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口号的底层逻辑
阿发,我的发小,虽然同岁,没我辈分大,他喊我三叔,我喊他兄弟。
阿发:叔,一句真的能顶一万句?
我:能
阿发:真的吗?我不信
我:发, 很好,已经准备入活了
阿发:叔,那口号的作用是什么呢?
我:口号是战略的聚焦,那什么是战略?刚好,我上完人大姚老师的《战略管理》,就从战略管理的角度,说说超级口号的底层逻辑,正好作业也有了。
阿发:叔,你说什么,刚风大
我:没啥,你拿好本。
战略决定一切,解决方向问题,明确组织要去往何处,定位就是选赛道,是企业战略的基础和前提。
战略从哪里来?归根到底是企业家认知,对于企业家来讲, 决定着企业家认知定位的问题。
战略定位解决解决两件事情:做什么生意?做什么人的生意?
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战略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产品的竞争。
一切商业行为只有三件事:产品、用户、渠道
战略就是不断聚焦,战略共识就是执行力,战略执行要有清晰的路径和抓手,专注产品、锁定用户、补强渠道,不断聚焦,坚定走专业化道路。
战略就分两部分内容,公司层战略和业务层战略。
**公司层战略四个字:**合纵连横
**业务层战略四个字:**扬长避短
口号就是战略定位的抓手,对比创业来讲,顶级创业就是影响人类进程的建国立业。
我说3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超级口号,理解了它的逻辑,也就理解了其它商业行为的口号。
**超级口号三要素:**有关联、有价值、有共识
有关联,就是这事得与我相关。
有价值,就是这事对我得有好处。
有共识,就是这事对咱们大家都有好处,团结最大公约数。
第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不要小看这个口号,它改变了一种格局,以前创业都是贵族创业,大家基本都是接管家族企业,比如秦国,从秦非子到嬴政,前后经历了667 年,37 位接班人前赴后继才完成了统一大业,贫民没机会。
而这个口号的提出,一下唤醒了全民创业的意识,你想想,你本来正种着地呢,种着种着,心想,我为啥非得种地呀?凭啥就我得种地呀?
因为有了这个口号,创业门槛的意识就降低了,大家觉得,创业这事,陈胜、吴广可以干,我也可以试试,因此,全国各地的创业团伙风起云涌,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个是项羽,另一个是高龄创业者刘邦,他俩还有区别,项羽的爷爷是项燕,秦国体制内干部,也属于家族企业,接管家族企业时只有24 岁,少年裘马,力能扛鼎,阿发,你平时练举重吗?
阿发:练呀,叔,我也能举
我:以后不要练了,秦始皇的曾祖秦庄公就是跟人比举鼎,脱手砸死的,23岁卒,明朝还有了朱高煦,也是玩鼎,被侄子明宣宗朱瞻基扣里面活活烧死了。
阿发:哪我练啥呀?
我:练口琴,口哨,用智慧,不要拼蛮力,年轻人可以靠精力挣钱,中年人要靠经验挣钱。
阿发:好的,叔
我:远了,发,接着说,项羽是创二代,刘邦可是地道的大龄创一代。
刘邦,也叫刘季,村里人叫刘四儿,也叫沛县刘四儿,43 岁才娶上媳妇,因为有了媳妇,要养家,公元前208 年,陈胜吴广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超级口号开始创业,第二年,公元前209 年,47 岁的的刘邦开始芒砀山创业,即便放在现在,四哥的创业年龄也比宗庆后(42 岁)和任正非(43)都要大,所以,卡尔·荣格有句名言:“人生从40 岁才刚开始,在此之前,你只是在做调研”。
高龄创业的好处就是组织结构完备,战略目标清晰,战略管理就分两块内容:公司层和业务层,公司层合纵连横,先投项梁、后投楚怀王熊心,业务层扬长避短,汉初三杰,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萧何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韩信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三驾马车,互补有无,创业6 年,公司上市,登基称帝。
因为这个口号,不但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也改变了历史进程,底层逻辑就是与个体发生关联,让普通人感觉到,这事与我相关。
同样,它的作用,即便过了两千多 年,依然在发挥作用,教员25 岁北漂结束回乡创业,从“没人把我当人看待”到“人人争相传阅”出圈湖南,打出身价的两个案例,一个是线上创办公众号《湘江评论》,一篇爆款《民众的大联合》出圈,顶流杂志《新青年》转载,大 V 胡适亲笔推荐;一个是线下1922年组织领导安源大罢工,提出“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超级口号,依靠群众、注重“哀兵必胜”策略、争取舆论,五天激斗,未伤一人,全面胜利,一百多年后,“牛马”一词仍在流行。
