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民族主义,最终大家都是受害者

别被人当枪使了!

什么叫经济民族主义?

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以敌视外国资本、商品、服务,并以推动相关管制以保护本国产业为目标的思想和观念。

昨天的文章,区分了沙文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并说明经济民族主义才是最大的危害。

今天继续要谈一个问题,是谁在驱动这种意识形态?

谁在驱动经济民族主义?

有人说是政府,其实不对。

如果政府是一个仅以增加税收为目标的机构的话,那么,阻止外国企业投资、阻止外国商品进入,并不能带来多少税收,反而是有损失的。

但是,浮在表面上的,的确是政府。比如川普和莫迪,都是通过具体的政策在推动经济民族主义。美国很多领域禁止中国企业的投资,印度政府也频频向中国在印度投资的企业发难。

然而,政府的政策,只是从各种公共舆论中选择出来的,这是政权存在并稳定的必然。

那么,是不是民粹?那些无知的民众,天天骂外国资本将要控制印度产业,未来印度人将面临末顶之灾?天天骂,未来美国核心产业都控制在中国企业手里,美国人将没有安全感?

从表面看,也是如此。的确是无数民众在舆论上的呼声,最终驱动了经济民族主义转化成具体的政策。

不过,这依然只是表面现象,还不是实质。

要知道,任何社会中的关于复杂问题的舆论,大部分人只是盲从者。绝大部分大众在公共舆论中面对复杂问题的表达,往往就是愚蠢的。

不是他们智商不高,而是复杂问题,往往需要经过专业训练才能搞懂。短逻辑链条的事,大众都门清,不会犯错,一个人杀人就是错,抢钱就是错,大家都知道。

但涉及到什么民族产业、外国资本,这些都是长逻辑链条的复杂问题,没有一定专业训练,在这样的问题上搞错,太正常了。

比如,某个公司背后的股东是谁,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这是大众们关心的事吗?其实无人关心。

谁买件产品,关心生产这个产品背后的股东是谁?你让家庭主妇们思考这样的问题,她会骂你神经病,买个东西而已,想这么多干什么。

因此,大众根本没有利益冲动,也没有意愿关心本国民族企业品牌是否被外资干倒的事。

那问题就来了,到底驱动这种舆论的是谁呢?

其实很简单,谁受益,就是谁。从利益受益者推导,是一种最为简单有效的推导模式,特别是一个地方,从自由开放慢慢发展到封闭管制,没有利益的驱动,怎么可能达成这种结果呢?

只不过,驱动经济民族主义的人,往往隐藏在幕后,他们也并不会通过他们的利益诉求来影响大众,而是用国家安全、爱国主义、民族产业等概念来影响民众。

这些复杂问题装上了爱国主义这个大旗后,就变得政治正确了,就容易得到盲众们的支持,最终构成了强大的公共舆论,而政府的政策又来源于公共舆论,最后经济民族主义的政策就出台了。

如果一国是开放自由的,那么,谁会受到压力?就是那些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企业,因为,在一个全球化的市场当中,企业是要面对全球企业的竞争的。

国际海运太过廉价,一立方米运输上万公里只需要人民币几百块钱,比国内运输都要便宜。现在中国企业向美国民众在电商网络上销售的商品,甚至直接通过飞机运输过去,还有不错的利润。

这代表着,全球市场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企业要在其中生存下去,他面临的可不是一个市,一个省,一个国内的企业竞争 ,而是面对全球。

这些企业主,当他没有能力或是受到政策管制导致竞争力越来越低下时,他就开始想歪招了,那就是有没有办法通过政府的权力,把我的竞争对手干死呢?

我在市场上干不过你,但是权力可以干死对方啊。

企业家驱动经济民族主义的事实

数年前,川普针对某一些产品给中国的企业加征关税,这其中,某一些就有着丰富的内涵 ,他不是针对全部,比如农产品,他就不怕竞争,比如,美国没有的产业,他也不加,他针对的主要就是美国当地也有的产业。

也即,这些产业是面临着中国企业强烈的竞争的,才会纳入关税清单。

再比如,有一些国家,他有国企,他都嫌关税太麻烦,就直接不让其他国家的企业进入这个国家经营,直接就设一个垄断地位,都不让你干,哪来的竞争?

