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纳德·里根的“小政府”神话
罗纳德·里根总统在当代美国乃至全世界享有崇高威望。在官方的历史叙事中,他以减税、减少政府干预、对抗通胀、奉行古典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闻名于世;并且以对抗苏联、最终取得“冷战”胜利而载入史册。同时,他俊朗的外表、高超幽默的演讲技巧和乐观积极的公众形象,把美国人从越战、水门事件的迷茫和不安中拯救,让美国民众重拾希望,也让他赢得了“伟大的沟通者”的美名。
但是坦率地说,只有最后一项成就差强人意。他的前两项“成就”,是以他的最后一项成就来支撑的。他说得的确非常漂亮:
“政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政府本身就是问题所在。”
“戈尔巴乔夫先生,推倒这堵墙!”
我们不否认里根取得的成就。因为他接手的美国,是一个被凯恩斯主义理论导致的长期滞胀折磨得奄奄一息的美国,这是历史背景。在这个背景下,只要做出调整,稍微限制一下政府无处不在的触手,放松一下政府的管制,不进行大规模信贷刺激和利率干预;加上当时世界经济复苏,只要实行自由贸易,拓展交换合作范围,就可以控制通胀,实现经济增长,提升民众信心。经济,的确是见到阳光就灿烂;信心,的确比黄金还重要。
但是说里根政府是古典自由主义的小政府,就有点脱离实际。这篇文章不讨论冷战问题,也对一个政治人物的演讲技巧不感兴趣,我们只看他的经济政策:里根政府,真的是小政府吗?
衡量一个政府是不是小政府,最关键的指标是什么?
征敛程度和开支水平。
因为不同于市场上的企业,美国政府是靠强制性征敛而存在的,它的每一分收入,都来自于其对市场创造的财富的掠夺。征敛得越多,对经济的破坏就越大。正如约翰·马歇尔大法官所说:“税收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力量”。
道理很明显,资源是稀缺的,美国政府征走一分,市场上用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投资就少一分,消费者的福利就受损一分。当税率达到100%,那就是没有私有财产,就是全盘计划经济。
同时,征敛越多,意味着可以开支得更多,也就意味着它的权力越大。政客总是以确保他们继续任职和地位稳固的方式去分配这些税金的。财政开支的过程,可以用于供养更多的政府雇员、扶持更多的裙带企业、补贴更多的利益团体、为更多的群体发放福利,以实现对他们的驯服和对国家的依附。这是权力得以持续和稳固的基座。
由此可见,政府开支的过程,从本质上说都是美国政客的消费行为,即都是在满足美国政府官员、而不是消费者的目标,都是扭曲经济的过程、巨额浪费的过程、再分配的过程、权力扩张的过程。
因此,税收对一个政府至关重要。马克思也形象地说:税收是政府的奶娘。
所以古典自由主义小政府的首要目标就是:控制住政府的钱袋子,既不能让它随意多征,也不能让它随意乱花。只要它钱少了,权也就自然变小了,对个人自由和市场经济的干预就少了,经济就会蓬勃发展,人类福利就会普遍增进。
里根也承认这一点,他在演讲中说:
我们再次提醒了人们,除非政府的权力受到限制,人类就不会是自由的。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如同物理定律一样简单明了。可以预料:政府膨胀一分,则自由收缩一分。
常识告诉我们,当你必须为某件商品交纳大笔税款时,人们就会减少生产这种商品。
然而他是怎么做的呢?
在他上任之前,美国正深陷滞涨的泥潭之中,罗斯福新政以来的凯恩斯主义政策背离了崇尚自由的立国精神,让美国成为一个联邦政府权力无孔不入的“战争+福利型”国家。错误的经济政策终于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结出了恶果,经济停滞不前,高通胀、高失业率、物价高企、美国人民实际收入下降。联邦政府征收所得税的平均税率达到了丧心病狂的67%。
应对滞涨的唯一办法就是减税、缩减政府开支、减少对资本、劳动力以及市场各领域的干预。里根以古典自由主义小政府的旗帜和哈耶克的信徒(但他实际上只在《读者文摘》上读过《通往奴役之路》的缩减通俗版)登上历史舞台。他信心满满地宣布要减税,由此释放市场活力,将资本留在市场中造福于美国人民。
里根减税计划的重点是削减个人所得税率,由原来的70%削减为50%,1986年以后进一步降到28%;另一大主轴是资本利得税,计划将税率从28%降到20%,企业所得税率则从46%下调到33%。这一减税计划在里根上任8个月之后颁布实施。
他的确做了,将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大幅度地降到了50%。
但是请注意,里根的减税,与经济学主张的大幅削减税收、降低政府财政收入规模,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税收问题上,里根实际上信奉和执行的,是供给学派“拉弗曲线”的理论。也就是,他从来没有想着减少政府总的征敛水平,而是想通过降低税率的方式扩大税基,实现政府收入的最大化。可是,税收为什么要最大化呢?民众希望税收越多越好吗?
