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联合抗中,中国应未雨绸缪,特朗普根本就没有退路
预测经济前景并研判资产价格,原本要研判美国将会选择的经济政策及其将会造成的经济前景,进而研判全球资产价格。
但是作为必须接受未来实际行情验证的实证研究,又必须考虑各种对全球资产价格影响较大的因素。
当前对全球经济影响最大的因素,既不是各国的经济政策,也不是科技的重大突破,而是俄乌战争以及战后世界格局的走向。
关于俄乌战争走向,能否实现停战?停战后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有何变化?笔者当然希望,国际关系学者有现成的研究可以引用。但是,搜遍中外全网,发现没有一个靠谱。
俄乌战争走向,美国如果联俄抗中,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一旦俄乌战争结束,特朗普实现了美俄联合抗中,中国经济将会面临巨大的风险。与此前的德国一样,能源短缺,安全受到威胁对经济的打击更大。
目前,中国的主流观点包括国际关系学者都认为:美俄联合抗中不可能会实现。主要的理由是,美俄会谈只是美国权宜之计,美国不会真的联俄抗中;中俄关系稳如磐石,俄罗斯不会接受美国的联合抗中。
联俄抗中,是美国必然的战略选择
首先,价值观差异和曾经的敌对,都不会构成美国联俄抗中的障碍。
在奥斯维辛战后被暴露前,在美国人眼里,前苏联的斯大林比纳粹的希特勒更加专制残暴,但美国在联苏抗德上几乎没有犹豫。
中国先是出兵朝鲜与美国鏖战,接着又军援越南使美国撤出越南,是冷战后美国的宿敌,但尼克松1972年就访华联合中国抗俄。
大国对抗,要想不输给最大的对手,就必须争取并整合最大的力量。
在俄乌战争上,美国每年需要在援助乌克兰上消耗数百亿美元,中国却能从购买俄罗斯更加便宜的能源中节约数百亿美元。
此消彼长下去,中必赢美必输。停止俄乌战争进而联俄抗中,不是特朗普的意愿,而是对美国来说已是别无选择的道路了。
**二战,美国联苏抗德;冷战,美国联中抗俄。都是如此,毫无例外。****
**美国要想赢得中美之间大国竞争,**联俄抗中是美国**的唯一战略选择。****
*联俄抗中,并不是特朗普首先提出的,而是美国最杰出的战略大师基辛格提出并且力主的。*
关于联俄抗中,特朗普的国务卿和国防部长海格塞斯最近已经说的非常直白了,现将原话引述如下:
海格塞斯在北约峰会的讲话:我们面临着来自中国这个势均力敌的对手,它有能力且有意图在印太地区威胁我们本土以及核心国家利益。美国必须优先考虑在太平洋地区威慑中国,避免战争,认识到资源有限这一现实,并作出资源分配上的协调,以确保威慑有效。为了我们所有人的利益,威慑绝不能失效。鉴于美国将注意力优先放在这些威胁上,欧洲盟国必须挺身而出,发挥主导作用。我们可以共同建立分工机制,分别在欧洲和太平洋地区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
卢比奥在俄乌会谈后讲话:在高级别层面,开始讨论、思考和检查地缘政治和经济合作,这可能是战争结束后的事宜。显然,我们必须看到结束冲突取得成功和持久的结局。当确认存在的显著机会这场冲突发展到可以接受的结局,利用这个绝佳机会,在地缘政治、共同利益问题以及经济问题上与俄罗斯建立伙伴关系。在一些将会对世界有益的问题上,也将长期改善我们两个重要国家之间的关系。
加入美国阵营,也是俄罗斯的必然选择
美国愿意并且能够给予俄罗斯的好处,远远大于中国。
虽然中俄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但两国毕竟是有着漫长边境线的邻国。对彼此来说,邻国的强大对自己都是非常危险的。
因此,在先进军事和工业技术上,俄罗斯从来不会把自己最先进的技术卖给中国,中国也不会把对方还没有的技术卖给俄罗斯。
