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把追求利润污名化的舆论忽悠,最终也会伤到自己
认为胖东来不过是一家普通的商业综合体企业,是人们把他当作超市类企业来看待了,因此有了不少误解。
我当然要肯定胖东来在服务上做出的很多创新,让顾客有良好的购物体验、放心的购买环境,当然是一家商业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点上,我和所有的消费者的认知是一样的,任何一家企业,将消费者置于“上帝”之位,都必然通向成功之路。
但今天,我要谈的是于东来的言论。
于东来,塑造了一种另类的企业家形象,即,一个企业家要让利给员工,要不惜代价满足消费者需要,自己要少赚利润,才是一个“好”的,“良善”的企业家。
这种塑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他的一种人设广告营销手段,但是其迎合了公众心中潜在对“资本家”丑恶嘴脸的刻画。
无数普通人现在追捧于东来,认为中国只有他这样的人,才是合格的企业家,只有将员工的工资搞到非市场标准,甚至不以企业利润为目标的人,才是大善人,这种追捧的背后,暗含了对其他企业家的鄙视。
胖东来出名后,于东来还开启了企业培训班。
在这个培训班上,于东来开启了“邪教”式的企业家价值观培训。
这样的培训,让人哭笑不得。
其实,这个世界上大部分正常的商学院对企业家的培训,都会告诉企业家,企业家长久成功的秘密,就是服务好消费者。
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本身就是企业之职能。
一个企业能否做大,最终是由消费者决定的。
实体店不是电商打死的,是消费者们主动拥抱了电商,抛弃了各种购物型的实体门店,马云能成功,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
但是,于东来将利润放在一边,甚至说什么哪怕倒闭了,也是快乐的,则是完全是胡说八道了。
一个优秀的企业,当然要将利润放在企业的最高目标上,只有利润才能体现你是一个服务消费者能力很强的企业。
这个世界上的机器、厂房、商场、办公室,到底应该在谁手里?
消费者说了算,消费者给予优秀的经营者利润,让他们可以不断扩张,继续为更多的消费者服务。
如果你干倒闭了,说明,你这个模式不可持续,你也无法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了。
失败的企业家,是将错误的资源投向了错误的领域,不能符合消费者长久利益,是资源配置的失败。
企业的利润不断增长,服务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产品越来越好,员工收入越来越高,这是几乎所有成功企业拥有的共同特征,他们绝不是矛盾的,反而是相互依存的。
于东来,似乎在将这个良性的企业发展模式,给污名化了,给异化了,认为追求利润,不是“好”人之作为,而是奸商的代表。
他不光是在培训班这么讲,也经常对自己的企业作出这种表态。
他说去年原计划赚2000万,结果赚了1.4个亿,认为赚得太多了。
可是你可知道,在胖东来曾经尝试过扩张的2012年,因服务质量缩水的问题,胖东来曾在一年之内关停了数十家门店。
没有利润的企业,能经受这种挫折吗?当然是不行的,企业必须要有利润、要有资本积累,才能进行扩张,并应对风险。
于东来宣称,准备投资50亿 建一个新的商业综合体,他手上有20亿了,再准备准备,就可以开干了。
没有利润,能扩张吗?如果仅有1.4亿的年利润,能支撑得起这种巨额投资吗?显然是不行的。
于东来,自己显然是在积极追求利润的,如果没有利润的积累,他无法一家店一家店持续的开,并且还要投入重资产去做更大型的商场 。
但是于东来深知中国民情,了解中国舆论。
他刻意将利润这两个字隐藏起来,并暗戳戳地污名化利润,只是一种营销手段,传播手段,企业家用这种观念做营销,其实大可不必。
这其实是在置自己于死地。因为认为商人赚取利润是一件坏事,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反商思维,这种反商思维最终将商人列入了社会的底层。
几千年来,中国的商人,经常被按在地上羞辱和摩擦,周围总是围满了开尽的群众,去迎合错误的观念,最终也将会伤到于东来自己。
如果说对员工好,哪个优秀企业的员工收入不比胖东来高?
