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取消福利制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一、这篇文章仅看题目可能就会招致质疑,甚至是谩骂。但笔者希望最好看完文章后再发表意见,意见要能严格论证****出笔者的错误,而不仅仅是情绪化的宣泄。

** **

**二、最近有粉丝朋友反馈说,收不到公号的更新。恳请各位将本公号设为星标,就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更新的文章。

三、本公众号保持每日更新,每天17:20发帖。但是由于平台审核的原因,不能保证立即发出。正常情况下,17:45分之前都能发出去。**

尽管很多经济学家多次论证、批评福利制度,但是争取福利制度依然是“现代”人们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根深蒂固的观念,似乎谈取消福利制度是与大多数人为敌。

但是笔者已经撰文分析过福利制度是一个不公正的制度,特别是对穷人不利,详细论述请参阅本文结尾所附文章。**笔者相信,人们的观念是可以改变的,但一定要基于正确的理论。**基于错误理论的观念,经常会带来灾难。

一、澄清几个问题

一**是奥地利学派反对的福利制度是政府的强制制度,并不反对民间自发的各种福利保障措施。**不仅不反对,而且还是大加赞许的。

** **

**二是人们往往把福利制度错误地理解为免费。**如免费医疗、免费教育等等。但是在经济学看来,真正免费的是自由财货,无需强制规定。**例如:如果出台免费空气制度,大家一定会认为荒唐可笑。**现实中无论是就医、就学,还是包括其他各种所谓的免费福利制度,保证这些制度运转的资源都是稀缺的,也就不可能免费,只是费用由谁承担罢了。但无论如何必须牢记一点:政府并不创造一分钱的利润,所谓政府提供的免费福利制度都是对国民个人收入的强制再分配。

**三是很多人把免费福利制度视为一种权利。但是这正真是一种权利吗?**在笔者看来,这不过是对他人甚至包括自身的不当的索取,因为几乎每个人都要为这种“权利”被付费。只是很多人误以为自己不需要付费或者认为即使付费,收益也大于支出。而且这种付费不管是否急需,只要你工作、消费,都必须支付。这到底是权利还是义务呢?

**四是福利制度是对穷人的基本保障。**笔者已经撰文分析过了,这种制度不仅不是对穷人的保障,而且对穷人更不利。

二、建立两个前提

现代人们之所以沉浸追求在福利制度中无法自拔,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忽视一个前提—停止印钞。

由于各国政府都在不断印钞,这不仅扭曲了经济,诱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而且大大降低了人们储蓄的意愿。因为自己的储蓄随着印钞不断缩水,辛苦储蓄无异于为了保存冰块,把它放到阳光下暴晒。

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如子女教育、住房改善、赡养老人等,人们不得不忍受财富缩水之苦而储蓄。由于很多不确定因素,人们依然不得不寄希望于所谓的福利制度,确保自己的当下和未来有一定的保障。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现在储蓄100元钱,可以维持我们三天的基本生活。如果政府不再印钞,即使忽略储蓄转化成资本的因素,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也许几十年后100元的购买力可以维持我们一个月的基本生活。这绝非笔者的臆想,这在理论上和现实中完全能站得住脚。

也许有人反驳,如果不印钞,生产者将失去生产的积极性,生产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下降。这纯属无稽之谈,笔者将来会专门撰文进行批驳。

**要想这个前提能够实现,不仅政府不能继续印钞,而且还有一个必须要做的,就是****取消法定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建立钞票和活期存款100%准备金制度。****如果忽略了这一点,依然不能限制通货膨胀。**这也是英国皮尔法案失败的重要原因。

假定法定存款准备金是10%,在这种制度下,通过信用扩张会增加9倍的信用媒介。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是5%,会增加19倍,如果是1%,会增加99倍信用媒介。如果继续细分,理论上会无限放大。这种制度不取消,只要政府不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指望储蓄不缩水,货币购买力不持续下降是不可能的。

不过仅仅限制政府印钞还是不够的,因为政府时刻有印钞的冲动。要想这个前提得以稳固。在笔者看来,必须逐步恢复100%准备金的金币本位制,才有可能彻底杜绝这个风险。当然,金币本位制建立后,未来的货币一定永远是黄金吗?笔者不敢妄下定论,因为何种商品承担货币职能,取决于市场无数主体的行动。详细论述请参考本公众号关于金本位制系列的论述。

