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也是秦制
谈谈秦制与美国的关系。
这个标题恐怕让很多人懵逼了。秦制和美国有什么关系呀,不是中国的历史吗?中国数千年的政治架构吗?个人看法和很多人可能不一样。秦制从另一方面看来,是需要重新定义的。当然,关于秦制,其实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谈这个问题必须不带任何伦理判断,也就是对错的判断,对错由读者自行判断。
那先来定义一下秦制吧。认为秦制代表着政府的治理能力的升级。比如欧洲,在很长一段时间,欧洲是小国林立,没有哪个国家很强大,因为欧洲长久以来都是分封制,也就是权力极其分散,不集中,原因是缺乏治理的技术。要治理更大的疆域,要管理更多的人口,要获得更多的税收,那是一门技术活。秦制当中,就有郡县制,中央组织形式,直接税制度。这三项制度,其实是代表着秦王朝有能力直接在管辖的区域向管理的人口直接收取税赋。郡县制和中央三公九卿制度,是一种分工明确、且有行政效能的收税能力。只有拥有更大的税收能力,才可能干更大的事。秦能修长城,那就是因为他能集全国民众的财产和劳力,这就是一种治理能力,而在分封制中,政府无法向这么大的区域和人口直接收取税收,分封制是多级分权制,税收由分封区域的无数贵族和小领主收取。你可以理解秦制的第一步是中央集权,这代表着政府能力的上升,这个能力可以修长城,可以统一货币,也可以养庞大的军队。但仅仅把秦制理解为中央集权,还不够。因为治理技术的升级并没有止步在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只是形成国家能力一种手段。在我看来,秦制是代表着国家能力的提升路径,秦是代表大国目标,制是代表手段。那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就容易理解美国与秦制的关系了。
美国在建国时,是个邦联体制。也就是由无数个小国联合起来的,说他有点象周朝是可以的,联邦中央是没有多少权力的,在各州看来,联邦只是各州政府一起选出来协调各州事务的一个机构。美国宪法第十修正案的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各自保留,或由人民保留。这一修正案其实就是保障了各州的独立权。但林肯成功的完成了大一统。南北战争之后的1869年,美国最高法院出了一个判例,几乎等于彻底禁止了各州脱离宪法的可能性。这实质就构成了美国宪法精神的标准解释。南北战争后,各小邦独立权被消灭。这时,美国正式进入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模式,林肯就是美国版秦始皇,是他统一了美国,避免了美国分裂的风险,实际上也保障了美国联邦的存在意义。但光统一还不行,还得有征税能力,才能形成国家能力。1781年开始生效的美国第一部宪法——《邦联条例》实际上没有赋予邦联政府以征税的权利。邦联政府的岁入依赖各州捐赠,但有时各州并不支付。邦联国会无力征税,使邦联国会基本无法运作。例如,邦联国会无法满足独立战争志愿军军官提出的支付补偿金的要求,也无法偿还战争借款的利息。随着1789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批准生效,联邦政府获得了征税的权力。1791年《岁入法案》对为数众多的进口货物设立了关税;对很多消费品设立了消费税,包括马车、烈酒、鼻烟和精制糖。这些税种都属于环节税。当一个政府的税收主要由环节税构成时,意味着他还没有足够大的能力向每一个个体收税,他只能守在某一个关口征收贸易税,类似于中国古代城门口盯着商品进城数量收税。 所以,这时的联邦,虽然完成了大一统,但收税能力还是不够强大。联邦是无权向个人和企业直接征收税收的。影响国家税收能力的阻碍,最终还是会破除的。个人所得税这种税种,在提出来的时候,是违宪的,联邦只是各邦的政治人物选出来的一个处理各邦之间或国际间事务的机构,怎么有权力向各邦人民直接征税呢?这个原则类似于欧洲的古老传统,仆人的仆人不是我的仆人。在十八世纪前,英国的国王可是不能向英国的老百姓直接收税的,他的收税对象是贵族。所谓大宪章革命,就是贵族们要求国王在征税时必须和他们打招呼,不能你想征就征。这时的英国国王虽然老征税,但平时他是不征的,平时他的吃穿用度是自己领地供给的,只有在战争开启时才征税。 但美国的联邦政客最后突破了这一原则。1862年,美国联邦政府首次开征个人所得税,作为为南北战争筹款的一项紧急措施。这时,美国联邦正式建立了国内税收署,当时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是,收入从600美元到10000美元者3%,10000美元以上者5%。战争后期最高税率增加到收入的10%。但这一规定在战后就结束了,因为违宪。但潘多拉魔盒打开了。1909年,联邦政府首次向企业开征所得税。与此同时,个人所得税的鼓吹者推动了一次修宪。1913年批准生效的宪法第16条修正案授权政府征收个人所得税。它授予国会权力,以“对任何来源的收入规定并征收所得税,所得税收入不必按比例分配于各州,也不必考虑任何人口普查或统计。”自此,
美国成功的达成秦制1.0
也就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加上向全体国民直接征税的能力。并且,由于美国法制严格,所以他的直接征税能力远远大于其他政府。至今,美国联邦税务局都是全美国人最害怕的一个单位,连川普都要让他三分。这就是秦制当中的完成税收的行政效能,其作用与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度差不多。联邦中央建立这个能力后,就开启了权力的扩张。扩张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从三个维度来看。
第一, 收了多少税
2020美国各级政府的财政开支总额预估为9.9万亿美元。其中,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支出约为6.6万亿美元。光联邦政府一家,总支出就占了GDP总量的30%。
而在1900年,联邦政府的支出是5亿美元,GDP是252亿美元,占比2%。
一百年间,联邦税收能力增长了15倍。
第二,中央与地方的税收比例
从1929年到1945年,美国联邦政府收入与地方政府收入占政府总收入的比例几乎完成了对调,联邦政府收入占政府收入的比例最高占到了80%。1970年后,联邦政府收入占政府收入的比例基本稳定在60%-65%之间。美国联邦从一个要到处去讨费用的邦联机构,终于成为了具备有强大能力的超级政府。你要说他不是中央集权,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
