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一场针对普通人的“合法”抢劫

你有没有发现,这几年手里的钱越来越“不经花”了?几年前理个发只要50块,现在动辄上百;以前下馆子人均不过百,现在随便吃点就超预算。我们的购买力,好像被什么东西悄悄地偷走了。

每当物价上涨,政客和专家们总会给我们找一堆“罪魁祸首”:一会儿是国际冲突,一会儿是供应链中断,再不然就是气候变化。他们总能找到一个完美的替罪羊,来掩盖自己政策的失败。

但这些解释,真的站得住脚吗?今天,我想带你跳出这些常见的说辞,从一个更根本的角度,去看看那个真正掏空我们钱包的“幕后黑手”。

通货膨胀的真相:不是东西太少,而是钱印太多

让我们先从一个最简单的生活案例说起。疫情前理一次发只要5.5欧元,如今却要付将近10欧元。价格几乎翻了一番。

这是为什么?是理发师的剪刀变金贵了,还是我们的头发变难剪了?都不是。最核心的原因只有一个:市场上的钱太多了。

想象一下,如果央行(在欧洲就是欧洲央行体系,在中国就是中国人民银行)打开印钞机,向市场注入大量新货币,会发生什么?政府和一些大型机构最先拿到这些钱,开始大举投资和消费。当这些钱流向社会时,商品和服务的总量并没有立刻增加,但追逐它们的钱却变多了。结果自然是水涨船高,所有东西的价格都开始上涨。

这就是通货膨胀的本质。它不是一个神秘的经济现象,而是一场静悄悄的财富转移。它把财富从辛勤工作的普通人手中,转移到了那些最先获得新印货币的政府和特定受益者手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为“印钱”这个行为买单。

被操纵的利率:一场精心策划的经济混乱

央行的武器库里,除了直接“印钱”(比如量化宽松),还有一个更隐蔽、破坏力也同样巨大的工具:操纵利率

在正常的市场里,利率就像一个信号灯。它由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偏好”决定——你是愿意现在花钱消费,还是愿意把钱存起来,以期未来获得更多回报?如果大家都愿意储蓄,市场上的钱就多,利率自然会降低;反之,利率就会升高。这个信号灯,引导着企业家们去判断,应该投资哪些项目才是明智的。

但央行打破了这个规则。它人为地将利率压得极低,制造出一种“资金充裕”的假象。这就像把交通信号灯强行改成一路绿灯,结果可想而知。

企业家们被误导,以为市场一片繁荣,于是纷纷借入廉价的资金,投向那些本不该存在的项目——比如过度建设的房地产、不切实际的科技概念。这些投资并不符合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泡沫由此产生。当泡沫大到无法维系时,砰的一声,破裂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我们熟悉的经济衰退和失业潮。

政府的“提款机”:国债与央行的“二人转”

你可能会问,政府为什么要这么做?答案很简单:政府需要钱。

发展经济、改善福利、投资基建……这些都需要天文数字的资金。钱从哪里来?无非两条路:一是加税,二是借债。

加税会直接触动老百姓的神经,招致普遍反感。于是,“借债”就成了一条看似更“安全”的路径。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来借钱,并承诺未来连本带息地偿还。

这时,央行再次扮演了关键的“神助攻”角色。它通过降息和购买国债等方式,人为地为政府创造了一个低成本的借贷环境。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葡萄牙财政部最近发行了总计超过10亿欧元的国债。由于欧洲央行(ECB)将利率维持在低位,商业银行发现,与其把钱存在央行赚取微薄的利息,不如购买收益率更高的葡萄牙国债。这使得政府能轻而易举地借到大笔资金。

这笔债谁来还?当然是未来的纳税人——也就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政客们在任期内享受了花钱的快感,却把偿还的重担留给了尚未出生或尚未成年的下一代。这无异于一种跨越代际的制度化偷窃

谁是这场金钱游戏的真正赢家?

在这场由央行主导的金钱游戏中,输家是显而易见的:

  • 普通储户和工薪阶层

    :他们的存款和工资被通胀不断侵蚀,购买力持续下降。

  • 谨慎的创业者

    :混乱的经济信号和不稳定的环境,打击了他们的投资信心。

  • 年轻一代

    :他们一出生就背负了前辈留下的沉重债务。

那么,赢家是谁?

  • 政府

    :可以不受约束地花钱,推行各种政策。

  • 大型金融机构和特定企业

    :它们能优先获得廉价信贷,并从政府的大规模采购和合同中获利。它们享受了收益,却不必承担真正的市场风险。

这本质上是一种裙带资本主义,生产财富的人受到惩罚,而靠近权力的人却能大发其财。

我们能做些什么?一个大胆的设想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感到沮丧。难道我们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财富被稀释吗?

有一个很实在的方案,那就是:废除中央银行,回归金本位

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其背后的逻辑却值得我们深思。

  • 废除央行

    :将货币的发行权从政府手中拿走,切断政府随意印钱的源头。

  • 回归金本位(或类似的商品本位)

    :让货币的价值与黄金等真实、稀缺的商品挂钩。政府无法凭空创造黄金,也就无法随意超发货币。这将迫使政府必须量入为出,无法再通过借债将负担转嫁给未来。

  • 允许私人银行发行自己的货币

    :在一个自由竞争的银行体系中,那些信誉好、最能保持货币稳定的银行,自然会赢得客户的信赖。

当然,在现代世界,尤其是在欧盟这样的体系内,要实现“葡版退欧”(Portexit)并废除央行,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但这个“疯狂”的想法,却像一道闪电,划破了我们习以为常的经济学迷思,促使我们去思考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我们想要的,到底是一个由权力主导、不断制造通胀和危机的货币体系,还是一个由市场驱动、能够保护我们劳动成果的诚实货币体系?

下一次,当你为账单上飞涨的数字而烦恼时,请记住,这可能不是偶然,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游戏。而看清这场游戏的规则,是我们保护自己财富的第一步。

💡 说明本文译自奥地利学派(奥派)相关的自由主义网站。若您有兴趣阅读原文,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 若文章对您有所启发,或您认同其观点,敬请考虑点赞、转发、送爱心,甚至打赏支持。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