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放水拉升房地产,真的太危险了
通过放水拉升房地产,真的太危险了!
把房地产行业视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是许多人的认知。它上下游产业链长,带动了大量的就业和生产要素的使用。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房地产简直就是命根子,对GDP的贡献大,每一个环节,都有高额的税收,房子价格上涨,地价就上涨,能取得巨量的土地出让金,这些资金用来发展城市建设,又能给官员的仕途增光添彩。
但这种认知是错误的。
如果一个人的收入很低,需要一套150平米的房子吗?需要。但那不是真实的需求,因为你一旦用所有储蓄、或者加杠杆的方式买这套房子,意味着将自己的未来置于险境之中。
需求,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去理解。就是你愿意为这个需求的满足付出多少代价,一旦这个代价太大,就必须放弃这个目标。
所以收入不断提升,买房子在可见的未来,也不会大幅度降低生活水平,人们才会买房。
一段时间,房地产市场火爆,经济一片繁荣景象,人们会错误地归因,说是房地产拉动了经济增长。但是却没有想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买房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你必然是在一个更好的、收入更高的产业里生产,满足了他人的需求,因此他人给你金钱投票,让你拥有了更多的钱,于是你才可以拿着钱去买房。
那是什么促进了人们收入的提升呢?
是资本积累的增多,“纵向延长”、“横向拓宽”了资本结构,推动了技术进步,带来了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于是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收入更高的工作岗位。这时候人们的需要才能转化为真实的需求,才有了改善住房的能力。
给定劳动力总量,资本更多了,人均占有资本量提高了,收入就增长了,这就是“报酬律”的作用。
而资本积累的增多,有赖于财产权有保障的市场经济环境。有恒产者有恒心,人们才会积累资本更加注重未来。
所以,是经济好,人们收入节节攀升,所以房地产火爆了。是经济拉动了房地产,而不是房地产拉动了经济。万万不可只看表面现象错误归因。
上述经济学理论带给人们的教益是:你想要买房子,改善居住条件,根本的办法是支持市场经济,反对一切侵犯产权的政策,要支持企业的自主经营,只有这样,它们才能不断积累资本,改进和扩大生产,由此安排更多更好的就业,让你的收入提升,你才能买得起、换得起房子。
对地方政府的警示就是:你不要看到房地产低迷了,就去刺激房地产,那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蒙古大夫”。经济是一个整体,你要找到根源。房地产市场的下行,是民众需求能力降低的结果,收入降低的结果;即便你想把贷款放出去让民众买房,但是那也取决于民众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如果预期差,你就是给他放,他也不敢贷。因此,办法是,不要干侵犯产权、毁灭资本、干预市场的事情。让一个地方的自由度增加,产权得到完整保护,预期更加稳定,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安排更多的就业,增加民众的收入。这样,才能把房地产市场真正拉起来。
给定地方上的目的——增加卖地收入——我们不评论这个目的的对错,那么手段就是发展当地经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投资,增加当地的人口。没有投资,你就是收储了土地,没人要的;没有宽松的市场环境,吸引不来人,土地也没用。
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确凿的,错置这个关系,那就会南辕北辙。
二
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常识是,你有多大脚穿多大鞋,有多少资本干多少事,要量入为出。没有足够的钱,你就不能去买房。你要举债,如果未来没有稳定的收入,没人会借给你;未来收入很低,别人也不可能借你太多;你要去当铺,首先得有当物做抵押,典当行才会给你发放当金。
这才是诚实的交易。因为你买房的钱,就是你以前服务了他人的证明。
中央银行和法币制度的建立,改变了这一切。
人们可以在没有足够的资产可抵押、没有钱的情况下买房。因为大众都认为我需要更大更好的住房,但是又没有那么多钱。而政府可以印钱,那就印一笔钱发给大家去买,政府还可以强制降低利率。目的都是,稀释债务,让借债的负担变轻,以激励大家去买房子。
首付比例的降低,就是可以在没有足够资产的情况下去买房,理论上,首付可以降到零,也就是“零元购”了。美国曾经就是这样搞的,为了实现“所有权计划”,黑人不但可以拿到“谎言贷款”,而且首付也直接给补贴,补贴的办法,也是印钞解决。
须知每发放一笔贷款,就是“印”了一笔钱。因为所谓贷款,就是银行增加一笔债权资产;这时候它又给取得贷款者开一个户,把这些钱存进来,增加同样一笔负债。在这个过程中,都只用在计算机上敲一个数字就可以了。
任何储蓄,都是前期牺牲的结果,也就是你要勤劳生产,且不能吃干喝净,要做“节俭的人”,才能积累买房的资金。但是在信贷扩张之下,完全改变了这个激励,一个人可以在前期没有生产、不用做出牺牲的情况下,就拿到钱。信贷扩张创造了虚假的货币财产权。
