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起舞的社保在喊加钱,你还能无动于衷吗?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
牛马怎么看社保?
** **
文/木可若
** **
前言
据说打工牛马的伤心一幕是,996下班的路上,满身疲惫的我看到自己的社保满大街欢快地跳着广场舞。
最近几天,这个事情有了续集,尽管参与者众多,但是打工牛马却很少注意到。
前天,有一篇不到3000字的短文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爆了,题目是《 执行十年的养老金改革方案,暴露出诸多社会问题》 ,从文章的打赏和评论数估计,阅读量应该50万+起步了。
文章的省流版是这样的:多缴多得原则,与时俱进原则都不是理由,我们退休早,缴得少,也要跟后来人拿一样多。
这就是《我的社保在跳舞》之续集:《我的社保在喊加钱》。
尽管阅读量超爆,但显然,读者里打工牛马不多。
用脚趾头想想就知道,转发和打赏的,主要是早几年,早十几退休,甚至早几十年退休,到现在还没有那啥的那些人。
牛马交社保养别人的爹妈
与四眼仔知识分子那些弯弯绕的说法不同,我们打工牛马看这个社会的方式简单直接。
社会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我们打工牛马,一种是靠我们打工牛马上缴的钱过日子的人——可以简称为“吃牛马的人”。
在社保问题上,很多牛马的朴素直觉是,我们现在做牛马,老了以后吃自己年轻时上缴给国家的存粮。
但现实并非如此,社保是现收现支。
通俗讲,就是现在的老人吃我们现在缴的社保,我们老了以后,吃我们儿孙缴的社保。
现在的(部分)老人能够这么悠闲地跳舞、暴走和旅游**,不是因为他们年轻时积攒了社保存粮,而是因为现在的牛马多,交得多,所以部分老人吃得好。**
为什么要加上“部分”?
因为底层那些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是没有(行政、事业和国企)编制的工农基本上吃不到我们这些牛马交的社保。
更直白地讲,就是我们这些牛马,在用自己交的社保养别人的爹妈。
如果我们的爹妈也能吃牛马,数量一平均,退休金会大幅缩水。
而现在,别人的爹妈——尤其是退休早,年轻时根本没有交社保的那些人——在喊,要加钱,要多吃。
他们在社会中的相对数量不多,但绝对数量不少。据估计,仅2014年养老金改革之前退休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就有1000-2000万人之多。
这部分人就是刚才那篇爆文的主要支持者。
他们的人数,与总数达8.6亿(2024年)的总劳动人口相比,当然是少数。
但是,在吃我们牛马的社保以及广义税金这个议题上,他们的立场一致,积极性高,非常团结,所以音量大,俨然有上升成为主流舆论之势。
牛马如果认命会发生什么?
他们说,他们年轻时工资微薄,为国家作出了贡献,所以老了应该多吃。
文章用了一个比喻:
这就好比一个家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生活越来越好。但按照这种逻辑,爷爷只能吃粗粮,因为他生活在粗粮时代;爸爸只能吃面食,不能吃肉食,因为那时肉食供应匮乏;只有孙子可以大鱼大肉,因为现在经济发达。这样的孙子难道不是太不懂事了吗?毕竟爷爷和爸爸为家庭的富裕做出过贡献!
把家庭比喻成国家,用文学修辞表达观点,这是不打算讲理的节奏。
各位牛马注意:这也是绝大部分企图煽动舆论,淆乱视听的观点的常见特征。
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甚至比国企都不如,他们从未真正参与生产,他们得到的报酬,不是来自市场的自愿支付,也不是个人生产贡献的计划性拨配,而是纯粹的税金。
他们在退休前占用国家资源不说,退了休,还要占我们的便宜,说是我们的爸妈,我们的爷爷奶奶,这也太不要脸了。
我那一辈子都没有吃过一分钱税金的爷爷奶奶,坟头草已经老高了,这些人都还没死绝。
我们牛马之所以不太关注这些事情,大概是因为:
1.牛马对复杂的社保机制,以及各种养老金支付机制不了解,说不上话。
2.996搞钱已经让我们身心俱疲了,没有那么多精力。
下班路上看到我的社保在跳舞和暴走嬉笑几声,已经是极限了。
3.牛马虽然人数多,但是一盘散沙,平凡辛苦的日子里,看到的只是脆弱无助,只能拼命干活的自己。
所以即使有一些想法,也不认为自己能改变什么。
牛马习惯认命。
但是,认命,啥也不做,会发生什么呢?
