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幻的“中国利益”带来经济民族主义导致所有人利益受损
虚幻的“中国利益”带来经济民族主义导致所有人利益受损
这两天,卢克文和九边隔空大战,讨论国产新能源车的定价问题。
九边说:新能源车出一堆高端车,这么贵,普通中国人买不起,搞高端车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卢克文说:国产车能进高端车,普通人吹爱国牛逼有劲了呀,这不是利国利民吗?
中国自媒体中的所谓顶级大V讨论,水平太低了。
这种讨论,其实将他们的粉丝进一步带入了经济民族主义的思维框架之中。
错误的思维定势
从他们的评论就可以看出来,他们思维中的定势是什么:
那就是,他们永远从一个虚幻的“中国利益”出发来思考问题。
如果新能源新势力车都是外国人投资的,都在国外生产,那么,他们会怎么评价呢?他们会评价保时捷很贵,不亲民吗?他们会评价,保时捷车好可以让普通人可以吹牛逼吗?
但是,如果你能破除国族思维,破除集体主义语境下的一切语言腐败,你会认知到,保时捷开发高端车,和新势力开发高端车,其实对你而言,是一回事。
保时捷的老总和比亚迪的老总,对你来说,都是陌生人,是市场中的一个企业老板而已,他们的国籍身份、民族身份,对你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他们开发什么低端车或高端车的策略选择,与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关系,是企业家们在市场中的决策,亏损或盈利,都由他们自己承担。
用骄傲或不骄傲来对待市场中的一个企业,是完全进入了国族集体主义思维当中,这种思维是经济民族主义的起点。
我在几天前批判经济民族主义系列文章中谈过,这种集体主义思维的形成,来源于各国之间的贸易阻碍,使得一部分人将在本国界内的企业,视为与自己利益紧密相连的企业,而国界外的企业,则视为仇敌。
否则,他们为什么不讨论全世界的车企的定价策略,而讨论什么中国新能源势力呢?
如果你将全球视为一个市场,各种企业都是为消费者提供产品的服务者,他们只以追求利润为目标,而他们的手段就是满足消费者,那么,不管这个企业在哪,企业家身份是什么,他都是你的合作者。
尽管有国界和各国的贸易管制阻断或影响这种交易,但是,每一个消费者的福祉,都源于全球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
澳大利亚的铁矿生产企业要是停摆,也一样影响中国企业为消费者服务的能力,澳洲的铁矿企业如果被政府管制,发声批评澳洲政府,也一样是站在每一个人的利益。
同理,批评任何一地的贸易保护、跨国交易管制,一样是站在消费者立场。消费者拥有对市场中所有企业的真正主权,任何一国对企业的干预,影响的是在这一市场中所有消费者的利益,让消费者的权利受损。
同情华为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将华为视为民族工业,因此来抵制苹果,那就是疯了,因为集体主义思维冲昏了你的头脑,苹果能在世界上自由发展,也是所有消费者之福。
批评的对象,只能是设置管制、禁止外国企业禁入,阻止企业之间自由交易,及驱动这些管制背后的利益集团。而不是将所有的外国人,外国企业,变成仇敌。
这种作为,只能带来一个结果,那就是自绝于全球市场。
他们还不懂商业
把全球环保主义的管制放在一边,如果仅仅谈新能源企业的商业策略,这两个人更是完全不懂商业。
中国的新能源车企,纷纷进入中高端车型,不是为了满足卢克文所说的民众需要吹牛逼本钱的需求,而是企业的一种商业策略,也不是九边说的不亲民。
大部分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消费品,他区别于资本品。
消费品是要直接满足用户的千变万化的各种需求,资本品则是要满足为客户提升效率节省成本增加收入的需求。
简单来说,家用车得让人喜欢,而货车得让人减少成本多拉货多赚钱。
新能源车企之所以进入中高端,是因为中国市场,消费者有严重的品牌偏好,他们更注重品牌的属性,他们更在乎买一台车能不能带来面子。我并非在鄙视中国地区民从的这种偏好,因为这是一个常态。