历史上,这样的事,多如牛毛。

阿根廷之所以从发达国家变成了穷国,原因不是大众们要求各种管制政策,而是阿根廷的中小企业主们,强烈反对外国商品进入阿根廷,他们要求管制,是他们在敌视所谓的国外资本。

因为国外企业资本实力更强大、管理能力更优秀、经营效率更高,他们干不过,于是他们就制造出一个舆论,产业要是被外国资本掌握,我们就完了。

米莱上任搞的自由开放政策,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就是阿根廷的中小企业主协会的头头。

他用了一套国人耳熟能详的话术:中小企业是就业的主力,他们是市场中最应该保护的群体。

他甚至说:那种要求国家不干预经济,在经济中要搞自由竞争的方法,在历史上都一直失败。这都是老配方了,我们早就经历过了,他导致了更多的失业贫困,并摧毁了自己的民族工业。米莱会让这一切重演。

他在接受采访的最后斩钉截铁地说::“我们愿意与社区和工会的所有部门广泛合作,通过一切手段寻找制止和限制这次毁灭国内工业的方法,这威胁到我们作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命运。”

你再看看欧美的企业对东亚国家的企业的手段,这几十年来,发动过无数次反倾销调查,不管是日本 、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现在的越南,包括印度。有一些人把这个当作是意识形态,哪有这么多意识形态价值观之争,背后都是清晰的竞争利益。

你再查一查这些反倾销调查是谁发动的,一个一个名字都写在新闻里,就是由欧美的企业发动的,这些企业这么关心价值观吗?当然不是。ZIPPO甚至发动过对中国一次性打火机的反倾销制裁,是因为他认为中国人的价值观与他不一致?想什么呢?打击竞争对手才是唯一的企图。

你再想一想,有国企的地方,国企会不会通过权力打击民营企业呢?比如,2018年美国邮政署提议增加亚马逊9%-12%邮政服务,这不是通过权力打击竞争对手以获取国企苟延残喘下去的机会么?

再比如,美国邮政署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快递的管制规定,目的是什么?就是打击亚马逊,你太强大了,不限制一下你,我们怎么活?

甚至川普也加入了这一行动,指责亚马逊造成了美国邮政的亏损。

川普为什么这么干呢?因为美国邮政旗下有68万员工,这就是美国的特权阶层,他们可以每年亏损数十亿美元,却拿着远超美国普通人的薪资,但这么庞大的选票队伍,川普敢得罪么?

某些国营烟草公司,打击电子烟,是为了民众的健康么?你想想吧。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他们认为企业家必定是自由主义主张的支持者,其实这是一个最为常见的误解。

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推动各种贸易管制的法律的主要人群,就是企业主们。

我们先来想一想,阿根廷的农场主们会反对贸易自由化吗?一般不会,为什么,因为阿根廷的自然条件非常好,他们有无比丰富的农业资源,这意味着阿根廷农业在全球都有比较优势。

他们当然希望他们的产品在全球去销售,而政府不要给予任何限制,最好是给补贴,这样他们卖得才更多。

不仅是阿根廷,美国的农场主们,天天都在追着美国政府去和各国政府谈,要各国给美国的农产品降关税,减少管制,允许他们进入各国市场。

这时,反对的人是谁,日本、韩国、台湾等地的农民,韩国的农民曾因为政府批准进口美国牛肉,在大街上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抗争,而日本即使是美国的盟友,也在农产品贸易上寸步不让,因为日本的农业条件和美国差距太远,几乎可以说,如果放开让美国农产品零关税零管制进来,日本大多数的农业经营者必定破产。

韩国最近都有人从中国坐民航飞机带大米回去,因为价格相差四五倍,韩国离中国东北仅有几百公里远,东北大米运到广州才多少钱一斤,为什么韩国大米、蔬菜、肉类涨成天价了?

因为韩国农民们阻止外来农产品进入,他们得保护自己的利益,这种民族产业保护,是保护了所有人吗?当然是大部分人受损,少数人得利。

很多人想不到,阿根廷的立国之本,就叫贸易保护主义。

1816年,阿根廷通过了第一部宪法。在这部宪法中强调国家的独立和自给自足,并为政府实施保护性关税提供了法律基础。这一理念就埋下了一个二百年阿根廷经济灾难的祸根。

阿根廷在建国以后,就出现了两股势力,一股就是农场主势力,另一股就是城市里的工商业主势力。

这两股势力一直在对外贸易上,存在两种意见,简单来说就是农场主要开放市场,而工商业主要闭关锁国。

工商业主要闭关锁国的理由很简单,我干不过英国、美国的企业主,所以,你政府必须阻止他们进入阿根廷市场。

在十八世纪末,阿根廷的工商业主就成功地推动了阿根廷的闭关锁国政策。仅仅由于二十世纪初自由主义者上台了一小段时间,阿根廷才在那时被称为发达国家,但不久后,由于美国开始了全球贸易战,发布了斯霍关税法案,阿根廷的贸易保护主义——小工商业主又一次占据主流舆论,阿根廷就结束了这段所谓发达国家的短暂旅程,从此进入衰退,一去不返。

如果你了解美国的南北战争史,你也会发现,哪里是什么奴隶的解放战争?明明是北方的工业主要求加关税,阻止来自欧洲企业的竞争,而南方的种植园在全球农业市场有比较优势,而反对搞贸易保护主义。

双方最后不可调和,南方要独立,而追求大一统的林肯不让,才有了南北战争。

企业家是利用什么手段推广这种观念的?

