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博弈的底层逻辑
博弈论有四个核心要素:参与者、策略、收益、信息。英文名字叫做“Game Theory”,本质是“牌桌游戏”, 目的是参与者通过信息差选择策略从而获得最大收益,其中有个核心概念叫做“纳什均衡”,被称为博弈论的“基石‘’,创始人是数学家约翰·纳什,为此还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意思是,双方博弈之时,双方都选择了当前策略,没人有动力单独改变自己的选择,因为改变只会让自己的收益变得更差。
为了沉浸式理解超级博弈,我们举一个最大的例子——“朝鲜战争”。
1950****年6月25号,朝鲜战争爆发。
开始之初,发动战争的是金日成,1945年日本投降, 朝鲜半岛的接管工作就像德国一样, 一分为二,苏联支持金日成,美国支持李承晚,金日成看到中国解放战争胜利, 感觉自己也能干成统一大业,就开始越过三八线, 举起解放朝鲜半岛的大旗,开始进攻很顺利,很快占领汉城,现在的首尔,一举把李承晚逼到釜山附近,背后的大佬美国坐不住了,先是派飞机轰炸平壤,接着,九月份组织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一举将金日成部队切成两截,金日成部队腹背受敌,不得不进行战略退却,一举又将金日成部队赶到了鸭绿江边。
金日成赶紧给大哥斯大林打电话:大哥,美国打我,这事您得管呀
苏联:反法西斯战争刚结束, 我们有条约,我不方便直接出面, 跟美国干,容易扩大战争,这样,你去找二哥。
金日成:二哥,大哥让我来找你,这事你得管呀。
我们:这事有点大,毕竟是干的美国,你得让我琢磨琢磨。
我们给大哥打电话:大哥,三弟说,这事让我来管,美国那边,飞机大炮,我们这边刚建国,除了人,啥也没有,想管也管不了呀。
苏联:二弟,我确实不方便出手,跟美国直接碰面, 我这脾气你知道,为了防止战争扩大化,这样,你出人,我出武器和飞机,你负责陆军,我负责空军,咋样?
我们:我们内部协商一下。
**1950年10月,**国庆节的第二天,就在中南海颐年堂连着召开四天会议,要不要打?
会上大家觉得咱们刚建国不到一年,百废待兴,直接再发动战争,后续跟不上,并且是跟美国干,美国钢铁产量8772万吨,咱们60万吨,这中间差着146倍呢,这很难办?
教员在开会之前,就已经盘算了很久,人生两大艰难抉择,一个是跟张国焘分家,一个就是抗美援朝,会议的第二天就跟各位摊牌:打是必须打的,打的一拳开, 免得百拳来,今后只讨论如何打胜的问题,不再讨论打不打的问题。
为什么要抗美援朝?
建国初期,蒋是被赶走了,但是留下了一个烂摊子需要我们收拾,此时就出现了市场萧条、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并且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国民党军政人员包下来的问题,二是军费的开支的问题,要知道,我们现在的军队达到了500万以上,其中近7成都是解放战争以后收编国军,一边是战乱工厂停工,一边还有水灾农民绝收,面对庞大军费开始和政府运用开支,必须要想出路,国内矛盾淤积,就会产生很大的社会问题,为什么孙中山就任民国大总统一个月后,就拱手让给袁世凯了呢?因为孙中山发不出军饷,大家就围在南京抗议,只有袁世凯能摆平这件事。
因此,抗美援朝,最后的估算,一是不在中国地界打,也不能给美国人留下口实,因此在军队上秘密入朝,名字改为“志愿军”,跟官方政府撇清关系。二是本来就有裁员准备,大批的国军无处安放,因此即便是打散了,最多也就相当于晚解放两年,不会动根本。三是转移国内矛盾,凝聚人心,跟美国干,国人就成了浑然一体,就跟两个兄弟,内部可能有矛盾,但是一旦外敌来犯,瞬间就抱团一直对外。
那就开始打吧。
本来,苏联大哥想让咱们派过去5、6个师意思一下即可,美国对咱们的估计,也是最多7、8万军队,我们别的没有,就是人多,第一次就过去5个兵团, 25万人,一个月后,第九兵团过去,38万人,金日成都开心死了,因为此时金日成手里也就只有7万人,即便是金日成6月份发动朝鲜战争,巅峰人数也就14万人,中国人真是够哥们,只是我们没想到,一下打了三年,我们累计投入了100万人, 金氏父子如果日后对中国背信弃义,有做出对不起中国人民的事,真是应当天诛地灭,千刀万剐!