胖东来的员工有腾讯、阿里的员工收入高么?那里能拿百万年薪的人以万计。
论为消费者创造的价值,拼多多不比胖东来的价值大?一年销售几万亿的产品,给多少消费者节省了巨量的开支?
2024年拼多多在高校里的应届生提供的校招岗位开出的薪酬是: 开发岗薪资一般分为25k18、32k18,34k*18三档,签字费3w,税前总包45w-65w左右。
腾讯三个月支出的薪水就要超过280亿,而胖东来是十三个商场的所有营业额一年才一百多亿。
胖东来比得上么?
与中国的无数优秀企业相比,胖东来都只是一般而已。
不管是为消费者创造的价值,为员工提供的收入水平,胖东来都是一般性的企业,而不是中国管理界的神话。
之所以被神话,不过是因为他展示出某一种“轻利重义”的反商思维。
义和利,是一致的,是不能被分割的,并不是义大于利。
人们组成社会,就是因为发现相互合作更有利于自己,人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并通过合作,让每一个人过得更好。
让企业行为“慈善化”、“大义化”“,非一个合格企业家之所为。
我更欣赏任正非的管理理念。
任正非将企业追求利润比作打粮食,并要求华为各个部门都要以利润为目标。
“如何多打粮食”是一个综合性命题,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明确粮食从哪里来。任正非认为,必须提升一线的作战能力,以客户为中心,多打粮食。但凡成功的公司,都是在为客户创造价值,客户赚了钱,才会从自己的口袋中掏钱。“我们一定要把所有的改进对准为客户服务,哪个部门报告说他们哪里做得怎么好,我就要问粮食有没有增产,如果粮食没有增产,怎么能说做得好呢?我们的内部管理从混乱走向有序,不管走向哪一点,都是要赚钱。”
在这段任正非的内部演讲中,他精准地说出来利润从何而来,就是从满足客户需要而来。
员工的收入从何而来,当然也只有创造利润才有高收入。
于东来,还是好好地服务消费者,回归企业本质,以利润为中心,少做这种”重义轻利“的舆论忽悠。
质疑胖东来!
在全国商超零售行业被电商干到死去活来的时候,胖东来却一枝独秀。
先不说创始人于东来的各种管理神话,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胖东来是不是一个在业内优秀的企业?
我的看法可能与很多人不一样,我认为胖东来在国内只能算是一个非常一般的企业,甚至从其财务表现上来说,是一个高风险型的企业。
为什么这么说?是我要黑他吗?当然不是。我只是站在一个商业咨询师的角度去分析它。
我之所以去分析它,原因在于,我不太相信,在一个日暮西山的行业,能有什么奇迹?这本身违背商业规律。
胖东来最容易被人误解的是,它是一家超市。
而全国各地的超市大企业,都惨得一批,所以因此认为他是非常牛的企业。
然而胖东来不是一家超市,而是一个商业综合体的经营企业。
比如,天使城是今年1月新开业的胖东来高端商场,其中有胖东来生活超市,还有电影院、餐馆、电器城、医药超市、礼品中心和书店等。
天使城可以说是胖东来的门面担当,各种自营店的产品和服务都可以在这里体验到。
天使城的5楼有麻辣香锅、麻辣烫、湘菜馆、铁板烧和羊肉烩面等丰富的选择。如果你对这些都不感兴趣,还可以去商场外侧的天使街看看。
光是许昌,就有三家大型的胖东来运营的综合商场。
因此,胖东来的营业额,不是什么商超的营业额,而是商业综合体的营业额。
接下来,我们看胖东来的营业额有多少?
11月27日,于东来在其抖音账号上晒出胖东来本年度经营情况。数据显示,截至11月26日,本年度胖东来集团累计销售(许昌新乡两地)已达146.38亿元,本月累计销售(许昌新乡两地)达11.94亿元。
这是胖东来许昌新乡两地十三家商场的收入总和。
这么收入在全国排名如何呢?