钱印的多了,就不值钱。本来20万能买的房子,现在需要200万。城市化进程加快,房地产需求旺盛,本来也会推高价格。土地供应限制,以及各种管制措施,又进一步推高了房价。这时候,房价上涨的速度超过了货币超发的速度,于是只有买房,才能避免自己辛勤积累的储蓄被稀释得一文不值。只要贷款买房,就可以借助信贷扩张,转手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房子,从居住用途的消费品,变成了储蓄和资本品。所以又激励了大家买房,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推动了房价上涨。
既然钱来得这么容易,而且用这些钱买房可以赚钱,所以大家都想拿到贷款,增加自己的购买力。而且,由于坎蒂隆效应,谁不贷款谁就吃亏,就被剥夺购买力。而不断实施信贷扩张导致金融危机的风险,是所有人共同承担的。所以赫苏斯·韦尔塔·德索托教授称部分准备金银行制度是一种“公地悲剧”。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出台货币宽松政策了,但是经济还在增长,似乎很健康,没有什么危机的发生。我们要记住经济学所有定律的前提条件,就是其他条件不变;并且要正确地区分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更不可把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当成因果。
信贷一直在扩张,干预措施在继续,但是经济还在一直增长,那不过是因为,资本积累足够雄厚,生产能力更强,生产扩张的速度更快,抵消了信贷扩张造成的危害;反过来说,我们本来可以享受更低的物价和更好的生活,但是由于信贷扩张,没有享受到或者享受得更少和更慢了。
房地产开发企业当然更想拿到更多的信贷资金扩张规模。直到有一天,在信贷刺激下,供给大得难以消化(所以自由市场没有“生产过剩”问题,过剩必然是干预的结果),房价不再上涨了或者下降了;钱又越来越不值钱,银行为防范金融风险收缩信贷,资金链就断了,房子就烂尾了,银行的贷款还不上了,企业破产,劳动者失业,资源被浪费,物价高企,一场波及所有人的经济危机爆发,许多人财富一夜归零。
由此,会引发金融危机,银行会破产,整个金融体系会崩塌,股市崩溃,迎来可怕的“雷曼时刻”。
2008年的时候,席卷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就是这样爆发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投行雷曼兄弟破产,百万美国家庭申请破产,美国超大国企房利美和房地美,必须在美联储的继续大放水救助下才得以存续。这个危机其实一直延续至今,并且在疫情期间美国政府大放水之下不断加剧和加深,经济长期陷入滞胀之中。
房地产,是连接着金融的。一个环节出问题,金融业就会积聚大量坏账,就会引发金融危机。同时,会引发无数家庭走向财务破产,引发剧烈的社会动荡。给房地产行业大放水,真的太危险了!
三
企业该不该倒闭,要尊重市场规律,倒下的企业,就是无法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企业,就是错误地配置资源的企业。
在信贷扩张的繁荣期,房地产企业盲目扩张,发生错误投资,错误地延长生产结构,将稀缺的要素吸引到自己的项目中。但是没有真实的储蓄增长,这样的项目就像要建设一幢大楼,建到中途,就会发现,原材料根本就不够。当信贷收缩,就必然会发生烂尾现象,偿债困难又会导致金融体系的崩溃。
所以信贷扩张是导致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
为什么在萧条期,不能继续放水,叠加干预,而要由市场自发调整,才能更快地走出萧条、恢复繁荣呢?
经济学早已就此做出了无可辩驳的解释。经济萧条,正是市场对错误的投资进行清算的过程,必须使扭曲的被错误延长的生产结构回归正常,缩短生产结构,这时候才能改变资本品和消费品的相对价格结构,使其服从于消费者的指令,满足消费者的迫切需求。
如果这时候再放水、再出台干预政策去挽救那些错误的投资,那就只会给这些错误生产的企业发出错误的信号,以为他们的项目还可以持续,使扭曲的生产结构进一步恶化,进一步偏离消费者的需求。
按照里夏德·施特里格尔的说法,在信贷扩张的繁荣时期,生产要素被“绑定”到了错误的生产结构中,使资本结构发生了固化。到了萧条期,解决这种错误的“绑定”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生产要素“释放”出来,重组资本结构,才能重新启动经济进步的过程。
原有的资本结构不能适应消费者需求了,要被企业家重新组合,相当于把一架无用的机器拆零件重新组装用于其他可用的目的,那么这个时候,这架被拆的机器,必然要大幅度贬值,企业家才会去购买,否则就一直烂在了那里。
因此这个时候必须允许市场自由定价,只有这些资源的价格降到一定程度,企业家看到利润前景,才能重新被使用,用来造福消费者。
这里面当然包括,从过去被错误延长的生产结构中被释放出来(也就是失业了)的劳动力,要允许工资下降,他们才能重新就业。
绝不能像罗斯福那个蠢货一样,经济已经很萧条了,工人都排队领救济了,还出台《公平劳动标准法》,打着关爱劳动者的名义规定最低工资、最长工时、支持工人罢工和工会运动。想想看,经济萧条,企业破产了,数量减少或者规模缩减了,生存下来的也都要死不活了,你规定最低工资、最长工时,工人罢工,企业根本负担不起啊,结果就是更多的工人无法就业,只会加剧和延长萧条。
这时候你如果继续搞信贷扩张,给那些已经该死的企业注资,结果又是什么?就是这些稀缺资源进一步被“绑定”在错误的生产结构中难以“释放”,必然进一步导致经济恶化。而再次进行信贷扩张,又进一步稀释人们的财富,同时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坎蒂隆效应,即再分配过程,所以这就是进一步掠夺工人。而工人看似名义工资高了,但是实际购买力下降了。所以这是一种拙劣的骗术,很快就会被工人们发现。所以他们又要求开动印钞机给他们涨工资了,又开始罢工了……恶性循环,本来可以很快恢复的经济,又陷入泥潭之中。
别学罗斯福,要相信市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