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开会鲍威尔讲话背后的经济学解读

每年这个时候,全球的金融精英们都会飞到怀俄明州一个叫杰克逊霍尔的鸟不拉屎的地方,假装开个学术研讨会。

说白了,就是美联储搭台,全球央行行长和经济学家们来唱戏,而主角,永远是那位坐在驾驶位上的美联储主席。

今年的主角,依然是我们的老朋友——杰罗姆·鲍威尔。

我花了点时间,把他那篇又长又绕的讲稿翻来覆去读了好几遍。

我的感觉是什么?就像看一个杂技演员,一边踩着独轮车,一边玩抛球,一边还要对着观众微笑,告诉你“一切尽在掌握”。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脚下的独轮车已经开始晃了,手里的球也快要掉下来了。

鲍威尔的这篇讲话,标题叫《货币政策与美联储框架评估》。

听起来很高大上,对吧?但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兄弟们,我们过去那套玩法好像不太灵了,现在我们换个姿势,但你们要相信,我们还是专业的。”

我们来看一下这位全球最有权势的金融官僚,到底是在开药方,还是在念悼词。

我们先看鲍威尔的开场白。他说,“美国经济在重大经济政策变革的背景下展现出韧性”。他还说,通胀回落了,就业市场也接近最大化了,风险的“平衡”正在发生转变。

听听,多么美妙的词汇:“韧性”、“平衡”。

但在奥派经济学家看来,这根本不是什么“韧性”,而是“宿醉”。

想象一个酒鬼,前一晚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早上醒来,虽然头痛欲裂,但还能勉强站起来走路。你能说他身体有“韧性”吗?不,他只是在承受酒精带来的后果。

2020年到2021年,美联储干了什么?他们打开了史无前例的信贷水龙头,把利率压到零,疯狂印钞(QE)。

这相当于给整个美国经济灌下了几万亿美元的烈酒。

结果是什么?资产价格暴涨,从股票到房子,万物齐飞。所有人都感觉自己发财了,企业家们也觉得遍地是黄金,于是疯狂扩张、借贷、投资。

这就是奥派商业周期理论的起点——人为的信贷扩张

米塞斯早就警告过我们,央行通过压低利率,向市场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号。这个信号告诉企业家:“嘿,社会上的真实储蓄很多,你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去投资那些长周期的、资本密集型的项目。”

于是,我们看到了什么?科技公司疯狂招人,大搞元宇宙;房地产开发商到处拿地盖楼;各种不靠谱的创业项目拿到了天价融资。

这就是所谓的“非对称性繁荣”,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错误投资”。

资源被严重地错配到了那些本不应该存在的项目中去。

现在,鲍威尔为了抑制他亲手制造的通胀(也就是物价上涨这个症状),猛踩刹车,把利率提到了5.25%-5.5%。

这相当于把那个醉汉的酒给断了。

鲍威尔说经济有“韧性”,恰恰说明了酒精(廉价货币)的劲儿还没完全过去。

那些被错误投资吹起来的企业,还在苟延残喘。

他们还没开始大规模裁员,还在消化之前的订单。

但这绝不是健康的表现,而是一个巨大的泡沫在缓慢漏气。

鲍威尔还提到一个词,叫“风险的平衡”。他说现在是“通胀风险偏向上行,就业风险偏向下行”。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既怕物价再涨,又怕经济崩盘导致大家失业。”

这不就是央行自己制造的困境吗?

先用廉价货币吹起一个大泡沫,然后又不得不通过提高利率来刺破这个泡沫。在这个过程中,你既想让泡沫瘪下去(控制通胀),又怕针扎得太猛,直接把气球给扎爆了(引发衰退和失业)。

