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家就是躺着就把钱赚了?别做梦了!你连挨打的资格都没有

“资本家就是吸血鬼!”

“他们不就是钱生钱吗?他们干了什么活?”

“我们工人辛辛苦苦创造了世界,凭什么他们躺着就能赚走大头?”

每次我在网上看到这些充满了酸腐味的的呐喊,我甚至都懒得反驳。

为什么?因为跟一个连1+1=2都不懂的人,去讨论微积分,那纯粹是浪费生命。

这种论调的背后,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原始部落式的愚昧。

在他们的脑容量里,世界被简单粗暴地划分为两类人:一类是满身臭汗、在流水线上拧螺丝的“劳动者”,他们是“创造价值”的;另一类是西装革履、坐在办公室里看报表的“资本家”,他们是“不劳而获”的。

呵呵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高级、最稀缺、也最有价值的“劳动”,恰恰是你们这帮屌丝最看不懂、也最鄙视的——资本家的劳动。

资本家的劳动,不是拧螺丝,不是搬砖头。他们的劳动,在屌丝的物理世界里根本看不见。

他们的劳动,发生在一个更高维度的战场上——对“不确定性”的判断和押注。

而在这场最高级的劳动中,有一个最惊心动魄、最能体现其本质的领域,就是你们既羡慕又嫉妒的——风险投资。

图片VC:不是金山寻宝,而是地狱排雷图片

我们这些普通人,最常听到的VC故事是什么?

是孙正义当年瞎猫碰上死耗子,投了马云2000万美元,最后稀里糊涂变成了几百亿美金的神话。

是某个名不见经传的VC,走了狗屎运,投中了字节跳动,回报上万倍,从此退休在加勒比海的私人小岛上天天开比基尼派对。

于是,在他们那可怜的想象力里,VC这活儿,就跟打游戏开挂一样。他们就是一群天选之子,坐在金山之上,手里拿着一个超级望远镜,到处扫描金矿。看到哪里金光一闪,就派人过去挖一铲子。挖中了,就富可敌国;挖不中,也无伤大雅,反正金山上的钱多得是。

这种想法,就好比一个乡下的土包子,看到宇航员在太空里飘来飘去,就觉得当宇航员真爽,就是飘着玩儿。他根本不知道,为了这“轻松”的一飘,宇航员要在地面上经历多少年生不如死的训练,发射时要承受多大的过载,在天上要面对多大的失联和死亡风险。

我告诉你VC的真实世界是什么样的。

那不是在金山上寻宝,那是在一片广袤无垠的地雷阵里,穿着最厚重的防爆服,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地排雷。

你以为他们投的是“公司”?

错了。他们投的,绝大多数时候,就是一个创始人嘴里的PPT,一个宏大到不着边际的“梦想”。

这些项目,在初期是什么样的?

没有一分钱利润,只有像无底洞一样烧钱的窟窿。没有稳定的商业模式,只有创始人每天早上醒来都可能变卦的疯狂试错。没有半点历史数据可供参考,只有一张空头支票,上面写着“我们将改变世界”。

你以为他们看的是“财报”?

简直是笑话。对一个早期创业公司来说,财报那玩意儿,比厕纸还不如。上面的每一个数字,都充满了水分和谎言。VC要是信这个,那他离破产也就不远了。他们要看的,是财报背后那个活生生的人。

这个创始人,他到底是个天才,还是个骗子?

他有没有那种把牛逼吹上天,还能让牛逼平安落地的本事?

你以为他们是稳赚不赔?

我给你看一组真实的数据。在美国,这个VC行业最成熟的国家,一个典型的VC基金,投出去10个项目,通常的结局是:

5到6个,会死得干干净净,血本无归,连个响儿都听不见。

2到3个,会半死不活,最后可能勉强收回本金,或者亏点小钱。

只有1到2个,可能会成功,带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回报。

而那个能带来几百倍、上千倍回报的“超级本垒打”项目,可能一个基金从成立到清算,一个都碰不上。

看明白了吗?

