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民没有老干部贡献大所以社保不能视同缴纳?
最近刚看到一篇自媒体奇文,为退休干部的养老金高辩护的。全国有3.2亿退休人员,其中老干部约3700多万。企业退休员工平均月收入3800多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为5780元,副处级以上干部月收入可达8500元以上,甚至有的能拿到2万元。如果再说到老农民的生活,那根本无法望老干部待遇之项背。
现在网络上对这种养老差距越来越不满。例如,以前老干部们没交社保,现在对他们有一项说法,叫“视同缴纳”。可普通人没缴社保,为什么就不“视同缴纳”呢?
这个自媒体作者说:
“老干部的退休金制度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与他们长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的贡献是相匹配的。”
同时,他又指责老农民,说:“这种现象并非完全是由外部环境造成的,老农民自身也存在一定的责任。**在一些地区,老农民缺乏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仍然固守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没有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导致收入不稳定。**此外,一些老农民在子女教育和职业规划方面也存在不足,没有为子女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使得子女无法通过教育和就业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看了这样的说法,大家是不是怒从心头起?
二
这个作者,我猜测他应该是退休老干部的一员,因为他的视角实在不像普通人。
老农民自身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可这个作者觉得老干部比老农民贡献大,这我完全不同意。
老农民,不管贡献大小,起码作为一个群体来说,他们对社会是正贡献。
可老干部呢?
不可否认,老干部中,有不少人是改革者,这些改革者当时努力克服阻力,给老百姓松绑,创造相对较好的营商环境,他们确实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老干部中,也有很多人自身就是市场经济改革的阻力,是管制爱好者,或者虽不阻碍改革但尸位素餐浪费粮食,他们对社会,可是只有负贡献。
他们能跟老农民比贡献?
这个作者说“老农民缺乏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仍然固守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可他不想想,不就是热爱管制的老干部们,阻碍了老农民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奔向市场吗?要不是你们老干部搞了几十年计划经济,老农民能穷那么多年?能没钱养老?
现在你怪老农民年轻时缺乏远见?这真是令人愤怒。
这个作者,从他怪罪老农民来看,他显然不是一个改革者。可就是这样的人,对自己的退休高待遇心安理得。
这个作者还说:“**虽然土地流转和使用限制使得老农民的土地资产变现能力较弱,但这并不意味着土地没有价值。**实际上,土地是农民的重要资产,也是他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一些地区,通过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农民的土地价值得到了提升,也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收入。然而,一些老农民对土地的价值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土地管理和经营能力,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
哦,你还知道土地流转和使用的限制降低了土地的价值啊!那你还怪农民?难道你不是应该努力推动取消这些管制,把土地产权还给农民吗?
如果土地产权还给农民,农民可以自主决定土地的使用和买卖,那么,不善于管理和经营土地的农民,可以把他们的土地流转给农业企业家,农业企业家再雇佣他们工作,他们获得了卖地收入,还有了共工作收入,还避免了土地资源的浪费,是多赢。市场经济总是带来多赢,但却被观念固化的老干部阻碍了。
社会需要的,是力行改革的官员,不是你们这些只会指责农民的老干部。
三
以上是对这个作者的批评。作为财经写手,我还得写写前瞻。
从社保体系自身来说,有关方面真的应该大力改革了。改革的方向是自愿加入,不自愿加入的人,回归家庭养老。
有两个重要的理由,有关方面应该注意。
一是随着老龄化高潮到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抱怨养老体系的不公平。
以前有个朋友说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他说:“一个家庭里,父母是爱子女的,他们做再分配,都无法让子女没有怨言,常常闹得家庭鸡飞狗跳、一地鸡毛,兄弟姐妹反目成仇。社会比家庭复杂得多,官员还没有父母的那份爱心,为什么还有人相信,他们做再分配,能公平?能让各群体没有怨言?”
大家看看这个自媒体作者,他的表现,能不让你愤怒吗?如果是一个家庭的,虽然某个人多吃多占,那多少还有份亲情。可我们普通人跟他又没有亲情,凭啥要看着他享受了高待遇,还指责老农民不争气?
二是,年轻人越来越意识到社保的弊端,越来越避免交社保,这必然使得社保未来更加难以维持。
这两个理由是社保体系自身的,至于社保体系对生育率的双杀、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之类的,影响也无比巨大,这里就不说了。
越早改革,越能避免未来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