第三,收的是什么税
2017年,联邦政府个税收入占政府个税收入的比重依然在80%左右。而个税收入占联邦政府收入的比例也逐步从50%上升到75%左右。不但收的多,最重要的还是他是由联邦政府向一个一个具体的公民收取的税收,这代表着什么?代表着秦制的巅峰水平,收的多,收的范围广,可以向每一个具体的人进行征收,这是最完美的状态了。要知道,中国古代诸多税制改革都是试图解决向每一个具体的国民直接征收这一问题,但基本上没有解决。比如过程中的损耗,比如人口数量的瞒报、土地数量的瞒报、利用免税地位等等问题。这个在美国全面实施反洗钱制度后,任何普通公民的收入基本上逃不过联邦税务局的法眼了,当代美国在这一能力上秒杀所有古代政府。美国联邦税现在已经花样繁多,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最低额税、资本利得税、个人控股公司税、社会保险税、累积收益税、暴利税、自雇税、失业税、消费税、职业税、汽车特种燃料销售税、设备和服务税、海床矿产开采税、环境税、烟税、酒税、遗产税及赠与税、印花税、关税等等。美国联邦中央政府,在二十世纪可以说是权倾一世了,中央具备有足够的税赋汲取能力,有钱就能干事。在七十年代时,美国联邦最个人所得税曾达到七成以上,还开征了资本利得税,遗产税等多个税种。应该说,如果对比美国与秦王朝的税收获取能力,现在的
美国联邦政府,可比秦王朝牛逼一万倍。
美国联邦政府现在拿到民众的显性和隐性的税收超过美国GDP的30%以上,秦朝的税率还是十税一,远超过秦朝的税收获取能力。有钱了,联邦就牛逼了。在一战前,美国的兵力当时在世界上排名16,位列捷克斯洛伐克、土耳其、西班牙、罗马尼亚和波兰之后。美国仅有13万多每月领取军饷的士兵。赫赫有名的美国将军马歇尔,在一战前他去国防部上班,是坐电车去的,当时的美国联邦的军力极小,联邦机构开支和现在相比,略等于无。拿到征税权后,美国联邦军队就开始变得越来越强大了。你再看看现在牛逼的五角大楼,嚣张的中情局,全球的海外军事基地。没有税收获取能力,是不可能拥有这种军事能力的。所以,秦制1.0,是建立大范围的征税能力,以建立一个随时可以调配诸多资源的中央政府。秦制1.0的现代榜样生,就是美国。光有1.0,还不够牛逼,更重要的是2.0,3.0.那2.0是啥?**国之大事,在于祀与戎。**这是《左传》中的一句话。所谓国家的能力,终极的认知就集中在战争上了。不少人错误理解古代的税收机制,认为这就是一群强盗把一群人圈起来,然后逼他们交钱,是抢劫。税收这种古老的东西,能够存在几千年,绝不是因为有一小撮坏人这么简单。税收的诞生虽然不明确,但可以确认的是一定与战争、与安全相关。在上一章,我说,秦制1.0,建立中央集权,并建立大规模的收税能力,尽可能向每一个人直接收税。那秦制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战争。秦灭六国,秦抗匈奴。这是秦制开始后的主要目标。也就是说,建立中央集权和大规模收税能力的主要目的就是军事能力。如果不是用于国家安全,税的名目是无法说服民众、或遭遇长久的反抗。上一章我说过,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就始于南北战争。明末皇帝向全国加征的税收叫辽饷。而在欧洲大部分时候国王只能以战争理由进行征税。而秦朝终结,主因就是修长城对民间的民力汲取太过严重。那些阿房宫工程什么的,早已被史学家证明不过是反叛军用来给自己贴金的谣言罢了,有点象几大家族类的民间传说。所以要彻底理解秦制,必须从战争角度考虑。政府史,就是一部战争史,要理解政府与国家,离开战争,无法理解。光是具备有征税的能力,其实只是秦制1.0,历史上国家财政水平很好的地方,最后在国家战争中落败的比比皆是啊。战争不光需要钱,还需要人,更需要不怕死的人。
秦制2.0,指的就是国家的战争动员能力。
也就是说,我能组织多少人来参战,我能让多少人真正拿命来战争。比如明王朝,他不是没有财政收入,但他没有战争动员能力,他的军队,全部是将领的私军,最后真正为保护大明朝而死战的将士,连京城的禁卫军也做不到。但美国南北战争,则是世界上第一场证明国家战争动员能力的战争。南北战争爆发前,美国这个国家的总兵力一共只有2.6万人。但南北战争阵亡了多少人呢?62万!双方一共动员了390万人参与战争。而当时美国的总人口只是3100万。也就是说,南北战争一共动员了超过人口总数量的10%上了前线。而明朝在明末灭国战时,也只能动员出80万的军队。而当时明朝的人口接近一个亿。而在此前,美国也发生过两场战争。第一场,独立战争(1775~1783年),美国先后动员30万人投入这场争。整个战争持续了8年,美国方面共有4044名陆军、342名海军和49名海军陆战队官兵阵亡。第二场,美英战争(即第二次独立战争1812~1815年)美国动员47万人(包括民兵)投入这场战争。美陆军阵亡1950人,海军阵亡265人,海军陆战队阵亡45人,共2260人。发现没有,南北战争的死亡人数和动员人数都是其他战争的十倍以上,甚至数十倍。这是军事史上重要的一个篇章。因为在此之前的古代战争,大部分是击溃战。虽然可能参战人数巨多,但死人其实不多,特别是欧洲有出售俘虏的传统,打不过了,马上投降,也不会性命不保。而美国南北战争则开启了国家动员能力的先河,晚他几年的普法战争紧随其后。因为美国开启了征兵制。如果和秦王朝时期相比,大家经常痛骂秦王朝滥用民力的就是他的徭役。其实那也是一种征兵制,你可以定义秦始皇搞了几十万工程兵在边境修工事。那区别在哪里呢?仅从制度上来说,其实没有什么区别。比如美国内战中的征兵制中,就是豁免权和替身权,也就是某些特殊工作的人可以不服兵役,有钱人可以雇佣他人去服兵役,还有南方联盟还规定有二十个奴隶的奴隶主就可以不服兵役等等。了解中国古代税法变迁的话,就知道有多少中国古代高官在如何对待徭役这个事情上费尽脑汁。因为徭役制度往往遇到的是强大的反抗力量。去工作,没有钱,还要受人管,这怎么接受得了。在第一次普法战争中失败的普鲁士发明了义务兵役制度。如果说中央集权的大规模收税能力是解决钱的问题,那义务兵役制解决的就是人的问题。而义务兵役制不是简单的一套制度,而是制度与观念系统相匹配的一套国家工具。这就是他与徭役不同的地方了。大家都读过《最后一课》《最后一课》是都德于1873年发表的一篇作品,写于普法战争结束的第二年,以沦陷了的法国阿尔萨斯省的一所小学校被迫改学德语的事为题材,描写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常被看作是表现法国人爱国主义精神的文章。真实的历史其实与文章中所描述的恰恰相反。“文中描述的被德国侵占的法国领土最初属于德国而不是法国,当地居民本来就说德语而不是法语……普法战争结束,阿尔萨斯重新成为德国领土后,150万居民中只有5万说法语的居民。但在《最后一课》中,写的似乎全阿尔萨斯的人都把法语当母语,显然和历史大相径庭。”这些观念,其实是义务征兵系统的配套产物。光搞一个制度,并不能让全国一半的青年男子冲上前线与另一群陌生男子杀个不可开交。
