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三症:偏执狂、妄想症、自恋病

一向以敢说敢言、快人快语著称且自诩的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又一次抛出惊天之语。

在格力电器4月22日举行的临时股东大会上,董明珠谈到了格力使用人才的问题。她说,格力公司**“绝不用一个海归派,这海归派里面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

她还表示:“我只能保守地选择,在国内的高校里面,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

图片

该言论立即引发各方的关注。《新京报》4月23日发表评论称,董明珠抛出的“海归间谍论”,无疑暴露出了其用人观念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观念深处的根深蒂固的偏见。

文章指出,此类言论不仅没有根据,而且自动将海归群体置于某种对立面。这种脱离现实的**“海归原罪论”**,与明星企业掌门人应该有的广阔视野和格局并不匹配。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海外留学是我国高层次拔尖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大量海归怀揣着先进知识与理念回国,为各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将整个海归派拒之门外,不仅背离常识,更是对这一群体的极大误解与冒犯。“这样的言论从一位有社会影响力的明星企业家口中说出,无疑会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群体的污名化和刻板印象。这样的偏见应该及时得到纠正。”

《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也对此事发文说,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的话“是身份歧视,作为有影响的社会性大企业公然设立这样的用人原则,有违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中**国的就业政策肯定不允许针对任何庞大群体做这样的身份排除。把出间谍的风险作为海归人员的集体标签,并且因此在就业上排斥他们,歧视他们,这严重抵触国家政策,也是对海归群体声誉的诋毁。一位代表大型企业的公众人物做这样的宣扬,绝不应是改革开放时代中国意识形态所允许的。”

图片

**


**

老胡说:“鉴于她是格力品牌的化身,也是公众人物,为了格力的品牌形象,也为了维护海归群体的声誉和国家相关政策的严肃性,我认为董明珠女士应当作出道歉。****”

但我觉得董姐不会道歉。

事实上,这并非董明珠首次发出类似的言论。在《南风窗》2022年发布的一篇视频报道中,其就表示,格力的一万多名研发人才全都是来自中国的高校,而不是海归派。不过,当时她还表现得比较克制,称“我并不是否定海归派不好”。此番,董明珠如此毫不掩饰地对海归派发表强烈意见,不知背后发生了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董明珠这次公开表态,正值中美大打贸易战之际,所以有评论认为,董明珠说拒绝使用海归派,**其做法和当下的这种氛围有着某种微妙而曲折的联系,**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规避政治上的风险。文化大革命时期就是这样,当时极左思潮猖狂,所有有海外关系的人,一律被控制、排斥和打击。

笔者担心,如果所有的国有企业、科研院所都像格力这样越来越倾向只使用国内人才,那么跟国外的人才技术教育交流就会越来越受限制,甚至彻底中断,最终回到过去完全闭关锁国的状态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说一起陈年旧事。

图片

一位长期和钱学森一起在基地工作过的同事讲,有一次同飞机时他问钱学森,放弃在美国那么优厚的待遇回国,是怎么想的?钱说:**我现在的待遇和物质条件不比美国差,甚至还比在美国更好,**比如我的汽车,是国家配的豪华轿车,还有专职司机,这在美国是不可能的。我的房子是国家提供的,有警卫,有厨师和公务员,还有专门烧锅炉的工人。我吃的食品是特供的,安全检查是国家领导人的级别,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现在关于两弹一星的电视剧,也透漏了一些钱学森的高规格待遇,比如给钱学森配的高级轿车是崭新的美国进口车,聂帅就批评这位配车的领导说:这么豪华的新车给学森同志坐,会引起敌特分子的注意,不利于学森同志的安全,你们要想注意安全问题,结果就把这辆新车外观做旧了。

钱学森到哈工大参观,陈赓大将从北京赶回哈尔滨,亲自接待钱学森,彭德怀听了钱学森介绍导弹的报告后,关照后勤部门能要保障好钱学森的生活条件。三年困难时期,聂荣臻关照要给钱学森送肉,怕钱学森因大块肉太多而拒绝,还建议工作人员把肉切成小块冻起来,一点一点的送。从这些方面来看,钱学森对那位同事说了实话。他的物质条件不比美国的差,甚至比美国的还要好。

至于政治待遇,那就更高了。文革前的一次重要的主席生日宴会,其中就请了钱学森,在座位的安排上,主席亲自把钱学森的座位调换到了自己这一桌,安排在自己身边。

要是钱老遇到董姐,估计早就到一边打酱油了。

董明珠明珠的言论一直备受外界关注,往往也伴随着不少争议。此次股东大会上,除了“海归派” 言论外,董明珠还提及了小米汽车此前发生的火灾事故。董明珠说,“小米汽车你们看到了吧?格力在北京‘大一路’跑了十几年,从没有火灾事故,这就是实力,这就是技术。”

不过,董明珠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的言论和决策是基于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考虑,不会因外界的质疑和批评而轻易改变。

在笔者看来,这就是一种病态。准确地说,是三种病症:

图片

一、偏执狂

偏执狂是古希腊的一个精神病名词,其意义是精神不正常,有“灵魂出窍”的含义。1863年被Kahlbaum用于描述一种精神病,以逐渐发展的按逻辑构筑的系统化妄想为特征,最常见的是夸大、被害或有关躯体异常的妄想,病程长,预后不良。

偏执狂患者病前个性往往有自负,强硬,主观,固执,敏感多疑,对他人怀有戒心,不安全感,好争论,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自我中心,自命不凡,对人吹毛求疵,对自己百般原谅,强词夺理,自我评价过高,野心勃勃,爱空想,遇事专断,情绪易激动,不能冷静面对现实等特点。当患者认为受到人身迫害,名誉被玷污,权力被侵犯等,得不到公正的解决时,往往诉诸法庭。在诉讼过程中若遇到阻力,毫不后退,反而增强其必胜决心,一旦诉状被法院驳回,则采取迂回对策,千方百计公诸于世,请求社会上的声援,可谓不屈不挠,为公正而斗争。

二、妄想症

表现为存在一种或多种非怪诞性妄想,如坚信自己被跟踪或迫害,认为周围人的言行均针对自己,坚信身体有严重缺陷或疾病等。 其中最严重的妄想症是迫害症,是精神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主要是指患者往往处于恐惧状态而胡乱推理和判断,思维发生障碍,坚信自己受到迫害或伤害,病人往往会变得极度谨慎和处处防备,处于恐惧状态,感觉被人议论、诬陷、遭人暗算、财产被劫、被人强奸等。且往往有自杀企图,有着特殊的性格缺陷,如主观、敏感、多疑、自尊心强、自我中心、好幻想等,还时常将相关的人纳入自己妄想的世界中。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无论在什么地方总觉得有人要害你,每一个人都不怀好意,觉得自己是处在很不安全的地方,到处都是坏人。就连吃饭,喝水都会害怕有人在你的饭里、水里下毒;总觉得自己是很重要的人,干什么事情都有人监视着你。鲁迅的《狂人日记》对此有生动的描写:一条狗扫了狂人一眼,狂人马上开始联想:“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病症三:自恋病

图片

** **

这种病症相对好理解。自恋到了一定程度,也是一种精神疾病。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症状包括:自我意识过高、无上限地幻想成功、权力、爱情等,认为自己对其他人或者情况是独一无二的、极度追求他人的崇拜、常利用他人、缺乏同情心、常嫉妒他人或者认为他人嫉妒自己、行为傲慢粗鲁。他们会极度扩大自己的价值,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人才,别人如果无法理解自己,那是因为他们过于平庸。

三症加身,董姐还坚持在第一线,且不达目的决不收兵。

厉害了,我的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