最为常见的就是形成企业家组织,比如各种协会。

别看企业小,当他们联合起来组成利益集团,再天天用民族工业来忽悠大众时,大量的普通民众就被这种话术忽悠了。

印度就有强大的中小零售商组织,他们干的事就是阻止外国大超市进入印度,一鲸生,万物死啊。所以沃尔玛现在还在印度开业不了,没有大超市,消费者只能去小零售店买。

最终牺牲的是谁的利益?当然是消费者。

再比如,反对米莱的阿根廷的中小企业协会的会长,说的就是,如果开放,那么多大企业进来,你又不给我们特殊的保护政策,那我们不就是一个死吗?我们哪里干得过这些大企业呀。

还有美国的医生协会,通过操纵医生资格管制,控制外国医生进入美国执业,甚至驱动政府管制外国的处方药进入美国。

这些协会在民主社会,往往是以选票作为威胁来逼迫政客保护他们的不当利益。

香港、日本、台湾的的士司机,就是网约车的反对者,他们都抱团成立了相关组织,用这种组织的力量来胁迫政府。

所以这三地,至今天虽然有一点网约车,但都不属于合法。台湾甚至经历了先开放,然后在行业组织的压力下再封闭的过程。

你是的士司机恐怕你也会基于利益而反对,抢我生意,我不反对吗?

第二种方式就是企业家们直接在网上制造舆论

比如,美团在中国广受指责,认为他佣金高,说他垄断,在网上庞大的舆论中,是谁在牵头在组织呢?

是那些在网络市场中竞争失败的企业在组织的,因为中国餐饮企业数量巨大,无数小业主就跑上去骂美团,就构成了汹涌的舆论。

他们真的是骂美团吗?当然不是,而是在骂另一群在美团中得利、更会做餐饮电商的大企业,他们并非认为美团不好,而是认为美团的机制不利于他们,导致他们干不过大企业。

最好是没有电商,这样,他们周边的客户就只能在他们的门店吃,而不会被品质更好,更廉价的商家把客户抢过去。

什么淘宝不死,中国经济不会好,这种舆论,不也是在商业竞争中落败的无数中小店主们驱动的吗?他们群体巨大,因此能带动网上的节奏。

当然,在电商这个问题上,大部分消费者不上当,电商这么便宜这么有效率,谁还支持你实体店啊。

但在另一个领域,直播带货就不一样了,因为男性用户用得少,不懂直播带货的价值,因此,他们就成为了另一群竞争失败商家带节奏下的枪手。

中国改开史上,反对竞争的声音太多了。

更早前在中国加入世贸时,舆论上天天历数多少中国品牌被外资收购了,多少中国企业被外资打垮了。

就连最近中国政府宣布制造业全面对外开放,一些自媒体的解读是,这个领域的确可以开放了,因为中国足够强了,意思就是如果不强,就应该保护,就应该不让外资过来抢。

这就是经济民族主义思想,其核心推动者,就是这些中小企业主的利益在进行驱动。

第三种,则是大企业主们直接跳出来制造舆论、并向神龙呼吁要求权力出手,打击竞争对手

一些企业主很精明,他会自己直接跳上前台,直接攻击竞争对手,利用一些大众无法理解的复杂逻辑问题,挑动大众、用舆论倒逼政府用权力干掉竞争对手。

美国几次针对大型企业的反垄断调查,背后都有竞争对手的驱动,中国也一样,阿里二选一事件,幕后黑手就是京东。

京东刘强东,亲自发自媒体,控诉阿里垄断,并向法院告状,他控诉二选一反垄断的目的是什么,怕阿里在竞争中击败他嘛。

甚至,马云也一样会在竞争的压力下,口不择言,在公众场合公开批评腾讯在移动通讯工具上搞垄断,还是想利用民粹舆论,利用权力来打击对手,打不过你,就想歪招呗。最可笑的是,阿里旗下的饿了么,主动起诉美团搞二选一搞垄断。