法国将军斐迪南·福煦曾这么说:
“确实,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始了。这是一个民族战争的时代。这种战争具有令人疯狂的步调,因为它注定着要把国家的一切资源都投入到战斗之中。
人们在战争中将追求一个目标,这不是王朝的利益,也不是想征服或占领某一个省区,而是为了防卫或传播一种哲学思想,为了保护或宣传一种独立、统一原则,以及各种非物质利益的原则。
最后,也就把每一个人的私人利益与财产都当成了赌注。从此燃起了怒火。这种暴力的因素,在过去是很少使用的。”
而最早的战争宣传歌曲《马赛曲》就成为法国战争机器中的重要宣传工具,在所有的战争歌曲中,这是最能振奋人心的一首。它鼓起了大批人员的情绪。政客们还采取了一切手段,来激发战士们的勇气,培养他们憎恨敌人的感情。乔治·西尔威斯特维里克写道:“没有恨,也就不可能有宣传。只要给我某种仇恨的东西,我保证于24小时之内,可以在任何地方组织一个强有力的宣传战役。”欧洲发源的这些手段,全部是美国南北战争上应用得淋漓尽致。1852年,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就是战争宣言。南北双方全部开通宣传机器,同时采用义务兵与志愿兵结合的制度,召集了总人口10%的人口进入战场,再加上军事科技的进步与落后的战争方式,双方打起仗来相当于排着队互相枪毙。但支撑着士兵在大量死亡面前坚持向前进的,除了制度,最重要的就是观念了。大量参与南北战争的普通士兵,是自购武器和装备的。这要是搁在秦朝,就是自己带着铁锹跑到长城边去自愿劳动啊,秦二世还会灭掉吗?美国南北战争向世界证明了,一国的战争潜力,其实还有足够多的潜力可以挖掘,除了大规模的收税,还有就是有足够多的人听话甚至主动参军,在战场上听从命令,抵死不退。南北战争的形式,在古代君王看来,也是不可想象的,这些士兵怎么不跑,这不是排队送死吗?是的,就是排着队,相互枪毙,队型密集,不许后退。拥有常备军制度的中国古代王朝,比如崇祯皇帝,他看到这样的军队是不要是羡慕的流哈喇子?因为他的常备军总是将领的,无法为他所用。接下来的一战,各欧洲国家,也是展开了欧洲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 ,排队枪毙模式再演一遍。这时士兵动员力量,来自于一个叫国家主义的东西。也就当兵,是为国家而战,而不是象古代,当兵是为讨口饭吃。国家就是一种身份认同,种族也是一种身份认同,只有政府有能力将这些身份认同置入民众观念之中时,他才能具备更大规模的战争兵员动员能力。美国珍珠港被袭时,是无数青年主动参战,扔下妻儿,保卫祖国。秦始皇哪有这个待遇?天下峰火群起,秦二世是一个落水狗,人人得而诛之,可没有几个人为大秦誓死不退。日本军队疯狂冲锋时,为天皇效忠,为日本国冲锋的口号,才是日本军能横扫亚洲东部的原因,这样的军队才有更强大的战斗力。在日本国内,战争兵员的动员能力甚至能深入到学校和妇女,基本上算是有能力调动全国每一个人的力量来参战。这是非常可怕的一种力量。你想想,天皇一个人的想法,能够驱动数千万日本人全力以赴地参与战争,要么赴死,要么在后方参与后勤,学生全部做后备军天天训练。这是多么神奇的一种力量啊。一个人,是如何做到让无数人为一个目标疯狂的?甚至连死都不怕?秦制1.0在2.0面前,弱爆了,在发动战争的能力上,完全不是一个维度。相比之下,日军占领的地方,什么朝鲜,中国大陆,东南亚这些地方,基本上当地政府没有这一套系统。他属于降维打击。
国民政府能组织兵员抗日,最后靠的也是靠民族主义宣传。宣传靠什么?靠学校。十万青年十万军,一寸江河一寸血,从学生入手,动员有知识的人,才形成了稳定的兵员。当然,这一套民族主义观念,其实是来自于西方。提出者,就是巴黎和会上的威尔逊总统,他在全球推广民族自治理念。其实美国总统推广这个的目的是干掉英国,因为英国殖民地多嘛。但这个理念在全世界引起了反殖民、民族解放运动。理念系统加上兵员动员能力,就成为了秦制2.0.他让现代国家具备有了更强大的兵员动员能力和军队执行力,从而可以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南北战争后紧接着的第二次普法战争,普鲁士可以动员的军力高达一百万以上,轻松干掉法国,让法国皇帝在色当带着十万军队投降。林肯是个牛逼人,他通过一次战争,建立了秦制1.0的基础,并让美国联邦战争能力同时升级到了2.0,升级2.0的结果是什么呢?现代政府比古代政府的动员能力要强大N倍了,又有统一的税收体系,又能征集庞大的人力,甚至是源源不绝的人力。这就注定了战争规模的扩大和战争伤亡的增加。也就是说,政客能坚持打下去的能力强大了很多倍了。古代战争中,战争资源耗尽的情况多的是,最后政客妥协,或割地,或赔款,或自己主动下台当俘虏,在没钱没人的情况下,只能这么办。但在秦制2.0后,武器、士兵粮草、伤亡的补给,和以前的古代政府相比,就是开挂的人民币玩家。从一二战的结果就可以看出来了。第一次世界大军人伤亡情况:协约国总士兵阵亡:5497600人,同盟国总士兵阵亡:3382500人,交战双方受伤总数:约1000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死亡了五千万以上。(这个数据由于大量民兵的存在,无法说清楚,是一个争议话题,这里不讨论)这就是2.0的威力。而且他成为国际丛林社会的标配了,你有动员系统,我没有,那要干起来,我就指定吃亏啊。全世界政府几乎全面学习了这套模式。秦王朝,其实就是败在虽有税收,但却没有人力资源动员能力。秦制2.0顺利地补上了这块短板。比如现代的美国,对军人是无比尊重的,近八成的美国人选择第一尊重的人,就是美国的军人。这就是国家主义观念建设的结果。对于现代政府来说,没有国家主义的观念驱动,他是不知道如何来发动千万级人员参战的战争的,你如何说服士兵去前线冒着生命危险冲锋,为钱吗?怎么可能。只有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才能做到,所以肯尼迪说出那句著名的国家主义名言,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是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从这一句话,你就能明白,美国的国家主义观念运作有多成功。能向每一个人征税,还能动员每一个人参战,这个政府是不是完美了?不不不,还不够完善。光有向每一个人的税收能力和兵员动员能力还不够。因为税收是有限的,如果加税到一定程度,会遇到反抗,会受到更大的质疑,最高个税你收到七成八成,已经很高很高了,并且现代国家税率的调整需要漫长的流程,他还不能适应战争快速决策的需要。最好象上帝那样,我要光,从此就有了光。政府说,我要钱,马上就有了钱。面临战争关键时候时,七成八成的税率不够怎么办,怎么样实施百分百的税率?