在美国市场,消费者在汽车这个领域的这个特性就不明显,美国人大量的开日本便宜车,美国人攀比的是房子的后院,皮肤的古铜色程度如何等等。
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经济收入不一样的人,都需要某一种标签将他们和另一群人区分出来。有钱去度假,你的皮肤才能变成古铜色。不同的地方,炫富的方法不一样。
在过往的中国市场,BBA是豪车的象征,最近十年来,BBA也不行了,更多的奢侈品式的超高端品牌成为了更富的人显示身份的一种标志。
但不管如何,鄙视链依然存在,宾利、保时捷等超豪华车的品牌在一线,BBA在二线,合资车在三线,国产车在四线。
这不是车企决定的,是消费文化决定的。
那么,新势力车企们,现在在智能属性、电池属性、操纵属性上,都不低于传统国际品牌,那么,就出现了品牌超越的机会。
这个时候,进军高端车型,有利于整个品牌形象的提升,打破原来的品牌鄙视链,从而带动低端车型的销售。
开个蔚来出去不丢人,不比BBA的面子少,达成这个目的,那么,整个车系都存在着销售量提升的可能。
品牌价值的本质是占据消费者心智,让他接受这一品牌,其中就包含了面子这个要素。
当然,能不能成功,这是不同企业家具体的策略问题,执行力问题。
讨论这一话题,需要对商业有一定的了解,显然这二位没有。
大V们的低智很可怕
新能源车在中国的发展,的确很快,甚至成为了不少爱国粉丝们心中的骄傲,你看看,中国在一个全新的领域成功的成为了世界第一。
九边和卢克文的讨论基础 ,其实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他们为国牌汽车的未来操碎了心。
大V们应该深入了解这一现象后面的本质。
新能源车能崛起,源于如下原因:
1、欧美环保主义通过国际政治进行全球强制推广,直接把无数国际传统车企的优势干没了;
2、中国区域制造业的优势 ,中国区域当下依然是世界上最适合开展制造业的地方,不搞新能源车,全球知名车企也会在中国生产。光伏和电池也适合在中国生产,所以也成为了世界第一。
3、中国区域制造业的优势来源于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培养了大量的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同时对制造业的管制相对美国和欧洲更少,劳动力市场相对也更自由。
4、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带动大量的新技术人才,智能汽车的技术基础来源于互联网技术人员的充裕,没有过往二十年的互联网产业的发达,就不会有这么多优秀的开发人员,智能汽车的成本,有近三成是软件开发。过往对互联网产业的放松,是智能汽车的发展基础,甚至一众新势力的开创人员,都来自互联网行业。
5、新能源车的发展,有巨大的代价,数千亿的补贴,以及现在还在进行的产业链上的各种补贴,如果这些补贴不存在,将用来补贴的税款作为税收优惠给予其他企业,那么中国会有很多其他行业发展得更好。
如果能深入现象研究一下,那这些大V们即使天天以爱国为目的,要想每一个中国区的消费者能生产更多消费更多,也需要持续呼吁,进一步地改革开放,进一步地吸引外资,进一步的减少管制,进一步地保护互联网平台产业,进一步的减少劳动市场的管制。
最为可怕的是胡乱归因,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当作产业政策成功的标杆,当作民族产业的崛起。成功了吗?当然没有,代价没看不到而已。
这种错误归因,才是葬送一个地区繁荣的首因。
这几天的文章主题是批判经济民族主义,不想海边的西赛罗却写了一篇文章,高歌美国历史上的高关税发展模式,也就是歌颂美国的经济民族主义、重商主义,不知道是不是有意要唱对台戏。
我在看完文章后的第一反应是,没法批判,原因是,太政治正确了。里面用上了一大堆的国内政治正确的名词:内循环,共同富裕,经济独立,甚至在最后,还用上了中国舆论领域最常见的理论:
有一个道理我觉得依然是至今颠扑不破的——一个崛起中的国家的经济发展,确实没有一定之规,以纺织工业而论,无论是英国当年遵循的全球化“外循环”,还是美国的“内循环”,都是成功的道路。
这与国内不少建制派专家鼓吹的中国要走符合自己国情的特殊道路,完全是一个路子。
这样的文章想放开写,搞不好文章不保。你敢骂内循环吗?