已经孱弱不堪的俄罗斯与美国隔着浩瀚的太平洋,相对欧洲和中国来说,美国对俄罗斯的威胁更小,因此对俄罗斯的强大可以有更高的容忍度。
为了对抗最大的对手德国,美国就曾经大力支援国前苏联。二战之前,支援前苏联大力发展工业。二战时期,为前苏联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军援。
俄乌战争后被西方制裁,中俄贸易成了俄罗斯的生命线。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来自中国的2500亿美元能源出口收入,俄罗斯经济立即就会崩溃。
但是,美国只要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之后俄罗斯就不需要中国了。俄罗斯不仅能获得远超2500亿美元能源出口收入,美国还可以给俄罗斯更多。
俄罗斯甘作美国的小弟,但做中国的小弟一百个不服。
从彼得大帝开始,一直到叶利钦和普京,俄罗斯人就对西方顶礼膜拜。即便西方人虐俄罗斯人千百遍,俄罗斯人也一直拿西方人当初恋。
俄罗斯人骨子里是非常蔑视中国人的,只是在需要中国时才会虚与委蛇。一旦与中国发生点分歧和冲突,下起狠手来会毫不犹豫。
虽然屡屡被西方拒绝或抛弃。但融入西方仍然是俄罗斯三百多年来从未改变的梦想。俄罗斯领导人无法违逆这个民意传统,普京也不例外。
俄罗斯需要中国出兵朝鲜死磕美国,才会援助中国。没几年就撤回援助让中国还钱引起大饥荒,直到威胁核爆中国逼得中国到处钻山打洞。
对于中国经济来说,这种世界格局的根本巨变,影响巨大。
无论技术突破还是经济政策,都无法抵消这种巨变的影响。
美国解除对俄制裁之日,就是俄罗斯对中国变脸之时。
也许只剩几周时间了,中国应该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2025年-2028年全球资产价格研判之一:特朗普根本就没有退路
本人2018年发表于中国经济报告期刊的《2018-2024年美国经济前景预测》,预测的时间区间是到2024年年底。
未来资产价格趋势主要是由经济政策塑造的,而这些政策都是由政治体系做出选择的。实证政治经济分析方法利用在政治周期不同阶段中的政策动机,来预判全球资产价格的波动。
由于美国全球第一的经济体量,加上美元的国际货币储备地位,美国经济政策对全球资产价格及其波动趋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必须正确研判美国未来会选择何种经济政策。
原本计划等到美国大选结果出来,就推出《2025-2028年美国经济前景预测》。但是,由于特朗普是有史以来最多变莫测的美国总统,所以不妨就等到特朗普上台后再推出更准确。
特朗普面临的政治约束
通常来说,总统在其第二个任期由于不再追求连任,会出于党派动机优先为自己的核心选民谋求利益。
如果是共和党,就会优先争取减税而不惜削减政府支出,优先降低通货膨胀而不惜以牺牲就业为代价。
但是,特朗普总统面临的政治处境与其他任何一届总统都截然不同。
首先,若输掉中期选举,特朗普就会被弹劾;若输掉下次大选,就会被调查,而且没有底线没完没了,特朗普根本没有退路。
其次,特朗普虽然是第二个任期,不能再谋求连任,但其此次核心团队成员却都还是第一个任期,他们都期待自己再干一届。
所以,特朗普跟其他总统的第二个任期比,承担着更多的政治约束。
特朗普自己不能再次连任,只有核心选民的长期忠诚才是特朗普家族可以代际传承的政治资源,这就必须优先照顾其核心选民的利益。
特朗普没有退路,必须赢得中期选举,并确保共和党赢得下次总统大选,这就需要争取中间选民的选票,还需要缓和对方选民的怨愤。
特朗普必须实现的经济目标
政治的核心是利益分配,特朗普会通过分配利益来争取支持和选票。
照顾核心选民的利益,特朗普需要实行更多减税,尽快降低通货膨胀,大幅削减政府支出,并降低赤字率和债务率。
争取中间选民的选票,特朗普必须实现低通胀高增长高就业,尤其是给铁锈带摇摆州选民创造更多制造业就业机会。