这时秦制3.0就出现了。那就是由政府来掌握货币
方便在战争时,可以all in。因为政客在参与战争后,如果失败,他轻则下台,重则死无葬身之地,他一定要找出一套方法,可以将这国的资源全部投入,以获取胜利。这就是货币权。这章不卖关子,下一章,就是谈秦制3.0,美国是如何通过掌握货币达到最高程度的战争发动能力和持续能力,美国的秦二世是谁呢?在现代战争理论中,已经没有战争的边界了,人们现在思考的是如何控制战争的边界,而不是象古代人一样,如何扩大战争的参与度。因为现代国家拥有了超级战争能力。秦王朝的一切目标,其实也就是战争能力。秦制,就是增强战争能力的手段。大一统下的中央集权,这就形成了战争的决策主体;拥有向全国每一个人征税的能力,这就形成了战争的准备能力和持续能力;强大的观念系统和兵役系统,这就形成了战争动员能力,可以穷尽一切人力资源。当然还不够。战争,总有最困难的时候,任何一场局部战争的胜负,都会影响总的结果。这时,政客进一步通过手段来吸取财富,以增加支持战争的能力,就变成一个必然的选项。在南北战争初期,南北双方政府还只是发政府债券。在初期,只有银行这样的大机构才买政府债券,但银行开始做金融创新,就是出售债券给普通民众,将其小额化,二级市场化。美国的普通民众得以用资金参与政府战争。据统计,支持北方的各州总人口中5%的人购买了政府战争债券。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因为这时的美国只有1%的人持有股票,拥有银行存款的人都不算多,大部分人是把钱存在家里的床垫下面。这时的美国,还是一个金本位国家,也就是金子,才是美国的货币。但南方政府撑不住了,因为他是即将要失败的一方。南方政府在发行政府债券后,还是面临军事上的失利。那要怎么办呢?印钱!南方的里士满政府直接通过印制钞票来支付各种开支,各地方州和城市甚至都参与发钞。1865年,北方政府一年开支12.9亿美元,而南方政府则一共印了15亿美元的纸币。快到消失的政府,要他印多少,都是可以的。北方政府,也不示弱。马上加入印钞的行列,宣布在国内脱离金本位。并马上发行了4.5亿美元的“绿钞”。这种印钞模式,非常清晰直接,就是政府凭空产生购买力,那消灭的就是普通民众的购买力。其实就是一种高效的税收模式,他不必派税吏上门收取,他甚至没有征税成本,他只需要掌握印钞权,就可以轻松地让全体国民手上的钞票贬值,贬掉的值就直接成为了政府的购买力。但当时的民众,忍了。为了战争嘛 ,为了目标嘛 ,过头就过头一点吧,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在南北战争中,美国政府完成了对银行业的特许经营体系建设,并限制了银行的印钞权、发币权,全美从几千种不同货币,统一成为两种,一种是银行出资的银行券(国债),另一种就是绿钞。这就是完成了货币的统一,你看秦始皇也玩过吧。但这时的美国,虽然国内有印钞,但还是金本位国家。因为他要求所有人交税必须用黄金支付,在国际贸易中也还是按金本位计算。对于印钞来说,美国政府当时还深知,这玩意,他玩不了多大。虽然当时的美国政府和历史上大多数政府一样,都试图通过货币的方式增加点税收,但他们都受到一个重要的约束,那就是金属货币民间的存量,只要民间有足够的存量,那政府要是随意增发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钞票被完全弃用。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多的是,包括什么明朝的宝钞,金元券,津元等等。要完成对货币的完全控制,首先是要消灭官办货币的竞争者,那就是市场当中的黄金。你不把市场的黄金禁止了,就不可能做到随便印钞票。这个事,古代皇帝都想干,但都做不到。这个事,谁做到了,谁就是秦二世。罗斯福总统成功完成此项光荣又艰巨的任务。1933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利用《敌国贸易法》授予总统的权力,禁止普通民众在美国持有黄金。所有美国公民都必须向美国政府出售包括金币、金条类别的黄金。美联储以每盎司20.67美元的价格向民众进行黄金收购,但这一价格远低于当时市场价。1934年通过的黄金储蓄法进一步规定私人拥有黄金货币非法。政府直接通过暴力垄断方式禁止自发货币的存在,只允许法币的存在,消灭竞争对手靠什么?权力。其实这时的美国依然还是号称金本位制,也就是一美元,还是可以兑换固定的黄金的。当然,接下去的几十年,就是彻底消灭金本位的过程。由不同的美国总统进行接力,包括忽悠欧美其他国家的政府将黄金存入美国,在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这就是著名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彻底揭下面纱,终止金本位,美元作为一张纸,正式成为世界货币。这其实是一种超级流氓的做法。之前我之所以使用美元,是因为你承诺一美元固定兑换多少黄金,现在你可以突然翻脸说,现在我之前的承诺作废了,这就是一张纸,你爱用不用。可是奇怪的是,这件事并没有引发多大的风波。因为美国历代总统的不懈努力下,美元已在实质意义上成为了世界货币。二战后,全球化进程加快,美国政府利用最一大强国的地位和西方盟友的帮助,成功地将美元变成了全球贸易的标准支付货币。全世界都要用我的货币交易,最后我告诉大家,这只是一张纸。还有比这更牛逼的事吗?这就是秦制3.0,无限获取资源的印钞机。有无数政客在学这一招,但大多数都是用一下就立刻死,效果虽好,但副作用惊人。比如蒋介石,就学过罗斯福,收民间的黄金,不许民间黄金交易,发行金元券。
1948年8月19日发布了《金元券发行办法》《人民所有金银外币处理办法》《中华民国人民存放国外外汇资产登记管理办法》《整顿财政及加强管制经济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条例,主要内容为:
(一)以金元券为本位币,一元法定含金0.22217厘、与法币之比为1:300万、与美元之比为1:0.25,发行总额以20亿元为限;
(二)民间禁止流通、买卖或持有黄金、白银、银币、外汇,持有者必须在限期内兑换成金元券,违者没收;
(三)将全国商品劳务价格冻结在8月19日的水平。
不到两个月,就宣布放弃限价政策、降低金元券的法定含金量、准许人民持有金银外币,金元券之发行则取消总额限制。金圆券发行限额取消后,11月底,发行总量增至34亿元,12月底,增至83亿元,次年1月208亿,5月因国共和谈破裂、解放军渡江而达到57万亿,6月更增至130多万亿,超过原定发行总限额的六万五千倍,完全就是废纸。在金元券从诞生到崩盘的过程中,受祸最惨烈的当属全国各行各业奉公守法的中产阶级。新政实施初期,在银行门外排着长队、将自家压箱子底的少许金银外币兑换成为几张新钞票的正是这些人,他们向政府贡献的硬通货一共折合1.68亿美元。这些钱去哪了?老蒋收走了。老蒋这种玩法是最后一刻的疯狂,上当的人有限。而美国联邦政府,则掌握了更高级的玩法。