当然,小西是典型的逻辑水平太低,仅凭我引用的这段话就可以看出他的逻辑水平有多低下:
有一个道理颠仆不破——国家经济发展没有一定之规,这二句话连在一起说,就是在说:国家发展,是不存在什么颠仆不破的道理。
这篇文章,稍微改改,就可以成为建制派为中国特殊发展模式的辩论文章了,然而,这篇文章却是在为美国历史上的高关税模式辩护。
但是网络舆论就是这样,大部分用户们往往只是消费情绪价值,而不是讨论道理,这篇文章如果换成是为中国权力管制经济模式辩护,马上他的粉要把他骂死,但如果这篇文章为美国权力管制经济模式辩护呢,他的粉丝马上纷纷叫好。
可见,他的粉丝只有情绪消费,但基本上没有理性的辨析能力。他们并不否认权力干预经济是错的,他们只看你是为谁说话。只要说美国的好话,我就叫好,管你说什么呢?只要说中国的好话,我就骂你,管你分析的正确与否。
因为全篇文章的内容,分析框架,与建制派五毛为中国模式辩论的文章,没有任何区别。
拿最为常见的建制派思维来看,他们为中国的模式的辩护中,产业政策、政府基建,国有企业,这三大项中,都认为是经济发展的要素。
小西全文不过是在说,世界上有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叫美国模式,他能发展起来,就是高关税——内循环,然后在国内同时用权力干预劳资市场,强行提升劳工工资——共同富裕。
他可能不熟悉庇隆主义,庇隆主义的核心就三句话:经济自主(阻止国际贸易、内循环),政治主权(国际上捍卫本国主权),社会公平(共同富裕)。
甚至他还不如国内的那些官方专家,起码人家说的是内循环与外循环二者并举,并要搞制度型开放,而小西是在盛赞,高关税(内循环)加上国内共同富裕,就是美国成功的不二法则。
不管这个观点是否来源于他推荐的这本书,小西为什么会认同这样的观点呢?本质上,是因为他是一个社民主义者,这是我数月前一篇文章就说明过的。
什么叫社民主义者?说的直白一点,就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拥护者。有我的读者说,我和小西大部分时候观点是一致的,何必相互攻击呢?你错了。
作为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支持者,怎么可能与社民主义者站在一起呢,怎么可能大部分观点一致呢??以观念战场上,这是彻底的敌人。
社民主义者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人叫秦晖,小西其实就是秦晖的徒子徒孙罢了,我经常说,秦晖在中国,是理论界的首恶,他的观点传播,对中国带来的坏影响是最大的。
我的读者群中,其实也有相当数量的社民主义者,两个公号常读用户加起来算上重叠的,起码也有两万人,中国哪有这么多的自由市场派?
以我的经验估计,支持市场化绝大部分领域(比如反对福利、反对工会、反对二次分配、反对各种政府补贴、反对任何政府征关税)的人,在整个中国不会超过五千人。
我们就是边缘人,这是一个事实。虽然我也偶尔会有文章有百万阅读。比如,前一段批评网游管制条件,批评治安管理条例。
只不过是因为我批评当下中国的不市场化的问题,吸引了社民主义者,他们在有些问题上,的确与我的观点是接近的。
但社民主义者的底层逻辑是社会主义,他们最终追求的是让政府来进行收入分配或干预劳资市场,实现共同富裕。
秦晖率先攻击中国的企业是血汗工厂,小西在这篇文章中,其实也在批评血汗工厂。
美国学派的学者在研究后发现了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一个问题——自由经济学派把低工资成本看作是工业实现廉价生产的前提,认为工厂主在可能的情况下,给工人开的工资越低越好,这样商品才能够实现廉价。廉价的商品才能够打开市场。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可以看到,英国的工业化走的是依靠廉价商品和自由贸易政策打开全球市场,尽可能多地实现薄利多销的“外循环”套路。可是这套思路是有代价的,由于长期的低工资政策,英国本土虽然人口稠密,但其内需是相对狭小的,想要获得市场必须依靠以炮舰作为后盾的海上霸权。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十九世纪,英国在全球到处搞“开门,送自由贸易”,从工人工资里省下的那点血汗钱,最后都化为了军费,用于维持其帝国霸权上。这不得不说,是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的百密一疏。
当然写历史的两位,都有着共同的毛病,那就是,他们永远不敢直接了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总是借助各种晦涩的语言和历史的故事来委婉地表达。
原因是,当他们如果直接了当地表达观点,用户马上就能看清他们的真实观点是什么。
说来说去就一句话,工人工资太低了,你政府得干预啊,得想办法用权力提高工人的工资啊。
我曾经激烈地批评过秦晖,他的回应是,你们哪是什么奥派,你们是奥斯维辛派,意思是,你们不顾工人的死活。
正是因为小西和秦晖 ,都具备一样的思维框架,也即白左式思维,自以为站在工人的利益角度思考,要权力来干预劳资市场,才能让工人收入变高,达成共同富裕。
我为什么把秦晖贴个标签说,他就是一个在野的共产主义者呢,因为这种主张背后暗含一个前提,那就是在自由市场中,工人的工资是不合理的,为什么不合理,因为存在剥削。
如果不这么认为,你怎么会认为自由市场中形成的收入过低呢?压低的那个部分哪去了?不就是被剥削了吗?
