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平等主义的结果就是向最烂看齐,损害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本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社民主义、平等主义的产物,它的结果就是向最烂看齐,以那些小儿科式的杂耍代替严格的知识训练,或者以学校和老师的主观评判代替客观的科学素养。它教会孩子们投机取巧,给予教育当局更大权力,降低整体教育水平,让低智、平庸和散漫成为被鼓励的对象。
任何认为不通过严苛训练就可以掌握知识和思维方法,并可以达成成功目标的观点,都是乌托邦,都是社会主义的精神产儿。
托马斯·索维尔描写了美国著名的黑人精英高中邓巴中学的衰落之路。它本来以严格的教学和精英培养模式而闻名,学校有完全的招生自主权,通过考试制度直接将那些不适合严格训练的学生筛选出局。在严苛的教育训练下,这所学校培养出了美国第一位黑人女博士、黑人将军等精英人才,创造了黑人办学的奇迹。
然而,随着1960年代所谓“平权运动”的展开,学校的产权被公有化,被剥夺了自主招生和甄别筛选的权利,大量并不符合招生条件的劣质学生被安插进了这所学校,一切都从最烂的标准去要求,学校再也没有了精英教育的“自然权威”,而是滑向了平等主义的泥潭之中,这所学校由此湮没无闻。
美国现在的学校里,正在发生一场又一场的“文化大革命”,DEI运动风起云涌,教授不敢对那些少数族裔和LGBT成员进行严格的学术评价,否则就是“歧视”,政治正确标准代替了学术标准,似乎一个学生最重要的不是他的成绩,而是他的肤色和性取向,这也是所谓素质教育、多元化、“以人为本”的结果。它放弃了评价教育的最根本指标,那就是训练和培养有知识学问的人才,把学校这个教育机构变成了一个政治修罗场。
阿尔伯特·诺克指出:真正具备“可教育性”的群体本就有限,一些课程也仅适用于小部分人。然而推行全民教育的理念,将大批并不具备教育潜力的青年强行送入学校,学校自然不得不转向编织篮子、驾驶培训等职业培训,而非真正的素质教育。诺克清醒认识到,强制入学制度与“高中毕业、大学升学”的新式神话,正在摧毁大多数年轻人的人生轨迹——迫使他们从事不适合且厌恶的工作,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摧毁了教育体系本身。
除过米塞斯所称的“天才”,即在劳动本身中得到心里满足的人之外,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学习,本来就是长期、枯燥、需要严格自律精神、克服劳动负效用、违背天性的事情。否认这一点,是放荡的、虚无的、朋克主义的。
我们社会应当回归常识,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而不是期望所谓的素质教育和快乐教育,就能培养出一流人才。认为美国是素质教育和快乐教育,是天大的误解,它展现了其教育中最差的一面,真正引领美国社会前进的人才,从来都是精英教育的结果。
主流媒体已经被社民主义意识形态彻底占领,凡是西方的东西他们就认为是正确的,都要全盘学过来。家长们基于朴素逻辑和常识做出的决策,显然比这些书斋里的知识分子眼镜侠靠谱多了。
不要损害对经济进步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