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的进化论到底讲了什么秘密?
关于进化论,我曾经写过很多文章,都是围绕其内核做的一些推演。很多人把进化论狭隘的理解为自然科学领域,或者局限在身体机能方面。这些属于书本上讲解的进化论,但是并没有理解进化论的内核,实际上进化论其实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今天专门写一篇介绍进化论理论本身的文章,讲述一下我理解的进化论内核。
在讲解内核之前,我们需要先理解一个概念,就是筛选压,筛选压简单理解就是环境施加在生物身上选择压力,可以改变生物的进化方向。比如我们学过,长颈鹿的脖子一开始没有那么长,早期长颈鹿的生存环境食物是充足的,长颈鹿不管脖子长短,都能活得不错。但是因为后来气候变化,导致长颈鹿的环境食物匮乏,脖子长的长颈鹿可以吃到更高的树叶食物活了下来,脖子短的长颈鹿因为吃不到足够的食物死掉了。于是,脖子长的长颈鹿基因得到了遗传,短脖子的长颈鹿被淘汰了。这个过程就叫筛选。气候环境的变化,影响了长颈鹿获取食物的竞争方式,这就是环境施加在长颈鹿身上的筛选压。
筛选压其实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并非单单自然层面的气候环境,也包含了社会环境。例如,我们知道的,非洲人民为什么载歌载舞,在语言方面很有天赋?这其实也是筛选压的作用。很多非洲人都停留在部落文明阶段,是靠捕猎维持生活的,捕猎最重要的技能是什么?合作和交流呀。因为非洲没有进化出文字文明,非洲人的交流主要靠语言为主,这就需要非洲人在语言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如果语言能力不行的话,在捕猎的时候是处于劣势状态的,捕猎的失败率高,最终可能就是抓不到足够的猎物进食,然后灭亡被淘汰了。同样,因为缺乏远距离的沟通工具,靠战鼓和肢体语言传递信号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这种长期的环境筛选下,不断促使非洲人点击语言和舞蹈方面的技能树,最后成为了种族天赋。
类似的,中国的科举制度。因为中国古代社会的资源围绕权力进行分配的,而对于普通人而言,进入权力中心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科举。于是整个社会的环境筛选压就是读书能力,通过不断的筛选和加强,中国人整体上是擅长读书考试的。其实这个逻辑和动物的定向培育或者育种逻辑是一样的。大家理解下筛选压的逻辑就行,因为这个并不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重点,理解筛选压是为了方便我们理解进化。
到底何为进化论?
进化论的内核本质是筛选。为什么强调是筛选尼,因为进化论的名字有误导作用。进化的意思是只有强大的才能活下来,但是未来环境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并不是恒定的。例如一个对于狼而言,能不能生存下去靠得是打猎获取充足的食物,因此能力和合作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合作能力和捕猎能力强的狼有生存优势。但是后来狼群出现了分叉,有一部分狼选择了跟随人类生活,成为了狗。对于这部分成为狗的物种来说,能否更好的讨好人类,为人类服务就有了生存优势。
因为环境的变化方向是未知的,不确定的,物种需要不断的去构建模型,用模型去躲避环境的筛选。但是这个进化论模型其实是可以这样理解的:就是物种在一个一片漆黑的山洞里寻找出口,这个找出口是有时间限制的,找到了就进入下一关,找不到就在这一关被淘汰了。这个其实非常像那个《鱿鱼游戏》这部电影,在特定时间过关,过不去就被淘汰,而且每一关的过关条件都不一样,并不是上一关优势特别大,下一关这个优势还有用。
但是进化又不一样,因为进化论不会给你明确的过关条件,至于过关条件是什么,需要靠你自己去摸索。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因为过关条件未知,最优的策略是什么尼?就是多样性策略。
因为如果一群人盯着一个方向发力,如果方向不对的话,是会被筛选掉的,或者说淘汰的。甚至有时候,有些道路看起来是出路,但是实际上是陷阱,进去了就很难再出来。而多样性策略在通过筛选方面的概率就大了很多,一旦有一小群人找到了出口,那么可以带领其他人一起走出山洞。
因此,具体到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不同国家的竞争不是一群人淘汰了另一群人,而哪一个国家先找到那个出口,先找到的在下一关有优势,没找到出口会被困住或者被淘汰。所以最终哪一个国家能够躲避筛选压,靠的不是单纯的强大,而是看能不能建立一个保持多样性的社会,靠不断的试错和筛选,而一个多样性的社会必然要求社会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
