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通过预算但减税不减支,都是骗傻子!

美东时间4月10日周四,美国众议院以217票赞成、213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一份预算框架议案。后续有望出台一些政策方案,包括未来十年内减税高达5.3万亿美元、将债务上限提高5万亿美元,换取政府减支40亿美元。

就在3天前,美国总统特朗普7日在白宫会晤到访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时说,美国下一财年国防预算将首次达到1万亿美元,这将比2025财年国防预算增加近12%。

鉴于现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都由共和党控制,倒戈的议员很少,所以万亿军费预算也会大概率通过。一个军事凯恩斯主义国家,加大马力在往毁灭的悬崖下猛冲。

川普真的把自己当成比上帝还牛逼的人物了,因为他追求的自相矛盾的目标,上帝来了也没辙。既要维护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又要制造业回归国内,消除贸易逆差,这就上帝也做不到;一方面要减税、一方面又要增加军事开支,同时还承诺民众的福利一分不减、甚至还要上涨,这上帝也做不到。

那就只能靠骗。

民主制度嘛,选票为王。大家都不喜欢缴税,加税总是会引发反对,降低支持率;但同时大家又很喜欢政府扩大支出,因为裙带企业、福利的享受者,正是政府开支的最大受益者,所以财政开支绝对不能降。既不能加税,又不能减支,那怎么办呢?

举债。大家看,你税收也没有增加,甚至还下降了;给你的补贴、福利还一分不少。岁月静好啊。

至于说债务上限,本来就是一个奥威尔式的欺骗语言。既然叫“上限”,那就要有个度,到底多少才是最高值?现在的情况是,债务已经36万亿美元,然后征税不够花了,那就调整债务上限。既然是一个可以不断提高的“上限”,那就是无上限。

说要减税5万亿,同时将债务上限提高5万亿,这叫减税吗?这就是赤裸裸地撒谎嘛。政府不生产财富,它借的债,最终要靠民众去还。所以政府债务就是向未来世代征税,以牺牲未来为代价满足当下,美国人民个个成了只顾当下不要未来、时间偏好巨高的巨婴。

没办法,一个愿意这样骗,一个愿意这样信。我只有四年任期,以后洪水滔天管球它呢;我只要现在活得好,至于以后我儿子孙子、别人的儿子孙子过成什么样,也管球它呢。一拍即合,谎言就这样大行其道,人人都知道皇帝没穿衣服,人人都不言语。

这种情况在当下的美国民主制度下,是无解的。因为选票其实就是颁发给所有人的一张“抢劫执照”,可以公开地、以强制立法的方式拿走他人的财产,你抢完我我再抢你,最终通往共产主义。各类政府支出,产业补贴也好、民众福利也好,都形成了一个个压力集团,政客是不敢轻易动的,得罪他们就没有选票了,所以这都是“刚性支出”,减不下来的。

那就只能不断举债,直到有一天财政彻底崩溃,只要不在自己手里崩。因此这套制度是短视行为的集大成者,它就是将问题不断积攒、矛盾不断加深,留给未来的世代,我死后哪怕他洪水滔天。

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民众观念的彻底转变,回归自我负责的自由精神;需要政治人物的道德勇气——然而遗憾的是,这正是美国政客们最稀缺的品质。

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无节制地举债下存续下去。美国之所以债务规模如此之大,还没有崩,就是因为美元是国际货币,全世界在承担后果。如果是一个小国家,如此比例地举债,早就崩了五百回了。但即便如此,崩也是时间长短问题。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债务越大,对未来的征税就越严重;对未来的征税越严重,就越是毁灭资本,所以就生产遭到破坏,就越征不上来税,还不了债,债务进一步扩大。最终当然就是崩溃。