缓和对方选民的怨愤,特朗普不仅不能削减福利,而且还需要被认为更富有同情心,增加更多慷慨的扶危济困措施。
特朗普需要根据选举需要,在选举周期不同阶段设定所需的经济目标。
2025年,尽快降低通胀。照顾核心选民,而且必须为2026年经济扩张提供空间。由于暂时没有选举压力,可以容忍暂时的失业率上升。
支持这个经济目标的主要政策是,在通胀降低前,容许美联储保持限制性高利率。适度紧缩财政,削减政府支出,尤其是浪费性支出。大幅增产本土油气,敦促沙特增产,降低能源成本。
2026年,适度扩张经济。一旦输掉中期选举,特朗普就会成为跛脚鸭,还会被没完没了弹劾。只有实现高增长高就业,才能赢得中期选举。
支持这个经济目标的主要政策是,2025年底通过的延长减税,敦促美联储更多次降息,加征更多关税,增加出口,驱使制造业回流美国,加大基础设施投资,驱逐非法移民可降低失业率。
2027年,提高增长潜力。要确保共和党赢得下次总统大选并不容易,以财政和货币刺激来扩张经济是不够的,必须提高经济长期增长潜力。
支持这个经济目标的主要政策是,以放松监管和减税吸引全球投资,以加征关税驱使制造业产业链回流美国。投资最新技术,通过投资深化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可持续低通胀高增长高就业。
2028年,实现黄金时代。在长期潜在经济增长显著提高的基础上,采取进一步周期性刺激措施,实现低通胀高增长高就业,而且空前繁荣。
支持这个经济目标的主要政策是,需要美联储降息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率降低失业率,赤字率降低后可以增加福利支出。此前的一些政策会释放成果,比如人工智能全球遥遥领先,星条旗插上火星。
特朗普需要实施的经济政策
各种政策重要性和优先级都不同,而且相互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
经济政策取得成效需要时间,财政政策需要时间讨论通过,货币政策存在着较长的时滞。尤其是,一些2028年才需要见成效助力下次大选的经济政策,更需要至少提前几年就开始实施。
因此,特朗普团队必须根据政治需要,主要是中期选举和下次大选的需要,来规划实现这些经济目标需要采取何种政策,根据这些政策的相互依赖关系,决定每个政策何时开始实施。
运用我们的实证政治经济分析方法,就可以规划出这些必须实现的经济目标及其所需的经济政策,从而推论以后几年的经济前景和资产价格。
这就是实证政治经济分析方法的威力,上一轮经济周期中,我们就成功预判了美联储2022年会加息到5%左右,并正确预判了资产价格趋势。
可以肯定的是,美国政治极化,两党轮替,政策反转,各类资产价格必然动荡甚至反转。越是动荡机会就越多,一旦做反风险也巨大。
资产价格动荡加剧,一步走错就是万丈深渊。中产瞬间返贫,首富秒变首负。关键是,你能否正确研判未来各类资产价格的变动趋势?
你们可以去查一查文献,全世界有没有哪一位经济学家,在2018年上半年,曾正确预测了:美联储在2022年会加息达到5%左右?如果有人查到了,请务必告诉我。
基于实证政治经济分析方法,洞若观火,一句就够:之前经历了十年的高失业率,无论谁执政都必须尽力给美国人找工作涨工资,通胀就会攀升,就需持续大幅加息。
美国未来会选择何种经济政策,是研判未来的美国经济前景和全球资产价格趋势最难的部分,本文已经给出了足够的剧透。
基于这些政策,我们下一步就不难研判出未来全球各类资产价格的波动趋势,涵盖原油、黄金、金属、美股、美债和中股。
篇幅所限,暂且到此为止。。
2025年-2028年全球资产价格研判之二:美联储不再屈从特朗普
本文是系列文章第二篇,后续只发墨钜宏观知识星球。读者可加入知识星球,以免错过后面的文章。
面对特朗普这个美国历史上最强势的总统,美联储和鲍威尔在货币政策上会不会顺从特朗普?会在多大程度上屈从于特朗普的施压?