2023年,全国单体商场收入排名如下:
武汉武商MALL(181亿元)、上海恒隆广场(171亿元)、上海国金中心IFC(160+亿元)、深圳万象城(130+亿元)、杭州大厦(130亿元)、西安赛格国际广场(120亿元)、长沙IFS(120亿元)、成都太古里(115亿元)、杭州万象城(112亿元)、成都IFS(108亿元)、杭州湖滨银泰in77(102亿元)、沈阳万象城(101亿元)、广州太古汇(100+亿元)
也就是说,胖东来十三家商场店的营业收入,也就与这些一线城市的一家商场相当。
只要你将胖东来正确归类,你就能发现,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商业综合体企业。
一些人拿了错误的对象来对胖东来进行比较,比如永辉超市2023年归母净利润-13.2亿元,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2023财年营业收入836亿元,净利润则为1.09亿元。
但这些企业都是超市,而不是商场经营者。
我为什么说胖东来其实是一家比较危险的企业呢,因为他的利润太低了。
于东来在视频中称,“胖东来原本去年计划挣2000万,没想到年底挣了1.4亿。
要知道,经营超市与经营商业综合体完全不是一回事,超市不需要自持物业,甚至没有多少库存,与供应商有帐期,硬件投入不大。
但商业综合体,可是一个重资产行业。
胖东来今年宣布要投资50亿建立一座名为“自由之城”的超级商业综合体,如果是这种利润水平,那他要在现在的经营利润基本上干五十年,才能投资。
很显然,这不是他的自有资金。
钱从哪来,随便一想就能明白。钱从银行来。
如果胖东来现有的商场,都是自持的物业(有不少人这么认为),那胖东来在银行里的贷款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多。
他就是小型的万达嘛 ,王健林曾经将自持物业当作一种优秀的商业模式,也的确自持物业经营商场,本来就是一种好商业模式。
比如香港的海港城,年租金收入就是几十亿。
但是,这种商业模式对企业的资本要求非常高,对利润率也要求非常高,如果于东来说的是真的,其净利润率只有1%左右,这样的企业是经不起半点风雨的。
随便一个商业周期,利息就会把所有的利润吃掉,还要惨亏。
如果胖东来是将超市经营成了网红超市,用以来带动商场的人气,最终实现盈利,我会认为,这的确是一个好的经营策略。
但其中还是有很多我觉得奇怪的地方。
比如,给到员工超高的工资。我不反对给员工发高薪,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高收入可以鼓励员工,但胖东来清洁工工资都高达7000,这就有问题了。
因为,清洁工难以通过他的服务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收入。
胖东来,还给管理层配备豪华的高达几十万的音箱,中层管理层配的都是奔驰,高管都配了300多万的车。
这些都是非必要的管理手段。
你说给高管发三百万可以,但配三百万的车还是公司的车,这是用来装面子用的,这有什么管理上的意义呢?
有很多人认为,企业家只要对员工好,员工自然会爆发出足够的生产力,帮助你企业家赚钱。
然而企业当然不是这么回事。
企业首先是要有创新的产品或牛逼的控制成本能力,才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性能或价格的需求。这个能力来源于企业家的对产品流程、服务流程的创新性设计和生产。
一家企业员工再努力,再热情,要是成本太高,售价不便宜,他也很难打败隔壁那家卖日用品低30%的竞争对手。
企业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在追求利润的目标下,面向不确定的消费者需求,努力生产满足消费者需求,这其中努力节约成本,创造利润才能让企业活下去。
而于东来,却搞出来了一副根本不在乎利润的样子,更不在意花了多少成本,这在全球的正常企业家中,很少见到。
因此,胖东来是一个谜。我的怀疑,可能不对,但是由于胖东来是一个非上市企业,谁也不知道他的真实财务情况,甚至赚钱或亏本,营业额多少,都只是于东来个人的说法。
唯一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判断胖东来是否是一个健康的企业,那就是这家企业的负债率有多少,到底银行里面的欠款有多少。
作为重资产的商业综合体企业,这个才是观察这类企业的关键。
我希望胖东来,是一家真有良好管理能力、创新服务体验的优秀企业,不希望是一个背着巨额负债,风险巨高,但在大手大脚花钱博名气的花架子企业。
但凡超出常规的奇迹,人们还是要警惕一点,比如南街村,大邱庄类的,最后不都翻车了么?
