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就等于美利坚的枪击吗?

“自由美利坚,枪击每一天。”

这句话,恐怕是中国最流行的话语之一,那么我就来探讨探讨,这句话背后的成因和它所代表的社会思潮究竟是怎么回事。

自由一开始是中国人对美利坚向往的点之一,毕竟美国拥有自由的市场经济、自由的人性和权利,在1990年代刚开始接触到世界的中国人看来,美国就是自由世界的代表和象征,也正是因为自由,让美国成为那时候中国人心目中最敬仰的国家。

尤其是随着各种美国大片传入中国,在很多中国人眼中,美国很富裕,美国人生活水平很高,还自由奔放,这种印象就进一步强化了。

但是2000年以后,尤其是2010年以后,随着中国自己的经济有所发展,以及美国的社会治安的确在恶化,关于美国枪击案的报道不绝于耳。

这其中也有媒体的推波助澜,比如说在中国发生一起死亡几十人的灾祸,其实报道很少,但美国枪击不管是死亡一两个人还是十几二十人,都会头版头条大肆报道。

美国周末多地发生枪击事件共造成至少5人死亡、数十人受伤_广州日报大洋网

再后来,随着中国民族主义的热潮,原来的敬仰美国、向西方学习,逐渐转变为嘲笑西方、蔑视西方,态度来了个180°大转弯。

这时候,“自由美利坚,枪击每一天”就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

从这个历程就能看出来,这句话代表的其实是一种社会思潮的极端化——从以前的极端崇拜,到现在的极端反感,但唯独缺少中立,也就是说,能真正客观看待美国的人很少。

这句话的被误用,导致很多恶劣的后果。比如我看到在中国的网络上,年轻人对“自由”这个词本身产生了污名化,就像“公共知识分子”一词被污名化一样,“自由”甚至成了一个负面的词。

自由本身是一个非常深刻的词语,它并非代表“为所欲为”或者“为了自己可以不管别人”,恰恰相反,自由代表着行为的边界,也就是说,在法律范围内,人拥有选择自己做什么的权利,而不被其他力量所控制和左右。

图片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观察,如果在法律之外还有某种力量不允许人们做什么事,或者规定人们必须做什么事,或者让人们必须接受某种思想,那就是不自由。

但“自由美利坚,枪击每一天”这句话,让自由成了一个笑话、一个调侃的对象。好像一提到自由,那个人就很蠢,就被西方洗脑了。

但问题是,自由一词并非西方的专利,而是人类都应当拥有的东西。比如《世界人权宣言》针对的是全世界的人。

他们的另外一个逻辑是:既然你美国自己的自由只带来了枪击,那我们干嘛要自由?

这完全是混淆了概念所致。

美国的枪击案变多,跟美国社会近些年的贫富差距拉大、社会阶层固化有关,导致很多人生活无望、精神空虚。另外,美国的移民融合问题也带来了很多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这些都是事实。

在这些情况下,美国的治安在变差,尤其是枪击案增多。

美国为什么不禁枪?因为允许公民拥有枪支,是立国之时就建立的宪法第二修正案,该法案于1791年12月15日正式通过。它保障了公民享有正当防卫的公民权利,另外,也是为了预防政府权力无法被公民限制。

宪法在美国人心中大过天,跟信仰一样难以撼动。现在想要改变如此根深蒂固的宪法,何其难?

另外,在美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拥有枪支也是他们西进运动、拓荒运动等历史当中的习惯,已经成了很多家庭固定的习惯。

Prime Video: 1883

只不过,在社会问题增多时,枪支更容易被用来犯罪,但绝不等于美国的自由导致了枪击,这个逻辑是不成立的。

枪击是一个治安问题,自由是一个政治学问题,两者之间根本就没有关系。

那些枪击犯,不是因为高度自由才做坏事,他们是在犯罪,只不过更容易得到枪而已。如果用菜刀、用别的什么东西,能有多少差别?犯罪就是犯罪,它不是因为自由才犯罪,而是因为犯罪者内心的罪恶。

所以,“自由美利坚,枪击每一天”这句话的滥用,不仅让中国的年轻人污名化自由一词,还代表着逻辑的混乱、民族主义情绪之上的狂热与无脑。

这种话背后还有着一种傲慢——既然美国都这么烂了,那咱们就不需要改变,咱们就是最好。

在这种思想引导下,人们不再认为社会需要进化,也对自己的社会问题视而不见,导致的自满自大情绪,可能会延误很多事情。

总结一句话:美国枪击案增多固然是个社会问题,但这不代表自由一词可以被污名化。

“自由美利坚,枪击每一天”,我们需要去驳斥这样看似“真理”的话,以避免社会不断滑向反智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