第一步,控制信贷,也就是管制所有的银行,只能生产一种货币,这个在南北战争时就完成了;
第二步,禁止民间使用黄金货币,并以美元兑换黄金的承诺,换得民众和世界各国政府用黄金来换美元;
第三步,拥有足够多的黄金储备后,再让美元在世界流通足够广后,宣布退出金本位,美元与黄金脱钩
这三步走下来,美元这张纸就变成世界货币,还可以随意印刷,你说神奇不?有人要问了,别的国家就这么傻吗?不是欧洲国家傻,是欧洲这些国家本质也和美国一样,只不过他们玩不过美国罢了。央行控制货币时代,就始于一二战时期。英法两国政府,为了战争的持续,早已不顾规则,疯狂印钞,英磅的世界货币地位被取代,是英国政府透支的结果。如果央行不控制货币,那战争只能打到税款消耗干净。但如果央行控制货币呢,他的战争潜力可以持续到货币价值被消灭为止。也就是说,全体老百姓手上的存款全部归零,战争才可能停止。这个非常容易理解,换你是战争的决策人,你会不会这么干?当然会啊,货币权在我手里,我肯定要坚持到最后一刻,万一赢了呢?输了,我的结局都一样,为什么不赌一赌呢?反正不是我的钱。 但要把货币玩好,可不只是印钞这么简单。应该说,现代的美国政府,基本上掌握了用货币进行全球大规模征税的娴熟技巧,他们汲取财富的能力可不止于美国国内,而是在全球范围。这是成吉思汗和日不落帝国曾经拥有但未能实现的梦想。以罗斯福为首的历届总统和美联储主席的努力下,美国联邦政府成功的成为了世界政府。美国政客也不是傻子,如果象拜登这样,天天印钱,再玩个几年,美元就要被全世界人民抛弃,他们玩的是印钞、回收的把戏。也就是碰到困难先印钞,先用着。
比如新冠疫情下,美国人平白无辜就可以拥有购买力,凭什么,他们都不上班,每月发几千美元,这个购买力是从哪里来的?全球美元贸易体系的人一起承担的。在这个过程中,拿到钱的美国普通人和美国的很多公司,其实都是受益人,因为他们在物价上涨前,先拿到了新钱,他们购买各种商品时价格还没有上涨。越后拿到新钱的人,他们会发现价格已经上涨了,不但他新拿的货币不那么值钱,原来储蓄的钱购买力都缩水了。 这就是一次全球财富重新洗牌。对于新冠疫情来说,美国政府的决策非常象一次战争。突发,不可预测,需要大量资源。但美国联邦政府完美渡过,没有引发任何针对联邦政府的危机事件。因为他手上有强大的货币工具,不停地给各色人等发钱,发了一轮又一轮。但如果他只发钱,后果又会是什么呢?就是美元越来越不值得信任,最后全球民众抛弃美元。所以,他过一段时间还要回收货币,既减少了美元的市场存量,又割了第二波韭菜。 这就叫作美联储缩表。缩表过程中,全球信贷收紧,资金回流美国,各地爆发规模不等的经济危机,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就这套玩法,美国政府已经玩的非常娴熟。之所以能长期玩这套把戏,因为美国的本质是全球政府
第一, 美元是世界货币,是各国央行的重要储备货币。我们前面讲过,掌握货币的政府可以战争到货币价值消失为止。那美国的战争潜力是什么呢?到所有美元变为废纸的那一天。到印钞机印出来的东西人们只能拿去取暖的这一天。有人说,我手上全是人民币,日元,法郎啊,不是美元啊但是你所在地的银行给你印的人民币、日元,有不少是以美元为锚印的,美元价值消失,当然也要伤害到你。
第二、美国有完整的法律体系,通过美元参与全球事务在长臂管辖法案中,只要你是使用美元交易的,美国政府都有司法管辖权,而美元是世界货币。基本上所有的外贸企业都会使用美元交易,如果美国司法部要搞你的话,按他的美国法律是可以行动的。司法权,在现代政府理念中,就是代表主权的一种东西。
第三、 美国主导全球安全系统,不管你是否接受,全球政府之间的安全秩序就是由美国主导,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插手其他国家之间的纠纷,有随时投放全球任何一地的军事能力。而美国实现这一切,离不开用美元取代金本位这个超级强悍的手段。当然,美国能做到这一点,也因为全球其他政府也逃避不了掌握货币对他们的诱惑,因此,他们的法币在美元面前就构不成竞争对象。还因为美国依然是世界第一大黄金储备国,同时全世界各国政府的大量黄金也储备在美国。
秦制1.0,还只是在国土范围内建立中央集权来征税,秦制2.0,则是拥有了发动战争取之不绝的人力资源;
而秦制3.0,则让一国政府拥有将所有国民财富投入战争的能力,更让美国通过货币拥有了控制世界的能力。秦制,代表着国家控制资源能力的逐步升级,有人说,现代政府就比古代政府要先进,要进步。
这话听起来好象没错,起码我们看到现代政府在平时做了更多的事,什么慈善,社保,介入劳工事务,法律援助,修桥开路,古代政府好象做的很少,但对比下税率呢?中国古代十五税一,三十税一的时候很多,欧洲古代税收也不高,而现代政府个税最高税率40%起步很正常的,更不要说花样繁多的各种税收。清晰而明显的事实是,现代政府比古代政府要大N倍,能力要强N倍。而这一切能力进化,都是在战争中逐步进化出来的,只要巨大的军事安全压力,人们才会接受政府逐步拥有这些能力。
但后果也很可怕,和平时期的政府看起来温文尔雅,如果到了战争时期,秦制3.0下的政府那就是一台专业的战争机器,就是一台巨型的绞肉机,那是一台不消耗掉所有资源就不会认输的犟驴。人类之间没有那么大的仇恨,战至最后一刻的,总是政府,没有原子弹的威胁,日本打到损失人口一半,我估计也不会停手,天皇会在意吗?如果在意人口,他会将儿童投入战争吗?在近代社会,制造最大规模灾难的,不是天灾,而是政府之间的战争,因为这是一种为战而造的组织。民众对战争的恐惧,是政府扩权的最好的理由,秦制从1.0进化到3.0,都是因为政府利用了民众的安全恐惧,但因为安全恐惧,最后却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因为诞生了超级战争机器。而国际社会的本质就是丛林,各国政府之间,那是真正的内卷,比如,美苏拥有毁灭全人类几十次的核弹头,可见其内卷程度之深。那有没有哪一天,战争机器扩大的脚步会停下来呢?这就有待于科学的普及 、恐惧的消失、普遍自我负责的观念、对政府战争制度的警惕以及相信市场合作能解决一切需求,包括安全。在此之前,我们注定是要生活在一个强权林立,随时战争的世界。
秦制系列,我写到3.0准备结束。但我心里是有4.0这个概念,不过写起来有点犹豫。原因有二。第一,写这个有一定的风险第二,4.0模式并不能达成其目的,已被证明失败,但想了想,还是要写,因为他现实存在。秦制本质上是为战争服务,目的是如何将国家打造成一个战争机器,不管是应用于扩张还是防御。用中央集权建立决策中心,用大一统建立税基,用统一的官僚系统建立征税系统,用宣传机器和兵役制度形成无限的军队动员系统,用控制货币的方式形成无限的战争持续能力,这是1.0-3.0的发展历程。如果从控制程度上来说,那秦制4.0确实是集1-3之大成,因为他控制一切,那就是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并非马克思的主张。理论上来说,马克思并没有提出计划经济的完整主张,虽然公有制是计划经济的基础,而公有制是马克思的主张。但如果你认真了解马克思的主张,马克思只是天真的在设想另一种模式。他认为,公有制即为消灭剥削的过程,在低级生产力阶段,按效果分配,也就是要评估每一个人的劳动效果来分配收入,在高级生产力阶段,是按劳分配,也就是按劳动时间来分配收入。简单来说,就是生产资料公有,然后产出全部分给工人,分配方式不管是按效还是按量,原则还是多劳多得。他设想的这种模式,是要消灭剥削。工厂生产什么,怎么生产,是由工人自治决定的,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并没有说要成立一个中央政府,来为所有的生产进行计划。真正提出“计划经济’的是列宁。
