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主义也必然会出现鸡蛋荒!
美国发生蛋荒,直接原因是冬季禽流感,造成鸡大量死亡,由此供给减少,价格上涨。
但是你看美国各路媒体和民众,那贱兮兮地要求美国政府给他们更多鸡蛋、抱怨政府没有控制物价、呼吁“管一管”的样子,就知道他们吃不上鸡蛋就是活该。只要继续这样呼吁下去,要求美国政府管一切,那么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乃至吃不起饭,都会发生。
其实现在的美国人与100年前的美国人相比,就是“吃不起饭”了,也就是:变穷了。因为二战以前的美国人是世界上最富裕的、购买力最强的人,一个男人出去工作,可以供养一家四口、住上独栋房子、开上福特T型车,然后还有积蓄。原因很简单,在那之前的美国,基本上是自由放任,政府管的很少,于是积累了雄厚资本,生产力水平秒杀全球。
而现在的美国呢,一家人全去工作,却支付不起账单。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是无休止地印钱摧毁储蓄,二是无处不在的管制打击供给、推高物价,使工资看起来很高,但购买力直线下降。总之,都是权力扩张、干预主义横行的结果。
这告诉我们,衡量一国民众生活水平,不能光看名义收入,而要看实际购买力。
也告诉我们,呼吁更多的干预,就是不要自由而要奴役,不要繁荣而要贫穷。每呼吁一次权力的干预,就是往计划经济的方向迈进一步。计划经济导致短缺匮乏、生活水平下降。
这么简单的道理,历史上无数惨痛的教训,然而人们就是搞不懂、记吃不记打。
全世界人民现在已经彻底被驯服,变成了嗷嗷待哺的巨婴,居然就忘记了一个常识:
美国政府下不出来蛋,蛋是鸡下的,鸡是市场上的人养出来的。
美国政府再牛逼,都解决不了稀缺性问题。它不是母鸡,下不出来蛋;它造不出任何满足人们需求的商品。它无法从无到有地创造出财富,即资本品和消费品,来满足人类需求。它唯一能做到的,只有去分配财富,即使用暴力手段,将一部分人的财富装进另一人的口袋。
当然,在把一个人的鸡蛋没收,分给另一人时,少不了自己先吃一大堆,给自己的关系户先分一大堆,而且浪费一大堆,腐败一大堆。
联邦政府,是一个寄生性机构、消费性机构,它不但不生产,反而从市场中攫取财富。所以它拿走的财富越多,留给市场中用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就越少。
关键的是,财富的生产,与分配方式密切相关。当一个人生产出财富,预期会被美国政府拿走时,必然倾向就是时间偏好提升,于是就会少生产,多消费,耗储蓄,减投资。
总之,政府干预打击生产、毁灭资本,启动贫困化进程。
美国政府不是哆啦A梦,政府靠民众供养,你不能认为它在供养民众,像个魔法师一样为民众解决问题。政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它本身就是问题所在。
以上,都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缺鸡蛋了、商品价格上涨了,这个问题只能由市场解决。你去跟美国政府哭爹喊娘的,你是把它里面的人都当作鸡了吗?
难道让美国政府跟罗斯福一样,把其他工厂统统废掉,都改成养鸡场吗?其他需求还要不要满足?或者搞价格管制,涨价了就规定最高限价?那就更没有人愿意生产了,谁都吃不到鸡蛋了。又或者,给养鸡场发补贴?可是鸡又不是一天就能下蛋,补贴搞出一个利益集团,鸡越多补贴就领的越多,到明年鸡蛋又多得过剩了,变成白菜价,于是又要杀鸡毁鸡蛋以维持高价,然后又甩锅给市场,说市场造成产能过剩?再说了,明明是大家都觉得钱包瘪了没钱买鸡蛋了,你却向他们征税给养鸡的发补贴,这不是疯了吗?