无论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还是“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超级口号的本质之一,就是要强调个体的关键性。
第二句:“均贫富”
“均贫富”背后的底层逻辑就是“有价值”,意思是这事得对我有好处。
这三个字也是历代起义里使用频率最高的流量密码。
比如,公元875年唐末黄巢起义的口号:“天补均平”,黄巢高考落榜,唐末经济下行,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没了地,贫富差距就越来越大,凭什么?要公平,恰遇山东大旱,从曹县出发,揭竿起义,辗转北上广,5年时间,在“天补均平”的口号带领下, 从两千人发展到了六十万,从游击战一路直捣长安,那一年的高考中榜的文章已经不知道是什么了,但是,黄巢落榜时吹牛撒气的小作文却流传下来了,就是那首著名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关键是人吹的牛是真的实现了,1131年后,张艺谋借机拍了一部电影就叫《满城尽带黄金甲》,电影没有取得成功,原因之一,就是黄巢为了广大农民兄弟谋公平,电影纯粹家庭矛盾,格局就小了。
接着,到了北宋,王小波、李顺的起义,黄巢起义是高考落榜农民起义,王小波起义属于是民营企业家起义,北宋灭后蜀之后,宋太宗不但纵容士兵掠夺了后蜀的财富运往东京,而且还搞起了垄断,茶叶、丝帛只能官家卖,各种投机倒把,茶商王小波等陷入窘地,凭什么?要公平,跟他们干了,干可以,得有人,只有商人,规模太小,农民兄弟代表了大多数,日子比咱们更难过,本来这些东西都是咱们的,凭什么?要公平,王小波993年提出一个超级口号:“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意思是,我小波起义不是为了我自己,我是实在是痛恨社会上贫富不均的现象,看不下去,现在我要为你们平均分配财富”,口号一出,十天之内,万人响应,连克青城、彭山等地。
王小波、李顺的起义虽然因为战略失误,王小波战死、李顺下落不明,但是,他的贡献在于他对黄巢的“天补均平”做了一次升级,首次提出了“均贫富”,以前靠天补均平,现在靠人就能完成“均贫富”,并且效果极好,后来的起义者就发现了这三个字的流量密码,比如北宋末年最大的农民起义团伙方腊的起义,《水浒传》里是被宋江的给灭的,但是历史上北宋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是东南方腊,按说当时大大小小的起义创业的团伙有很多,比如王庆、田虎、宋江等,为什么独独方腊做大做强了呢?一个是创新性加入了“明教”来传教,有了宗教,管理上就有了凝聚力,二是提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口号以及“等贵贱,均贫富”的革命纲领,迅速募集十万之众响应,连克六州五十二县,成了北宋末年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农民起义。
到了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钟相、杨幺的起义,直接喊的口号就是“等贵贱,均贫富”,靖康之难,宋军南逃,途中军费开支,就地征用,土客矛盾就再所难免,不但苛捐杂税还占地征人,凭什么?要公平,在洞庭湖地区,云集数十万农民进行起义,波及洞庭湖地区七州十九县,钟相战死后,杨幺立钟相之子钟子义称帝,继续接着干,宋高宗稳住阵脚后,调兵20万,以张俊为都督,并派出王牌之师岳家军联合征讨,岳飞出征,很清楚,不同于金人,咱们属于内部矛盾,招抚优先,先对义军诸寨遣间诱降,分化瓦解,继以大军压境。在岳飞招降政策诱惑下,数十万义军以洞庭湖为中心,倒腾出了一个庞大水军,岳飞听从投敌的杨钦献策,因为自己更懂自己人,船虽坚,就怕搁浅,可以在湖里布下机关,大坑套小坑,坑中还有水,水中还有钉,先放水,再放巨筏堵住港汊,接着湖面散着青草,这就是著名的“水草缠船”,比局座的“海带缠核潜艇”早了一千多年,杨幺率水军出战,因水浅车船机轮被草缠住,滞不能行,被官军击败,各个水寨或降或破,前后倒腾了了6年,起义最终失败。
