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医疗体系松绑,我们能得到什么?

一提到医疗,很多人就头疼。不仅是生病的痛苦,更是账单的压力。我们常常听到抱怨:看病贵、等待久、保险限制多。大家似乎都觉得,这个系统出了大问题。

传统的解决方案,往往是呼吁政府加强管制、投入更多资金。但如果我告诉你,解决这个问题的钥匙,可能就藏在我们最熟悉的一个词里——“市场”,你会怎么想?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个真正由市场驱动的医疗体系会是什么样子。它并非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由一个个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方案构成的。

让保险回归它的“本职工作”

很多人对医疗保险有误解,认为它就该像个无所不包的福利计划,覆盖所有人、所有病。当保险公司因为“既往病史”拒保,或者设置各种免赔额和限制时,大家就会抱怨它们“没有人情味”、“唯利是图”。

但我们得先明白一件事:保险的本质,是一门精算风险的生意,而不是政府的财富再分配工具。

保险公司的工作,就是计算风险概率。哪些人风险高,哪些人风险低,然后设计出相应的产品。这就像汽车保险,一个经常出事故的司机,保费自然比一个十年零事故的老司机要高。这并非歧视,而是商业逻辑。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密的风险计算,保险公司才能把更多的人群纳入保障范围,同时保持自身的稳定运营。如果没有保险,我们每个人都将独自面对疾病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需要储备远超现在的应急资金。从这个角度看,保险其实是帮我们管理风险的好工具。

当然,这不意味着保险能解决所有问题。自由市场的精髓在于选择。强迫所有人都加入同一个大锅饭式的保险计划,并让一部分人补贴另一部分人,这本身就与自由原则相悖。幸运的是,除了保险,市场上还有很多其他选择。

现金为王,用“真金白银”换来竞争

如果我告诉你,很多医疗服务其实可以不用保险,直接用现金支付,而且还不会让你破产,你信吗?

在今天,尤其是在美国这样的地方,政府对医疗保险市场的深度干预,让人们几乎忘了“货比三家”这个最朴素的消费常识。大家习惯了用保险,而不是自己的钱直接付账。这导致了一个后果:患者不关心价格,医院也就没有降价的动力。

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曾说:“让我们自己掏钱,是促使我们思考的一种方式。”

这句话在医美整形市场得到了完美的印证。你有没有发现,相比于普通医疗服务价格的飞涨,整容手术的价格一直相对稳定,甚至更亲民?

数据不会说谎。从1998年到2016年,美国最流行的20种整容手术,平均价格只上涨了32%。而同期,普通医疗服务价格上涨了100.5%,住院服务更是飙升了176.6%!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有四点:

  1. 患者是精明的消费者

    :因为是自掏腰包,大家会主动比较价格、服务和口碑。

  2. 供给充足

    :需求旺盛,吸引了更多医生投身这个行业,竞争自然就激烈了。

  3. 效率更高

    :许多整容手术可以在医生的诊所里完成,而不是去昂贵的大医院。

  4. 替代品涌现

    :各种非手术的美容方法层出不穷,给了消费者更多选择。

还有一个更震撼的例子:奥克拉荷马州外科中心(SCO)。这家医院的创始人基思·史密斯医生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接受任何政府项目,也不和任何商业保险公司合作,所有服务只接受现金支付,并且——把所有项目的价格清清楚楚地公布在网站上。

这个模式听起来简直是自寻死路,能斗得过保险巨头吗?

事实证明,史密斯医生赌对了。由于价格完全透明,患者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自己要花多少钱。更惊人的是,自1997年成立以来,这家医院只在2021年涨过一次价,幅度约为12%。

效果如何?在这里做手术,比在“标准”医院便宜好几倍。

  • 一个髋关节置换手术,SCO收费15500美元,波士顿一家医院可能要价74000美元。
  • 一个腰椎间盘减压手术,SCO收费8500美元,其他医院可能报价60000美元。

最有趣的是一个故事:一位乔治亚州的患者需要做泌尿科手术,当地医院报价4万美元(还仅仅是住院费)。他发现SCO的总费用才4000美元。当他把这个价格告诉当地医院后,那家医院为了留住他,竟然“奇迹般”地也把价格降到了4000美元。

这位患者开玩笑说:“多亏了SCO,我一分钱没在它那儿花,就省下了36000美元。”

你看,这就是透明价格和直接竞争的力量。它能戳破被保险制度层层包裹起来的价格泡沫。

图片

各类医疗保健支出占总支出和人均支出的比例变化(百分比)。资料来源:基于CMS的自身研究。

医疗“包月服务”,更贴心的中间道路

在全额保险和全额自费之间,还有一种聪明的中间模式,叫做 “直接初级保健”(DPC),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医生的“包月会员服务”。

它的模式很简单:患者每个月向医生或诊所支付一笔固定的费用(比如几十到一百多美元),就可以享受这个月内无限次的问诊和基础医疗服务,无需再付挂号费、诊疗费。

对患者来说,这消除了看小病的经济顾虑。对医生来说,拥有足够多的会员,就有了稳定的收入,可以摆脱保险公司的文书工作和各种束缚。

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重建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在DPC模式下,医生可以花更多时间在每个患者身上(平均30-60分钟),而不是像传统模式那样,为了完成指标,每次问诊只有匆匆的15分钟。

在美国蒙大拿州,这种模式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地已有超过32家医疗机构采用DPC模式,服务着约12000名患者,平均月费仅为87美元。

结语:出路在于更多选择,而非更强管制

总结一下,一个更健康、更可负担的医疗体系,关键在于“松绑”和“选择”。

  • 让保险回归风险管理的本质

    ,而不是把它当作万能福利。

  • 鼓励现金支付和价格透明

    ,让医疗服务像其他商品一样,在竞争中优化价格和质量。

  • 支持“包月”等创新模式

    ,为医患双方提供更灵活、更人性化的选择。

政府的过度干预,往往会人为地刺激需求(因为感觉不用自己花钱),同时又人为地限制供给(因为准入门槛和管制太多),最终导致价格上涨、效率低下。

市场化的解决方案,并非要把穷人拒之门外,恰恰相反,它是通过提供更多元化的路径,来确保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医疗服务。最终,一个没有垄断、充满活力的自由市场,才是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的真正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