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精英们本是在市场上创造财富做大蛋糕者,却选择成为了分配财富切割蛋糕者
我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最近几年,考公考编的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名校高材生涌入体制内。
这群原本可以在市场上创造财富、做大蛋糕的人,却选择考编,成为了分配财富、转移财富、切割蛋糕的人。
我担心的是:这群 “做题高手” 往往容易对自身经济管理能力过度自信,且常受特定经济学理论(如凯恩斯主义)的熏陶,一旦掌握规则制定权,其 “致命的自负” 可能转化为对市场运行的实质性干预。
看看前不久公布的《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里面的内容明显充斥着对市场机制的误解与偏见,以及某种知识精英的认知偏差。
例如: 草案将“低于成本价销售以排挤对手”简单等同于“过度降价”加以禁止; 同时,又认为“过度涨价”和“囤积居奇”同样不可接受。
其核心逻辑在于:价格涨跌都归我管,必须在我划定的“合理区间”之内。
草案中这些看似合理的表述,却压根看不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根本原则的踪影。
而这份草案中提到的概念,都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词,是“做题高手”才能创造出来的新词。
这不仅是《价格法》草案的问题,更是高学历人才争相涌入体制后,其潜在认知偏差可能影响经济治理方向的一个警示信号。
如果他们具备基本的经济学素养,就会明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减少税收、干预和管制。
但是很可惜,互联网发现这一点的人太少,发现了敢反驳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错误的经济学观点,受害的最终是我们老百姓!所以,在信息稀缺、真假难辨的时代,掌握一套可靠的经济学分析框架,比金子还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