在我们这个社会,几千年来,一直将商人、企业家与普通人分开,认为他们是不同的阶层,不同的身份。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商人,都在与他人进行交换,劳工也是商人,他们在出售自己的劳动力,也在劳动力市场叫价,也在BOSS直聘上与他的消费者(雇主)讨价还价。
在古代历史中,商人被定义为士农工商中最低一级的阶层。
在欧洲,犹太人被认定为从事金融行业,不创造价值。
今天的中国,依然存在这样的思想观念。
曹得旺,就公开说过鄙视过做地产和金融的商人。
当记者问他为何能做到如此专注,而不去做金融和地产,不走多元化经营时,曹德旺的回答是坚决不考虑:我认为那不是我的事情,他们说我很土,没有关系。他们说,互联网做资金投融资平台,相信我可能会赚大钱。我说我不是为了钱,名声搞坏掉了,不要,坚决不做。
之前,当有人把他和李嘉诚做对比,他很反感的说了一句话:**“我跟李嘉诚不能比。我不做房地产,我不为钱,我捐了八九十亿给中国,我赚的钱也是捐掉。为什么拿我跟他比呢?我是实业家,对那些为了钱的人不屑一顾。”**曹德旺多次谈到自己不做房地产,不做金融,看不起这些只为赚钱而活着的企业家。
曹得旺曾经是中国民间非常追捧的企业家之一,之所以受到追捧,无他,就是因为他的上述言论。
在上述言论中,他在鄙视一个人为了赚钱而做企业,同时鄙视其他行业的商人,他认为不生产实物产品,就不是正经企业家。
然而,这种反商舆论,不久后就伤到了他自己。
他频繁在媒体上露面,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有一次当记者问到,为什么“捐120亿也不给职工加薪”时,
他表明:“职工提涨工资的需求,我能理解,因为她的认识、布局就那么高,这一是可以理解的。”“如何处理这种情况,非常考验我自己的聪慧水准!”“我可以给你加薪,但我更应为其他公司考虑到,我如果乱做一通的话,对国家并不是奉献,而是一种坏处!””这样做破坏了行业规则“。
此话一出,他的粉马上转黑了,甚至发起了对他疯狂的网络攻击,哪怕曹得旺捐款总金额达到上百亿,也无济于事。
甚至他办的大学,都被认为是”伪善“之举。
这种网络言论对曹得旺的羞辱到了什么程度呢?逼得曹得旺上书政府,要求政府控制这种针对他的网络羞辱。
今天的于东来,一样在迎合这样一种反商反资本的言论。
就在刚刚,于东来还在表演自己的”善心“。
在抖音上,他还在批评快递企业没有”良心“。
于东来试图用这种言论,不断地强化他本人”大善人“的人设,以推动自己旗下产业的人气值。
曹得旺喜欢说东说西,是对自我表达的过分热爱,而于东来的这种言论,完全服务于自己的生意。
因为胖东来这两年的暴火,正是由于他的各种名声在外,这让他看到了流量密码,只要持续迎合这种流量,就能得到名声,就能进一步推动自己商场的流量。
然而,这种自我标榜的行为,迟早会如曹得旺一样,最终被流量反噬。
不少人对企业上班时间有非常错误的认知,认为限制企业用工时间,就是对劳动者是友好的,其实完全相反。
我们假设限制一切劳动者的上班时间,这就相当于在劳动力市场推出了限售和限购政策,谁会受害呢?当然是劳动者。
你原来在一个餐厅上班,十小时工作制,收入六千,那现在要求只能出售六小时,那你的收入不过是三千,老板再聘请一个人上班,以完成工作目标,一个人的收入,分给了两个人罢了。
这一道理是如此的简单,以至于无数人想不明白。
你让小卖部老板只开六小时的门试试看,不过是他早上开到下午,另一家下午开到晚上,一家店赚的钱分给了两家店,或是两家店都亏损。
很多人现在在单位上八小时班,下班后开四小时滴滴兼职。
因为他们想多赚点钱。
你规定八小时上班,他们就不去工作了吗?你想什么呢?如果规定一个人一天只能工作八小时,超过八小时就违法,就要判刑,信不信很多外卖小哥会跑来打你一顿。
人家有孩子,有老婆,有父母,需要钱!凭什么不允许多工作多赚钱呢?