“计划经济”这个概念出自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在1906年写的《土地问题和争取自由的斗争》中。“只要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着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也无力消灭不平等和剥削。只有实行巨大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制度,同时把所有的土地、工厂、工具的所有权转交给工人阶级,才能消灭一切剥削。” 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于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的是政府,所谓的三个经济问题是指: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而其中大部份的资源是由政府所拥有的,并且由政府所指令而分配资源的,不受市场影响。列宁提出这个概念,并马上能得到实施,为什么呢?因为计划经济的本质就是战时指令经济。而当时的苏联,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在国内战争期间,列宁提出了“一切为了前线”的口号,把整个经济转向军事轨道,实行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并在苏维埃俄国形成了军事共产主义的经济体制。这个体制对后来的苏联乃至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构建经济体制与认识社会主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军事共产主义时期经济体制模式的主要特点有:除了农业外,几乎对全部经济 (包括对超过5人的小企业)实行国有化,以此来达到最大限度的扩大国有制企业;对农民,通过余粮征集制征收全部农业剩余产品;从生产到分配全部经济活动,其决策与管理权都集中在国家手里,实行强制的行政方法进行管理;在消灭商品、货币的条件下,经济关系实物化;国有企业与国家(总管理局)的关系是一种行政隶属关系,各企业从国家那里获得全部物资供应,而企业生产的全部产品上缴国家,是完全的“统收统支制”;分配上实行高度的平均主义;实行劳动力的强制分配和普遍劳动义务制;当时很不发达对外经济也完全由国家控制。这一套体系,完全融合并升级了秦制。由政府来决策一切经济活动,这是最强大的中央集权所有的工农业品由政府来使用,收入由政府分配,这是最强大的税收体制从义务兵制进化至义务工制,这是全民皆兵模式,每一个人本质上都是军队的一员;不过是后勤还是战斗人员的区别;不需要货币来汲取财富,而是直接
用行政手段获得所有资源。这就是秦制4.0
当时的苏联确实处于战争风险当中。不管是内战,还是国际战争,苏联从一诞生起,就是一个战时体制。而这一套体制的核心目的,就是确保军工生产。所有一切资源,尽可能向军事工业转移,包括农民的出产也由国家强行低价收购,用于军事工业工人的消费。但,你不要以为,这时世界上只有苏联在这么干。美国也一样。 罗斯福同志,搞的“以工代赈”,就是一种义务工制度**,**罗斯福“以工代赈”,通过大规模基建,缓解了1929年危机带来的大规模失业问题,但并没有解决失业问题。但是,以工代赈却提供了一种缓解失业问题的思路,即以政府有形之手,以低水平薪资,为劳龄人口提供低水平就业。 “以工代赈”的招数,经过罗斯福新政小试牛刀后,被大规模运用于二战,创造了美国历史上空前的“全员就业”盛世。只不过这次,是“以工代赈”外加“以兵代赈”。美军参战前人数不过50万,战争期间迅速膨胀,最多时美军规模1400万人,不仅可以将失业人口全数囊括,还要与“平时经济”抢劳动力。 战争不只是军人的事。一个士兵,平均需要一个军工(军火工业的工人)和两个民工(民用工业的工人)支撑。作为同盟国的兵工厂,美国的军火工业不仅要支持本国的战争需求,更为英国、苏联等提供巨额援助,这些援助甚至高达英、苏战时经济的10%。 所以,因为战争,美国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膨胀,仅作战的军人和造枪造炮的军工,一度就占到美国劳动力市场的40%。在战争条件下,美国能够轻松实现“全员就业”,也就不难理解了。但是,这种“以兵代赈”,依然是一种低水平就业。从事直接作战的军人,薪资水平只相当于非熟练工人的三分之二。不管是苏联还是美国,在统计数据上,战时经济都显示出了高增长。先说美国,整个战争期间,美国经济总量增长了50-70%(依不同统计口径)。但是,正如凯恩斯玩笑中的例子,这是一种“推倒南伦敦”式的产出。产出的飞机、大炮、军舰、枪炮、子弹,主要用于战场的消耗,对美国民众的福祉并无意义。正如把伦敦城的南部拆了重建一样,对英国民众来说,原来是伦敦,现有还是伦敦,生活没有丝毫改变。我家附近的步道,拆了铺、铺了拆,对我来说还是步道,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对当地的GDP数字有意义。同理,造军火并消耗于战场的增长,只具有GDP数字的意义,不具有任何实际意义。由此可见,以全员就业和两位数增长为标志的美国“战时繁荣”,都只是数字上的好看,对民众本身并没有多少实质上的意义。经济增长也是一样。如果在“拆伦敦、盖伦敦”的两位数增长和经济停滞之间选择,问美国人是愿意白干还是不干,大多数美国人宁愿选择不干(不累),而不是白干(累)。 战时经济只是表面的繁荣,背后是低水平的就业和民众福祉的消失。从这个意义上,二战对美国绝不是一次愉快的经历,而更是一种从经济到个人的牺牲。从经济来说,表面上光鲜的数字,不能掩盖低水平就业的现实、对民用工业的挤出和巨额战争公债对未来的透支。