所以,鲍威尔所谓的“平衡”,根本不是在走钢丝,而是在一个自己埋下的地雷阵里跳舞。

他每走一步,都可能引爆一颗雷。他现在的沾沾自喜,不过是庆幸自己暂时还没踩到雷而已。

接下来,鲍威尔开始分析具体的经济数据,而这部分,恰恰暴露了他和他所代表的主流经济学框架的无知与无力。

他提到,7月新增非农就业只有3.5万人,远低于之前的水平。

但他又说,失业率依然在4.2%的历史低位,劳动力市场呈现出一种“不寻常的平衡”。

为什么“不寻常”?因为按照他们信奉的菲利普斯曲线,就业和通胀应该是反向关系。

要压通胀,失业率就得上升。现在通胀下来了,失业率没怎么动,这让他们的模型失灵了,所以鲍威尔觉得“不寻常”。

但在奥派看来,这太正常了。

在信贷扩张的繁荣期,企业错误地雇佣了大量员工,投入到那些本不该存在的生产环节中。

现在信贷紧缩,这些企业首要做的不是马上裁员,而是停止招聘、削减成本,尽可能地活下去。他们还在期望美联储会很快降息,再给他们灌一口酒。

所以我们看到新增就业锐减,但存量就业还维持着。

这根本不是什么“平衡”,而是“暴风雨前的宁静”。那些被错误雇佣的劳动力,就像被堆放在错误工序上的原材料,暂时还没有被清理。

一旦企业主们意识到廉价货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清算就会到来,届时我们将看到大规模的裁员和失业率的飙升。

鲍威尔还提到了关税和移民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他说这使得“区分周期性变化与结构性变化变得十分困难”。

看到没有?这就是中央计划者的通病。

他们总以为自己能像上帝一样,精确地计算出什么是“周期性”,什么是“结构性”,什么是“潜在产出”,什么是“中性利率”。

而奥派经济学的核心观点之一就是,市场是一个极其复杂、动态演进的过程,充满了无数个体的主观决策。

任何一个中央机构,都不可能掌握对经济进行精确的调控。

美联储所谓的“中性利率”,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智力骗局。谁能知道那个既不刺激也不抑制经济的“神仙利率”到底是多少?这比算命还玄。

鲍威尔坐在华盛顿的办公室里,看着几张数据报表,就想为亿万美国人的经济活动找到一个“最优解”。

他看不懂,是因为他试图理解一个他自己亲手扭曲了的市场。一个把盐当成糖加进菜里的厨师,反过来抱怨菜的味道为什么这么“不寻常”,这难道不可笑吗?

这篇演讲最高潮、最值得玩味的部分,是鲍威尔对自己货币政策框架的回顾和修订。这部分简直就是一份公开的“悔过书”,只不过他用“演进”、“修订”这些词汇,给自己留足了面子。

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改了什么。

还记得2020年吗?当时美联储搞了一个叫“灵活平均通胀目标制”的东西。说白了就是:“我们以前一直没达到2%的通胀目标,所以我们现在要让通胀在一段时间内‘适度高于2%’,把以前欠的补回来。”

当时我就写文章嘲讽过,这帮官僚真是天真得可爱。他们以为通胀像汽车油门,想踩多少就踩多少,想什么时候松开就什么时候松开。

结果呢?他们一脚油门下去,直接干到了9%。这叫“适度高于2%”吗?这叫火烧眉毛了!

鲍威尔在这次讲话中,终于承认了:“事实证明,‘适度超调’完全不适用。疫情后的通胀既不适度,也非有意。”

这简直是年度最佳笑话。“非有意”?你们把利率降到零,印了几万亿美元,然后告诉我通胀不是有意的?这就好比你往干柴上浇了一桶汽油,然后扔了个烟头,最后告诉消防员:“我真不是故意的,火自己着起来的。”

这次修订,等于正式宣告了“平均通胀目标制”的破产。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央计划失败的案例。他们设计了一个自以为精妙的理论,结果被现实一巴掌打得粉碎。

2020年,他们还改了一个词,把追求就业从“偏离”最大化,改成了弥补“缺口”。

意思是,只要就业没达到最大化,他们就不会因为担心通胀而加息。

这直接导致了2021年通胀已经明显抬头时,鲍威尔还在坚持说“通胀是暂时的”,迟迟不肯加息,因为他觉得就业“缺口”还没补上。

现在,鲍威尔又改回去了。他说要删除“缺口”这个词,因为被误解了。

他说,如果劳动力市场过紧威胁物价稳定,还是需要“预防性行动”的。

看到了吗?这就是左右横跳。

先是为了放水,找个理由说我们只看就业不足,不看就业过热。现在水放多了,通胀起来了,又掉过头来说,我们还是要关注就业过热的。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的所谓“政策框架”,根本不是什么科学理论,而是一套服务于政治和现实需要的说辞。

