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和他的独派,究竟想干什么?
这几天赖清德发表了一个很强硬的讲话,升高了两岸的冲突。
今天,我不评论这个讲话中的具体内容,只想和大家谈一谈这个讲话背后对应的部分政治动机,以说明台湾政治下的政客行事的潜在动机。
先要回到赖清德当选,他以是不过半选票当选的,由于国民党与民众党未能实现蓝白合,让他渔翁得利。同时,在台湾“立法机构”中,民进党也不过半。国民党52席,民进党51席,民众党8席。
请记住这三个数字,这三个数字正是赖清德此次强硬讲话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台湾的政治制度中,“立法机构”对于“行政机关”的制约是很强大的。自去年起,国民党和民众党联手就否决了民进党行政当局多个提案。
就在最近,还否决了一项重要提案:
“行政机构”針對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提出覆議案,“立法机构”會今天記名投票表決,在藍白人數優勢下,2項覆議案都以61票反對、51票贊成,遭到否決。這也是這屆立法机构第5度否決覆議案。
这让赖清德就极度不爽,就由此发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政治行动,那就是要罢免“蓝白”议员。
记着前面的数据,民进党需要换上来几个议员可以达到超过半数呢?
换5个!这时,他就达到了56个议员席位,蓝白则减少为55个。
先来看罢免的空间在哪里?由于议员选举并非二选一,而是多选一,那么,蓝白议员中就有少数议员以不过半的票率当选。(和赖一样)。
这就存在机会。但依然不容易。
原因是,投票这种事情,其实没有多少人重视的。发动议员罢免,先提议:那就是总选民数的1%。
然后需要连署,需要在60天内找到总选民人数的10%;
然后是投票,投票有两个要求:
第一是同意罢免人数超过总投票数的50%,多数决
第二是,同意人数超过总选民数的四分之一。
了解了这个程序,再来看民进党面临的罢免困难。
仅发动10%的人连署对于民进党这种选举老油子来说,很容易,他一下就将34个蓝白议员通过了连署门槛。
但要投票通过不容易。最难的不是同意罢免人数过半,而是同意人数超过总选民的四分之一。
原因是,选举中,大部分人其实不怎么关心政治,这种议员罢免选举参与的人数更少。
不少人有一个错误,以为人们会把选票当作什么重要的事,事实是,台湾所有的选举中,最为重要的事情叫催票,让本方支持者出门投票,才是选举人成败的关键。
很多人不管你选什么,根本不鸟你。因为选举还要出门,要排队,要时间成本,去了外地的还得跑回来,在大陆的还得飞回去。
虽然决策的是所谓重大事项,但现实就是,全世界的重要选举中,投票率超过60%,就算是不错的了。不重要的,象台湾这种议员罢免选举,总投票人数,超过3成都不容易。
比如首起罢免“议员”案,台湾黄姓“议员”。最后结果是:
投票总人数25万5551人,投票人数7万924人,投票率27.75%,同意罢免票数4万8693票,不同意罢免票数2万1748票,罢免案确定未通过。
总投票率只有27%,但要求同意票就要占25%。难度可想而知。
那赖清德要做什么?那就是要拉高投票率。
怎么拉高?想借用两个手段:
第一,拉高两岸情势冲突,把绿营与蓝白营的政治冲突,转化为二者两岸政策主张的根本性分歧,从而吸引民进党内强硬势力出来投票;
第二,希望大陆对此进行强力反应,以借此拉高岛内的“反中”情绪,从而推动民进党拥趸出来投票,将几个政党的政治冲突,转化为两岸冲突。不少绿粉就会在这种情绪下跑出来支持罢免案。
因此,他不惜发表更加强硬的讲话,来推动这一结果的实现,以达到催票之目的。
只要在深绿地区,能把五个国民党或民众党议员拉下来,再换成民进党议员,那么,他就完成了“立法机构”情势的逆转。
这就是赖清德主动发表极端强硬讲话之重要目的。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这一次赖清德强硬讲话背后政治逻辑的分析。
这样做,风险大不大?非常大。可以说是以一己之私,将台湾民众绑上战车,推动两岸冲突风险的上升。
但是这种政客根本想不了这么远,我政府预算都不好过,我管你以后会发生什么呢?这就叫作政治的短期主义。
政客也有个人之目的,也需要选择手段,并且,他也必须思考手段是否能达成目的。
有人会说,赖清德是不理性的。
但如果他达成了罢免案,那对于他来说,这就是他达成目的的正确手段。但这一手段,与全体台湾民众的长久利益是背离的,和平才是一个社会最高的价值,推高两岸风险,显然与台湾民众的长久利益不符。
但是,由于民众的政治选择往往被情绪操纵,他们对待不少政治人物是将其视为偶像,甚至当作道德神,从不思考政客表面的各种“正义”言论,背后藏着他的政治精算,及打击政治敌人之目的。
甚至认为,这个人就从此没有个人利益了。
大多数民众忽视了政客其实与普通人一样,其一生都在追求个人自己的政治利益。并且,不管政客有什么样的追求,没有政治地位,他都追求不了。
因此,对于赖清德来说,解决“立法机构”对他的掣肘,就是当下他所有事务中的最优选项,他根本不会在乎未来会有什么,先解决眼前的事务先,什么好用就拿什么用。
共和制以来,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灾难,都是由政客个人短期利益与大多数民众长期利益背离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