从个人来说,民众实际生活水平普遍下降,消费数量、质量、选择空间严重受限。 而就经济的结构而言,从战前的市场经济退化到战争期间的统制计划,是经济体系的严重倒退。配给制和工资价格管制,固然保障了军人/战争的需要和最低水平的民众生活,但扭曲了价格这一市场有形之手的信号。市场经济是用价格说话的,所有的市场主体闻价格之声而动。价格被扭曲,各类市场主体都变成了聋子,经济混乱、失序,必须由政府之手接管。资源配置的效率、经济运行的效率、劳动生产的效率都由此倒退。战争期间的统制经济、政府成为最主要的投资者,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也达到顶峰。投资者本就缺少信心和信任,现在不仅资金短缺(战争公债把钱都借光了),也无米下炊(原材料、零配件优先战争)。战争前两年,私人投资从一蹶不振到断崖式下跌,整个国家的经济几乎全由“有形之手”垄断操盘。战争状态下,大搞计划经济的美国,经济的本质是大大的倒退了。当然,苏联的情况,比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列宁其实还反思过战时计划经济的灾难。列宁一再指出军事共产主义时期的不少政策超过了限度,多次加以批判性的总结,并指出,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在军事上战胜了敌人,但在经济上没有取得成功。
在执行政策过程中犯了错误:“我们没有掌握好分寸,也不知道如何把握分寸。”(《列宁全集》第四十一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6页)列宁提出要纠偏,要将军事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过渡,俄共(布)十大通过的决议中有一些重大经济政策:首先是取消余粮征集制,改行粮食税;实行商品自由贸易;在农村允许农民出租土地和雇工,在城市允许私人占有中小企业,把原来收归国有的小企业归还私人,还允许私人开办不超过20人的工厂;在工矿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制,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以租让形式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即允许外国资本在苏维埃俄国开办工厂和开采自然资源;进行货币改革,同时消灭预算赤字。1929年斯大林在击败布哈林之后,就全面停止了新经济政策。斯大林,其实看的很清楚。为了保证超高速工业化需要的财力、物力与人力资源,斯大林认为,必须利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达到控制经济的目的。不能通过市场,而是要通过集中分配的办法来实现对整个经济的控制。其次,在很大程度上,农业全盘集体化是合乎超高速工业化逻辑的产物,是从农村榨取资金与粮食的重要办法。如果在这个时期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应该按照商品交换原则运行经济,重视市场的作用,那么,也就不允许对农庄这样的集体经济下达几百个指令性指标,更不允许工农业产品存在十分严重的剪刀差,就得承认价值规律的作用,并大幅度调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这样国家就难以从农村获得大量的粮食与资金,也就无法保证工业化的超高速发展。另外,强化计划原则与权力斗争是实现政治集权的保证。列宁逝世后,联共(布)党内展开的种种斗争,往往与权力之争密切相关。斯大林通过党内斗争,把各个反对派逐—击破,在这过程中把权力日益集中在自己手里。在政治权力集中的同时,他必须牢牢地控制经济,其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建立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上台后,苏联就疯狂地开始了长期战时经济体制的模式。斯大林在结束新经济政策的同时,大胆地提出了自己发展社会主义的一套“左”倾路线。他提出的“大转变”有着深刻的含义,涉及各个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意识形态领域,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大转变”,为建立斯大林体制模式开辟了道路。从实际情况看,苏联工业化作为一个运动的全面开展始于1928年,即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于第三个五年计划,共13年左右。斯大林工业化方针的最主要特点是:强调高速度是工业化的灵魂;集中一切力量片面发展重工业;用高积累与剥夺农民的办法保证工业化所需的资金。据估计,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从农民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化所需资金的1/3以上。在工业化运动期间,斯大林在苏联创造了“世界上所有一切工业中最大最集中的工业”,而且是“按照计划领导”的“统一的工业经济”。其实这个工业前面应该加两个字,叫军事工业。因为他不是以满足民众对工业品的需求而创造的工业,而是以国家安全为目的的工业体系。在苏联高速工业化的过程中,斯大林主要依赖两个手段,第一就是将农民当作资产阶级消灭(斯大林专门论述过为什么农民是资产阶级),改为农奴,完全听从国家指令生产。尔巴乔夫在下台后出版的著作中指出:“在斯大林时期,工业化是靠强迫劳动,靠利用集中营的囚犯,同时也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对农业来说,集体化实际上成了新的农奴制。”第二、是开发石油矿业,并向全球出售,出售收益用于购买英美等企业的制造业技术和设备。苏联这个国家,从诞生起到其最后结束,终其一生,都是一架军事机器,他不是为了民众福祉而产生,而是为了所谓国家安全而存在的。
今天的朝鲜,其实也是这样的一套体制。一切体制,所有的行动,只指向一个目的,迎接战争。人们对战争的认知,才是秦制出现的根本原因。有限的和平时间,其实在人类历史上弥足珍贵,大部分时候,战争阴影笼罩着人类。但战争总是来的猝不及防,一战前,欧洲的繁荣和技术成果,其实是当代所有技术突破的源头,甚至可以说,现代社会只不过是在一战前的欧洲成果上的一点点延伸。没有谁能想到战争会发生,并且如此惨烈。要阻止战争,要阻止秦制,无它,全球化是唯一途径。只要所有的民众通过交易紧紧的合作在一起,损失任何一个地方的生产,都让全球合作产生重要损失时,让每一个人有直接而惨痛的痛苦时,战争才可能减少。战争,从来都是政府之间的战争。坏蛋,只能引发冲突,和局部骚乱,其实对于合作中的人类世界来说,消灭这种冲突,太容易。但一国民众全部绑上战车,不死不休的风险,现在依然存在。因为市场合作还不普及,人类还是被分割成部落式的族群,合作的价值还没有被充分认知到,繁荣的因还没被人们正确的发现。请憎恨一切政府发动的战争!
