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宴请6块钱一碗干扣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图片

图片

有位前辈说过这样一句话,政策一具体就复杂。

很多事情确实没有理论上设想的那么简单,落实到具体层面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

比如最近严厉整治的违规吃喝问题,在立场和方向上没有任何争议,大家对此都无比痛恨,但到底哪种情形算违规吃喝,如何进行认定界定有时候就容易出现偏差。

像安徽涡阳农商银行,把两名业务经理与客户一起吃干扣面定性为违规宴请,并且每个人扣罚3000块钱,很多人就觉得有点说不过去,处理的太过严重了。

不可否认,按照银行内部要求这种请吃确实不符合规定,但有必要因为几块钱一碗的面就大动干戈吗,能不能抬高枪口、治病救人,给员工一个自行纠错的机会呢?

“观察者网”认为,6块钱一碗干扣面算不算宴请,需要有权威解答。

图片

我倒觉得这种“权威”毫无必要且不存在,若今天解答了6块钱面的定性问题,明天再冒出10块钱奶茶、20块钱羊肉汤又怎么办,怎么认定?

干啥都要权威解答,本质上是简单机械、僵化死板、故意制造矛盾的体现。

昨天有位读者留言说的非常好,“如果不支持一项政策,就200%去执行它。”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本质上是通过制造新的矛盾转移原本更大的矛盾,是扭住细枝末节大作文章进而掩盖真正需要引起重视解决的重大问题。

“极目新闻”发布了一个视频,具体解释公职人员下班后与同事聚餐算不算违规违纪,奇怪的是这个视频已经下架,无法观看了。

为什么视频被删除呢,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个不宜拿来讨论的问题,只要讨论就会出现分歧,就会有撕裂,这种撕裂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新华每日电讯”发布评论,呼吁各地各部门应严格区分违规吃喝与正常餐饮需求,让普通消费者安心餐饮,促进餐饮回归正常业态。

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是,公职人员群体收入相对稳定,消费能力较强,他们对餐饮业的拉动作用不可轻视。

我们可不可以换个思路,那就是变“禁止”为“鼓励”,一方面禁止违规吃喝,另一方面鼓励合法消费,积极消费,让公职人员下班后敢于大大方方地去吃去喝,做个通透坦荡的正常人。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宽严有度,疏堵结合,才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若不然,风头紧的时候一个个都乖乖地收敛起来,风头松的时候又涛声依旧,到头来岂不是一场徒劳。

这方面重庆荣昌区的高洪波书记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人家大大方方地下馆子,请朋友吃饭好像也不止是三个人,但老百姓没有说他不好的。

合规的消费、正常的社交是人之常情,只有保护好这些契合人性的正当需求,才能有效抑制那些违规的不正常吃喝。

若不分青红皂白搞一刀切,因噎废食实行运动式治理,那么问题一旦反弹会后劲更大。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中南大学王建新教授研究发现,人类近万年的饮酒历史表明,醉酒有利于提高沟通效率,特别在男性群体中表现更为突出。

看到这个研究成果,相信好多人都会心地笑了。

酒壮怂人胆,酒后吐真言,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此时此刻,鬼鬼祟祟连正常吃饭都不敢抛头露面的人,是否恰恰说明心虚有问题呢?

大胆点吧,花自己的钱,吃点喝点天经地义,怕什么,有什么好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