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和常识能改变世界吗?
在多年的微信群混战中,观念是不是能改变世界,是一个重要的争议。
然而,米塞斯一语就道破天机,所有人的行动都是观念的产物。
社会的现状,就是无数人观念汇合而成的。
有几个朋友迷信最终暴力,他们认为,世界的规则、秩序由最终暴力拥有者决定,其他的普通人不过只有一条路,接受规则。
然而他却解释不了,为什么大清拥有无敌铁骑,却开展了文字狱。
这一行动,自顺治开始,到康熙,到雍正、乾隆,搞了一百四十年,他们在怕什么?
你也无法解释,更为强大的,在全球有几十亿信徒的宗教,在中世纪时,要用尽一些手段,杀死、监禁那些科学主张者?
教皇们又在害怕什么?
不就是害怕观念吗?所谓的最终暴力,在观念面前,就是一个弱鸡。
皇权从来都是有强大的武力的,但那又如何?
共和观念一来,持续几千年的皇权,仅仅在几年内就土崩瓦解。
是新的暴力打败了旧的暴力吗?当然不是。
是新的观念一来,旧的观念被打败了,人人平等的共和概念推广后,再向皇帝和贵族跪下来磕头,就会让人怒了。
而仅仅在几十年前,能够给达官贵人们磕个头,回家都得向邻居们夸耀几十年。
今天泰国国王,依然可以坐在宝座上,见他的不管是什么人,都是半边身子趴地上,向他行礼。
是泰国国王手握重兵吗?当然不是,泰国民众认为国王必不可少罢了。
当手握重兵的国王们发号施令时,被命令者是否接受,还是反抗,都是由观念决定的。
甚至每一个士兵是冲向“反贼”还是转头冲向国王,也是由观念决定的。
观念,就是一个人对因果的认知。
观念的集合,即是某一种意识形态,所谓的意识形态指的是社会应该怎么样合作,是采取计划经济的方式来合作生产,还是采取市场经济的方式来合作生产,是由不同观念集合下意识形态决定的。
当普遍认为,计划经济是更好的合作形态时,或是人们找不到什么理由反对计划经济时,那计划经济就会出现。
反过来,当人们认为市场经济是更好的合作形态时,认为市场经济会给每一个人的长远带来更多富足时,抛弃计划经济也是必然。
大多数人的观念,就决定着这个社会的发展方向。
不管你搞什么政治体制,只要大多数人认为嫖娼不好,那么性产业都一样禁止。
因此,希望社会进步,依然是由正确的科学知识,也即正确的因果关系,也即,正确的观念决定的。
自然科学的科普也有必要,比如,过分摄入糖量会极大增加健康风险,包括肥胖和糖尿病。
这也是观念,也是因果,传播自然科学,也是造福于人类,让人们选择正确的生活手段。
而传播社会科学,则是传播社会合作的最佳手段,传播达成更富裕未来的方法。
因此,经济学观念传播,就是科普。
他的面向对象,就是普通人,人人都能认知到更好的合作手段时,社会必然通向文明和富裕。
因此,经济学普及,是一件可以改变世界的事情。
如果你真的相信观念能改变世界,为什么不行动呢?坐在那里等着一个又一个司马南来影响世界么?