*这个问题,在美国无法公开研讨,因为没有机构或经济学家愿意同时挑战特朗普和美联储。在中国也不会有,因为他们都无力驾驭。 *
这篇文章,目的是揭示未来两年主导美联储货币政策背后的政治逻辑,而全球资产价格的波动趋势正是由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主宰的。
不看这篇文章,不搞清楚这个问题,任何关于未来全球资产价格的预测,都无异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即便对了,也是纯属瞎蒙。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已经成为全球资产价格的主宰
全球资产价格,很大程度上是由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塑造的。
因为美联储控制着全球流动性总闸门,不仅操纵着美元利率和美元汇率,而且左右着全球通胀预期和经济增长,主导着跨境资本流动,随时会影响全球金融市场情绪。
对于全球资产价格,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更重要。
美国的财政政策还需要时间讨论通过,而其货币政策美联储可以立即做出决定并付诸实施。货币政策能在抵消财政政策的效应外,再产生额外的紧缩和扩张效果。因此,美联储货币政策是资产价格的最终决定力量。
最显著的资产价格波动,都是由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造成的。
比如1977年的大通胀,就是美联储反通胀货币紧缩力度不足的结果;又如2008年的大衰退,就是美联储连续加息十七次反通胀的结果。最近,2021年在疫情冲击下美股却上涨,2022年疫情都过去了美股反而却大跌,这就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力量。
如今,美联储拥有空前强大的政策工具和更大的政策空间。
1971年以前,与黄金脱钩前货币政策空间极其有限。1972到2008年,最多降息到零应对衰退的能力不足。2012年到2020年,政策空间受通胀目标承诺的约束。2020年以来,平均通胀目标之下又有量化宽松工具,货币政策可以大开大合。如今,美联储货币政策就成为了资产价格的主宰。
若不结合政治,就无法正确预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美联储被赋予的使命是双重的,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这两个目标之间存在冲突。经济数据具有滞后性,美联储还需进行前瞻性评估。面对同样的经济数据,美联储既可能强调就业而宽松,也可能因为强调物价而紧缩。
在宏观经济学中,美联储如何选择货币政策被表达为货币政策反应方程。比如泰勒规则,根据最新的或预测的经济数据来调整利率,通胀率高了就加息,失业率高了就降息。但是,实际情况远比任何方程都更加复杂。
预测美联储货币政策决策最大的难点在于,美联储不得不平衡就业与物价的风险。如何平衡,是优先就业还是优先通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态度和方法是不断变化的。历届美联储主席,有的鹰有的鸽。即便同一位美联储主席,有时鹰,有时鸽。飘忽不定,变幻莫测。
预测美联储货币政策决策最大的难点在于,美联储不得不平衡自身独立性和外部政治压力。美联储虽然具有独立性,但仍可能受到外部政治压力的影响。美联储主席有的独立性比较弱如伯恩斯,有的却比较强如沃克尔。甚至同一位美联储主席,独立性有时强有时弱。
经过二十多年穷经皓首呕心沥血的研究探索,笔者已经开发出了一个用于预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系统化的分析框架。
本文篇幅所限,难以容纳一个完整的政治经济分析框架,仅运用分析框架来预测现阶段美联储货币政策所需的部分。
美联储若出现失误,不是认知问题而是政治因素
如果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出现了明显失误,即可能是认知问题,也可能是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影响。
