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货的爱国税
8月19日,美国又宣布对钢制品等一系列产品征收50%关税。
设想一下,你住的小区,物业突然发了个通知。说为了支持物业王经理的小舅子开的那个又贵又烂的超市,从今天起,小区里所有业主,只要从外面山姆、盒马买东西回来,进门时都得给物业交一笔“小区建设费”,金额是你买的东西价值的50%。
王经理声泪俱下地在业主群里发语音,说这是为了保护咱们小区的“内部商业生态”,防止“外部势力”的“恶意倾销”,是为了让咱们小区的“内循环”更强大。还找了几个托儿,天天在楼下敲锣打鼓,拉着横幅,上面写着“支持国产小舅子,抵制无良山姆店”。
你什么感觉?
你是不是觉得这王经理和他小舅子,就是两个彻头彻尾的SB?你是不是觉得那些跟着敲锣打鼓的,不是托儿就是脑子被门挤了?
你心里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这TMD不是抢劫吗?”
恭喜你,你的智商还在正常区间。这个简单到连小学生都懂的道理,换个马甲,叫“关税”,就有一大帮顶着“经济学家”头衔的骗子,和亿万嗷嗷待哺的键盘爱国贼,把它夸成了一朵花。
美国商务部那帮官僚,就是那个物业王经理。特朗普,就是那个站在台前,口沫横飞,显得特别为你着想的演讲家。而美国那些效率低下、嗷嗷待哺的钢铁和铝业公司,就是那个又贵又烂的小舅子超市。
至于那407类产品,风力涡轮机、起重机、火车皮……就是你从山姆会员店买回来的大排骨、小青菜和手纸。
而你,那个被强制交“小区建设费”的倒霉蛋业主,就是每一个普普通通的美国消费者,和那些本来想用更便宜、更优质的进口钢铝来搞生产的美国企业主。
事情,就这么简单。
**一、**谁在交税?猪脑子才会搞错
每次一谈到关税,电视上那帮西装革履的所谓专家,和网上那群连自己下个月房租都凑不齐的傻空键盘侠,就开始集体高潮。他们挥舞着拳头,声嘶力竭地喊:“让外国人付出代价!”“打了七伤拳,我们伤三分,他们伤七分!”
呸!
我告诉你一个宇宙真理,简单到你只需要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水平就能理解:
关税,是进口国对自己国民征收的税。
关税,是进口国对自己国民征收的税。
关税,是进口国对自己国民征收的税。
重要的事情,我必须说三遍,这样才能确保信息穿透那些被洗脑洗成蜂窝煤的脑壳。
一家中国公司,卖一个钢制家具给美国。出厂价100块。到了美国海关,王经理——哦不,美国政府——伸手了:“留下50块才能进门!”
好了,现在问题来了。这个家具在美国市场上卖,成本是多少?是100块,还是150块?
废话,当然是150块!
那这多出来的50块,是谁掏的?是中国的老板吗?他早就把100块收进口袋了。这50块,是那个买家具的美国屌丝,从自己的工资里,一个子儿一个子儿掏出来的。
也就是说,所谓的“对外国商品征税”,本质上,就是美国政府换了个花样,从自己的老百姓口袋里抢钱。它甚至比直接征所得税还要无耻,因为所得税好歹还让你明明白白知道自己被抢了多少,而关税,则把这笔抢劫的成本,隐藏在了你购买的每一个商品里,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越来越穷。
那些欢呼“打贸易战”的美国红脖子,他们根本不知道,他们每买一辆皮卡,每修一次屋顶,每换一个洗衣机,都在为自己的愚蠢和“爱国情怀”买单。他们以为自己是冲锋陷阵的战士,其实他们只是被政客卖了,还在帮忙数钱的那个白痴。
二、****“保护”的真相:往自家船底凿洞
好了,肯定会有学院派的SB跳出来反驳:“你不能这么绝对!关税虽然让消费者吃了亏,但它保护了我们国内的产业啊!你看,钢铁厂的工人保住了饭碗,这对国家工业基础是天大的好事!”
听到这种论调,我只想冷笑。这是典型的、只看得见一根毛,却看不见整头牛的“文科生思维”。
让我们继续用那个小区的比喻。
物业强制大家去小舅子的超市买东西,小舅子超市的生意当然好了。他甚至可以多招两个收银员,于是,这两个收银员的“就业”被“保护”了。
但是,看不见的是什么?
看不见的是,你,作为业主,每个月买菜要多花500块。这500块,你本来可以用来给孩子报个游泳班,可以带老婆去看场电影,可以给自己换个新手机。
现在,游泳教练失业了,电影院少了一对顾客,苹果专卖店也少了一笔生意。为了小舅子超市多出来的2个就业岗位,整个小区周边,可能有5个、10个岗位消失了。
这就是经济学里最简单、也最深刻的道理——“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那帮政客和他们的御用经济学家,永远只会指着那个被“保护”起来的钢铁厂,对你声泪俱下地哭诉:“看啊!我们保住了1万个工人的饭碗!我们是多么伟大!”
