本主义,一条就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主要体现就是生产资料私有(私有产权),社会主义主要体现是生产资料公有。私有的生产资料能更好地激励创新,效率更高;公有的生产资料必定会产生大锅饭影响效率。每一次政府干预,都是对私有产权的破坏,每一次破坏就是会影响效率。

借用芝加哥学派弗里德曼的总结:

  • 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最为经济;
  • 花自己的钱给别人办事,最有效率;
  • 花别人的钱为自己办事,最为浪费;
  • 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最不负责任。

市场多数是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政府多数是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

再延伸类比一下,最低工资标准会导致失业人数增加,这个是在逻辑上面就可以推导出来的,大多数经济学家也会认同。你拿一份报告说某个城市提高了最低工资,但是就业率还提升了,想要反驳这个理论是站不住脚的。这个时候她会说是理论错了吗?估计她也不敢说,她也会说是报告有问题,或者说报告并不能推翻理论。

那么她真的还会坚持“结果反推”吗?明知道结果是有问题的,她还继续承认这个结果吗?

再类比一下,万有引力是会互相吸引的,苹果是会从树上掉下地面而不是飞上天空的。如果她看到氢气球飞向天空了,她就能从理论上否认万有引力了吗?估计她不会,她会说万有引力理论是正确的,氢气球飞向天空是另有原因。面对这种反例,她还承认这反例有效吗?

好,说到这里,她的论点要反驳“《市场总是有效的,如果没效率,那是因为政府干预太多》”。那么她就要从逻辑上面反驳,比如证明政府干预能让市场变得更加有效率,从逻辑推导出来,为什么干预更加有效率,怎么干预变得更加有效率。从逻辑上证明出干预的用处。而不是扯什么寓言故事。


三、财产权万能论——条件虚设

原文:

问题在于:它设定了一个虚假的条件。当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就推给产权还“不够清晰”。换句话说,失败不是反例,而是因为条件没有满足。但某些领域,比如空气、海洋、河流、鱼群、野生动物等,即使能建立某种产权,也不能完全清晰化(确权成本过高)。以这种无法满足的条件来逃避对现实问题的讨论与解决。理论永远正确,但永远空洞。

说法:只要财产权界定清晰,所有问题都能通过交易解决。

反驳与解析:

“财产权万能论”本身讲的非常空泛,产权不清的问题是可以通过确权来解决的。公地悲剧是可以通过确权来解决的。奥派从来也不说市场是万能的,更不会说解决了财产权所有问题就都可以解决了。通向市场化的一条道路,就是财产私有化。确权当然非常重要,在具体的情况下,需要怎么确权,确权到什么地步,这个是现实问题,这当然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风灵在开头说奥派的价值:“在于它强调市场过程中的知识分散、制度约束和动态发现。”如果没有确权,市场是怎么来的呢?市场的一个形式就是交换,没有确定的产权,怎么交换呢?怎么实现市场过程呢?

风灵也没有举例什么问题,也没有说解决问题最后是达到什么目的,达到什么结果才是解决问题。

比如说,所有土地都归国家所有,有没有问题呢?在没有目的之前,这个陈述句是没有问题的。在对应了人的目的之后,这个才有可能成为问题。比如说,想要发展得更快,想要人民更加繁荣,对应的“土地都是归国家所有这个手段”可能就成为问题了。


以上就是对风灵批评奥派三大护身符的反驳。

从观念传播角度讲,我是支持更加容易传播的简短理论的。毕竟,现在时代时间偏好越来越高,耐心越来越少,能快速地把奥派理论用简短的几个字、简短的几句话就解析清楚,或者说,传播的观点符合奥派的理念,这个对于观念的改变是非常有用的。

比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在左派看来是贬义词,但是,这句话却很好地说明了,人都是利己的,所谓的利他其实也是为了利己。这句话非常符合奥派的思想传播。如果某人说某些官员大公无私,一切为了人民的时候,提醒他一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可能会让他从错误的幻觉里面走出来。

重新翻译一篇米院的文章,我放在了第2条。

本篇文章是我自己写的,AI仅仅修改排版,第三篇文章是AI浅度修改的,第四篇文章是AI深度修改的,欢迎阅读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