参照历史,1977年发生了二次通胀,被认为伯恩斯独立性不足而顺从于政治压力,但首先还是因为关于通胀的认知不足。伯恩斯认为,通胀主要是由成本推动而不是由需求拉动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减缓需求增长来发挥作用,是一种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的降低通胀的方式。因此,伯恩斯不愿采取足够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当时卢卡斯引领的经济学理性预期革命尚未发生,这种认知偏差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今天再发生类似1977年二次通胀的政策失误,大概率不会是认知问题,更可能是政治问题。
近几十年来经济学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无论长期增长还是短期波动,无论供给还是需求,关于各种外部冲击的影响,关于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效应,都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研究成果。美联储掌握着所有这些知识存量,拥有实力强大的研究团队。而且,美联储比以往拥有更多的政策工具,比如有了量化宽松美联储以往应对衰退的短板就被补齐了。若还出现重大政策失误偏离其双重使命,更可能是政治问题。
鲍威尔作为现任美联储主席,以其自身条件和所处时势而论,要始终都保持独立性几乎不可能。
鲍威尔不像沃克尔在长期滞涨后反通胀有来自里根总统和大多数选民的广泛支持,而金融危机后经历了十多年低通胀人们并不警惕通胀。也不像格林斯潘从沃克尔继承并维持了美联储的卓越声誉,实际上美联储的声誉已经因为2008年大衰退已经大大受损。也不像伯南克和耶伦都拥有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的学术声誉,以至于连特朗普都可以公开讲自己比鲍威尔更懂货币政策。因此,必要时鲍威尔不得不妥协。
鲍威尔可贵之处在于,既能在可能时最大程度地坚持原则,又能在必要时最小程度地做出妥协。
2020年在失业飙升后,若不优先就业而容忍通胀,就会触怒选民,甚至导致国会立法削弱美联储独立性。2021年在通胀攀升后,若急于加息,民主党就会任命一位更听话的美联储主席,通胀就会进一步失控。2022年在获得连任后,就开始连续大幅加息并长时间保持,成功使通胀持续大幅降低。2024年在大选前,若仍坚持不降息,不但可能导致经济衰退,而且鲍威尔和美联储还会被民主党指责为操纵干预大选。
在政治压力下,鲍威尔的最大坚持与最小妥协
2000年1月到2021年12月,鲍威尔是偏鸽的且独立的。但在2021年11月到2022年1月,鲍威尔的独立性是难以保持的。
2020年疫情爆发后,失业率快速飙升到14%。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一定会优先就业而容忍通胀,甚至不惜调整其货币政策框架。正如伯南克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应对一样,鲍威尔也实施了空前宽松的货币政策。
2021年11月,核心PCE通胀已经连续高位攀升,鲍威尔仍不启动加息,导致通胀进一步攀升。鲍威尔在2021年12月2日获得连任后,鲍威尔才开始讨论和计划加息。但是直到2022年1月的议息会议,仍没有开始加息。
这次妥协,代价很大。迟迟不加息的理由是,通胀是由供应链中断引起的,只是暂时的。鲍威尔不会不清楚,若通胀进一步攀升,就会证明自己之前的判断是错误的,就会严重损害鲍威尔乃至整个美联储的声誉。
没有任何一位美联储主席,会甘心只干满第一个任期就下台。在第一个任期结束前,任何一届美联储主席都会强烈希望自己能够连任。而鲍威尔要想争取获得连任提名,就必须向执政的民主党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
2022年3月到2024年9月,鲍威尔是偏鹰的且独立的。但在2024年9月到2024年11月,鲍威尔的独立性又一次面临挑战。
从2022年3月议息会议起开始连续大幅加息,并保持最高利率一直到2024年9月大选前。其间对以沃伦为首的民主党议员们强烈反对施压,置若罔闻。但是,到9月就开始超预期大幅度连续三次降息。