垄断问题,是经济学入门的第一难关,无数经济学家都在这上面犯过错,何况普通民众呢,一挑动,就上当了,成为了企业主们手里随意操纵的枪。

比亚迪的李传福前一段在公开演讲中说石油快用完了,这种传了几十年的反智谣言,他真的信吗?当然不信,他不过是在说,快管制一下燃油车吧,最好用权力打死他们,比如,不断上升尾气排放标准,这样就能让我的电车多卖一点。

毕竟,比亚迪只是新能源车销售量多,但比起燃油车的老大丰田,他还差得远呢?丰田一年得卖一千多万辆车,比起全中国所有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总和还要高得多。

当存在权力时,企业家获取业务、打败竞争对手,都容易走向这条路,就是使用各种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引入神龙,想拿到在市场上拿不到的东西。

在这些企业主眼里,反正大众大多数人是SB,在舆论中总是受人摆布的一群人,不利用他们,太可惜了。

第四种,更为常见,就是收买媒体和知识分子

企业主会通过交易手段收买媒体记者,帮他们多写这方面的稿件来影响大众,甚至一些国企就通过权力系统下令,要求媒体多这么宣传。

企业主们清楚,直接花钱给国会议员,不足以达成管制来自国外竞争的目的,他们还需要制造舆论。

国会议员如果在汹涌的舆论下搞出来的提案,那是顺理成章地通过,不仅不影响议员们的地位,还有助于议员的下次选举,议员又能拿到钱,又获得了声望,这对他来说,叫赢两次。

如果仅仅是拿到政治献金,但公共舆论不支持,议员们很难将企业要求阻断竞争的要求变成政策。

脸书在美国雇佣公关公司策划对Tiktok的舆论攻击,并出钱搞游说要求美国政府搞死TIKTOK。

企业为了达成驱动盲众的目的,他们还得花钱给知识分子阶层,比如各个大学的教授,各领域的知识精英,他们通过赞助这些人的学术经费、出钱请他们演讲等各种利益输送手段,要求这些人为他们说话。

于是,你会看到一大群精英知识分子,跑出来宣扬这种观点:如果外国企业、外国商品来到某国,那么国将不国,所有的人的利益都将被损害。

大部分大众很容易就被这些人给带偏了。

消费者们太容易上当了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二十年前的中国,政府屈服于那些经济民族主义者,要求保护民族产业,禁止外企进入中国来与中国企业竞争,今天的中国,将是一幅什么场景?

那些天天胡说八道的中国自媒体,将阿根廷的衰弱归因于外国资本,要是有外国资本在阿根廷大量投资,阿根廷可能这么穷吗?

中国这几十年来,有几十万家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了一万多亿美元,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也最为关键的力量,这些人是眼瞎了吗?

就是因为对这些所谓保护国内企业的管制法律,阻止了外国企业投资阿根廷,阿根廷成为了南美地区吸收外资最少的国家之一。

如果站在普通阿根廷人的角度,怎么会要求保护中小企业呢,谁便宜我就买谁,保护你,不让别人的产品进来,受损的不是消费者吗?

阿根廷、蒙古、俄罗斯有着大量的便宜牛羊肉,牛肉也就十几块一斤,但是高额的关税阻止他们进来,我们中国的消费者吃一斤牛肉得三四十块钱,你支持保护农产品本地产业的结果是,很多穷人根本吃不起牛肉。

这种贸易保护,侵犯的就是消费者的利益,让一群竞争力不够的企业能活下来,也即,这些人就是米莱眼里的特权阶层 ,这种特权阶层哪都有,他们不一定在政府。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清舆论。

那些在网上骂买办,买外国资本,天天吹民族品牌,要国货当自强,用国货概念吸引消费者的人,真的是普通民众吗?

不,他们不过是这些企业请来的吹鼓手。

他们最终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舆论影响政策,最好加大力度管制外国商品,外国企业,好让他们活得更好,或能活下去。

你如果是一个消费者,会支持保护某一群企业主的利益吗?比如,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最后大米卖到韩国近三十块钱一公斤的价格,猪肉卖到60块钱一斤?如果你支持这种管制外来商品的政策,你就是纯种SB。

不要被民族产业,民族企业这种宏大叙事给欺骗了,不要被人家当枪使,开放市场,让全球所有的产品摆在我面前选,我要哪个就是哪个,这才叫当家作主。

降低关税,引进便宜的牛肉不好吗?把牛肉的价格打到十几块,不能让你的孩子营养更全面吗?农产口关税伤害的是谁?不是你家孩子吗?

你作为父母 ,怎么会以被这些垃圾企业家忽悠,最后牺牲自家孩子的营养和健康,提高外来产品的关税,来扶持所谓的民族工业呢?你不觉得你是个大冤种吗?