我们第一想法,就是争取首战必胜,因为无论是国内交代还是对国际,都需要首战必胜。
教员第一人选是粟裕,粟裕是真有病在身,解放战争消耗太大,就让林彪去,林彪装病不去,不得已,就从陕北把还在搞战后经济的彭德怀拉过来了,这个军事指导权就交给了彭大将军。
我们都认为,包括美国,都认为,即便打,也应该是闪电战,美国人认为圣诞节前结束战斗,咱们觉得四个月也就差不多。
可是计划赶不上战战场的变化,苏联大哥答应的飞机,说还没准备好,至少两个月后才能弄好,我们这边军队都已经出发了,不得已,必须要自己干了!
1950年10月25日-11月4日,第一次战役, 打掉了美国第一师的一个团,就是电影《长津湖》的剧情,经过13个昼夜艰苦作战,将战线从鸭绿江推到了清川江。
1950年11月7日-12月24日,第二次战役,38军顶住压力,坚守三所里、龙源里,面对狂轰滥炸,生生南逃北援的敌军相距不到一公里却始终不能汇合,于此同时,第九兵团发起反攻,收复平壤,歼灭敌军,2.4万人,将战线推到了三八线。
1950年12月31日-1951年1月8日,第三次战役, 中朝部队进占汉城,渡过汉江,收复仁川,联合国军退守三七线,我们选择了停止追击进行休整,为啥没有乘胜追击呢?因为打着打着我们就发现,跟解放战争完全不一回事,辽沈战役四个月歼敌50万,淮海战役两个多月歼敌55万,动不动就是50多万,可是朝鲜战争打了三个月,顶多歼灭美国一个团,一个营都很少,两年前, 大规模歼敌有生力量,在朝鲜战场不发挥作用了。
1951年1月25日-1951年4月21日,第四次战役,联合国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不准备再耗下去了,咱们这边经过三次战役之后,大量裁员,打的十分疲惫,但是就是人多,准备采用轮番作战,就是以军为单位,由国内调往朝鲜战场,轮番作战,前后我们共计投入总兵力达到100万以上,包括,第二次战役不久,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就牺牲在朝鲜战场,没有第一时间告诉教员,而是选择在第二次战役结束了,在两个胜仗的喜悦之下,事件发生后的一个多月,1月2号,周恩来把彭德怀发过来的电报拿给了教员,信和电报都不长,教员却看了很久,沉默许久, 教员强压着悲痛的心情,说了一句话:“唉、打仗嘛,总要有伤亡”。经教员同意,毛岸英同志和志愿军烈士一样,长眠于朝鲜国土内。
第四次战役历时87天,歼敌7.8万人,我军损失4.2万人,把联合国军阻止在三八线附近,与此同时,圣诞节前要结束战争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被解职,美军第八集团军李奇微接任。
1951年4月22日-1951年6月10日,第五次战役,我们轮番作战的第十九兵团和第三兵团的6个军补充进来,我们投入15个军,共有100万兵力,而对方也将近百万,这一次就是决战之势,然后坐下来谈,各自争取最大的谈判筹码。
此时咱们的战略也从“大规模歼灭战”变成了“零敲牛皮糖”的小规模歼灭战,跟过去解放战争那种,完全不一回事,美国消灭不了,并且美国人也总结出经验来了,发现我们的粮食和弹药,战斗员自己携带的最多撑7天, 用完了,停下来,等候补给,当我军前进时,美军就全线后撤,等候我们军粮弹用完,它就举行反攻,咱们的“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游击战让美国人给学明白了。
第五次战役结束时,我们歼敌8.2万人,同时付出了7.5万人的代价,基本没占到什么便宜,从此,朝鲜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打了一年,美国本来全球战略的重点是欧洲,冷战的最终战略目标是对付苏联,现在被两个小弟钳制在东亚地区,投入了陆军三分之一的兵力,空军五分之一,海军一半的兵力,并且还动用英法部分兵力,杜鲁门说:“美国的主要敌人正端坐在克里姆林宫”。
1951年6月下旬,双方开始接触,准备谈判。
1951年7月10日,双方在开城开始谈判,前后谈了17天,能不能谈成呢?咱们谈判是老手了,为啥谈不成呢,因为双方都觉得自己能赢,不打,是因为投入大,成本超标了,犯不上,因此在“三八线”和“美国撤军”方面就起了争执,谈判很不顺利。
