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改革开放四十年,最重要的是做对了四件事
薛兆丰:改革开放四十年,最重要的是做对了四件事
薛兆丰,经济学者,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曾为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员,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博士,长期关注法律、管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本文摘自《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第118讲:中国做对了什么,薛兆丰 著,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7月第1版
许多人都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14亿人脱贫致富,创造了经济奇迹。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中国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固然是巨大的,但它是可以解释的。
所谓奇迹,指的是那些我们没有办法通过现有的知识去解释的现象,但中国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是完全可以解释的,是合情合理、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当然,一个泱泱大国每天有无数人在做无数的事情,做错的事情肯定很多,但**做对的事情和做错的事情互相抵消之后,还是留下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成就。**因此,着重去分析她到底做对什么,就特别有意义。
知道自己做对了什么,就可以继续坚持做对的事情,也可以给其他的国家一个榜样,让其他有相似的处境、相似的问题的国家也一起脱贫致富,共同发展。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之所以取得这么伟大的经济成就,最重要的是做对了四件事情:
1、给重要的资产确权;
2、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
3、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
4、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让中国人民直接参与了国际化的大合作。
让我分别解释一下这四个关键的举措。
**▍界定产权:**以土地与人力资本为例
第一,确权。
在一个国家里,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就是土地。在改革开放最初的时候,中国就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把土地的经营权、管理权、收入分配权,从大集体转向小集体,甚至转向家庭。
这一下子就改变了农民的积极性,从余粮上缴变成只要上缴完固定的数量,余粮都归农民自己。农民成了剩余索取者,积极性当然大增。
这一点我们在讨论价格机制的时候讲过。价格有****三个作用:
第一是传递关于稀缺的信息;
第二是指导生产;
第三是指导分配。
而第三点,指导分配,是最关键的。因为如果价格不能指导分配,多干活的人不能够在分配时多拿一点,拿好一点,拿得早一点,人们辛苦拼搏干什么?人们为什么要对价格做出反应?
**如果价格不能指导分配,那么价格前面的两项功能也就会失效,价格就没办法传递关于稀缺的信息,也没办法指导生产了。**如何分饼会决定饼能做多大。
** **
** **
当然,我们后来在讨论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时候,在讨论谁来当老板的时候,也提到了这个问题,我们让那些很难衡量工作积极性、很难衡量工作投入的人拿剩余的产出。那么他们就会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
这两部分的经济学原理,让我们充分理解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点。
当然改革开放以后,得到非常好的产权保护的不仅仅是土地一项,人们其他许多重要的资产也得到了强有力的保护。其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一点,是****政府对人力资本的保护。
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高中毕业生、大学毕业生,都是政府和学校包分配、管就业的,也就是说,实际上人力资本的使用权和收益分配权不在个人手上。你可以想见,那个时候的人力资本怎么可能用得好。
当时四两拨千斤的举措,就是从政府包分配改为自谋职业。忽然间有了自由,当时很多人还感觉到彷徨,不知道怎么办好,还觉得包分配更好,有着落,不用自己发愁。
**但人们很快就尝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好处,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人们上夜校、上函授大学、上成人大学,积极地改变自己,拥抱新的机会。*当人们都这么做的时候,社会迸发出来的活力大得令人难以想象。
**▍引入市场竞争:**从认人的制度改为认钱的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做对的第二件重要的事情是引入市场竞争。**当然,同时也就放弃了价格管制和票证制度,让价格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分配、娱乐和教育。
我们详细地讨论过“认人还是认钱”的问题。任何社会都免不了要采用这样或者那样的竞争机制,从而决出胜负,选出赢家和输家,只有这样才能控制无谓的竞争,才能治乱。