我们前面讲了那么多的概念,是要帮助大家理解进化论的内核。而理解了这个内核,我们才能理解社会制度和人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社会制度所提供的社会环境,给生活在这个社会种的人提供了一个筛选压,进而驱动着这个社会中的人的行为规范。对于个人来说,也许成不成功是和努力有一定关系的,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一个普遍的现象背后一定是筛选压在驱动。
为什么大家不敢扶老人?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社会不鼓励你做好事。为什么用心搞科研的收入比不上会拍马屁的,因为社会资源的分配不是以贡献和成果来锚定的,而是领导们决定的。为什么在自然科学领域难以获得诺贝尔奖,因为从事纯科研领域的人无法获得竞争优势,及拿不到资源,成果的功劳也不是你的。为什么整个社会都内卷?因为社会提供的主流赛道只有一个,脱离这个赛道你会活不好,人都挤在一个赛道,肯定卷了。诸如此类的等等,背后的根源都是筛选压,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讨论制度的原因。
说到这里我就不得不批判下东亚社会,因为按照我的理解,东亚社会已经完全走在了错误的道路上。很多人喜欢拿能吃苦、勤劳、聪明来形容东亚社会的民众,这些描述都对。但是这些品质都不是能通过筛选(在现代社会获得竞争优势并能繁衍下去)的特征,因为东亚社会不包容,整个东亚社会的管控都很严重。
什么是管控?就是社会资源分配的单一化,资源的分配逻辑就是社会向民众施加筛选压的方向。不管社会制度如何,东亚社会的单一性都非常严重。资源的分配有一套硬性逻辑在里面,社会成员遵守了能过上好的生活,不遵守,则失去竞争优势。这套硬性逻辑是什么?就是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然后找一份好的工作,再努力工作。
有人说努力学习努力工作难道不好吗?
好不好得要分情况,科举制度是一套农业社会的配套措施。农业社会是特别固化的,每个人按部就班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但是现代社会是商业社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科技怎么发展这事根本没有明确的方向,商业的发展也是没有明确定式的。科技和商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演化出来的,不是计划出来的。说白了,人类因为无法预测未来,所以才需要多样性来对抗这种未来的不确定性。而科举制度或者说科举为代表的等级分配制度,框死了社会探索多样性的能力。
具体来说,现代社会是个不断细化分工的社会,不断细化的分工,意味着人与人之间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合作。很多产业的发展和竞争优势都是建立在社会自组织合作之上的,而科举代表的等级制度无法建立这种社会自组织合作。因为等级制度是无法适应商业文明发展的,因为无法依靠多样性来应对筛选,只能依靠消耗自身潜力来苦苦维持。
当然,如果只是单纯社会提供不了多样性,那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停滞,跟中国古代一样,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一直都是在打转。但是这种社会模型放到工业商业社会的时候,就完全变得有毒了。因为农业社会里,生育是投资。而商业社会里,生育是成本。因为社会提供不了多样性解决创新和生产力的问题,使得东亚社会职能靠牺牲生育潜力来维持竞争力,结局就是生育率的大崩盘。
很多人把东亚生育率的暴跌归结为城市化,可问题是东亚也不是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城市化的提升确实会降低生育率没错,欧美人家的生育率也没这么低呀。欧美人家可以通过提升福利,来对冲掉生育的成本。而东亚却不行,问题的核心是东亚的等级制度配合市场经济在自我绝育方面有奇效。且问题在于,如果东亚社会的这套社会运转模型不改,人口会不断的断崖式下降,直到退出国际分工。
说白了,这套社会模型是有毒的,不会因为人口变少就变得不卷了,因此是必须要要变革的。有很多人会觉得我是在危言耸听。但是如果你真的理解了进化论的内核,那么我上面推演的模型是必然会发生的。
只要你承认人类本质无法预测未来,那么多样性就是在未知中获得生存优势的唯一选择。所谓的聪明、勤奋、努力这些所谓的品质,都只有在方向正确的情况下才是有意义的,可是如果万一我们努力的方向不正确尼?这些所谓品质的加成结果会是什么?结果就是不断消耗本民族的潜力。东亚人可以称得上最聪明最勤劳的族群,可现代科技的发展有多少是东亚人提供的尼?面对这种局面,是应该继续加大努力勤奋的程度,还是应该寻找其他路径?
说真的,留给东亚转型的时间窗口真的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