后记:
中国所谓的自由派总是将中国的大一统集权制度抨击为“秦制”,并期望中国有一天能够告别所谓的秦制,实现西方式的民主自由。 关于自由派的这一点希望,我其实是非常不同意的。原因很简单,任何人都必须尊重历史规律,都必须相信历史用铁与血走出来的事实要远比知识分子用笔与墨幻想的理想更加靠谱。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中国施行所谓的“秦制”已经有两千多年,太祖所言“百代皆行秦政法”,就是这个道理。在这两千年来,无数的理想家都试图以“非秦制”的方式改变中国,但最终他们都失败了,历史也不断证明了一个现实,那就是中国只能施行“秦制”。不管你是否喜欢这一点。 那么有些精英或自由派会说,相比西方和日本,为何中国只能施行“秦制”?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究其根本,责任就出在中国的精英或有产阶层自己之上。 自东汉以来,随着经说风气盛行,中国的有产或精英阶层就逐渐丧失了军事传统,习惯于通过读经致仕,这种传统延续两千年后,中国的精英阶层,过去叫士大夫阶层,现在叫有产阶层,早已没有任何军事能力。“好男不当兵”是中国有产阶级延续千年、深入骨髓的认知,以当今中国的军队士兵来源为例,基层骨干军人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农村家庭、少部分相对贫穷的城市市民家庭,很少有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 这会导致什么情况呢?那就是中国今天的精英阶层和有产阶层,本质上是一个没有暴力能力的群体,当然自由派总是鄙夷暴力,认为暴力政治是兽类群体的所为,但问题是,任何一个政治秩序的源头都是暴力。如果将政权视为一个商业集团,那么这个商业集团兜售的产品就是秩序,而秩序的基础就是暴力,没有暴力就无法输出秩序,更谈不上政权的构建了。 自由派代言的有产阶级作为一个软弱怯懦的群体,在残酷的现实政治丛林中,犹如女人一般柔嫩,等待强者的临幸,这样一个群体又如何输出秩序?或者说如何输出他们心目中梦寐以求的有产阶级秩序?他们难道不就是天生的奴仆和妓妾吗?这样的群体谈何独立性可言?谈何自尊心可言?谈何社会地位可言?
有人问,为何英美能够构建资产阶级秩序?为何能够傲立全球?这就是根本的原因所在了,英美资产阶级是天生的主人和绝对的强者,自大航海开始,英美资产阶级就开始构建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武装,英美商业集团不仅仅是优秀的企业家,更是骁勇绝伦的武士。
赞美盎格鲁撒克逊人早期商业集团海上劫掠的《加勒比海盗》,歌颂的实际上就是英国海盗商人领袖德雷克,那是一个以骁勇善战著称的武士群体领袖,然后才是有产阶级领袖
盎格鲁撒克逊的商人靠什么起家?他们不是靠勤劳吃苦,勤劳吃苦不过是奴隶的美德,骁勇善战才是统治者的美德。盎格鲁撒克逊人是靠残酷凶狠的杀戮和掠夺,通过劫掠非洲黑人的奴隶,抢夺西班牙人的贸易宝船,以别人的尸体和血泪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的。无论是在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血腥征服和扩张,还是美国西进商人集团对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的征伐,亦或盎撒矿业巨头塞西尔罗兹在非洲的扩展,盎格鲁撒克逊人有产阶级财富的每一步崛起,都是依赖武力,都是依赖杀戮。
约翰霍金斯和德雷克,乃是英国商人强大武装力量的最早缔造者
正是这种持剑有产阶级的强大,才使得英美资产阶级,向上能够降服强大的君主,向下能够践踏桀骜的暴民,最终缔造资产阶级秩序。关于这里,我要向各位澄清一个真正的真理,那就是资产阶级秩序的根本萌芽,不是大规模生产,也不是超额利润,更不仅仅是市场,而是一个骁勇绝伦的资产阶级。
盎格鲁撒克逊的资产阶级就是这样强大的资产阶级,其他文化形态的有产阶级绝不可与之相提并论,一个统治别人的强者,一个是受制于人的姬妾,这是最本质的区别。
我常常看到自由派不断阐述市场经济秩序的美妙,不断描绘资产阶级自由秩序的正义,并幻想能够说服君主放弃自己的权力,期盼人民能够拱手服从,每次看到我都想笑。为何?
因为盎格鲁撒克逊人推动资产阶级秩序从来不是靠言辞,也不是靠理论,而是靠武力,无论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还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都是如此,一个强大的武士阶层不论做任何事情都是合理的,因为他的武力让人足够尊重他,这就是最高贵的美德。这才是英美资产阶级秩序得以建立的根本。
在埃及的伊赫昔迪王朝被哈里发的将军昭海尔·绥基利消灭之后,曾经有一位颇具声望的乌里玛质疑法蒂玛王朝第四任哈里发穆伊兹的血统,认为他不是先知女婿阿里的后裔。穆伊兹拔出宝剑:“这就是我的家谱!”随后,穆伊兹又向大家分发财物,再次说:“这就是我的证据!”。于是埃及成为了法蒂玛王朝的属地。
相比之下,中国的自由派和有产阶级又有什么资格独立于他们不屑的“秦制”呢?自古以来,软弱柔嫩的中国士大夫都有赖于强大君主的保护,才能避免被暴民撕碎,两千年过去了,还是那群士大夫,什么都没有变化,他们又怎能不继续依赖国家的保护呢?中国绝不可能变成英美,就像英美绝不可能变成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