需要放水的时候,就强调就业;需要收水的时候,就强调通胀。双重目标,给了他们无限的相机抉择空间,也给了他们无限的推卸责任的借口。

从奥派的视角看,美联储的“最大就业”目标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一个健康的经济,其就业结构应该是与消费者的真实需求相匹配的。

而美联储通过信贷扩张创造出来的就业,很多都是在错误投资领域的“伪就业”。

当经济进入清算阶段,这些“伪就业”必然会被消灭。美联储试图用货币政策去维持一个虚假的就业水平,只会延长经济调整的痛苦,阻碍资源的重新有效配置。

总而言之,鲍威尔对政策框架的这次“修订”,本质上是一次公开的认错。

他承认了2020年的那套理论在现实中是灾难性的。但这并不是一次真正的反思,因为他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源——那就是中央银行对利率和货币供应的操控本身,就是商业周期的万恶之源。

他只是换了一套说辞,换了一个姿势,试图让人们相信,这次他们能开好车了。

那么,听完鲍威尔的这通独白,我们该如何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向?

鲍威尔的讲话,通篇充满了不确定性。他说“货币政策并非预设轨迹”,他们要“根据数据”来决定。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但实际上等于什么都没说。

这就是我常说的“数据依赖”的陷阱。当一个舵手不知道航线时,他就会说“我要看着罗盘开船”。但问题是,罗盘已经被他自己弄坏了。

美国经济现在正处在奥派商业周期理论所描述的那个关键节点——繁荣的顶点与萧条的开端之间。

由廉价货币吹起的“繁荣”已经结束。高利率正在慢慢地,但却实实在在地扼杀那些依赖于信贷扩张的错误投资。我们已经看到了商业地产的摇摇欲坠,看到了科技公司裁员的寒意,看到了消费支出的疲软。

鲍威尔现在面临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米塞斯困境”:

1、继续维持高利率,这会加速错误投资的清算过程。大量的企业将破产,失业率将飙升,一场深刻的衰退将不可避免。这是痛苦但必要的调整,能让经济结构恢复健康。但没有哪个政客或央行行长,有勇气在自己的任期内主动引爆一场衰退。

2、一旦经济数据变得难看,比如失业率快速上升,鲍威尔必然会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要求他降息“救市”。.

但这样做,无异于给那个宿醉的酒鬼再递上一瓶伏特加。通胀的恶魔将卷土重来,甚至比上一次更猛烈。

因为市场的通胀预期已经被点燃,再次放水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但对物价的推动作用却会立竿见影。

届时,美国经济将陷入可怕的“滞胀”——经济停滞与高通胀并存。

所以,鲍威尔所谓的“谨慎评估”、“相机抉择”,不过是在这两个悬崖之间,试图寻找一条不存在的中间道路。

他想实现“软着陆”,既要清除错误投资,又不引发大规模的失业和衰退。

这在奥派看来,是痴人说梦。

一场由信贷扩张驱动的盛宴,唯一的结局就是宿醉和清算。你不可能只享受盛宴,而逃避第二天的痛苦。

清理错误投资的过程,必然伴随着阵痛。

试图用更多的货币来掩盖问题,只会让问题变得更糟,最终导致整个货币体系的崩溃。

所以,不要被鲍威尔那些温文尔雅的措辞所迷惑。

他的讲话,不是一份充满信心的政策蓝图,而是一份充满困惑和无奈的自白。

他是一个被自己过去的错误政策绑架的央行行长,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延缓那个不可避免的审判日的到来。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很简单。

不要相信所谓的“软着陆”。要为未来更大的经济波动做好准备。

在央行无休止地玩弄货币的时代,最可靠的,永远是那些无法被无限印刷的、能够穿越周期的硬资产,以及你自己创造价值的能力。

捂好你的钱包,降低你的负债,提升你的技能。

冬天还没过去呢?或许,全球性的冬天刚刚来临。

因为那个踩着独轮车的杂技演员,终有掉下球来的那一天。

而我们,不想成为被砸到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