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后是金融战,米莱,在中美之间作选择!
有两则消息很短,但意味深长。
4月10日,阿根廷中央银行与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达成协议,将2023年启动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有效期延长12个月。
同时,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将于4月14日前往阿根廷,将与阿根廷总统米莱会面。
贝森特是最终缓解川普全球关税战的关键性人物,因为美债风险突然升高,导致他紧急说服川普转向。
在这个时刻,为什么他要去阿根廷呢?
这事与中国有关。
不久前,美国国务院拉美问题特使卡罗内去阿根廷向米莱施压。
他说:中国同阿根廷本币互换合作是中国对阿的“勒索机制”,呼吁阿方考虑终止。美希确保阿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达成的任何协议均不会被用以“延长”上述合作,不会增强中国凭借本币互换获取的影响力。
而米莱呢,正处于要向IMF贷款200亿美元续命的时候。
之所以美国财政部长亲自出面去谈,目的可能是,继续阻止阿根廷与中国所推动的货币互换协议。
那么,为什么美国这么紧张?要知道阿根廷可是一个穷国。
因为,这涉及到美元世界地位的问题。今天,专门来谈这个问题。
为什么会有货币互换?
美元是世界货币,这众所周知。各国都要储备一定的美元进行贸易。
同时,美国还有一个长臂管辖,只要你用了美元,那么,美国就可以根据国内法在全球对你进行管制,这很夸张吧。事实就是如此,甚至有法国企业用美元在非洲行贿,被美国抓去坐牢的。
当然,这些手段都是政治手段,需要时就用上。
同时,美国还掌控着金融结算系统(SWIFT)。虽然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是个国际组织,总部在比利时,理论上中立,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影响。全球大部分跨境支付指令都通过SWIFT传递。美国想制裁谁,常常威胁要把它踢出SWIFT系统,这几乎等于断了该国与全球金融体系的联系,威力巨大。
而在美元一统世界时,不管你是巴西卖大豆给中国,还是德国卖汽车给日本,很多时候,双方都不是直接用雷亚尔换人民币,或者欧元换日元,而是都先换成美元,再进行交易。美元成了国际贸易的“通用语”。
当美元坐稳了“带头大哥”的宝座,美国自然就享受到了很多“特权”:
**比如铸币税。**全世界都需要美元,美国印钞票(现在主要是电子形式)就能从全球换回实实在在的商品和服务。这简直是“空手套白狼”的最高境界。
低廉的融资成本:因为全球对美元和美国国债的需求旺盛,美国政府和企业借钱的利息相对较低。
金融影响力(甚至武器化):可以通过控制美元的流动、利用SWIFT系统、冻结美元资产等方式,对他国施加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压力,也就是所谓的“金融制裁”。
比如俄罗斯的美元外汇资产就被美国冻结。
美元霸权给美国带来了好处,但对其他国家来说,就未必那么舒服了:
首先是有汇率风险。本国货币盯着美元,美国一调整利率(美联储加息或降息),全球资本就跟着流动,可能导致本国货币大幅波动,冲击经济稳定。更常见的是“输入性”通胀/通缩:美国的货币政策不仅影响美国,还会通过汇率和国际商品价格(很多用美元计价)传导到其他国家。
最大的风险在于“被绑架”的风险。美国的金融制裁大棒挥舞起来,谁都可能成为目标。持有大量美元资产、严重依赖美元结算体系的国家,在美国面前就显得比较被动。尤其是当国家间的地缘政治关系紧张时,这种依赖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和那些与美国关系不那么“铁”的国家,开始琢磨:咱们能不能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能不能找到替代方案?