一切危机的诱因,都是财政危机。

减税不减支,就是骗傻子。这个话,要一直重复,变着法子讲。

一国政府的开支,并不是用税收的开支来衡量的,而是税收支出+赤字。同理,一国的税收总规模,并不能光算征税多少,而是要加上赤字。因为赤字就是税收,即对未来的征税。

开支反映了一国政府的规模和它的权力扩张程度。因为开支,就是对实际资源的占用。政府开支越大,就说明这个政府的规模越大,占用的生产要素越多,对民众的控制越强烈,也就是,离“管的最少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越来越远。

正是靠着开支,才能不断地将企业国有化,才能实施产业保护政策发补贴,才能不断地发福利收买特定人群,才能掌控每个人的命门。这是权力扩张的法宝,所有人都指望从政府获得资金生存,谁要是不服从指令,那就以停掉他的补贴和福利相威胁。由此,可以打造一个所有人对川普俯首听命的集权国家;把所有人变成争夺税金的抢劫犯。

一句话,税收不够,债务来凑。国债扩张国家权力,启动国有化进程,打造一个全盘控制的全能政府。

所以要想建设一个“有限政府”,首要的就是要切断其收入来源,控制其开支规模,坚持量入为出的财政纪律。保持财政平衡的办法,只有一条正确道路,那就是缩减开支,绝对不准赤字,不准寅吃卯粮,以牺牲未来为代价,给自己的任期涂脂抹粉。

特朗普要有钱花,有三种方式,一是征税,二是举债,三是印钞票。这都是毁灭性的。

征税,都是把民间资本从高效的市场用途,转移到了低效的政府支出项目之中。用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资源变少,用于满足政客野心的目标变多,这纯粹是政客的消费行为。它意味着资本的毁灭,未来变穷。都穷成鬼了,还能征个毛线税?再敢征,就揭竿而起了。

举债,其实比征税还可怕。因为征税是财富生产出来了拿走一部分,而举债就是直接诱惑储蓄,把民间储蓄据为己有,还不等投资呢,就拿走了,那么就根本没有了财富生产。

国债又开辟了一个“稳定化”的新路径,让一部分裙带企业可以寄生在整个经济体制上,手持国债,稳定地收获纳税人的贡品。由此,他们将不再把资金投入到最能满足消费者欲望的途径,不受市场法则的制约,成为权力结构的稳固同盟。永恒的国庇护了他,保证他来自资金的享受安稳可靠。他再不是他的同胞的服务者,而是特朗普政府的合伙人。银行最爱购买的,就是国债。银行,从来是最大最忠实的“合伙人”。

国家总是最有支付能力的,其“稳定化”又吸引了众多资金投入国债市场,由此拉高了利率。这是对市场经济的“双面夹击”:资本被转移到了国家的用途之中,减少了市场投资;有投资欲望的人,由于利率过高而无利可图,进一步缩减投资。

当没有投资的时候,就没有财富生产了,就更加征不上税了,那么就只剩下唯一一条路:

印钞。

美国政府是不会偿还债务的。这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这些债务总是由民众来偿还,另一层是,它采取的办法是借新还旧,最终依靠发钞票的办法实施债务货币化,即将大众财富窃取一空。那些追求稳定化、手里持有长期债券的人,可能想不到的是,他们手里的债券可能到偿还日时,在通胀之下已经一文不值。

化债的办法,省去中间眼花缭乱的操作,其实质就是,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购买国债。它无中生有地写一串数字,货币就产生了,债务就清零了。

这才刚刚开始。这些数字将成为基础货币,然后银行系统按照货币乘数,可以成倍扩张货币供应了,也就意味着物价飞涨,商业周期,经融危机,所有人的储蓄被稀释一空,购买力转移到了联邦政府手里。

假如一个人在30年前购买了100万美元国债,这时候的美元是“重美元”,可以购买五套房子,30年后,在通胀之下,偿还的时候变成了“轻美元”,只能买一个厕所了。债务就这样通过窃取购买力的方式轻松化解了。

当然,这还要假定美国政府发钞没有那么疯狂,假定美国政府还没有破产。如果它跟津巴布韦一样,那这些债务它就一分都不用还了,只留下民众在风中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