比如,你不支持奶粉零关税吗?奶粉零关税,能不能让更多的中国孩子吃上更好的奶粉,长得更健康?我直接了当地说,不支持的都是大SB,连什么是自己的利益都不知道了。

那些没有效率不能赢得市场的企业,就是管理不行、效率不高的企业,该淘汰淘汰,产品是谁生产的,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便宜好用。

牺牲自己的消费利益,来保护这些垃圾企业主的利益,这是疯了吗?这样的SB,谁会当呢?当消费者认知到自己的利益所在时,必然会支持一个自由开放、零关税、零管制的世界。

无比支持市场经济的人,总是被认为是资本的走狗,因为市场经济中有一个现象,那就是总是只有少数的企业家能够成为巨富。

而对于不少想要均贫富的人来说,我们这些天天喊着要更彻底的市场化的人,就成为了他们眼里的资本家走狗。

自由主义者也经常为企业家们辩护,比如,只要没有行政牌照,是市场上的自由契约和交易,那就不存在垄断。

这种经常性的辩护,也给了不少人资本家走狗的印象。

但是,自由主义者,绝不是站在企业家的立场,这是彻底的误解,真正的自由主义者也有立场,那就是消费者。

这个世界上,企业家不仅仅是生产的组织者、财富的创造者,他们也经常是管制的发动者。

企业家们通过政治打击竞争对手,推动各种管制政策,这是这个世界的常态,他们的身份本身,并不代表着自由和市场。

欧美的大企业向政府游说,要求他们管制他国的企业进口,以减少他们在国内的竞争对手,这是在欧美国家持续了一百多年的现象。

因为管制,会给他们的竞争对手戴上镣铐,会让大企业的地位更加稳定。

比如知识产权的全球管制,那一定是压制小企业的,大企业们推动了美国将知识产权的管制向全球扩散。

印度的仿制药肯定是损害了美国大药企的利益的,他们当然希望研发一次就可以吃几十年的高利润。

中国的很多管制,也是源于企业的推动。

国企当然害怕竞争,所以有进入壁垒,他们还要求要有信贷特权,还要求各种关税管制,以避免竞争。

中国的民营大企业,也一样有这样的动力。管制越多,越有利于大企业的发展,因此,他们会打着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支持政府出台更多的管制手段,抬高中小企业和他们竞争的门槛。

比亚迪的王传福积极宣传资源枯竭论,不过是希望政府管制燃油车更多一点,更有利于他当下的电车的市场发展。

政府管制,并不源于各种理论,大部分时候,源于人们在利益受损的驱动下的行动。

美团之所以饱受攻击,因为很多没有进入美团、或在美团上卖得不好的餐饮企业们对美团不满,因为经营外卖更好的商家,抢了他们的生意。

电商、直播广受攻击,也是无数实体店商家在竞争不过后发出的舆论批评,他们攻击的背后,是希望政府管制电商,让他们落后的商业也能存活下来。

美国早期也有幼稚工业保护论,和中国的民族工业保护论差不多,都是那些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不足的企业们,他们通过制造舆论、游说政府,以管制外国企业的方式来维系他们的生存。

中美贸易战的本质也在于此,美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正在降低,因此,管制中国的企业和提升中国产品的关税,就是他们打击竞争对手的方法。

美国华尔街、中国的证券从业人员,长期以来都在呼吁政府放水,因为他们往往是货币洪水的受益者,通过先拿到钱的方式,他们可以剥夺其他后拿到钱人的收入。

利益驱动,特别是经济利益驱动,才是这个世界上人们大多数行动的动因。

所有的供给者、生产者之间都存在竞争。劳工与劳工竞争,所以美国劳工主张阻止老墨进入美国。企业和企业在竞争,因此,他们各自通过政治手段打击竞争对手。

自由主义者,是不可能站在一个具体的生产者利益的立场的,因为,并非所有的生产者基于利益的行动都是正当的。

自由主义者的立场,只能是消费者。

消费者是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的身份,是人都要消费。市场经济带来的最大好处,不是富人变得更富了,而是消费者可以买到更加便宜的商品了。

这才是自由主义者支持市场经济的最根本的利益动机,他不仅与每一个自由主义者个人利益息息相关,他也代表着世界上所有人的长期利益。

消费者才是市场经济的主角,而不是企业家。

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用手中的钞票投票,他们选择谁才是最优秀的企业家,他们必然会反对任何管制,管制只能让供给减少价格升高,这违背了世界上每一个消费者的利益。

