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过剩?“教授”是在搞笑吗?

资本过剩?“教授”是在搞笑吗?

温铁军“教授”最近蛮火的,到处都是他“忧国忧民”的视频,今天又看到他在“2022第四届雁栖湖论坛”上发表的一篇演讲,题目是:“资本过剩、乡村振兴与第三资产池”。 看到这个标题,就觉得蛮奇怪的。资本怎么可能过剩呢?谁不爱资本?资本难道不是越多越好? 看完全文,洋洋洒洒近万言,实际上意思很简单:过去银行新增信贷,都跑到房地产行业这个“第二资金池”了(第一资金池是1998年开始的基本建设投资),现在国家害怕引起金融危机,于是收缩房地产信贷,于是信贷资金放不出去了,这叫“资本过剩”。那么吸收这些过剩资本的地方在哪里呢?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这就是“第三资金池”。 他是怎么说的呢?我摘录几段关键的—— 1986年开始,我们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到1988年爆发了CPI高达18.6的通胀危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一般内生性矛盾,我当年提出这个概念算是不太合适的。所以此后又不断地在讨论,“生产过剩危机”是我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就讨论过的。

但今天我要跟大家提的不是一般意义的“生产过剩”,而讲的是“资本过剩”。因为“生产过剩”只是指的产业,而当我们讲到“资本过剩”时,主要指的是金融。

在去年以前,55%以上的居民借贷投向了房地产、50%以上的企业借贷投向了房地产……正是在房地产投机性投资大量增长、近乎于要出现美国次贷风险的节骨眼上,政府干预、“看得见的手”直接干预这件事情,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撤出的资金很难一下子找到新的投向。

在资本过剩的背景下,还有没有新的吸纳资本投资的领域呢?有,乡村振兴。

专(妖)家(孽)年年有,今年何其多!有“印钞2万亿鼓励生娃”的任泽平,有“生孩子与资本挂钩,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赵燕菁,有“油价上涨对老百姓没有影响”“把钱花光为国争光”的林采宜,有鼓吹封禁然而封走了老母的郎咸平……现在又出了一个大佬,在企业经营困难、人们生活生活艰难、六个钱包都掏空的情况下,说什么“资本过剩”!