普及经济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但我很乐观,至少是相对而言。由于中国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所以还有很强大的对于计划经济的反思,经济学的推广,其基础是现实中人们对知识的渴望。
我经常去国际互联网上看,市场经济思想,在全球都处于一个衰落过程,虽然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大量的各种管制,但是这些地方鲜有听到追求自由市场的声音。
比如,号称自由港的香港,居然没有几个人推广土地私有化的理念,任由港府控制大量的空置土地,以至于香港人把八十平米的房子当作豪宅。
比如,号称在搞市场经济的台湾,依然有大量的国企,每一个县市都有自己的国有企业。
比如,英国刚刚通过了将铁路重新国有化的计划
但中国的舆论场中,对市场经济的坚持声音远远比这些地方要更多,声音也更大,米塞斯学院官网的流量,就没有几个美国人看。
因此,我认为,在中国普及宣传经济学更有前途。
把常识念一遍都是有力量的
基本常识就是要反复讲
2024年就快过完了。这些天,我在不同场合下和两位朋友聊天,不约而同谈到一个话题,“不知不觉五年过去了”。没有大发议论,只是稍作感慨,内心却像雷鸣一样轰隆作响。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对前些年目睹的怪现状难以忘怀。最大的感慨是,当潮水涌来时,我们的正常生活状态竟如此脆弱,基本常识会一下子被扔进垃圾桶。这个观念对我冲击很大,以至于后来很长时间写文章,都觉得索然无味。
现在舒缓过来,以往的信念又在鼓舞。基本常识就是要反复讲,不能觉得没什么用就沉默。否则,再次遇见荒谬,都会觉得自己活该。这也是接近停止发文以后,再度更新的原因。
这是前面的话。今天想谈的话题,正好也契合我近日的想法。
…………
前几天,南方都市报发了一篇评论《不能以反诈的名义随意管控个人银行账户》,直指当下一种怪现状:到银行取钱越来越不自由。储户到银行取钱,遭银行职员反复诘问,身份一再核验,取钱用途也要盘查。
最近,这样的怪现状在一些银行发展到:到银行取钱需要提供证明文件,银行还会打电话查验。开不出证明,抱歉,银行可以拒绝取款。
以往这类新闻太多,骂的人都无力,只有一些自以为是的大聪明在科普:银行也不想的,还不是受到压力。为了反诈,保护储户利益,别不识好人心,等等。
我很好奇,这次他们会怎么说。在微博翻了一眼文章评论,果然又看到这类观点。我想,除非把他们账上的钱突然划走,否则这些人永远不可能舒醒。
常识很简单:储户存款属于私人财产,银行只是依约代管。“存款自愿、取款自由”是基本原则,不仅写进了银行吸储条款,也明列在法律法规。以反诈为名,限制取款自由,违反合同,也明显违法。两三句话,就能说清楚,也足够有力。
所谓反诈的种种理由,不值一驳。银行支持反诈工作,可以宣传、提醒,遇到疑似受骗的储户,察言观色好言相劝,这些都没问题。把手伸到储户的账户里,就过界了。
正如警察的职责是保障民众安全,他们不能打着这个名义,把老弱妇幼关起来加以保护。权力之手不能打着“为你好”的名义随意乱干。权力的边界是权利,它需要受到法律约束,这是法治,也是现代社会的常识。
突破法治,颠倒常识,不需要什么宏大理论。只要有一些人,他们把“看不惯”大声说出来,天天念“管一管”的经,再辅之“为你好”的迷魂汤,就可以招纳一批糊涂虫。这些人在网上反复嗡嗡,霸凌反对声音,嘲笑常识观点,营造出“民意所向”的氛围。常识很容易被遗忘。
沉默者被裹挟,连同不知不觉的多数人,就此接受了权利萎缩的现实。这时候,需要有影响力站出来说不。这就是近期南周评论文章的价值。把常识念一遍都是有力量的。如果能深入辩驳,严正反对,那些胡说八道的话语自会退缩。
这样的场景,在前几天的吴柳芳事件中就上演了。卫道士们本想让平台封杀她,平台确实这样干了。民意汹汹,很多站出来为吴柳芳抱不平。他们中的许多人,声援吴柳芳不是想看她跳舞,纯粹出于义愤。参与讨论者越多,歪理很快现出原形,吴柳芳也回到公众平台上。
这样的互动同样适用于当下任何明显荒谬的事情。银行限制储户取款,只有谴责的声浪够大,胡说八道才会嗫嚅、沉默。从事反诈工作的人员,他们也会思考:既然在储户这一头严防死守,存在着法理阻碍,反诈是否能有别的思路?不能动辄以侵犯民权作为治理手段,这是执法者该有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