但秦晖和小西不会这么说,或许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以这种方式为剥削理论张目,但是,他们所有的思维出发点,其实就是这个。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现状》一书,说的就是英国工人阶级有多惨,翻译过来就是英国当是就是血汗工厂,他和秦晖与小西,在思维底层是一模一样的。最终,他们引出的就是低人权优势。
你看小西这篇文章,对英国经济发展的评价,不就是这个结论吗?
秦晖骂我是奥斯维辛派,小西也一样说自由派主张工人工资越低越好,这种对自由市场派的污蔑,是社会主义者们对自由市场派们最为常见的主张,无非就是说,你们没有良心,你们不为底层人说话。
这也是中国舆论场上社民主义公知,常见的套路。只要进入这一框架,何止是支持政府干预劳资市场,进一步就是大规模扶贫,社会福利,甚至大搞各种免费低价住宅。
秦晖之所以被人认定为理论界第一恶人,就是因为在他的观念传播下,这些东西不就在一步一步实现吗?这不就是2008年劳动法出台后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吗?
当然,他们是坚决不会改变自己的,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所谓良心学者的必然,他们受制于情绪,而不是有任何经济学理论,二者都是搞历史的,一本经济学理论书都没读过,即使他推荐的这本书,也不过是一部历史书。
但是,他们的杀伤力之所以强大,也就是因为情绪更能传播,情绪更能影响大众,一个胡说八道的人,哪怕观念再差,他也不是首恶,而一个懂得撩拨大众情绪的,并把这些理论传播出去的人,那就是首恶,血汗工厂论——低人权优势系列观念的传播,值得这个评价。
只要涉及经济问题,小西就会暴露出他是秦晖徒孙的事实,没办法,他当下的观念就是这样,当然他是有市场的。
在舆论中,中国广义的社民主义者,在中国占比超过九成九,亲美的社民主义者,也占了一半。小西和司马南一样主张大搞政府补贴医疗,他们看起来是舆论势力中的两端,但其本质都是一致的,都是社会主义者。
为什么评价他们是社会主义者?
因为只要政府参与管制经济,都必然在是某一领域制造某一种公有制。因为私有制的核心内涵,就是自由交易不受管制。
在米塞斯的理论中,对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模式定义为计划经济,而以政府干预管制市场主体行动的经济模式叫作干预主义。
社民派之所以容易忽悠人,让人以为他们也支持自由市场的原因是,他们反对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他们也会骂国企,骂土地公有。
但他们支持干预主义,支持免费医疗(公有化所有医疗产业),支持政府慈善(公有化部分人的收入用于慈善),支持免费养老(公有化部分人的收入用于另一些人的养老)支持工会(将劳资市场价格决策公有化)等等。
其实二者都是社会主义者,只不过主张上有所区别。
至于小西说的美国的高关税模式,其实不值一驳。这就象是你观察到公鸡一打鸣,太阳一会就从东边升起,然后得出结论,公鸡打鸣是太阳升起的原因。这种荒唐的结论,太常见了。
比如朝鲜人民现在用上手机了,这是朝鲜经济模式的成功结果吗?
美国同期是一个全世界移民可以自由移入的地方,却不被他列入分析范畴了,而这才是美国经济在二十世纪前发展的核心动力,这就是自由市场的力量。
世界上没有美国模式,也没有中国模式。这个世界上有颠仆不灭的真理,那就是基于经济学理论的结论,越自由,越繁荣。
之所以很多人会犯错,他们不过是如几百年前的巴斯夏说的一样,他们不能看到看不见的。
如果美国当年不搞高关税,会发展更快,中国如果不搞产业政策,会发展更快,就这么简单,只要你认真学一下正确的经济学,就能得出这个结论。
搞历史的人,为什么往往成为传播坏观念最强大的人呢?因为他们不懂理论,用现象来解释现象。
千万不要谈经济了,谈点历史,写点情绪文就算了,不要成为秦晖这种人,更不要为什么特殊模式辩护了。
有阅读量的人,如果传播坏观念,就是罪人,我会视为司马南一样进行批判。
*今天文章次条放一本名著,巴斯夏的《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全书不长,就是三万字,几个小时就能看完,但是如果你能读完读懂,就能掌握基本的经济学的分析思维方式。 *
最早的经济学家,就是用经济学散文的方式,通俗易懂地传播经济学,这是世界经典,很好读,强烈推荐,不说看了有什么用,起码不会被人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