最为搞笑的是,胖东来这种服务型企业,他们的员工工作时间怎么可能少?
胖东来旗下商场绝大多数执行的工作时间是早上九点半到晚上九点半,时长十二个小时,还是单休,所有国家的大假期,全部无休。
这不就是996吗?
有人会为胖东来辩护了,说员工最后还给了30天的年假。
可是一年有52周,还有国家法定假期13天。
那么,胖东来员工的工作时间不也还是很长吗?
服务行业,大部分就是这种工作时间,这一点也不奇怪,餐厅员工,多半都是月休两至四天。
商场员工更是不可能节假日休息。
于东来却在认为快递行业在压榨员工,他知不知道,快递行业绝大部分快递员相当于个体户,自己想干多少活基本上是由自己决定的,多干一分就能多拿一分。
哪天他要是怼出租车,不许网约车司机跑超过六小时了,那要怎么办?要求国家下个令,但凡跑网约车超过六小时,平台就不能给他派单了,你认为会发生什么?
网约车司机们就将收入减半。
只要是正常的企业,没有任何企业可以枉顾员工利益,因为员工长了腿,会跑。员工不过是企业的供应商,他出售劳动力自己会算成本、算收益。
胖东来给的工资高一些,员工才可能愿意996在这里上班。
在中国很多工厂里,员工是计件制,干多少就拿多少。这对于很多从贫困山区来的打工者来说,不能加班,就代表着要少赚钱。
只有无法精确按时间衡量产出的职业,比如程序员、文案、运营,他们与企业之间才存在着计酬方式的争议,是按时间付费,还是按结果付费?
若规定一天只能上六小时班,一周只能工作五天,最爽的不是别人,而是体制内的工作人员。
那些在体制外的工作人员,你只让我上六小时,原来六千变三千,我不过又增加另一份职业,直到收入达到我的预期为止。
人们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人们多花时间工作的目的,是用长时间的工作来换取眼前更为重要迫切的需要。
人不是乌龟,只想着活多长,而是有无数的需求,希望家里增加点物件,希望住更好的房子,希望子女受更好的教育,希望父母晚年生活更好一点,是这些需求,在推动着人们在增加工作时间。
你限制他们出售劳动时间,就是不准他们满足当下的需求,只能向乌龟一样追求更长的寿命。
社会的发展,最终会减少很多人的工作时间,现在已经在大量减少了。因为有无数人的父母可以在子女的辛苦工作下,可以早一点不工作,无数女性可以在家里专职带孩子,不少年轻人工作一两年就出去浪几个月,很多孩子可以上学上到20几岁。
而人们普遍诟病的大厂996,一大堆程序员,早在四十多岁就退休环游世界去了,他们一生总和工作时间,比起过往活到老干到老的老一辈,大大减少了。
但任何时候,都会有人疯狂工作。
美国程序员收入远超中国,但在微软,在暗黑这些的企业里,大量的程序员把睡袋都带到公司去,通宵达旦的工作,因为任何时候,都有人有更多的需求未被满足。
而无数的企业老板,长年无休,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难道也要禁止他们这么工作吗?
于东来,如果仅仅在宣传自己的产品好、服务好,那无可厚非。
但不停地用这种民粹主义思想来为自己造势、来为自己打造虚假人设,翻车只是迟早的事。
曹得旺当年不也很火吗?不也骂不得吗?不也成为道德神了吗?
现在呢?
难道不是曹得旺灌输的反商舆论自己把自己搞臭的吗?
中国企业家,千万不能反复犯这种错误,将舆论引向反商反资本的社会氛围中,昨天的文章中,大量的人骂我为资本家的走狗,当这种骂声响遍这片大地时,于东来就能逃过上绞刑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