VC这个游戏,本质上,就是一个用99%的失败,去博取那1%的、改变世界式的成功的游戏。它不是什么钱生钱的魔法,它是一场死亡率极高的、关于“企业家判断力”的极限考验。

图片孙正义:神与狗只有一线之隔图片

要理解VC这种劳动的本质,没有比孙正义这个男人,更合适的案例了。

他,既是那个吃肉吃得最香的人,也是那个挨打挨得最惨的人。

他的人生,就是一部浓缩的、惊心动魄的风险投资史。他用上千亿美金的真金白银,向我们展示了,资本家的“劳动”,到底有多么艰难,多么凶险。

我们先来看他封神的一面。

我们都津津乐道于他投资阿里巴巴的传奇。

2000年,2000万美元,变成了后来在巅峰时期价值超过1500亿美金的巨额股份。这是人类投资史上最伟大的本垒打,没有之一。

在这笔投资里,孙正义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他是一个典型的、具有超凡“企业家精神”的资本家。

企业家的核心功能,不是管理,不是生产,不是计算。

企业家的核心功能,只有一个——判断。

是在一片无人能看清的、充满不确定性的迷雾中,对未来做出比别人更准确的判断,并押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让我们回到2000年的中国。那时候的阿里巴巴,是个什么玩意儿?

它就是一个极其简陋的、不靠谱的B2B黄页网站。

商业模式?

没有。

盈利?

更是天方夜谭。那时候的马云,在中国,见了上百个投资人,被所有人当成骗子一样,扫地出门。

因为那些“聪明”的投资人,他们习惯于线性思维,习惯于看过去的数据。

他们会问:“你去年赚了多少钱?你的用户增长是多少?你的市盈率是多少?”

面对这些问题,马云一个都答不上来。

但是,孙正义,这个身高只有一米五几的日本男人,在跟马云聊了短短六分钟之后,就决定给他投2000万美元。

他疯了吗?

不。

在那六分钟里,孙正义根本没看什么狗屁财报。

他看的是马云这个人。

他透过马云那张并不英俊的脸,和他那充满魔力的、激情四射的演讲,他“理解”并“想象”出了一个别人看不到的未来:一个由互联网驱动的、庞大得不可思议的中国电子商务帝国的未来。

他下的这个注,不是基于对“过去”的计算,而是基于对“未来”的、极其主观的“判断”。

这个判断,包含了:

对一个国家宏观潜力的判断:他赌的是,中国这个沉睡的巨龙,一旦接入互联网,将爆发出惊人的商业能量。

对一个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他赌的是,电子商务将彻底颠覆传统的零售和贸易模式。

最重要的,是对一个创始人企业家精神的判断:他赌的是,眼前这个看起来像外星人的马云,就是那个能把这个帝国建立起来的天选之子。

这是一场豪赌。赌输了,2000万美元就打了水漂。但他赌对了。于是,他成了神。

好了,故事讲到这里,屌丝们又要开始羡慕嫉妒恨了:“他就是运气好!”

真的是运气吗?

那我们再来看故事的另一面。

我们只看到了他吃肉,却很少有人去仔细看他挨打的样子。

在投资阿里大获成功之后,孙正义彻底飘了。他觉得自己掌握了通往未来的万能钥匙。他创立了规模高达1000亿美金的“愿景基金”,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疯狂复制他的“成功经验”。

他的投资哲学是什么?

他有一个著名的“时光机理论”。

他在美国看到了雅虎,就去日本投了日本雅虎。他看到了电商在中国能成,就觉得共享经济、人工智能在全世界也一定能成。

他还发明了一套“赛道逻辑”。

他认为,在每一个重要的赛道,比如共享出行、共享办公、人工智能、机器人,最终都会出现一个赢家通吃的“平台型”巨头。

他的任务,就是用海量的、淹死人的资金,找出这个赛道上暂时跑得最快的那个选手,然后把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美金,像倒垃圾一样砸给他,用钱把他“催熟”,让他迅速烧钱扩张,干死所有竞争对手,形成垄断。

这套逻辑,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牛逼,特别有道理?

于是,我们看到了他对Uber、滴滴、Grab(东南亚出行巨头)、WeWork(共享办公)、OYO(印度连锁酒店)、商汤科技(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明星公司的疯狂投资。

他就像一个拿着无限子弹的机关枪手,对着所有看起来光鲜亮丽的目标,疯狂扫射。

结果呢?

WeWork: 一个本质上是二房东的生意,被他硬生生包装成一个“改变人类工作方式”的科技公司,估值一度吹到了470亿美金。最后,上市失败,创始人滚蛋,估值雪崩,几乎归零。孙正义在这一个项目上,就亏了超过100亿美金。他用100亿美金,给全世界的商学院,提供了一个“皇帝的新衣”的现代版经典案例。

Uber和滴滴: 共享出行的两大巨头,确实被他用钱催成了巨无霸。但上市之后呢?股价表现平平,远未达到他预期的回报。更重要的是,这两家公司至今仍在为如何实现稳定盈利而苦苦挣扎。事实证明,用巨额补贴烧出来的“市场份额”,并不等于能够持续创造价值的“护城河”。