** **

**第二个前提是始终保持低税率。**不过相对于第一个前提,其重要程度却是大大降低的。

因为如果政府始终征收重税,使得人民的收入除了交税和维持日常生活所剩无几,这无疑就剥夺了他们储蓄的机会,也就剥夺了人民凭借储蓄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机会。这会导致人民继续争取、支持福利制度。甚至已经取消的福利制度,也可能重新恢复。

不过过高的税率会遭到人民的反对,实行起来并不容易。因此不如第一个前提重要。理解这一点,应该不难。

三、实施几个步骤

如果现在断然取消所有福利制度,特别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对于那些已经多年缴纳各种费用的人不仅是不公平的,而且会引起激烈的反对。

现实中可以采取逐步退出的方式,如,已经退休或距离退休只有很短年限的人,可以维持目前体系,直至这些人顺利退出。

对于那些距离退休时间较长,对于原来已经缴纳的各类费用给予退还,这部分费用亦可以由他们自愿转化为储蓄,也可以由他们自由支配,满足自己其他的欲望。

对于那些新入职的人员,彻底取消各种福利制度,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安排使用自己的收入。

四、打消几个顾虑

很多人可能会为取消福利制度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忧虑,笔者认为,这种忧虑是不必要的。

一是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储蓄银行—和现代意义的储蓄银行不完全相同—就是为来满足人们未来保障的需求应运而生的,而且办的非常成功。当储蓄的购买力不断上升,人们储蓄的意愿就有可能增加。

二是当政府的养老保险机构、医疗保险机构退出后,一些真正的商业保险机构会迅速填补这个空白。人们往往对商业保险机构充满怀疑,然而任何商品和服务都是在竞争中不断改善的,各类保险也不例外。随着竞争的出现,不仅商业保险的种类和内容和现在会有很大区别的,而且商业保险和强制保险最大的区别是,这种保险是自愿的。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轻重缓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险种。

三是民间自发的互助组织也会蓬勃发展。如各类人群自发建立的互助协会,可以鼓励人们把每天节省下来的小额款项存在协会做准备金,以供他们老年或者发生意外不能靠劳动收入为生时使用。

一个花絮:人们经常充满恐惧谈到的共济会,其实本质上是大不列颠各地区劳工组织组成的民间互助组织,目的是预防贫困,后来扩散到欧洲大陆和北美,可能名称略有不同。这些共济会组织的原则是,会员定期缴纳一定数额的款项,用来保障会员生病或年老,以及家人死亡时发给补助金。

图片

现在大量的民间互助机构都消失了,反而留下了很多稀奇古怪、危言耸听的传闻。

四是民间福利机构,如一些慈善机构也会不断发展壮大。即使现在政府提供了各种所谓的福利制度,民间福利机构依然很活跃。因为每个人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就始终秉持助人为快乐之本的理念,孜孜不倦地投身于各种民间福利事业。

很多人担心,民间福利机构是不可靠的,它们可能随时解散,那些无依无靠的病人和孤儿会陷入绝境。

从历史的角度看,正是由于政府强制福利制度的出现,主要是俾斯麦推出的一系列社会保险制度之后,民间福利机构才逐渐衰落的。**也就是政府强制福利制度挤压了民间福利制度发展壮大的空间。**因为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有些人缴纳了高额税款和各种福利费用之后,已经没有能力进行民间福利事业。

从现实角度看,很多人担心病人孤儿会陷入绝境,这也充分证明很多人充满慈悲心,谁能否认所有这些人都没有能力继续福利事业呢。

人们之所以无法摆脱强制福利制度,主要是被眼前看得见的东西迷惑了,而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只有借助理论才能分析出来。如果理论已经严格论证了取消福利制度的各种益处,至于结果如何,最终还是取决于人们的观念。

**再次强调,取消福利制度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必须建立在停止印钞的前提下。如果失去这个前提,一切想法都是缘木求鱼。**实际上,如果这个前提真的能够实现,现代福利国家有可能很快崩溃。这没什么可怕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不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