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发放养老金8000万,交的养老金在跳广场舞在暴走团在冥界

图片

近期,26个省份公开当地2024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报告,7个省份审计报告指出:一些地方违规发放养老金,涉及资金总规模超过8000万元,其中包括向死亡人员、服刑人员发放养老金。

这就是活见鬼了。以前是你交的养老金在跳广场舞,在暴走团,现在是你交的养老金烧给死人了。7月15刚刚过,大家给老先人烧的都是冥币,这回烧的是真钱!这种“真钱”在阴间是没法流通的,那必定是人间的人领走了。所以最好不要担心阴间的通货膨胀问题,该担心的是真实的人世间。

当然这个事情根本不必大惊小怪,8000万,也只是冰山一角。大锅饭模式必定如此,不发生这种事,反倒是奇怪的。

在这种新闻底下,看到的留言基本上都是痛骂养老经办中心的工作人员,要追查到底谁把这些钱拿去了,要追责问责等等。这反映了社会公众的思维确实是幼稚而顽固得无以复加。

这种事情,你指望能追责问责个啥呢?结论我现在就可以预测:就是审核把关不严嘛!其中原因会归咎于有些老百姓偷奸耍滑,在认证的时候欺骗了工作人员,或者归咎为部门信息共享不到位。然后,底下的工作人员只要能证明没有把钱装进自己的腰包,写个检讨、通报批评,最多就是给个处分,大概率就过了,事后恐怕连一点响声都没有。

紧接着,由于认证系统存在漏洞,部门信息共享不到位,要扩张预算,优化完善认证系统、进一步扩大大数据共享平台的覆盖范围了。

记住“GOV第一定律”:对于他们来说,失败就是成功。因为这都是扩张权力和预算的良机。

不信你等着瞧!

公众思想的幼稚和顽固表现在,即便出了这么多事情,处理了那么多人,人们仍然相信,这只是个别现象,只是有些人把经念歪了,而政策本身是个好政策,事情本身是个好事情,现在只要把制度完善了、把人管好了,就会变好的。

人们几乎从来不会反思这套制度本身。这不是偶然现象,不是谁道德卑劣,不是制度不健全,而是官办体系必然如此。米尔顿·弗里德曼讲花钱办事的四种模式,其中一条就是“花别人的钱给别人办事,不讲节约,也不讲效果”。把一部分人的钱征收回来,给另一部分人发养老金,就是这种状况的典型。指望其办事的时候没有低效、浪费、腐败问题,这是违背科学原理的,是不可能的。

再进一步,只要你指望它会做好事,那你就一直不成熟。它从不做好事,你要做的只是防范它更多地作恶。

可悲的就是,人们顽固得要命,就是一直相信它。而且令人惊奇地给国家和个人的行为赋予了双重的、矛盾的伦理标准。想想看,如果这是一家私营企业,它将立即声誉扫地,破产倒闭,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将会被作为盗窃犯和诈骗犯被关起来;而一旦是“国家行为”,这一切对其毫发无损,机构还是那个机构,人员还是那些人员,运行还是那样运行。

仅仅就这一条,它没法破产,根本不受市场法则的约束,就表明了它从根本上就不会拿你当回事,那怎么能担当得起你的信任呢?

全世界的一大奇观就是,哪怕利维坦怎么搞,即便是人们有质疑有意见,人们却都信任它本身,觉得它可以通过完善自己而做好事,从来不会跳出这个思维的牢笼去思考问题。这绝对是一种最强大的宗教。人们有时候把它当成慈父,觉得它可以照顾自己的一切;有时候把它当成自己的儿子,它犯的一切错误都可以原谅。

现在最根本的,是要思索社保制度本身的问题了。

不从制度本身去反思,而是想着修修补补,那是行不通的。因为它就不是一个修修补补能解决的问题。这种“现收现支”的大锅饭模式,注定行不通,因为它必须建立在经济不断进步、资本不断积累、未来年轻人足够多、而且好找工作、工资率还不断在提高的基础之上。

但现在的问题是,老年人在不断增多,医疗技术进步还活得足够长,所以年轻人的供养负担越来越重了,而同时,不说各类管制和干预造成的经济衰退了,就是经济稍有波动或者减缓,池子就见底了。事实上,早就开始每年税金补贴几万亿了。然后,雪上加霜的是,年轻人本来就负担重,经济又衰退,工资率下降,更不想生娃了。

这边是年轻人不想交、交不动了,未来年轻人还变少。那边是老年人越来越多,还嫌自己的养老金不够多;老年人时间还不值钱,整天在网上呼吁,形成强大舆论声势。

你说这种状况怎么可能持续呢?这不就是一道简单的小学数学计算题吗?