货币互换就进入这些国家的视野。
*“货币互换”到底是个啥?*
听名字,“互换”,感觉就像小时候跟邻居小伙伴换零食吃?差不多是这个意思,但更正式、更复杂一点。
货币互换的核心操作,咱们用一个简化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中国和巴西要做生意。以前呢,可能是这样:
中国公司想买巴西的铁矿石,需要支付巴西雷亚尔。它得先用人民币换成美元,再用美元换成雷亚尔支付给巴西公司。
巴西公司想买中国的电器,需要支付人民币。它得先用雷亚尔换成美元,再用美元换成人民币支付给中国公司。
你看,一来一回,美元在中间当了两次“二道贩子”,两国公司都得承担两次换汇的成本和汇率风险。
有了货币互换协议后,可以怎么玩呢?
签订协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的央行)和巴西中央银行(巴西的央行)签订一个“货币互换协议”。比如,约定一个总额度,比如说1000亿人民币/等值的雷亚尔,期限三年。同时,约定一个 固定的汇率(比如,签协议那一刻的即期汇率,或者双方商定的一个汇率)。这个 固定汇率是关键!
*启动互换(第一步:本金交换)*:
假设一家中国公司需要向巴西支付1亿雷亚尔的货款。它可以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用相应的人民币(按照协议约定的固定汇率,比如1人民币=0.7雷亚尔,那么它需要支付约1.43亿人民币)从央行的互换额度里“借”出1亿雷亚尔。
同时,或者在另一个交易里,一家巴西公司需要向中国支付7000万人民币。它可以向巴西中央银行申请,用相应的雷亚尔(按照同样的固定汇率,需要支付1亿雷亚尔)从央行的互换额度里“借”出7000万人民币。
注意: 在央行层面,当互换启动时,可以理解为中国央行“借”给巴西央行人民币,巴西央行“借”给中国央行雷亚尔。双方各自账本上记下这笔“借贷”,基于那个 固定的初始汇率。
贸易结算中要怎么应用呢?
中国公司拿到那1亿雷亚尔后,直接支付给巴西的贸易伙伴。
巴西公司拿到那7000万人民币后,直接支付给中国的贸易伙伴。
看到了吗?整个过程中,美元完全没有出现!交易直接用本币完成。
*互换到期(第二步:本金归还)*:
协议到期时(或者按照约定的还款计划),需要把本金还回去。中国需要还给巴西央行当初“借”的雷亚尔,巴西需要还给中国央行当初“借”的人民币。
关键点来了:归还本金时,仍然按照 最初约定的那个固定汇率 来计算!
这意味着什么?双方锁定了汇率风险!不管这三年里人民币兑雷亚尔的市场汇率怎么上蹿下跳,到期还钱的时候,还是按老规矩来。这对于做长期贸易和投资规划的企业来说,简直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补充说明: 实际的货币互换可能更复杂,比如可能涉及利息支付——双方按照各自货币的市场利率向对方支付利息。但为了促进双边贸易的双边货币互换,很多时候会简化操作,甚至利息安排都可能很优惠或者象征性。核心目的在于提供流动性便利和规避汇率风险,促进本币使用。)
*货币互换为什么会威胁美元地位?*
现在我们明白了货币互换是怎么操作的,那它又是如何对美元的“大哥”地位构成威胁的呢?