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才是帝王,企业家不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就必须被淘汰市场,无需政府强制,仅仅通过钞票投票,消费者就能主宰企业家的命运,或成功、或破产。

只在站在这一立场,就能清晰地判断,那些管制政策从长远来说,都是对消费者不利的。

他们不过是满足少数生产者的特权利益。

美国汽车工人大罢工,满足的不过是三大汽车厂工人的利益,但绝对在侵犯消费者的利益。

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权,不过是服务于那些拥有和买下无数专利权阻止小企业向他们发起竞争的大企业的利益。

医疗各种管制,不过是满足了医疗从业者管制外部竞争的利益。

而这些都是对消费者不利的,因为他在阻碍消费者获得更好、更便宜的产品。

是消费者需要市场经济,是消费者需要保护企业家产权,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的投资,不断地扩大生产,最终让所有的消费品越来越便宜。

今天一个普通中国人,他的物质享受的丰裕程度,已经超过了绝大部分的古代帝王将相。只要市场经济在发展,今天的奢侈品,就是明天的日用品。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大部分地主,只有过年时才吃白米饭,但今天中国一个农民工一天的收入,就可以买一百多斤大米。

在激烈竞争的行业,比如快递行业,几大快递公司都进入亏损状态,谁能成为赢家不知道,但是,一个商品从几千公里外运到你家,最低只要几块钱,所有中国的消费者都受益了。

因此,自由主义者,不是资本家的走狗,而是消费者的走狗。

而消费者是不分国界的,是不论职业阶层的,因此,自由主义者才是代表着所有人最长远利益的那一群人。

相反,那些天天站在工人、企业、行业利益等职业身份呼吁各种管制的人,他们是自由主义者的敌人,也是全球每一个消费者的敌人。

要警惕!从沙文主义走向经济民族主义

据红星新闻报道,海南广播电台发表了一个声明:

针对我台主持人肖程皓在其个人自媒体账号上发布不当言论一事,我台正组织核查,在此期间,暂停止其工作。

原因是,肖程皓在日本发生强震后,在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上打出“报应来了?

对中国舆论了解的朋友大概可以猜到舆论的反应是什么了,大把的网友为其辩护,认为他这么表达没有什么问题。

此次日本地震,中国网友的反应,也在日本引发不小的反应。但是,此类事件,在中日民间其实是一个长期反复出现的事件。当中日关系不断被各种神社问题、钓鱼岛问题影响时,民间舆论往往就会激化。

我倒不是特别担心这样的舆论,因为这些舆论的驱动,往往来源于一些特殊事件,比如这一次的情绪,主要来源于对核污染水排放问题。

其实几年前,中日民间也有过非常温馨的场景,那就是在疫情的头几个月。一位日本姑娘在街头为中国民众募捐,其背后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标语,感动了无数人。

而大批从日本紧急飞过来的援助,让中国网民们在网上一片感谢声音,不仅如此,几个月后,在日本遭遇疫情时,各地政府为日本援助大批物资,也得到了中国网民们的肯定。

可见,中日民间的情绪,他并不是一个恒常的,而是反复的,被不同的事件驱动的。

但是,这种情绪,依然是一种极度危险的信号,他在一定时候,会产生非常大的危害,因此,此文要谈的几种“爱国主义”情绪的区分,以及背后会带来的真正问题所在。

第一种:沙文主义

民族主义与沙文主义,完全不是一回事。

那些“厉害了我的国”的宣传,不是民族主义,他只是沙文主义,他只是一种类似于个人自恋的东西。很多人也很喜欢吹牛说自己有多牛逼。

这种言语风格转化到家乡、国家、民族上,他就变成了沙文主义,也就是骄傲自大,认为自己国家、家乡最牛,其他国家都不行,要不这里天天枪杀,要不那里一片混乱,哪都不如中国好。

这种沙文主义,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找到,都在夸赞这个国家的祖先们有多牛,诞生过多少耀眼的名人,甚至哪个东西是发源于自己国家的,某国的军队武器全球领先,发展多快,都认为是一种荣光。

你可以称之为爱国主义或沙文主义,固然这些语言表达谈不上是什么好东西,但他构成的实质破坏力是有限的。

一场充满爱国热情和沙文主义情绪的演讲听完后,人们会充满骄傲和自信,但是听完了,大家就回家睡觉,而不是准备上战场,它不会带来什么灾难性的后果。

甚至有些带有历史仇恨的爱国情绪,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比如痛恨历史上发生过战争的敌对国家,这在中日韩都是一种常见的情绪。