必须正视这个问题了,回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坦率说,这已经刻不容缓了,早解决比晚解决要好,而且解决的难度更小。问题不断累积,将来就是个大麻烦。

首先,公布养老金收支数据。

现在往进交的有多少人,往出领的有多少人;交进去多少钱,领出来多少钱?纳税人一年到底贴进去了多少钱?亏空到底有多大?根据人口结构,10年以后、20年以后,是个什么趋势,交的人和领的人的比例是多少?到时候亏空又有多大,为了弥补这个亏空,又需要多征多少税,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量?

这个账很好算,公布出来,不需要讳莫如深。老百姓看不懂,有人能看懂,老百姓不爱看,有人爱看。把实情告诉大家:国家负担不起。这才是正视问题的态度。

问题的关键还不在政府,而在于大众,是大众整天在知识阶层的鼓捣下认为这一切都要由国家来承担的,国家不过在在回应公众的诉求。所以就更要把问题坦诚地公布出来,让社会大众看清楚。全民都要有正视问题的勇气,不能把头埋进沙子里自欺欺人。

其次,开展社保问题全民大讨论。

社保的实情,就是现收现支模式,年轻人交进去的钱,不是存在那里让你退休时去领的,而只是一个记账数字,收回来以后马上就发给退休者了。那么根据公布的收支数据,让大家自己算一笔账,看看这个事情到底能不能持续下去?然后决定到底何去何从?

来一场大讨论,搞一场思想洗礼嘛。

社会大众不能总是沉迷于幻觉之中。套用托马斯·索维尔的一句话:人们认为自己管不了自己的养老,却认为自己能管自己的养老,同时养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这事情怎么看都是匪夷所思的。当然,大家的想法都不单纯,都是想往养老金池子里少交一点,而多舀一点,大锅饭嘛。

可是这都是最大的幻觉。它无视人类生存的基本事实:稀缺性。大锅饭的结果是大家都吃不饱饭,这个我们有惨痛的历史教训。希望每个人都能铭记这一点。而且,必须指出,大锅饭的锅越大,就越是问题严重。一个小公社,挨饿的可能是500人;把范围扩大了,挨饿的就是5万人。放在社保领域就是,“统筹”的范围越大,带来的问题就越多。

通过社保问题全民大讨论,才能形成一个共识:它到底行不行得通?共识达成了,才能讨论下一步怎么办的问题。

所有人都要有诚实勇敢地面对问题的勇气,不要心存幻想,不要总想着从别人口袋里掏钱。

通过大讨论,也能让已经退休、即将退休的公务人员和城镇职工认清形势。他们现在一直觉得自己养老金太少了。讨论完了他们才能真切地意识到,自己拿的太多了,年轻人负担不起啦,财政负担不起了。这不是你想不想让步的问题,而是必须让步,否则就等着将来一起沉没。

担心公布数据和大讨论会引发动荡吗?可能会的。但是长痛不如短痛,大痛不如小痛。必须去面对。只要善加引导,理性讨论,也不会有太大问题。我们要相信民众的理性,要相信诚实这个“必杀技”。事情摊开了说,反倒会稳定,一直捂着,才会出事。

当年真理标准大讨论,多么敏感的事情,都能放开说,现在社保这点事,有什么不敢说的呢?要相信民众的理性。

第三,节省开支。

讨论完后,如果还是担心引发太过激烈的矛盾,为了平稳过渡,那么边际改善的办法就是节省开支。

入不敷出,解决的办法无非就是增收节支。但是在社保这件事上,不能搞增收。因为增收会进一步扩张池子,前面说过,这只会导致今后的问题更加严重;而且,增收就必须不断征税,不断通胀,这会毁灭资本,打击生产,杀死实体经济,导致年轻人更难找工作,且实际工资率下降,生活水平下降。都找不到工作了,收入都没法过活了,你指望他们还能如数地上交养老保险?不可能的,人要活的。

如果真要增收,只能考虑填补现在的亏空,而不是进一步扩张。那么办法是把国企市场化了,这是资源的优化配置,能推动经济进步,也是减轻财政负担的办法,然后把年轻人的缴费降下来。

所以根本的道路只能是节支。

先把广场舞和暴走团的养老金砍下来嘛。身体壮如牛,不工作却拿得比工作着的年轻人还多,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

退休公务员要带头降低养老金,在职公务员实行裁员和减薪。形势如此,公职人员当然要带头,要时刻走在前。既然是为人民服务,现在降一点待遇共克时艰咋啦?