罗斯福是个疯子,美国人们也都是疯子吗?实际上说反了,乔治·卡林老爷子说了:垃圾的美国人民,也就只能选出垃圾的总统。
一切都是民众观念的结果。美国人,现在观念堕落得令人不忍直视。曾经横枪跃马、桀骜不驯、对美国政府充满怀疑的美国人,现在连个蛋的问题都想不明白,都要美国政府去管,他们的先辈会鄙视他们的。
鸡蛋短缺而价格上涨,是简单的供求规律。根本不需要美国政府干预,市场价格就是最好的指挥棒。
价格反映了稀缺程度,价格上涨,就是稀缺的信号。它会向生产者发出指令:消费者对鸡蛋需求迫切,生产、或者进口鸡蛋(进口也是生产)是有利可图的。企业家就会争先恐后把资源调配到鸡蛋生产中。它又向消费者发出信号:这种商品现在比较短缺,使用它要付出很大代价、导致其他需求无法被满足,因此需要被节约利用。价格就这样调整供给与需求,实现供求的相对均衡,打造一个高效顺畅运转、满足所有人需求的经济。
由此可见,任何对价格的干预,都将使价格偏离均衡点,造成供求的失衡。它的一个极端,是供给过剩:倒牛奶;另一个极端,是消灭供给,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满足需求:如禁酒令中的黑市。
这两种极端事件,美国都曾发生,教训极为惨痛。奈何历史给人们的教训是,人们不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总把美国政府视为全能神,把它视为福星而不是灾星。
美国本次蛋荒,固然有禽流感的客观因素,但是美国政府的政策,则加剧了短缺。
美国现在的养鸡场,都是大型养鸡场,几乎没有小型养鸡场。然而这并不是市场自发的现象,即为了降低边际成本、实现规模效应的集中化,而是干预主义的结果。
其主要原因就是环保主义。
环保主义在美国大行其道,他们要求养鸡企业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实行环境规划、封闭作业、集中养殖、符合粪便、污水、有害气体等方面的严苛环保标准,由此,必须投入大量资本,配置环保设备设施,这直接导致了准入门槛的提升,小型养鸡场被排除出市场,减少了生产供给。
这一方面,形成了美国养鸡产业的高度集中化,前十大企业集中在17个州,占到产量的70%以上,且从饲料生产一直到屠宰、物流,高度垂直集中,小企业根本就没有生存的机会。
抬高准入门槛,向来是排除竞争、独享垄断收益的办法。
另一方面,集中养殖自然会出现抗风险能力低下,一次鸡瘟,死一大片,对生产供给造成灾难性影响。2024年11-12月,美国1700万只母鸡死亡,没有鸡了,川普和拜登再有能耐,也下不出蛋来。
严苛的环保法规导致小型养鸡场难以存活,抗风险能力下降,又不断发钞票、打贸易战,导致通胀加剧,两年之内,鸡蛋价格上涨4倍,所以美国人吃不起鸡蛋了,只能寻找替代品了。
那如果市场上的买不起,自己养可以吗?美国人不是家家都有大house吗,财产不是私有的吗,后院里养些鸡鸭鹅不就行了吗?
不行。
因为美国很多州,都有《花园法案》,别说养鸡了,你在后院里种菜、晾衣服,都是违法行为,一旦被发现,就是高额罚款。自己家里草坪的高度,也有明确规定,否则也会以破坏社区美观为由被处罚、或者被强制清理,支付高额的清理费。
在北达科他州,居民养鸡数量不得超过4只,且禁止饲养公鸡;鸡窝不得设置在前院,需每年向市审计办缴纳约10美元管理费。加州等地的法规更严格,例如《第12号修正案》要求每只产蛋鸡至少拥有0.09平方米的活动空间,禁止笼养,否则相关产品不得在州内销售。
其原因是,鸡是有“动物福利”的,不能过度拥挤,鸡心情不好怎么办?然而大型养殖场笼养鸡,则没有这样的限制,所以这就是 “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有没有一种既视感?社会主义美国,养四只鸡以上,就是资本主义,要被割掉尾巴的。现在,你还觉得美国是资本主义,是自由市场吗?
环保,从来不是没有代价。人们并不是在空气是否清新之间选择,而是在空气清新而贫穷,与空气污染与富裕之间选择。每个人的边际选择都不同,环保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产权原则处理,一刀切的严苛环保政策,让人变穷并丧失自由,它满足了那些环保暴力分子的偏好,让所有人服从于他们的价值观,并为他们的变态行为付出代价。
所以,正是美国政府的政策导致了短缺。然而现在,人们要求美国政府去解决短缺,这无异于让纵火犯用汽油去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