但是,日本电器曾经成为中国人的最爱,日本汽车至今也在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日本人也有这种情绪,但是一样欢迎中国游客来,一样大量购买中国产的商品。

人们并不会因为这种情绪,就拒绝贸易。

不管如何,这些都是历史。固然,日本政府对于过往历史的态度,让中国人很是不爽,他没有象当年的德国政府一样,进行更为彻底的反思,这让中国普通民众很是不爽。但,人们不忘历史,并不代表着不往前看。

尽管曾经爆发过一些U形锁事件,但此类事件只是个例,大部分普通人,依然遵循着经济利益,不会对来自日本的产品另眼相待。

从官方到民间,也都欢迎日本企业来投资中国。日本佳能在离开中国时,体面地给老员工们一份不错的离职金,赢得了民间广泛的赞誉。

应该说,大部分中国人,他们的情感,只是一种沙文主义情绪,看不得外面人说家乡不好,这种情绪甚至与集体主义的关系都不大。

而对历史问题的情绪,我个人认为日本右翼政客的责任更大,毕竟全球范围内,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地方供奉二战战犯,更不要说政府首脑年年祭拜了,这几乎是一种反社会反文明的举动。

我并不认为中国民众在这个问题上的反应,有什么大的问题。

也因此,过往这四十年来,尽管中国民间的这种情绪很强大,但由于其是正常的反应,他并没有构成什么实际性的伤害。

更严重一点的是另一种,那就叫民族主义。

第二种: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区别于沙文主义,他是一种个人身份认同被集体化的一种思想。他的显著特点,就是仇恨。

仇恨另一民族,才能形成本民族的凝聚力,这是民族国家形成的根本性原因。中国不是民族主义最为强大的地方,最为强大的地方是在民族主义的发源地,那就是欧洲。

现在正在爆发的俄乌战争,其本质,是一场民族主义观念下导致的战争。巴以冲突的本质,也是民族主义战争,是阿拉伯民族与犹太民族数十年来的战争中的一部分。

在中国的周边,有数个的民族主义情绪爆棚的地区,比如越南,蒙古,朝鲜、韩国,这些地区基本上以是单一民族为特点。

虽然民族主义的传播依然与历史仇恨相关,但这种观念的塑造都服务于这一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机制。

中国的反日情绪中,当然也有部分人就是民族主义,也即,那些天天要核平日本岛,要抵制日货的U型锁们,但他并非主流。

而在蒙古国,历史仇恨成为了主流意识形态,并以此驱动了无数反华的经济政策和政治隔离。

由于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帝国形态,民族问题反而会被弱化,更多的会集中在另一种意识形态中,那就是爱国主义。

第三种: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区别于民族主义,他并不以个人的民族身份为特点,而是以一个大的国家共同体身份认同作为基础。

沙文主义与爱国主义是有区别的,大部分人仅仅是沙文主义,爱国主义是强调家国一体,比如川普说的让美国再次伟大。

美国再次伟大,与具体的美国人有什么关系?这中间的逻辑链条,就是家国一体。

美国伟大了,就是美国人活得更好了。所以川普的政治聚会往往以高喊USA口号作为结束。美国一样是一个帝国形态,他并不区分不同的人种和民族,而是以美国人这种身份认同为基础。

民族主义以民族身份为标志,在欧洲制造了大量的灾难,比如南斯拉夫的解体,旗下不同民族全部反目成仇,甚至相互大屠杀。

一般意义上的爱国主义,仅仅是一种沙文主义,是一种人们本能的爱家乡的情绪,但真正带来杀伤力的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思维的混乱上。

爱国主义最大的麻烦是将人的思维从具体的个人,变成了集体主义思考的错误模式。比如,他们将乌克兰和俄罗斯比作是两个人打架,却忘记了,其实政客集团与普通民众完全是不同的两个利益集团。

这种错误的思维,容易引发观点上的混乱。比如,一些人将川普发动的贸易战,比作是两个人之间的交易纠纷,但政府与普通民众完全是两回事,川普发动的贸易战,根本不是两国政府之间的争斗,而是美国政府对中国民众和美国民众进行的贸易管制。

同理,中国的一些对外商的管制、对商品的关税,也是对外国商人和中国商人之间交易的管制。

这种混乱的思维模式,主要来源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维。

沙文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其实伤害都有限,真正带来致命性的、大规模伤害的,其实是下面这一种。

第四种:经济民族主义

不管是沙文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大部分人并不会将他作为生活中所有行动的指南,也很少有人长期生活在仇恨之中。

即使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中的情绪表达,你也不要太当真,只不过是一些好事者在网上标新立异、吸引眼球的手段。