但问题是,不同的竞争规则就有不同的赢家、不同的输家,谁赢谁输甚至是可以预测的。
所以要论公平,说不清楚哪种规则更公平。论资排辈、先到先得,按文凭高低来决定、按年龄大小来决定、按出身来决定、按职位高低来决定、按出钱的多少来决定,都做不到绝对的公平。但按出价的高低来做决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因为这种竞争规则而引发的无谓的损失、竞争的成本会降到最低,所以它是最有效的。
你可以说一个社会认钱不公平,但是如果你不认钱,你就必须认其他的,认男女、认出身、认官职、认智力、认体力,*所以比较之下,认钱更有效率*。不仅更有效率,而且它更公平。一个人要改变自己的性别、出身、种族、肤色、智力、教育背景、职业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相反,要攒一点钱却是相对容易得多的事情。
** **
中国做对的第二件事情是引入了市场竞争的机制。用大白话说,是****从认人的社会基本上变成了认钱的社会。这个规则的改变也激发了整个社会巨大的生产潜能。
▍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充分利用企业家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做对的第三件事情是鼓励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不同的分配制度、不同的决策机制,对资源的产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市场和政府应该各自分工,互相配合。
所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当中,基本上让私营企业做主,让它们去冒险、让它们去承担责任,是一种比较恰当的选择。而政府只站在旁边保驾护航,进行底线监管,同时发挥政府应该发挥的作用。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非常睿智和实际的治理理念。
▍加入世贸组织:开放国门迎接竞争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做对的第四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放国门迎接竞争,让中国人一下子参与到国际合作的洪流当中。
我记得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有很多怀疑甚至反对的声音,说中国不应该那么早加入,中国要变得强大以后才能打开国门。
这时候,要跟每一个人都讲清楚经济学当中的比较优势原理,让他们明白“只有打开了门国家才可能强大,只有丢了成本较高的工作,才可能找到成本较低的工作”的道理实在太难了。
而中国政府采用的办法,是先实践后解释。先把事情在原则上定下来,后面让事实来解释,很多当时的问题今天就不再是问题了。
我自己当时虽然深信加入世贸组织是对的,发表过一篇叫作**《愈让步,愈进步》**的文章,认为中国肯定能够在这次开放当中获得巨大的利益。但实际上,当时我自己也没有想到,中国竟然能够取得这么大的利益,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变得这么强大,而今天怀疑改革开放的人自然而然地就消失了。
这是中国做对的第四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中国至少做对了四件重要的事情。**有意思的是,这四件事情在当初实施的时候,如果必须取得大部分人的理解、取得大部分人的同意,那我想中国经济的发展就不会有今天的速度,也不会有今天的高度。
过去的几年,是中国改革开放艰难前行的几年,贸易脱钩、技术冷战、中美关系、全球局部战争,世界的割裂与不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然而,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正确的方向都应坚持。我们应该时刻警醒,新的危机随时都会产生,改开之路不可能永远顺畅。
如今,“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虽然已经去世20多年,但他的时代还在继续,我们应当意识到,“改革”与“开放”不应该成为一时的国策,今天我们纪念他,是因为我们依然需要“邓小平时代”,如何理解这一时代,为我们当下的社会、政治、经济提供借鉴,关乎我们每一位国人的当下生活以及未来。
为此,少数派文选&先知书店诚挚推荐两部理解“改革开放”及“邓小平时代”的重要著作,一部是美国著名学者傅高义先生的《邓小平时代》,一部是吴敬琏先生的《中国经济改革进程》。
这是两部可以传世、并且目前在该领域还没有可替代者的重量级书籍。**傅高义以足够的国际视野、不受限制的材料与书写、对中国长期精深的研究、访问,为邓小平及他的时代立传。**在当下的国内环境,甚至国际学界,都很难再产生这样一部伟大的“时代传记”。
吴敬琏则是80年代决策的参与者、“四十年经济改革”的完整亲历者,既有经济学家的素养与良知,又有政策制定与实操的经历。他书写这个时代,不只是研究,更是亲历记录,其中有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难怪读者纷纷评价说:“只有读他的书,才能感受到亲临改开历史现场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