但这次妥协代价不大。2024年7月失业率已上升到4.2%,远超一年前的3.5%。9月降息的理由是预防衰退,即使衰退之后没有实际发生,并不能证明之前的降息是错误的,可以说成衰退被预防了。
在临近大选前,来自民主党要求美联储降息的政治压力在急剧增大。如果还坚持不降息,一旦民主党大选失败,鲍威尔就会被视为罪魁祸首而遭受难以承受的攻击,美联储也会被指控操纵美国大选。
** **
**在剩余任期内,鲍威尔会体现出*更大的*独立性
特朗普总统非常清楚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的重要性,因此总是不遗余力地施加压力想左右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1月23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世界紧经济论坛视频演讲中表示,他将会要求沙特等欧佩克国家“降低石油成本”,“随着油价下跌,我将要求立即降息,同样,全世界都应该降息。”
鲍威尔第一个任期是由特朗普提名的,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他并明确施压要求美联储降息,还经常批评鲍威尔主席,并讨论过将其撤职的可能性。这种公开批评和干预行为对美联储的政策独立性构成了直接挑战。
此前,特朗普在竞选中多次表示自己应该对利率政策有发言权,并警告称“只有鲍威尔做出正确的决定,自己才会让他留任”。在11月5日选举几周前的9月,美联储选择了近年来的第一次降息,当时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指责说,这是在帮民主党候选人。胜选后,特朗普又称自己应参与美联储利率决策,但不会将鲍威尔解职。
2026年第二个任期届满后,届时75岁的鲍威尔应该会选择功成身退,不再再寻求第三个任期,至少能否再次连任已经无所谓了。
时势艰难,这几年鲍威尔应对了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处理了高失业又马上处理高通胀,艰苦卓绝。美国政治极化严重,鲍威尔要同时承受来自两党的政治压力甚至人身攻击,受夹板气。
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和责任,鲍威尔总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他不像沃克尔那样意气风发率性而为,更不像格林斯潘一样举重若轻挥洒自如,也不像伯南克和耶伦那样学以致用胸有成竹。他曾多次透露,艰难的政策平衡问题以及避免经济脱轨总使他夜不能寐。
年事已高,身心疲惫。功成身退,名垂青史。既然鲍威尔已经不再寻求连任了,为什么还要迁就屈从特朗普呢?特朗普最多四年后就下台了,而美联储和金融业则会永远存在。屈从政治压力会给美联储主席带来历史差评,甚至对抗特朗普更能让自己彪炳史册。
特朗普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对鲍威尔的政治压力完全是无效的。特朗普对鲍威尔施加压力的威胁,无非就是不让连任和提前解职。
提前解雇鲍威尔,在现有美国法律上是不允许的。在律师出身的鲍威尔看来,这种威胁完全是不可置信的,甚至是荒唐可笑的,根本不会在鲍威尔的内心激起任何哪怕一点点涟漪。
不让鲍威尔再次连任,特朗普的确能办到,但是如果鲍威尔自己已经不再寻求连任了,这种威胁就完全无效了。无欲则刚,鲍威尔在剩余任期里不会再妥协屈从于外部的政治压力。
2025年到2026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反应方程
2020年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超级宽松并非常态,而主要是为了应对疫情。在疫情爆发后失业率高达14%的情况下,美联储不得不优先就业,不得不调整其货币政策框架为平均通胀目标容忍更高通胀。
首先,当前失业率已降至充分就业水平,失业增加的风险并不大。但是,通胀还远超其目标,降低缓慢而且反弹风险较大。刚刚经历过近五年时间创几十年纪录CPI最高达9%的高通胀,物价五年来累计涨幅较大,美国人民生活成本大幅提高,因而相对失业更加厌恶通胀。优先降低通胀,更符合美国人民的利益和期待。