温铁军说过去是“生产过剩”,现在是“资本过剩”,不一样了。我就想问问:生产怎么就能过剩了呢? 他说这是“资本主义的内生性矛盾”。一幅贪婪的资本家宁愿倒掉过剩的牛奶,也不让饥肠辘辘的人民喝的罪恶画面顿时映入脑海。 他老爱讲美国。在“资本过剩”一文中,也讲到美国的信贷扩张、罗斯福新政和冷战思维。那我也讲一个美国的例子,一件事就能把“生产过剩”“倒牛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 在美国大萧条期间,大量工人失业,排队领救济和面包,臭名昭著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彻底杀死美国的对外贸易。罗斯福一方面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通过巨大的财政投资、工赈工程,承诺给人民工作和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继承胡佛的衣钵,“联邦农业委员会”开始扶持这个国家最大的压力团体——农业集团。 这个比猪还要蠢的总统操弄民粹的本事却是一流。他采取的办法简单粗暴:既然要扶持农业,那就给农场主们发补贴;既然要提高农民收入,那就提高农产品价格;要提高农产品价格,那就把一部分农产品毁掉,这样,供给少了,人不吃饭又不行,价格不就上去了? 在每年百亿美金补贴的激励下,农场为了拿补贴,粮食、家畜、牛奶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但是生产多了,价格不就下降了吗,农场主不是有意见了吗?没关系,联邦政府再出钱,实行保护价收购,你生产多少我收多少。激励更大了,农场主们半夜都要笑醒。 这么多粮食、家畜和牛奶,投向市场,价格必然下降;不投向市场,就腐烂变质了,所以采取的办法就是:毁掉。 于是,他们杀掉了600万头猪,毁掉1000万英亩棉花,倒掉无数牛奶——“让我们毁掉吃的,去帮助那些饥肠辘辘的人民”! 然后,罗斯福再装模作样地要帮助失业大军、排队买面包的人。买不起吗?不要紧,联邦政府就是你的奶娘,给你发补贴。 你看,美国政府是个非常奇怪的玩意儿,它居然可以向消费者承诺低价,同时向生产者承诺高价!它真的比神仙还要神仙。 所以这是“资本主义的内生性矛盾”吗?这分明是联邦政府的内生性矛盾! 傻子都能想明白,在一个自由市场上,生产怎么可能过剩呢?市场上肯定有错误的生产,导致部分企业家承担损失,甚至关门倒闭,其他企业家看到这种情况,必然立即收缩投资,错误的生产马上被清算,过剩必然只在极小范围和极短时间内发生。 难道明明看着某种商品都多得堆积如山卖不出去了,一个企业家还往进投资?你们一会儿说企业家精明、贪婪、只会逐利,一会儿又怎么能把企业家想的跟你一样蠢? 因此普遍性、大规模、长期性的生产过剩,只会在一种情况下发生,那就是权力的干预扭曲了整个经济。 罗斯福总以为自己是哲学王全能神,能够把一切都规划了,他手里又有大众交上来的钱供调用,谁听他的就能拿到财政资金,所以企业的生产就不服从消费者的需求了,而是听从于他的命令了。 企业这时候的行动就是,我管你消费者需要不需要,只要生产出来,就有补贴拿,何乐而不为呢?所以生产出来了一大堆消费者不需要的废物,把财富白白浪费掉了,通过这种方式,把钱装进自己口袋了。 多简单的道理啊,一个号称搞了一辈子经济的人,到底是真不明白,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图片

资本,又怎么就莫名其妙地“过剩”了呢? 资本品,就是能够生产最终消费品的中间产品,就是消费品的“上游产品”。所有能带来未来产出的资本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价格计算后的货币价值,就是资本。 资本多了,就能投资于技术进步,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由此产出增加,劳动者工资率提高,生活水平上升。人类社会经济进步,归根结底,就是资本推动的。 一个农民,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简单的锄头挖地——锄头也是资本品——产出很低,连糊口都成问题。现在他有了优质的种子、化肥、农药、拖拉机、收割机,由此单位产出大大增加,所以不但可以养活自己,粮食还可以卖给别人,换取其他生活物资了。 为什么? 就是因为资本比以前多得多了,让他拥有了更好的生产手段,于是增加了产出,收入提高了。 美国人和中国人干一样的活儿,为什么工资比中国人高?不是因为美国有工会,而是因为美国经过200多年的发展,资本总量和人均占有资本量比我们大;资本投入越大,劳动者工资就越是节节攀升。现在的托尼老师,跟一百年前的理发师相比,手艺没多大变化,为什么托尼老师收入要高得多?还是因为现在资本量大得多了。 以前积累多了,现在才能投入更多,赚得更多。很简单的道理。有些人却不断反资本,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想把自己反回树林里还是岩洞里。 所以资本怎么能“过剩”呢?资本当然是多多益善。资本越多,生活水平就越高。那么很显然,资本少,或者把现有的资本损耗了,就意味着贫困化。 现在你看出温铁军的毛病在哪里了吗? 他错把钱当成了资本;而且更要命的是,他把信贷扩张——俗称印钞票——当成了资本。 所以他的思路就成了:过去印出来的钱,都被房地产行业吸收了,快要出现房地产泡沫了,房子卖不出去了、烂尾了,所以这些多印出来的钱没地方去了,“资本过剩”了! 凭空印出来的钱,不是资本。如果印钱就是资本,非洲穷国家可以开动印钞机就变富裕了,穆加贝治下的津巴布韦,应当是资本和产出最为丰裕的地方。为什么反而破产了,人民穷困潦倒了? 因为钱既不是消费品,也不是资本品。钱就是个交换媒介而已。华为公司到某地投资的时候,看起来拿的是钱,但实际上是因为它先生产出了手机卖了,换成了钱去投资的——它是在用自己先前的生产在投资。 资本品和消费品的增加,意味着人类生活变好。你生产能力没提升,没有资本品和消费品的生产,却疯狂地印钱,结果是什么? 一是人们手里的财富被稀释了,储蓄缩水了,财富被吸干了; 二是物价上涨了,钱不值钱了; 三是新印的钱并不是像天使加百列一样人人有份,而总是从某一点注入整个经济体,进而像涟漪一样慢慢扩散,由此引起了相对价格结构的变化——先拿到新印出来钱的人,在价格尚未上涨之前购买了商品,后拿到、没拿到钱的人,则在价格已经上涨之后购买商品。所以,这是一次秘密劫掠和财富转移,劫贫济富的那种。 房地产行业,就是较早拿到新钱的行业,这也是许多人买房跑赢通胀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四是让企业家以为真实的资本在增加,所以投资到远离消费品的资本品生产领域中,经济看起来一片繁荣。然而这是对生产结构的扭曲,是资源配置的严重混乱。这些错误的投资并没有真实的储蓄做支撑,不断地发放信贷,最终会将经济彻底搞崩溃,所以必然要收缩信贷,清算的时刻到来了——“沙滩上盖楼,要倒了”,“楼盖到中途,没有砖了”,变成了烂尾,将本来就不多的资本白白浪费掉了,企业破产了,工人失业了。这就是经济危机。 所以信贷扩张,也是在启动贫困化的进程。 就是钱印多了而已,你去问一个老农,都知道钱印多了不是啥好事,哪里有什么“资本过剩”?“教授”您这么大年纪了,正经的经济学书籍不好好读,概念稀里糊涂,整天生造一些名词,把自己搞得跟罗振宇一样花里胡哨,忽悠谁啊?