但他们永远不会告诉你,因为钢材价格被人为抬高了50%,:
那个本来准备建一座新工厂的汽车制造商,现在一算成本,不建了。几千个建筑工人和未来的汽车工人,工作机会灰飞烟灭。
那个生产风力涡轮机的公司,因为成本飙升,在国际竞标中输给了德国人。几百个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奖金泡汤,甚至面临裁员。
那个造铁路车辆的公司,现在只能用又贵又差的国产钢,造出来的火车皮又重又耗油,根本卖不出去。整个公司都在破产的边缘。
你告诉我,这叫“保护”?
这不叫保护,这叫牺牲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去喂饱一小撮人。这不叫深谋远虑,这叫拆东墙补西墙。这不叫爱国,这叫往自己乘坐的这艘大船的船底,一锤子一锤子地凿洞!
每一个因为关税而保住的钢铁厂岗位,背后都躺着数个在其他行业里被扼杀的、看不见的岗位尸体。这笔账,那些脑子里只有“我们vs他们”二元对立的蠢货,一辈子也算不明白。
**三、**自由贸易:一部创造财富的永动机
那帮重商主义的信徒,脑子里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把贸易看成一场零和游戏,甚至是战争。他们觉得,钱流出去了,就是我们亏了;商品进来了,就是别人占了我们的便宜。
这种认知水平,基本还停留在17世纪欧洲国王的马车时代。
真相是什么?
真相是,一切自愿的交易,都是双赢的。
我用10块钱,从你手里买一个面包。交易完成的一瞬间,发生了什么?在我眼里,这个面包的价值,大于我付出的10块钱(否则我为什么买?);在你眼里,这10块钱的价值,大于你付出的面包(否则你为什么卖?)。
我们两个人都用自己“不那么需要”的东西,换来了自己“更需要”的东西。我们两个人都获利了。整个社会的总财富,因为这次小小的交易,增加了一点点。
把这个模型放大到国际贸易,道理一模一样。
美国人擅长造芯片,设计软件,搞金融。中国人擅长把钢材造成各种物美价廉的工业品。于是,美国人用印出来的美金(本质上是未来的生产力凭证),换来中国的家具、起重机和铁路。中国人再用赚来的美金,去买美国的大豆、波音飞机和高通芯片。
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循环!双方都在用自己最擅长、成本最低的方式生产,然后互相交换,共同享受了全球化分工带来的巨大红利。这才是人类社会财富在过去几十年爆炸式增长的根本秘密。
而关税是什么?关税就是人为地打断这个循环。
它强迫美国人,放弃自己最擅长的事情,非要去干那些自己不擅长、成本高昂的事情。这就好比你让一个顶尖的心脏外科医生,别做手术了,回家去自己纺纱织布做衣服。他当然也能做,但那个效率,那个成本,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美国本来可以用生产1个芯片的资源,从中国换回10台起重机。现在,关税壁垒竖起来了,它必须自己花掉生产5个芯片的资源,才能吭哧吭哧地造出那10台质量还未必好的起重机。
里外里,4个芯片的财富,就这么人间蒸发了。
这不是爱国,这是糟蹋自己国家的资源,拉低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强行让所有人都变得更穷。这是一种经济上的自残行为。
所以,当特朗普政府洋洋得意地宣布,又把407个产品类别纳入关税清单时,它实际上在说什么?
它在说:
“我们嫌我们美国的风力发电成本还不够高!”
“我们嫌我们美国的铁路运输效率还不够低!”
“我们嫌我们美国的消费者买到的家具还不够贵!”
“我们决定,通过惩罚我们自己的企业和人民,来假装我们正在惩罚外国人!”
逻辑,就是这么荒谬。
言归正传,那帮高举“美国优先”大旗的政客,他们真的不懂这么简单的道理吗?
不,他们懂。他们比谁都懂。
他们清楚地知道,关税伤害的是谁,喂饱的又是谁。但他们不在乎。他们在乎的,只是铁锈带那几个关键摇摆州的选票。他们在乎的,只是钢铁工会主席的政治献金。
为了这些,牺牲整个国家的长远利益,牺牲数亿消费者的福祉,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划算得不能再划算的政治交易。
这才是整件事背后,最肮脏、也最真实的逻辑。它与经济学无关,与爱国无关,它只和最赤裸裸的权力和利益交换有关。
所以,下一次,当你再看到有人为你国的关税壁垒而欢呼时,你大可以不必与他争辩。你只需要用看那个为物业王经理敲锣打鼓的白痴的眼神,怜悯地看他一眼。
因为你心里清楚,他每一次自以为是的爱国呐喊,都在为捆绑在自己身上的锁链,又加上了沉重的一环。
而他,却还以为那是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