OYO: 另一个他试图用资本催熟的印度神话,最后被证明是一地鸡毛,商业模式根本跑不通,留下一堆烂摊子。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他投了一大批看起来高大上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公司。在拿到他天量的投资后,这些公司发现,技术很酷炫,但商业化落地遥遥无期,根本找不到买单的客户。估值大幅缩水,成了资本市场的弃儿。

2022财年,软银愿景基金,亏损了创纪录的320亿美元。2023财年,继续亏损。孙正义,从投资之神,瞬间变成了媒体和投资人眼中的“世纪豪赌客”、“价值毁灭者”。

图片资本家到底在“劳动”什么?图片

现在,我们可以把孙正义的A面和B面,放在一起看了。

为什么他投资阿里的那套“主观判断”成功了,而后来在愿景基金时代,那套看起来更“系统”、更“宏大”的“主观判断”,却惨败了?

因为他混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判断”:企业家的判断,和纯粹资本家的判断。

在投资阿里时,孙正义更像一个“企业家”。

他的判断,是具体的、微观的、个案的。他深入地去“理解”马云这个人,理解中国的市场环境,理解那个生机勃勃的草根创业生态。他的判断,充满了对人性的洞察。

但在愿景基金时代,他更像一个纯粹的“资本家”。

他试图找到一个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可以批量复制的“成功公式”。他不再耐心地去“理解”每一个创始人的独特性,每一个商业模式的细节。他用一个抽象的、宏大的“赛道理论”去套用一切。他关注的,不再是一个企业内生的、创造价值的能力,而是如何通过外部的、巨量的资本注入,快速催肥、抢占市场、制造垄断。

他的判断,从具体的、微观的“理解”,变成了抽象的、宏观的“预测”。

而我们说过,未来,特别是创新的未来,是无法被宏观预测的。

你永远不可能找到一个可以躺着赚钱的“公式”。

现在,我们可以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了:资本家是“躺赚”吗?他们到底在“劳动”什么?

资本家的劳动,就是这场永无休止的、在“理解”和“预测”之间走钢丝的、高强度的智力搏杀。

他们是风险的最终承担者。

当你作为一个工人,在一家创业公司上班,你每个月领的是确定的工资。公司黄了,你拍拍屁股走人,去找下一份工作。你的风险,是有限的。

而VC,投进去的几千万、几亿美金,是真金白银。公司黄了,他们的钱就变成了真正的炮灰。他们用自己的财产,为整个社会的创新试错,提供了缓冲垫。

他们是资源的首席配置官。

钱,资本,本身是不会生钱的。

它就像水,本身没有价值。水的价值,在于你把它引到哪里去。是引到沙漠里,种出粮食?还是引到盐碱地里,白白蒸发?

资本家的劳动,就是判断,在成千上万个嗷嗷待哺的项目中,到底哪一个,才是未来的“沙漠良田”?

这个判断,决定了整个社会资源(包括你们这些劳动者的时间和精力)的流向。

一个优秀的资本家,能把资本配置给未来的阿里和腾讯,加速整个社会的进步。

而一个愚蠢的资本家,就像孙正义在WeWork上干的那样,会把宝贵的资本,浪费在毫无价值的泡沫上,造成巨大的社会浪费。

他们是企业家精神的发现者和放大器。

一个有企业家精神的创始人,就像一粒优良的种子。

但光有种子没用,还需要阳光、土壤和水。资本,就是那个最重要的阳光和水。

资本家的劳动,就是像个老农一样,在无数的沙砾中,识别出那颗最饱满的种子,然后给他浇水施肥,帮助他冲破土壤,长成参天大树。

这个识别的过程,就是最高级的劳动。

所以,请收起你对“资本躺赚”的廉价想象和酸腐嫉妒。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轻轻松松的成功。

钱,本身是不会生钱的。

钱,只是“企业家判断力”得以施展的工具,是承担风险的筹码。

真正创造财富的,不是那个冷冰冰的“资本”,而是资本背后那个敢于面对不确定性、敢于承担巨大风险、对未来做出独特判断的、活生生的、作为企业家的资本家。

下次你再想骂资本家是吸血鬼的时候,先问问自己:如果你有一个亿,让你去投10个早期项目,你知道怎么投吗?

你敢承担其中9个都可能归零的风险吗?

你能在上百个口若悬河的创始人中,识别出下一个马云吗?

如果你一个都答不上来,那就闭上你的嘴,然后老老实实地去干好你拧螺丝的活儿。

因为,你连参与这场游戏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去评价那些在地雷阵里跳舞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