既然是钱印多了,解决的办法当然就是少印钱。 但是温“教授”显然不想让印钞机停下来。在他看来,印钱是经济发展的法宝,从他的所谓“三个资金池”中的前两个“资金池”就可以知道,他认为基础设施、城市房地产,都是信贷扩张的功劳。 可是这明明是真实的资本投资的结果。改革开放四十年,正是因为财产权得到了更好的保障,经济迅速进步,资本积累迅速增长,才有了祖国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才有了人们住房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是这种快速的经济增长,跑赢了信贷扩张的影响;反过来说,信贷扩张扭曲资源配置,抵消了一部分经济增长的成就,要不是的话,经济进步只会更快。 要不是高增长,中国如此大的经济体量,哪里敢搞几万亿的基础建设投资啊。你放到一个小国或者落后国家试试看,早崩溃了! 堂堂温“教授”从来想不到、后者装作没想到这一点,他想的只是,轰隆作响的印钞机绝对不能停,问题只在于,为房地产吸收不了的新钱,找下一个去处。 一个巨大的产业政策宏伟蓝图在他脑海里浮现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搞一次轰轰烈烈的“资本”下乡。去2800多个县,搞县域经济;去广袤的农村,振兴农村! “教授”,您就是哈耶克笔下的“社会工程师”啊——“一个县的县域经济可以增加100-200个规模以上企业”,“吉林深山的一个乡镇……它那儿有暗夜,星空就是那里的生态资源,还没有被定过价,一家一两百万投资民宿”,“西洋参已经严重过剩了,而野山参还是稀缺的,搞野山参期货”…… 那指点江山点石成金的气魄,原来是因为手里拿着一个大杀器:印钞票! “教授”啊,文章已经很长了,我只想问您几个简单的问题: 第一,农村和城市,哪里更缺资本? 是城市啊。资本投入到城市里的写字楼,可以增加1万人就业,可以为未来带来10个亿的产出,可以为农村居民减少支出,农村人买东西更便宜了,在网上就能把货卖到全世界了,这就是在造福农村。而把这些钱投资到农村,有多大产出呢?咱算不算经济账,算不算机会成本? 城市产业链更全,分工更精细,产出更高,那就应当把钱投向城市,把农民变成市民才对,是不是这个理儿? 第二,一个县城,到底需要多少企业,是您规划出来的吗? 哪个县城没有一个工业园区啊,您去看看啊,人去楼空,留下一大堆钢结构厂房,草都长得很高了,那都是财富的浪费啊,触目惊心啊,您怎么就看不见呢? 利用信贷资金,给小县城建许多企业,再搞一些样板乡村,您老人家来看的时候,拉起了横幅,吹起了彩虹门,你竖起了大拇指,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可是这到底是一种投资还是一种浪费?这些浪费的代价,您支付吗? 第三,到底是企业家聪明,还是您聪明? 你要相信,企业家比你聪明一万倍,他们不用你指导往哪儿投资的,哪里有投资价值,他们就往哪儿去,比你有远见卓识多了,比你有判断力多了,比你会经济计算多了。 如果一个所谓的经济学家,能够预测哪里能发财,那他为什么还要当一个经济学家呢?“教授”你如果真的相信自己说的,觉得农村是投资高地,拿出你自己的积蓄去农村投资啊,行动展示偏好,不要嘴炮嘛!让别人支付代价,自己收获一大堆“关爱农村”的名声,嗯,难听的词说出来不好!

