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食品券与政府的圈养计划
朋友,你知道吗,美国有4200万人在领食品券。食品券在我们的认知中,应该是为底层人兜底的一个福利,在美国这么一个人均GDP达到8万美金的国家,还有那么多人需要福利救济,简直不可思议是吧。
而且每次食品券政策一有什么风吹草动,比如政府停摆或者预算削减,我们总会在新闻里看到这样的标题:“警惕!数千万人将陷入饥饿!”
这听起来非常可怕,也总能第一时间抓住我们的同情心。但你有没有停下来想一秒钟:在一个物质如此丰富的国家,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庞大到“数以千万计”的群体,脆弱到仿佛饲养员忘了投喂,第二天就活不下去了?
这事儿有点反常识,对吧?
如果你也曾有过一丝这样的困惑,那么恭喜你,你可能无意中触及了一个被精心设计了半个世纪的 “圈养计划”。今天,我想带你拆解一下这个计划,看看它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你以为是慈善,其实是“驯化”
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先换个角色。
别把政府想成一个被动的、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帮忙的慈善家。试着把它想象成一个极其精明的 “牧场主”。
一个牧场主最关心的是什么?不是羊的自由,而是羊群的温顺、依赖和规模。 他的终极目标,不是让羊回归山林、自我捕食,而是让它们安心地待在围栏里,习惯于每天被投喂。
一旦你接受了这个设定,过去半个世纪发生的故事,就豁然开朗了。
一场精心策划的“驯化”营销战
故事要从上世纪60年代说起。当时,尼克松总统大手一挥,宣称“要让饥饿在美国成为历史”。听起来很高尚,对吧?那一年,领食品券的美国人大约300万。
但政客们很快就发现了这个“商机”:依赖政府福利的人越多,他们的政治资本就越雄厚,权力基础就越稳固。于是,一场旨在扩大“羊群”规模的营销战,悄然打响。
可问题是,那时候的很多低收入家庭,尤其是有工作的人,都有着朴素的自尊心。他们像一群尚未被驯服的野马, 觉得伸手要东西是件丢人的事。用当时官方报告的话说,这个群体“一听到类似福利的东西就会退缩”。
你猜“牧场主”是怎么做的?他们发动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旨在 磨灭“野性” 的心理战。
第一步:改变你的认知,告诉你“这不是嗟来之食”。
他们派出的工作人员会苦口婆心地劝说:“别有顾虑,这不是为了你,这是为了你的孩子!” 你看,一下子就击中了软肋。
后来,他们干脆在宣传册里明说:“食品券不应与慈善混为一谈!事实上,它是设计来帮你自助的。” 看到没?“被投喂”被重新包装成了“自立”。
第二步:铺天盖地的广告和上门“引诱”。
你以为政府只会发文件?不,他们的“驯化”手段,比你想的要花哨得多。
- 在威斯康星州,他们给孩子们发了2000本《食品券童谣涂色书》。
- 在肯塔基州,他们搞了一个巡回木偶戏,手把手教你怎么申请福利。
- 在宾夕法尼亚州,工作人员直接跑到超市里去“拉客”。
- 有12个州,甚至搞起了挨家挨户的上门“劝降”……
你能想象吗?政府花着纳税人的钱,像分发免费饲料一样,拼命说服你放弃觅食本能,来过圈养的生活。
第三步:情感绑架,把“自尊”污名化。
这是最狠的一招。马里兰州的一份联邦政府出资的传单,封面上是一个瘦削憔悴的面孔,旁边印着一行大字:“你知道吗?有些人宁愿饿死,也不愿寻求帮助****……”
传单内页写着:“自尊心永远填不饱空肚子……你也是那成千上万因为自尊心太强而不敢申请帮助的人之一吗?”
这句话的潜台词,翻译过来就是:你那点可怜的自尊(野性)一文不值。*乖乖进到围栏里来,****才是明智****的选择*。**
这场营销战的效果是惊人的。短短几年,领食品券的人数翻了好几番。到了今天,这个数字已经稳定在4200万左右。一个庞大、温顺且依赖投喂的“羊群”形成****了**。**
“牧场主”的最终目的:用“羊群”绑架政治
现在,你明白文章开头那一幕是怎么来的吧?
当一个社会有数千万人被成功“圈养”后,这个“牧场主”就拿到了他最想要的王牌。
这张王牌,就是 “饥饿恐慌”。
任何试图改革福利制度、削减政府开支、或者要求健全的成年人去工作的尝试,都相当于要去砸烂“饲料槽”。
“牧场主”们——也就是那些从中获益的政客和利益集团——会立刻跳出来,指着改革者的鼻子大喊:“你看!他要让几千万人挨饿!他要从孩子和老人的嘴里抢走食物!这是反人类!”
这种指控,谁能承受得起?
于是,改革停滞了,预算继续膨胀,政府的权力越来越大。而那个被精心制造出来的、庞大的“依赖阶层”,就成了这一切最坚实的人质和理由。
真正被“武器化”的,从来不是饥饿。而是“依赖”本身,是这种“圈养”关系本身。
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看清这层逻辑,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冷漠,恰恰相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清醒。
下次,当你再听到“XX万人将挨饿”这类宏大又煽情的口号时,你可以在心里多打一个问号:
这个惊人的数字,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迫切的需求?又在多大程度上,是一场持续了半个世纪的 “圈养计划” 所结出的硕果?
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食品券的故事。它触及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我们希望个人与国家之间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是选择一条被精心铺设、看似轻松的被圈养之路,让渡自己的责任和尊严?还是坚守那条可能更艰难,但却能让我们真正掌控自己命运的自由之路?
真正的善意,是扶人站起来,而不是让人永远跪着领赏。我想,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更有尊严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