其次,2%平均通胀目标,是美联储公开的对外承诺。以2020年8月27日开始的五年一次评估期间计算,承诺已经无法兑现了。美联储若还不重视降低通胀,就会严重损害自身声誉,严重削弱其预期管理能力,反通胀牺牲率大幅度增加,导致通胀更加容易攀升甚至失控。脱锚通胀目标而且言而无信,美元世界储备货币地位岌岌可危。
第三,平均通胀目标容忍通胀攀升,虽然给了美联储更大的相机抉择政策空间,但却也为其招致了更难承受的政治压力,导致独立性显著下降。货币政策框架每隔五年评估一次,2025年下半年美联储可能会再次调整其货币政策框架,降低对通胀的容忍度,很有可能选择调整回2016年到2020年的对称通胀目标。
综上所述,2025年到2026年美联储会更优先降低通胀而不是优先预防衰退。会对经济衰退风险反应较迟钝,而对通胀反弹风险反应更敏感。在通胀显著持续下降前,会继续保持限制性高利率,并且继续逐步缩表。只有在确认经济衰退风险显著增大时,才会进一步降息。
除此之外,美联储也别无选择。只有先把通胀降下去,利率才可以真正降下来,经济增长和就业才会有更大的空间。如果反过来,就是个走不通的死路。若急于降息,通胀就会再次反弹,就不得不再转而加息反通胀,就不得不更多牺牲就业,最终只能以经济衰退收场。
以上结论,若表达为数学方式,就是一个货币政策反应方程。本文并非学术论文,文字方式反而更便于理解运用,更适合文章的读者。
结论
货币政策既能对冲外部冲击,也能抵消财政政策。因此,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才是真正左右全球资产价格具有最终决定性的力量。
**本文通过政治经济分析,相当于给出了一个未来两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反应方程,即面对特定的经济状况时,美联储*货币政策*会如何做出反应。
下一步,就不难规划出会选择何种政策,进而研判出美国经济前景和未来全球各类资产价格趋势,涵盖原油、黄金、金属、美股、美债和中股。
特朗普会如何选择政策?——
2025年-2028年全球资产价格研判之一:特朗普根本就没有退路
美联储会如何选择政策?——
2025年-2028年全球资产价格研判之二:美联储不会屈从特朗普
美国经济长期增长趋势?——
2025年-2028年全球资产价格研判之三:美国经济长期增长趋势
美国会选择何种经济政策?——
2025年-2028年全球资产价格研判之三:美国经济政策动态规划
。。。。。。
2025年-2028年全球资产价格之一:美债
2025年-2028年全球资产价格之二:黄金
2025年-2028年全球资产价格之三:原油
2025年-2028年全球资产价格之四:铜铝
2025年-2028年全球资产价格之五:美股
2025年-2028年全球资产价格之六:中股
。。。。。。
2025年-2028年全球资产价格研判总结:全球主要大类资产价格趋势
我们的方法是实证的,绝不先入为主,拍脑袋下判断,而是步步为营,抽丝剥茧,届时得出什么结论就是什么。
未来资产价格趋势主要是由经济政策塑造的,而这些政策都是由政治体系做出选择的。实证政治经济分析方法就是,先探究政治体系未来会选择何种政策,再研判在这些政策作用下全球资产价格将会如何波动。
当前美国政治极化,两党轮替政策大幅反转,平均通胀目标量化宽松工具,美联储货币政策大收大放,各类资产价格必然更加动荡。
资产价格动荡加剧,越是动荡机会也就越多。一旦做反风险也就更大,一步走错就是万丈深渊。中产瞬间返贫,首富秒变首负。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提前正确研判未来各类资产价格的趋势?
本人2018年发表于中国经济报告期刊的《2018-2024年美国经济前景预测》,预测的时间区间是到2024年年底。
原本计划等美国大选结果一出来,就推出《2025-2028年美国经济前景预测》。但是,由于特朗普是有史以来最多变莫测的美国总统,所以不妨就等到特朗普上台后再推出更准确。
如上图,2018年我们成功预判了美联储2022年会加息到5%左右,并正确预判了全球主要大类资产价格趋势,已经初步检验了实证政治经济分析方法的威力。
读者们可去查一查文献,全世界有没有哪一位经济学家,在2018年上半年,曾正确预测了:美联储在2022年会加息达到5%左右?如果有人查到了,请务必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