如果了解一点社会经济常识,并不难推算和判断。
各个吸食群体,都会拼命地提出各种瓜分公共税源(包括社保),增加本群体福利的主张。
接着,整个社会,按市场贡献分配的领域会缩减,按闹分配的领域会增加,社保支出(以及其他公共支出)占财政收入和经济生产的比重越来越大。
而中国已经出现明显的老龄化趋势,新鲜牛马越来越少,吸食牛马的人群数量越来越大。
两相叠加,将加速亏空和崩盘。
因此,等到牛马退休时,社保盘子里很可能已经一文不名,还有严重赤字,我们只能喝西北风。
也许(仅仅是也许),为了延缓和遮掩这种亏空和崩盘,国家会用其他领域资源补充社保。
这就必然导致直接或间接加税(例如通货膨胀)。
然而,一切干预的结果,终将与其初衷相悖。
增加的税收将进一步打击生产,消耗资本积累,经济水平下降,牛马的真实收入水平下降。
新增牛马的社保贡献下降,亏空进一步加剧,财政进一步那啥。
再然后……
我就不敢写了。
生活的逻辑是可以举一反三的。
你如果不上班,就没有工资,吃穿就会成问题。
牛马们都懂,这叫做“手停口停”。
国家也是一样。
如果牛马少了,经济下滑了,整个国家的吃穿就会成问题。
而国家当中,最容易“手停口停”的就是我们这些牛马自己。
我们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最弱。
***牛马留着自己的*钱和交给别人有什么区别?
另外,“钱”这种东西很奇妙。
留在我们牛马手里,除了极为节俭的衣食住行基本消费,很大一部分会变成资本,投入再生产。
搞研发,买设备,办新厂,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一点,很多打工牛马不能直接理解,但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
现代社会中,每个正经牛马的银行账户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笔储蓄。
它会基本不动,放在银行、基金、股票里,还有多少不一的利息或红利收益。
而这些钱,会被金融机构用于投资——也就是借给更壮实和大胆一些的牛马,比如商人和企业家。
然而,他们拿去搞研发、买设备、办新厂,提高劳动生产率。
只有他们真正成功了,我们的储蓄才能神奇地躺在银行或其他账户里,自动地给我们带来受益。
这样的储蓄,在经济学中,就叫做“资本”。
在这个意义上,人人都是资本家。
而有的牛马干脆就是自己存钱,有机会就拿钱开店、开厂,就更能领会这一点了。
同时,如果大大小小的商人、企业家真正成功了,我们牛马还可以两头受益。
在生产端,我们的真实工资会提高(工资是由劳动者的边际生产率决定的)。
在消费端,如果没有通货膨胀,商品的供给增加,物价会下降。
昨天晚上跟另外几只牛马聊天时,我们还在感慨:
就算通货膨胀率不低,我们的一些商品价格还在下跌或长期稳定。
我们昨天聊到的例子,是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和激烈的手机、汽车和猪肉。
*钱留在牛马手里和交给别人有什么区别?*
但是,如果这些储蓄不掌握在我们这无数牛马手中,它就不会产生这些效益。
以社保为例,我们交上去的社保,是用来供养已经退休的人员。
由于制度保护,他们认为自己不用工作,月月都有进账,根本不担心未来,不用像我们一样节俭储蓄。
所以,他们会大肆消耗,跳舞、暴走、旅游、保健品等等。
这就叫做“资本消耗”。
有的牛马可能会疑惑:这些退休人员大肆消费,不是也可以刺激生产和经济吗?
不是的。
这种看法,是著名的那啥经济学(也就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这种观点是在PUA老百姓,让他们支持或默许扩大支出,向特定人群挥洒消耗性福利的观点。
诚然,每个生产性牛马拼命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消费(维持生命、享受生活)。
但是,牛马的消费有一个极大的约束:那就是量入为出。
即,先有生产,然后才能消费。
在生活中,牛马是自觉地这样做的。
收入高一点,就多消费一点。工厂或市场效益低一点,就少消费一点。
并且,由于了解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在量入为出的同时,还会尽可能地节约和储蓄,为未来提供保障。
这种情况下的消费,是与生产相对应的,是可持续的,甚至可以不断改善的。
但是,社保这种制度,让吸食社保的人产生了一种幻觉:
每月的养老金收入,都是来自于自己过去的生产贡献,不会或者不应该受到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
简言之,他们的消费计算,是以这笔永续收入为基础的,因此他们就不具备我们这些牛马的储蓄节俭动机。
因此,他们拿着本来属于我们的“资本”去消费,而且缺少节制,确实会在刺激他们自己所消费较多的财货的生产。
但是,这只是经济体的个别现象。
这少数部门的短时繁荣,牺牲了整个经济体各部门的长期投资和进步。
从而也会影响打工牛马的真实收益和长久改善。
另外,根据家庭生活常识就可以知道,非量入为出的消耗,总有一天会见底。
社保和其他制度性消耗也一样,受益的少数部门扩张了生产,但是总会找不到足够消费能力的那一天。
这时候这些部门就会出现“生产过剩”。
“生产过剩”,不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的背面,是其他生产部门产能不足,也就是没有生产出足够的,消费者本来更迫切需要的东西。
资源都被调用到寅吃卯粮的消耗者提前消费的部门去了。
这种所谓的“生产过剩”最终会迎来残酷的清算,就是大家熟知的经济危机。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所以,除了减税和减少管制与干预,任何建议直接强制调用社会既有资源/资金刺激消费,谎称这样就可以刺激经济的措施,都是对经济的扭曲,而不可能是有益的经济举措。
这些措施,一言以蔽之,就是花别人(甲,牛马)钱的替别人(乙,福利享受者)办事。
大肆鼓噪这种措施的人,正是可以在这个过程里谋取权力、进行权力变现,以及坐享福利的人(也就是乙)。
那些跳舞的、喊加钱的老人,在没有退休之前,基本上都是这类人。
他们就是靠着这种抱肉揩油的勾当过日子的。
退了休之后,他们就用训练了一辈子的这种技能,鼓噪各种给自己增加利益的意见,并且十分抱团,企图形成舆论压力。
上两节的内容,稍稍在社保主题上延伸了一点,暂且打住。
不过,我这里讲的所有这些原理,都是在阐述党和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
这就是十八大报告中那句让人振聋发聩的话: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回到本文主题,劳动力市场也是市场。
社保是劳动力价格机制的一部分,它是不是也应该由市场决定呢?
如果是,它应该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社保的收支,应该严格以量入为出原则加以约束,不管何种提议,只要涉及突破这一原则,就应予以搁置,并将这一原则向全社会公布,从而减少各种闹加钱的荒唐主张。
第二,不应该使用任何制度性手段强制、半强制劳动者交社保,至少劳动者与雇佣者之间的自愿合约的法律地位应该高于各类政府规定。
各位牛马,如果真的实现了这两点,你会怎么对待你即将要交的社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