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莱,这一次败了!复盘米莱的错误

米莱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选举失败了,庇隆主义者占据了上风。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米莱认知错了。

他事先将这场地区选举,认定为中期选举的信号标,并认为有信心获胜。结果,惨败。

随之而来的全国中期选举,米莱有可能会遭遇沉重打击。

选举结果公布后,阿根廷股汇债三杀,随着米莱政治前途的不确定,投资者们也选择了用脚投票。

我一直认为,米莱不应该从政,他依然应该站在电视里,街头上,网络上,继续宣传正确的经济学,改变民众的观念足以,而不需要成为一名政客。

但他依然选择成为了一名政客,当上了阿根廷总统。

当就当吧,但他这两年的总统生涯,并不怎么奥。

因为,他选前承诺的很多政见,根本就没有做。比如,废除中央银行,比如,彻底废除关税等阻碍自由贸易的手段。

要知道,他是高票当选的,这些手段是在他的职权范围之内的,比起要修改一众管制法律,废除中央银行和取消关税,甚至不需要任何国会授权,只需要让中央银行的职员们全部回家呆着、直接将关税取消就可以。

但是,米莱上台后,热衷于与中右翼妥协,甚至还试图与地方上的左翼妥协、和解。这些选前承诺都扔在了一边。

这两年,我对他有赞扬,因为不管如何,他依然是全球最具备有经济理性的政治人物,但以奥派的标准,我也对他有多次批评。

在我批评米莱的文章下面,往往有一群人会说,你太理想主义了,你没有考虑政治现实,饭要一口一口吃。

这次米莱的失败,有其个人因素,比如腐败传闻,但是我认为是次要的,最重要的依然是米莱过于中庸,不够激进。

一个政客,当他无法在国会,也即精英群体中获得足够多的支持时,他需要的肯定是要诉诸于普遍的民众,而要让普遍的民众形成支持的力量,只有迅速改变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看到希望,眼中有光,才能形成稳定的支持力量。

我看到米莱什么都做了一点,但都不彻底。

关税降了吗?降了,从原来的百分之三十几,降到了百分之二十几、百分之十几,这样的关税,依然在全球范围内都是超高的,中国的平均关税,仅有7%左右。

各种福利砍了么,砍了一点,减少了一些政府补贴、但免费教育、社会保险制度,依然存在。

通货膨胀的问题解决了吗?控制了,但前提依然是在国际上贷了大量的美元来补充政府资金,中央银行并未废除,米莱还是积极通过中央银行在干预比索与美元之间的汇率。

这样干的结果是什么?

我还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米莱拯救了阿根廷,因为若是按米莱之前的政客的玩法持续下去,阿根廷将迅速陷入恶性通货膨胀,因为在米莱上台前,政府的开支还在疯狂地上涨,毫无收敛的迹象。

但是,我的结论,并非是阿根廷民众的共识。

因为这种潜在、那种疯狂支出下的恶性通货膨胀,只有具备有相当的经济学知识的人,才能判断出来。

认为米莱拯救了阿根廷的人,需要拿米莱的执政与另一个庇隆主义者想象中的执政进行比较,才能得出这个结论。

而现实中,大部分人是经验主义者,他们根本不具备这种想象建构的思维方式,他们只从经济体感中来观察。

因此,米莱这时他夸赞自己政绩的方式是,如果没有我,阿根廷将更糟。

但是,这无法说服大众。

现实中的民众,需要的是米莱说,因为有了我,所以阿根廷变好了。

而这,需要的是米莱按照经济学的理论,执行一些彻底的自由主义政策,这些政策,尽管会对某一部分既得利益者带来伤害 ,但马上会带来大量的拥趸和支持者。

比如,彻底的自由主义贸易政策。

将进出口关税全面降成零,将附着在国界上对外国商品、外国旅游者、跨国服务业上的管制彻底取消。

这将迅速带来庞大的支持者。

我在一年多前,就专门调查了阿根廷的物价,发现阿根廷人不仅收入低,他们的物价还是中国的两到三倍。

就连一些电子产品,比如笔记本都差不多是中国价格的两倍以上。

作为一个奥派,当然应该知道,民众们最重要的利益是消费者利益,消费者主权是市场经济的最重要的原则,而只要阿根廷把国门打开,去除这些管制,阿根廷人马上可以按中国拼多多上的物价购买商品,因为跨国海运的成本极低。

这马上就会赢得大量的阿根廷民众的支持,因为在有限收入的前提下,物价迅速下降,就有强烈的获得感,生活情况迅速改善。

但是米莱没有这么做,上台两年了,尽管降了几次关税,阿根廷依然在全世界是一个高关税国家。

2025年5月20日,阿根廷官方公报发布第333/2025号法令,全面取消手机进口关税,同时降低手机、电视、空调等电子产品消费税。具体内容如下:(1)取消手机进口关税的措施将分两步实施:一是自2025年5月21日起,手机进口关税的税率从16%降至8%;二是自2026年1月15日起,全面取消手机进口关税,游戏机进口关税的税率从35%降至20%;(2)在2025年5月21日至2038年12月31日期间,进口手机、电视和空调的消费税税率从19%降至9.5%;(3)在火地岛(阿根廷免税区)生产手机、电视、空调等电子产品的消费税从9.5%降至零。

同时,对农产品出口进行减税,此次减税覆盖大豆、玉米等主要农产品,其中大豆出口税从 33% 降至 26%,玉米从 12% 降至 9.5%。

你看看,直到2026年,才出现手机这么一个产品的零关税。甚至本国出口大豆还要征收22%的超高关税,这不是经济自杀吗?