明末,兢兢业业的工作接班的崇祯帝,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工作狂前三,帝制500年内三个工作狂,一个是太太太太爷爷朱元璋、一个后面的小小老弟雍正,一个就是崇祯帝,想要力挽狂澜,扭转颓势,一般公司走下坡路,通常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节流,这个节流主要补军费的窟窿,最快的节流方式就是裁员,这一大规模裁员,就裁到了一干邮政工作的底层牛马,叫李自成的快递小哥,没工作、没房子、没媳妇,凭什么?要公平,就开始拉着下岗快递小哥搞起义,我们要工作,我们要吃饭,同时,节流不算,还得开源,开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加税,唯一的大头就是农业税,农民的压力就开始陡增,凭什么?因此,李自成联合下岗工人和农民搞出了超级口号就是:“均田免赋”,这个口号的底层逻辑依旧是:“等贵贱,均贫富”,升级之处,就是承诺的好处更直接了,非常具象化,均田,免赋,老百姓一听就懂,甚至都有了粉丝应援的顺口溜:“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他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创业15年,汇集百万之众,攻入北京,干翻明朝,崇祯帝景山上吊自杀。
清末,迎来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运动巅峰,三战高考的落榜生洪秀全,考场出来,机构随手塞给他一本小册子,就是梁发汉化丐版的《圣经》,取名叫做《劝世良言》,也没在意,复习了16年,白天复习,晚上做题,背完abandon,背韦达定理,8年高考,8年模拟,同学都结婚上班了,孩子都要参加高考了,自己一事无成,心灰意冷,高度刺激之下,生了一场大病,病了40多天,梦见自己看见上帝了,自己就是上帝在人间的亲儿子,耶稣的亲弟弟,并且梦里手持宝剑跟孔子大战三百回合,孔子落荒而逃,这把周围人给吓的,就越传越邪乎,接着病好后,不行,最后博一次,再考最后一年,备考四年,四战高考,再次落榜,万念俱灰,彻底对科举祛魅,为了缓解抑郁情绪,开始在家看四年前那本《劝世良言》小册子,顿觉醍醐灌顶,找到了知音,这不就是我四年前梦到的场景嘛,老子考了16年你不要,那老子就自己搞一套系统出来,接着洪秀全就拉着也没考上的冯云山开始创业,两人在家里就搞了一个汉化版的“拜上帝教”,创业容易涨粉难?怎么涨粉呢?两个人都是广东人,广东搞这个不好搞,因为广东富,富,需求就不够强烈,因此两人就跑到了广西开始传教,在广西又发展了烧炭工人杨秀清、带资入伙的韦昌辉和萧朝贵等人,先是挑战权威,火烧甘王像,在当地树立威信,接着提出超级口号:“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个口号背后的底层逻辑还是“均贫富”,但是它的升级之处,就是比前面的更具像化,更口语化,而且包含的很全面,衣食住行,社保、医保都全乎了,俨然描绘了一个人间小天堂的样子,因此,大家拖家带口纷纷入会,1951年,金田起义,就聚集了2万人,三年之间,连克永安、兴安、郴州、长沙、武昌等地,1953年,南京定都,改名天京,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历史巅峰。
包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在1928年大革命失败后,转战井冈山,提出的重要的口号“打土豪,分田地”,底层逻辑也是“均贫富”,核心目就是为用户提供价值,这事对“我”有好处。
第三句:“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这句口号是1935年抗日战争时期,名垂青史的一二九运动喊的口号。
这句超级口号背后的底层逻辑就是“有共识”。
为什么这句口号很重要呢?
但凡我们认为重要的口号,都是曾经改变过中国历史走向的,影响过每个人,甚至几代人,我们把镜头回到1935年的12月,为什么这句口号很重要。
这句口号是1935年提出的,我们先看一下前一年发生了,1934年,最重要的一个事件就是长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咱们的瑞金总部被包围,被迫要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8万人出逃,在李德、博古等人指挥下,原计划跟红二方面军汇合接头,蒋军预测到了咱们出逃的路线,设置了五道防御线,湘江一战,8万人打掉5万人,剩余3万人,开始继续死里逃生,伤亡如此重大,这事得开会说说,在遵义的时候,换了领导层,毛泽东开始重新接管中央红军,1935年6月在懋功,跟张国焘红四方面军汇合,张国焘带的红四方面军有8万多人,穿的干干净净,满面红光,中央红军2.5万人,穿的破破烂烂,面黄肌瘦,就开始动了想法,合流以后,听谁的,因此就有了分裂中央的想法,中央要求继续北上,张国焘主张南下打成都,以西南为据点做根据地,谈不拢,张国涛就动了心思,密电陈昌浩准备斩首行动,密电被叶剑英看到,准备送给陈时,陈正在开会,摆手等开完会再说,此时,叶剑英假装上厕所,出门口,狂奔到毛泽东办公室,低声密告,教员知晓后,着手安排,让叶赶紧先回去,以免打草惊蛇,当晚半夜,中央悄悄收拾离开,等陈昌浩发现时,中央已经离开,电令徐向前追杀,徐向前将军说了一句名画面:“红军不能打红军”。接下来,就是两边互相指责对方“分裂中央”,本是势单力薄之机,如今内部分裂,正是成敌人之快,团结就迫切了成了第一共识,因此“红军不能打红军”就是这个底层逻辑,北上之后,咱们本来是准备从新疆去苏联的,在截获的国军报纸上看到陕北有了刘志丹的根据地,决定队伍要发展,还是要去汉语区,终于在1935年10月抵达陕甘宁苏区,随后一年三军相继会师,中央红军3万人,剩下了8000人,具备战斗力不到4000人,张国焘的8万人,锐减到1.2万人,三军合到一块3万人,这就是我们的全部家底。