因为绕开美元结算了。
这是最直接的影响。两国之间通过货币互换进行贸易,不再需要美元作为中介。用的美元少了,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中的份额自然就会下降。就像本来大家都去“美元超市”买东西,现在很多人开始直接去“人民币便利店”或者“雷亚尔小卖部”了,美元超市的客流量就少了。
同时,还降低了美元需求。企业和银行进行国际贸易和投资,需要持有一定的外汇。如果越来越多的交易可以用本币或者非美元货币完成,那么持有美元作为交易储备的需求就会减少。需求减少,理论上就会对美元的价值产生下行压力(尽管这是一个缓慢且复杂的过程)。
还有很多好处,比如,减少汇率风险敞口。货币互换锁定了汇率风险,使得企业更愿意使用本币进行长期贸易。这进一步减少了因为担心汇率波动而囤积美元避险的需求。
最重要的就是规避美国金融制裁,尤其对那些与美国关系紧张的国家。
如果两国贸易完全通过本币互换结算,资金流动在本国银行体系内完成,理论上可以不经过SWIFT系统,也不涉及美国的银行。这就大大降低了被美国金融制裁“卡脖子”的风险。等于是在美国的金融高速公路网之外,开辟了一些“乡间小路”。
还可以提升本币国际地位。对于像中国这样希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家来说,货币互换是一个绝佳的工具。通过与各国签订互换协议,鼓励贸易伙伴使用人民币,可以逐步增加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储备中的份额,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
*抱团取暖,共谋“去美元化”*
现在,让我们聚焦到金砖国家(BRICS,最初指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后来扩员加入了沙特、伊朗、阿联酋、埃及、埃塞俄比亚)。
这些国家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区域性大国或重要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中分量越来越重,但同时,它们也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美元霸权带来的不便和风险。因此,它们在推动“去美元化”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和意愿。
金砖国家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国家,积极签署了大量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比如,中俄之间早就签署了规模不小的本币互换协议,并且在实际贸易中,人民币和卢布的结算比例显著上升,尤其是在能源贸易领域。
中国与其他金砖成员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签了很多类似协议。
同时,还甩开了IMF。
金砖国家自己搞了一个“小IMF”。成员国在遇到金融困难时,可以优先向CRA求助,而不是完全依赖IMF(IMF的援助往往附带不少西方主导的政治条件,比如阿根廷现在遇到的就是这种政治条件)。
虽然美元地位依然是牢不可破的,但是货币互换机制,特别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推动的本币互换和结算,确实是对美元霸权的一次实实在在的挑战。
它不是“核武器”,一击就能摧毁美元体系,但它更像是一群“蚂蚁”,在不断地、从各个角落“搬运”原本属于美元的“食物”(交易份额和储备需求)。
每一次成功的本币互换交易,每一次绕开美元的结算,每一次非美元储备的增加,都是对美元中心地位的一次微小削弱。这个过程可能是缓慢的、渐进的,但趋势是存在的。
米莱怎么办?
阿根廷原来是准备成为金砖国家成员,米莱上台后退出了。
而川普对金砖国家高度警惕,认为威胁到美元地位了。要胁要搞百分之百关税反制。
墨西哥原来准备加入金砖国家,美国直接威胁,认为后花园被入侵了,显然,现在阿根廷也被美国政府视为后花园。
米莱就陷入两难。
因为阿根廷缺美元用于国际结算。米莱所主张的炸掉中央银行,也没有执行,因此阿根廷民众对外结算依然受央行管制。
米莱虽然有段时间与川普关系走得很近。
米莱甚至跟随川普的个人好恶,悄悄地取消了把与泽连斯基合影和视频全在社交媒体上删除。
但是,在川普正式执政后,米莱上个月去美国,想见川普都没有见到。
在川普4月2日发动全球关税战后,阿根廷也领到了10%的关税,这对米莱改善阿根廷的经济也带来重大影响,使得阿根廷的资本市场迅速下行。
所谓阿根廷与美国达成零关税,只是某些人编的。事实上,阿根廷要达成与美国零关税,需要很复杂的运作,需要退出南方共同市场这个关税联盟,或会造成阿根廷与南美国家的关系紧张。
当然川普也不一定会和他签。
现在米莱如果再站出来为川普讲话,应该不太可能了。因为川普这种全球关税战的行为,作为一个奥派学者,如果再站台,那就叫彻底的逻辑不自恰了,也不可能与过往的言行保持一致。
米莱没有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应该也有对川普认知的改变了。
米莱上台前,对中国口出恶言。上台后,却改口了,他说,中国很好相处,只谈贸易,不谈政治。并重新启动了与中国的货币互换协议,这其实是在帮阿根廷政府渡过外债危机。
货币互换协议显然有利于米莱缓解国内的债务危机,米莱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政治站队,这是正确的。
或许,接下来川普为了维护美元国际霸权地位,会一个一个找上门去,用威逼利诱的手段,逼迫曾经的金砖国家和现有的金砖国家,放弃货币互换,只能用美元。
而这,恐怕也会是中美未来金融战中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