因此,这和经济学主张的减税,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拉弗曲线是一剂毒药 )
但雪上加霜的是,他紧接着做了三件事:
第一,提高社会保险费征收率。美国政府利用人们误以为社保费不是税的认知,将费率从5.8%升至 7.65%,最高缴纳税额从每年 1,502 美元变成 3,924 美元。
而且,这是一项“累退税”,年收入超过51,300 美元的人,将按照最高额度51300美元计算缴纳社保费。因此,一个年收入5万美元的美国人,需要缴纳3825美元;而一个 20万美元的人则缴纳3,924美元,实际征收率为 2%。
这项政策不但使所得税的“削减”被增加的“社会保险”抵消,而且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
第二,1981 年以后的每一年,里根政府均同意持续增加税收。从1980 年里根上台前到 1991 年,美国联邦政府的收入增加了 103.1%,从1980年代初的每年5,170亿美元,大幅提升至超过1万亿美元。
第三,1986年《税制改革法案(Tax Reform Act of 1986)》,再次削减高税级的所得税,然而却以“堵塞漏洞”之名,取消大量税收减免和抵免项目。税率降了,征管却更严了。最大宗的“堵塞漏洞”是取消房地产市场抵押贷款税收减免。这不但使得减税成为彻底的谎言,而且导致了美国房地产市场陷入1930 年代以来最深的衰退。
将历史的时间线稍微拉长,就知道从克林顿到小布什任期,为什么提出“所有权计划”——即美国版“居者有其屋”,持续刺激房地产市场“拉动经济增长”,并且由房利美、房地美进行了一系列金融骚操作,最终酿成了“次贷危机”。其恶果恰恰是在里根政府时期种下的。
顺便说一句,所谓“堵塞漏洞”,是一种极不要脸的说法,它预设的前提是你的收入全是它的,它愿意留给你多少,你才能留多少。否则的话,“漏洞”从何谈起?
综上所述,里根没有减税。
现在看里根政府的开支水平。
在里根的第一任期,政府开支水平就以每年平均3.7%的速度在增长。到了第二任期,则更成了脱缰的野马,美国政府的巨额赤字,正是在里根政府时期形成;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美国从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
社会保障支出高幅增长。里根上任初期,的确试图削减福利开支,但并未成功。社保支出是里根政府的开支大头,占到了总预算的21%,并且每年以3.5%的速度在增长。这意味着福利国家的进程在不断加速。而我们知道,福利国家就是大政府的代名词,同时也是专制的代名词。道理很明显:福利所到之处,控制接踵而来。美国最伟大的“否决总统”克利夫兰说:“政府靠人民供养,但是不应当反过来供养人民”。正如米塞斯深刻揭示的那样:
靠公民纳税支撑的国家才是民主的,而国民能够搞到补贴的国家则不可能再是民主的。人民如果为获取政府资金而彼此争夺不已,则必然会卑躬屈膝地服从于那些承诺给他们最多资金的独裁者。
国防开支迅速膨胀。里根任内,国防开支从1193亿美元上升到1983年的2099亿美元,1986年,达到了2734亿美元。其任期内,军事开支占到了GDP的7%。巨额的国防开支将大量资源吸引到了军事用途上,让雷神、洛克希德·马丁、波音等大型军工裙带企业迅速崛起,军工复合体和“旋转门”在里根任内更加巩固。这没有给美国人民带来任何福祉,反倒是把财富大量消耗在军事用途上毁灭资本。
这源于里根是1960年代以来巴里·戈德华特所代表的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典型代表和旗帜人物。新保守主义的重要政治意识形态就是共和党右翼“爱国主义”,打造强大的国防,价值观的输出和对外军事干预。里根任内,美苏争霸被推向了高潮,大跃进式的“星球大战”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灰溜溜的“伊朗门”事件,更是为这种意识形态提供了最佳的注脚。
人们总以为是军备竞赛和意识形态争斗压垮了苏联,并将它作为里根的政绩。但真正的原因,米塞斯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已经做出了精准判断,那是因为高度集权的中央计划经济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市场价格、无法进行经济计算,因而必然造成混乱和崩溃。是它自己把自己玩死的。
急剧增加的联邦开支,使得里根政府即使税收收入已经增长了103.1%,但仍然入不敷出,支出上升得更快,为117.1%。
这些亏空从哪里来呢?
国债。由此造成巨额财政赤字。要知道,赤字也是税收,是对未来的征税,并且诱惑储蓄,打击投资,培养追求“稳定化”的、依附于国家的裙带集团。
在里根的就职演讲中,他说:
“你和我,寅吃卯粮,只可以维持很短一段时间,为什么你会相信,作为一个国家,可以不受此限呢”?
他讲得很好。然而,他又一次食言了。
1981年,他打算5年后实现280亿美元的财政盈余,但实际上到了1986年,就积累起了1193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八年任期,累计赤字16673亿美元。正是在里根治下,赤字屡创新高,以每年平均1373亿美元的数字增长。
为了维持不断增加的政府开支,里根四处举债。在第二任期,民间所持有的国债已经从1980年占GDP的26%大幅提升至1989年的41%,是肯尼迪以来的最高纪录。1988年,国债总额已达惊人的2.6万亿美元,向国外的借债总额超过了国内,美国也从原本世界最大的债权国转变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若不是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可以通过债务货币化的方式将通胀输出至全世界,庞大的国债早已导致美国经济崩溃。
这时候,里根早已忘记了他在就职演讲中的宣言。他辩解说:**“如果在国家安全和赤字之间做出选择,我不得不倒向国防这边。”**他在离任演讲中,对此不置可否,说自己愿意“保持缄默”。是啊,除了保持沉默,还能说什么呢?难道承认自己公然撒谎,承认自己是军工复合体的大救星?
平衡预算的唯一方式是削减政府开支。然而里根却不断扩大政府开支,不惜以赤字的方式进行。至此,我们可以下一个结论:
到了第二任期,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完全是凯恩斯主义的,跟古典自由主义小政府已经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太需要历史修正主义了;太需要运用经济理论、站在平民视角,为美国的历史和人物祛魅了。那些在历次“最伟大的美国总统”排名中靠前的人,可能才是对美国和世界造成最大伤害的人。而那些寂寂无闻、甚至恶评如潮的人,可能才称得上伟大,他们不过是不符合知识分子们国家主义的胃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