阿根廷现在平均关税率依然在22%左右,再叠加上21%的增值税,这么高的税率,远远高于东亚所有国家。

这么一个对外进口有着超高税率下的国家,是一个奥派掌控下的国家吗?不太像啊!

激进的政策,才能迅速带来全体消费者福祉的改善,才能迅速建立庞大的支持者,但米莱以财政平衡为目标,认为必须要征收进出口税收,不仅没有实施彻底的开放政策,反而是先加税,然后再慢慢减税。

但即使财政不够、需要处理前任政府的负债,也不应该用国际贸易中的关税来处理,而是应该征收国内税,因为关税这种东西,不仅是对收入的剥夺,还是对外贸易的阻碍。

从政治角度上说,他没有能让阿根廷的消费者马上获得福祉,这等于是消灭了大量的潜在的政治盟友,才有了中期选举中支持者不够的现象。

他没有做到让大多数的百姓有感,让阿根廷人感觉到眼中有光。

中央银行也是如此。

作为一个政府首脑,要废除中央银行,只需要停止这个机构的运作,将中央银行的官僚回家即可,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米莱没有做到。

如果彻底废除中央银行,阿根廷的通胀下降的速度会远超当前的速度,经济秩序的恢复,也将更快。

米莱不需要全面开火,不需要各个领域的政策都搞一点,但都不彻底。

比如,阿根廷的国企,根本不需要处理,不给钱、不给垄断地位就可以了,让他自生自灭就行了,这时国企职工就难以成为政治上的阻力。

反而是要在某些决定性的领域,比如对外开放的自由度上,要彻底一点,要激进一点。

激进并不是坏事,正确的逻辑贯彻到底,根本不是问题。

关税是零,就一定比关税是1%,对于繁荣来说更优。这是逻辑颠仆不灭的真理。

我同时认为,米莱作为一个奥派经济学家,他的学术水平还是不太够,他没有认知到,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对外开放程度是一国经济发展、民众福祉决定性的要素。

只要对外开放,那么消费者可以用全球最低价购买产品。企业可以用全球最低价购买原料,哪怕这时长久预期没有建立,短期资本也将大量涌入阿根廷。

同时,阿根廷还将迎来大量的旅游消费者。中国人去阿根廷南极旅游的团体游价格往往在十万左右,这么高的价格,其实是航空管制、签证管制,旅游业管制、劳动力管制等一系列管制的后果。

我还怀疑,他未能将对外开放当作政策的重点,搞不好是本人对全球化市场的理解不够。

他更没有意识到,东亚各制造业国家,都存在着汇率被人为压低的现实,也即,自由贸易能让阿根廷人马上获得汇率上的优势,得到被东亚制造业国家的生产者的补贴。

比如香港人只要来到深圳,马上可以享受到汇率差。阿根廷退休人员天天在闹事,最低退休金大概四百美元左右,但由于物价高,这笔钱在阿根廷吃饭都有困难,但如果在全球采购,马上可以获得很好的生活质量。

我认为,这是米莱对国际贸易、汇率问题这些问题的学术不精导致。

用开放倒逼国内改革,才是正确的起手式,这也是东亚各国国内市场化改革的普遍方式。

米莱本人对奥派知识当然有学习,但是,对于全世界各国的市场化改革的研究,可能太少了。

现在米莱依然还有机会,他需要的不是努力去和中间派结盟,搞一些中庸的政策,讨好某一些中间的政治精英或民众,而是要用经济利益、用看得见的发展和繁荣,影响更多的大众。

阿根廷的改革,比起东亚国家的改革更为困难,因为阿根廷身处南美大陆的最南端,整个南美洲都被庇隆主义所影响,这一地区的跨国分工合作极不发达,东亚地区则具备有更好区域优势。

因此,阿根廷要吸引投资,比起越南是更为困难的。如果没有更加激进的自由主义政策出台,是无法做到吸引大量投资的。

米莱应该放下政治联合的幻想,而是要集中在一两个核心领域,必然是对外开放领域,全面推进彻底的自由化政策,只有这样,才能迅速让阿根廷人建立一个更加良好的预期,马上感受到自由化政策带来的福祉增加。

如若还是搞中庸,搞妥协,那搞不好这一股自由市场之火,会以高调起步,但却以失败告终,最终沦为口号,沦为笑料。

一个执政了两年的奥派,连国际上的单边自由贸易都没有做到,还是一个高关税、高管制国家,这能说得过去么?

甚至我会问一句,还配叫奥派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