我们这边陕北刚站稳脚,一年穿过11个省,靠两条腿跑了两万五千里,正是需要休养之时,蒋介石也看到了,疲惫之师,破破烂烂,正是一举打掉的最佳时机,因此电令蒋鼎文30万大军进行围剿,3万对30万,武器和人力都是悬殊,这咋整?此时,华北事变爆发,日本入侵华北,咱们抓住口号的作用,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进而一二九运动,口号传遍华夏。
这个口号的厉害之处,就是站在了全国共识的高度,一下就把蒋介石驾这了,从内心讲,蒋一定是想借机一举剿灭红军的,可是出师要有名,因此就有了蒋的应对口号:“攘外必先安内”。
我们对比这两个口号,“停止内战,一直对外”和“攘外必先安内”,高攀立下,因为前者是全国共识,后者属于内部共识。
蒋介石铤而走险,因为骂归骂,成王败寇,因此拉着自己的结义兄弟张学良和杨虎城合围剿共,东北军过来,咱们打出的口号:“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其实就是“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语版,因为张学良对日本人是有国仇家恨的,一边,老板不断施压,一边是全国共识,双重压力之下,张杨合伙,就有了突发事件“西安事变”,一举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全国抗日统一战线。
我们得到巨大的喘息机会,从1935年到1945年抗战结束,国共谈判之时,十年之间,我们的部队从破破烂烂的3万人发展到了130万,奠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基础。
即便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我们70%的兵力补充来自前线,也就是倒戈和策反,我们怎么做的,有三个口号的起到了很大作用,一句叫做:“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树立必胜信心,起到鼓励打气的作用,另一句叫:“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不久,口号进行了升级,改为“打倒蒋介石,建设新中国”,为什么发生这个改变呢?共识发生了改变,因为打着打着,我们就从120万打到了270万人,70%以上来自前线,由于人数众多,我们还搞了两个重大发明:解放门和诉苦运动,两大发明为了都是奔着一件事——凝聚共识,我们设定一个“解放门”,过了门,就是自己人,既然是自己人,就不能只解放了,得有个更大的共识,有一个共同奔赴的目标,就是咱们一块建设一个新中国,这就有了“打倒蒋介石,建设新中国”。
战争就干两件事,争人和争地,争地争的是位置和资源,争人争是人口和人心,人心最难,靠的就是共识。
无论是“红军不打红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还是“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底层逻辑都是建立共识。
阿发:叔,你都把我说热了,我感觉我现在强的可拍,现在就想去美国拯救水深火热的美国人民
我:冷静,阿发
阿发:叔,那做产品也是这个逻辑吗?
我:**超级口号三要素:**有关联、有价值、有共识
这是超级口号的纲,其它都是目,纲举则目张,咱们随便看看在商业行为里是不是呢?
有关联
建立与个体的关联,前面我说过《战狼2》和《哪吒》宣传口号
《战狼2》: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有价值
对我有好处,强调功能性
六个核桃: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
红牛:困了累了,喝红牛
挺好的口号,非得玩花样,改成了“你的能量超乎想象”,你不要,转脸被东鹏特饮捡走了,从四线一路干成了一线。
有共识
强调团结最大公约数
王老吉:怕上火,喝王老吉
凉茶,本来是广东的一个地方小吃,味道也怪,怎么卖向全国,去发掘味道本身,普及之路,成本巨大,找中国人共识,比如“上火”,无论你是广东人、北京人、陕西人、河南人、山东人、四川人都会“上火”,这就是共识,怕上火,就喝王老吉,团结最大公约数。
所以,这个口号可能是近二十年里最成功的商业口号,7个字,一句顶一万句,价值20亿,毫不为过,因为它涵盖了有关联、有价值、有共识。
阿发:叔,你对象怎么样?
我:…
我:你公司怎么样?
阿发:…
两人陷入了沉默
你看,一句话顶一万句,一句话也能顶死一万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