咱们什么态度呢?不休会、不破裂、不让步。
谈了17天,最后在三八线和撤军方面还是没谈成,美国人不耐烦了:“那就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
那就只能继续打了,8月和10月发动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咱们伤亡12.6万人,联合国军伤亡15.7万人, 都没占到什么便宜,美军向前只推进了640平方公里的土地。
1951年10月25日,双方又在板门店回到谈判桌上,谈吧,原先的条件也很难弄, 妥协条件就是现在实际大家接触的战线,各自后撤两公里建立非军事区,反正现在的情况就是谁也弄不过谁,双方死的人是一点没少。
接下来,就是维持现状的相互”均衡“阶段。
直到1952年09月18日-1952年10月31日,朝鲜战争第二阶段开始,第六次战役,我们发起全线进攻,为啥我们主动发起进攻呢?因为咱们国内抗美援朝的革命热情点起来,因为这场战争不但空前团结,而且大家主动捐款捐物,光一年的捐款总额可以买3710架飞机,大家省吃俭用干劲十足的要赶紧工作和祖国建设,支援前线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成了军人的至高荣耀!
经过44天战斗,歼敌2.5万,我军损耗1.05万人,其中就有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在范围不到3.7公里的两个高地,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五千枚炸弹, 山头削掉两米,击落敌机270架,被称为中国的凡尔登战役。
第六次战役结束后,战场外又发生了一个变化因素, 美国总统由民主党的杜鲁门换成了共和党的艾森豪威尔,新人上台,政策之一, 就是赶紧结束前任留下烂摊子,因此要么是直接打服,要么就当下进行和谈。
艾森豪威尔上任不久,军人出生,12月去朝鲜半岛视察了一圈,放出两个消息,再次上演“仁川登陆”和“放出蒋介石”,三线攻击,咱们这边赶紧跟聂荣臻等人商量,布兵海岸线和囤兵三八线,做好备战准备。
就在此时,这边,美国总统换人不久,另一边,1953年3月5日,老大哥斯大林脑溢血去世,朝鲜战争离结束不远了。
1953年4月26日,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在板门店举行。
此时,美国想停战,我们想停战,金日成想守住三八线,李承晚来劲了,想收复全朝鲜,均衡被打破,新一轮博弈开始了。
美国基本同意了我们的提案,李承晚跳出来反对,并且跟艾森豪威尔说:如果同意志愿军继续留在鸭绿江以南的任何协议,我就退出联合国军,跟他们继续干!
好嘛, 美国我打不过,打李承晚还打不过嘛,5月27日,我们发起夏季反击,歼灭李承晚4.1万人,李承晚总就15万人。
艾森豪威尔劝李承晚:“行啦,差不多得啦,武力统一朝鲜,只是一个梦想”。
李承晚不听,我要跟他们拼啦,6月18号,私自把咱们作为交换条件的2.7万战俘转移到了军事训练中心,咱必须给个更大的教训。
没有大哥给后面撑腰了,你算了屁,7月13日,咱们集合1000门大炮猛轰,如同猛虎下山,一直打到李承晚停战协定上签字为止,歼敌7.8万人,15万人,两个月打下来,剩下3万人,7月19日,美方发布声明,保证实施停战, 并会敦促李承晚停战,随后,李承晚发布声明,接受停战协定。
1953年0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结束了从1950年6月26号开始,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我们总计投入兵力超过100万人,官方统计我军伤亡36.6万人,战死11.5万人,战伤22.1万人,非战斗死亡2.5万人,失踪和被俘5万人,美军战死官方统计33739人!
三年朝鲜战争,这里面有中美博弈、美苏博弈、朝韩博弈、中苏博弈、中朝博弈、苏朝博弈、美韩博弈等等,“囚徒困境”的最优解就是合作,事实证明,战争就是零和博弈,有人坐享其成,就有人要前赴后继埋骨它乡,只有和平才是正和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