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就业的关键是,劳动力能否当作一个普通商品来看待
今天,又发布了一个大文件。
你再看一下最近统计局公布的一则消息。
9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8月份分年龄组的失业率统计数据。
◎图源于财新
这不仅是一个时间顺序上的前后关系,还是一个统计后,然后发布相关政策对市场进行干预的一个因果关系。
失业率这一数据,在全世界政府的实践中,都是政府劳工政策的出台依据。
看起来,这是一件非常合理的事,统计是看清事实,政策是开出药方。
在这个方案中,开出了一大堆的药方,但我认为,最为重要的点并没有找到,原因是,在这个世界上,少有地方,能够将劳动力当作一个普通商品来看待。
如果我们不人为地将劳动力特殊化,那么,我们很容易看清一个事实,劳动者在出售自己的劳动力,而企业家则是劳动力的消费者。
这是一个无比简单,任何人都可以轻易看懂的一个事实。
如果承认这一事实,那要怎么提高劳动者的收入?
我们希望人们多购买汽车要怎么办?
增加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啊!如果消费者有钱,收入预期稳定甚至不断升高,那么,消费者当然就愿意消费更多,就会有更多的人买汽车了,甚至买更多的豪华汽车。
同理。
如果企业的利润节节升高,那么,企业就会雇佣更多的劳动力。因为企业家会想赚更多的钱,于是就会将前面赚来的钱,继续投入生产,扩大业务,以求得未来更高的利润。
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了,而劳动力可不是可以标准化复制的工业制成品,他是无比稀缺的生产要素,那需求增加而供给有限,劳动力的收入不就涨上去了吗?
其次,要让更多的人敢于创业,那就要有良好的营商环境。
如果没有人敢办企业,那么,劳动力就只能在农村种地。非洲的营商环境非常糟糕,政治混乱、腐败横行、管制成堆、治安败坏,企业不敢去投资啊,于是大多数非洲人就只能从事自给自足的农业,无法参与高效率的工业生产,因此收入低下。
更重要的是,还得有好的产权预期。
没有人会嫌钱多,有人总是认为企业家剥削了工人的钱,他们赚钱后,就跑到国外去消费了,如果企业家都这么干,赚一点钱就跑路,那么,今天中国一堆的千亿资产的企业哪来的?
很多企业只要有良好的产权预期,就愿意节衣缩食,不断将利润投入生产之中,扩大招聘人员。
以前中国十亿人口,一亿国企和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九亿人从事低效农业,现在十四亿人,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只有两到三亿人。
十来亿人在哪里就业?不就是无数的民营企业吗?民营企业哪来的,四十年前哪有人有钱?最富的人,在现在人看来都是穷光蛋。
中国现在上千万家民营企业,全部是企业家省吃俭用(相对于他们的利润)不断投资的结果,才能让大部分农民进入了全球高效生产体系内,收入才得以提升。
因此,要让劳动收入高,不需要那么复杂。
减税,让企业资本留存增加;减管制,让企业经营更容易;产权保护做好,让企业家有长久预期,愿意赚长期的钱。
有些劳资理论专家,总喜欢提劳动者与企业家之间的收入分配,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十家企业中,只能活两家,八家三年内都得倒闭,这是市场经济的常态。
对于这些企业家要怎么分配呢?难不成强制要求劳工减少收入让他亏损减少或不亏吗?
收入不是分配来的,劳动力价格是由市场形成的。你说美团小哥的收入要强行提到两万,那么所有行业的工人都要冲向美团骑手岗位,将他们的收入打下来。
强行分配,就会导致对劳动力市场大规模的干预。劳工与企业家之间是合作关系,劳工与劳工之间才是竞争关系。
你要强行提升一部分劳工的收入,打击的往往是另一群劳工。
劳工就是企业的供应商嘛 ,电车行业不景气,宁德时代能好过?企业发展不好,劳工能好过吗?
这么简单的道理,却难以被大众接受,总喜欢干预企业以提升劳工收入。干预你的生活,能让你楼下的小卖部老板收入增加吗?
最有效提升劳工收入的方法,就是让企业敢投资,有盈利,有远景,劳工的收入自然水涨船高。
除此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