人们的语言并不总是与自己的行动保持一致,因为言论往往不需要代价,而行动则代表一个人真实的偏好,真实的利益倾向。

中国与日本民间的互喷,来由已久,时不时就爆发一场,甚至双方民众相互讨厌,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两国民众之间庞大的贸易投资、大量的相互观光的人口,甚至还有大量的相互移民。

这些事实都在说明一点,那些情绪,并没有变成真实的行动。真实的行动比这些言论可怕得多。

二战时的德国武力全开,向全欧洲各国发动战争,是因为他们认为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所以应该奴役其他人?当然不是。

是因为他们认为德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所以要侵略其他国家吗?当然也不是。

真正驱动他们发动战争的,并非这种观念 ,而是认为搞侵略性的民族主义战争,最有利于他们自己的利益,而这就是经济民族主义。

在经济民族主义的视角下,德国人认为搞侵略性的民族主义是促进自己利益的唯一王道,才会有无数的德国人狂热地支持希特勒。

谁都知道战争有风险,有代价,只有更为真实的利益驱动——经济利益,才会推动这种战争出现,而上述的其他观念都不会导致战争。

经济民族主义的具体表现在于,政府的政策往往以损害外国人为代价,来促进本国公民或本国公民中某些集团的福利。

大量的外国商品被排除在本国市场之外,或只有在交纳高额进口关税之后才获准输入。

外国劳动力被禁止在本国劳动力市场上竞争。

外国资本非常容易遭受没收。

与大多数人认知的不一样,经济民族主义来源于内政,而不是国民的各种仇恨外国的情绪。

一个国家的政策往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外交与内政政策密切联系并互相适应。

对内部经济过多的干预,必然导致国内的企业的竞争力降低,而为了保护国内的企业竞争力,政府不得不继而推动国际干预,管制外国的商品和企业。

国内不自由的交易,必然会催生出针对外部的贸易保护主义。而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结果,就是将本国进一步推向经济孤立,破坏原本建立的国际分工,从而带来地缘政治的风险。

而经济孤立只能带来严加严重的经济灾难,因为在一个全球分工合作的环境下,阻断贸易,只能让国内的生产能力进一步下降。

这时,战争就成为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因为他可以解除经济孤立,获得他们想得到外部生产资料,让每一个企业都得到利益,也让每一个企业中的劳工认为是有利可图。

越是军力强大的国家,越有可能发动战争。德国的希特勒统治集团自恃是欧洲大国之一,有强大的武力,他们发动战争的目标,并不是要杀死犹太人,杀死犹太人只是利用欧洲长期以来的反犹情绪,其真实的目的,是要获得各国的油田、生产资源,各种原材料。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时,他向日本国民宣传的依然是经济利益,可以拿到大把的肥沃土地,可以拥有东北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移民两千万去澳大利亚,让所有日本人的生活变得更好。

正是这些具体的经济利益,才能让无数人,支持管制,才构成了经济民族主义,对于大国来说,最终,他的唯一结果,就是战争。

这个时候,那些沙文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会成为一种表象,让人们误以为战争是由这些不是很清晰的利益驱动的,实际上,能够导致巨大灾难的,依然是经济利益对每一个个体的驱动。

即使是现在的俄乌战争,民族主义战争也只是表象,其背后依然对应着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油汽利益争夺、乌东工业区与俄罗斯工业的紧密关系,克里米亚带来的黑海出海口等等具体的经济利益。

破除经济民族主义的灾难,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完全的自由贸易。

如果法律、政府和法庭对待本国和外国人一样公平,每个人都能随便在喜欢的地方生活和工作,劳动、资本和商品能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不被搞管理或征税,那么,个体公民就根本不用关心自己国家大小和政治边界在哪。

没人会指望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对自己有好处。

战争又不能让每一个人赚钱,有什么意义呢?

但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一个经济民族主义盛行的年代,世界上很多政府都奉行这种政策,损害外国人,来促进自己国民或某些集团的利益。比如印度,不让沃尔玛进入印度市场,打击小米等外国企业,提高对中国某些产品的关税,这背后的思维,就是要保护印度的中小企业。

印度盛行的就是经济民族主义。

中国真正危险的舆论,不是这些一时事件中的情绪,而是那些仇恨外资、要杀掉买办,要区别对待外国人,要用管制阻止外国企业和外国人与中国企业进行正常竞争的思想。

这种思想在中国,并不少见,并且呈现越来越强大的声音,买办一词近年来在中国互联网舆论中的流传,即是这种思维的结果。

真正应该警惕的,是经济民族主义,这是二十世纪以来最为危险、导致最多灾难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