温“教授”不是不知道信贷扩张的危害。他在文章中列举了美国历任总统搞信贷宽松政策滥发美元,输出通胀,收割全世界财富,并且导致了次贷危机。他甚至歪打正着地说出了一条经济学真理:国内干预主义最终会导致战争。 他说: 美国政府的军费开支已经达到8000亿美元,而且还在增加。同时无论是军费开支还是其他的社会开支的增加,都得靠美联储去增发货币。这两者绑在一起就造成了金融泡沫和债务泡沫双扩张。每当美国债务扩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演变成战争。 他是知道的啊!

那么既然信贷扩张会把房地产搞烂,造成次贷危机,难道我们要“如法炮制”地再把乡村也搞成烂尾? 既然美联储收割全世界的财富不对,咱们发钞票让一部分人收割另一部分人的财富,怎么就对了?原因在于,只要GDP上去了,牺牲一部分人,在他看来似乎不是事儿。 既然高通胀高赤字的国内干预主义最终会导致对外进行干预,且引发战争,咱们又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和平不好吗?难道我们非得要学美国的坏样子吗?原因在于,在他看来,只要国家好了,战争也不是事儿。“战争是国家的兴盛嘛”——但是“教授”,这句话的后一句是什么?是“从来不是人民的福音”! “教授”啊,承认自己终生所学,不过是一个笑话,是非常困难的事,完全理解。但是如果真的承认了,那就是勇气和风范。

伟大的穆雷·罗斯巴德,在世的时候,就称赞自己的学生汉斯-赫尔曼·霍普在伦理学的研究上超越了自己,并且直接说:“霍普证明我错了……相比之下,我的自然法则、自然权利理论,几乎是无用的。”

那种对真理的热爱,虚怀若谷的胸怀和求智若渴的态度,丝毫没有减少我们对他的尊敬,反而让他的形象更加伟岸。

罗斯巴德您可能都不知道是谁,不要紧,你身边也有楷模,张维迎教授,他在知天命之年说:“对于一个以经济学为终生使命的人,忽视奥地利经济学,是不可原谅的,何况它是最好的市场理论”。我们会因此而轻视张教授吗?并不会,恰恰相反,他的这一态度,反而让人肃然起敬。

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或者某些目的而放弃真理,在错误的道路上一路裸奔。后世在谈到这样的人的时候,会把他们当笑料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