为保障平稳过渡,从现在起,绝对不能再进行财政补贴,冻结一切福利的增长,并实行养老金阶梯式逐年下降。一直下降到每人每月500块——以中国的物价水平,够吃了!这是养老金,是保命的,不是让你天天暴走、旅游、打卡、下馆子吃烧烤的。随着开支下降,税收负担降低,资本进一步形成,物价还会再下降。

然后就把这个养老金数额直接冻结,不得调高。到这时,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聊胜于无的事情,有了更好没有了无所谓,这就为开启全面彻底改革奠定了基础。

这样搞,砍下来的数额高于给农民增加的数额,总体上是节支的,而且有利于缓解阶层矛盾。

总而言之要坚持一个原则,开支必须压缩下来,只要养老金支出减少了,就是边际改善。

**第四,****社保,**不要强制。

既然是保障,怎么能强制呢?要给民众以选择的机会。

有些民众,特别体谅国家的难处,不愿意让国家管自己的养老,要自己管自己,有什么不行的呢?鼓励才对。

有些劳动者,跟企业协商好,不交养老,就想多拿一点到手的工资,又有啥不可以的呢?每个人都有现实的处境,要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而不是强迫他们,强迫的结果,必然造成他们的效用损失。自愿的契约,应该去维护,而不是鼓励出尔反尔和敲诈勒索。

放心,资本家没法剥削他的,他自己会算账,腿也在自己身上长着,劳动者机灵着呢,谁少给他一分他都不干的,别人多给他一分他都会跑的。

第五,推动养老金市场化。

有了上述这些思想洗礼和过渡措施,那么真正的、触及根本的改革就可以开启了。

有一部分人,依然会相信国家,他们说现在交了,未来老了有一份保障。可以。跟他们讲清楚,学习社保发源地欧洲、德国、英国的做法,你们每月上交收入的50%,68岁退休,国家把这些钱给你管起来,你愿意相信、愿意承担风险,没问题。但是前提条件是,实行“双轨制”:你们可以这样搞,但是不能拉别人入局,也就是不能“统筹”别人,人家愿意自己购买商业保险,愿意自己存钱压箱底,是人家的事情,你们就在自己的池子里慢慢分。

还可以借鉴一下香港模式。

香港养老金模式最显著的特征是个人账户积累:“强积金”的核心是完全积累制的个人账户,你账户里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完全属于你个人所有。不存在现收现支问题。

然后进行市场化投资运作。“强积金”由私营的受托投资公司管理,参保人通常可以在其计划提供的不同基金(如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保证基金等)中进行选择,以期获得投资回报。

参与的成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可以一次性提取个人账户累计的全部权益,也可以选择分期领取。

这就根除了现收现支模式的根本性弊端,消除了转移支付问题,你交多少钱,将来就能领多少钱。尽管这并不是完美的模式,但是相比于现收现支,是一种边际改善。

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再改善一下:只要交了钱的人,不是等到退休才可以支取,而是随时可以支取。这毕竟是人家自己的钱。这样做,能够给那些私营养老金机构以强大的挤兑压力,一旦它出现弄虚作假问题,立即就会暴露,一旦经营不善,缴费者还有自救的机会。

当然,走到这一步的时候,民众就会认识到,这是脱裤子放屁,那还不如自己的钱自己管。改革的目的就达到了。

到这时,我们就回归古老而健康的养老模式:自负其责,养儿防老,家庭互助,市场救济。这才是养老金危机的根本化解办法。从此以后,我们要确立一项根本性的原则,永远不得改变——格罗弗·克利夫兰总统说:“国家依靠人民的纳税供养,但是不应当反过来供养人民”。

这没有什么激进不激进的,它不过是人类生存常识。它就是正确的,正确的必然是激进的。也只有理论的,才是现实的。一个在理论上根本不可行的事情,在现实中更加不可行。修修补补解决不了问题,只能掩盖问题,延缓问题的发生,并且不断加剧问题造成的矛盾,导致将来造成的损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