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先验与经验之争

时空的先验与经验之争

休谟与康德的对话 第1场

时空的先验性与经验性之争

1

休谟:“一切知识开始于经验,但并非都来源于经验”,你的这句话,很容易让人疑惑,你是否可以将**“开始于”与“来源于”**之间的微妙区别阐述出来呢?

**康德:**尊敬的先生,我的理论实际上深受你的经验怀疑论的启发,我接受你的大部分,不过我认为我们不能把一切都置之于怀疑与不可知之中,我们的认识与知识里,依然有一些确定无疑的东西,这些东西就藏在我们的“经验知识”里,我们可以从“经验知识”里发现这些不能再被怀疑、反而作为我们认识基础的东西。

**休谟:**确定无疑的东西就藏在我们的“经验知识”里?既然是“经验知识”,如何又会在经验知识中蕴藏有确定无疑的知识呢?这种说法很奇怪,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

**康德:**先生,让我慢慢为你解释我的理论。

“一切知识开始于经验,但并非都来源于经验。”

所谓“开始于经验”,就是从时间上来说,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没有经验发生在先,一切知识就形成不了。我想这一点,你是认同的,这也是你的理论告诉我的。

那所谓“来源于经验”呢,就是从逻辑上来说,一旦我们对经验知识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在同一个经验知识里面,包含有不同的成分,这些成分来自于不同的地方,一部分是来自于先天的/验前的(aprori),一部分是来自于后天的/验后的(posteriori),我们可以称之为,一部分是先天的(aprori)成分/知识/判断,一部分是经验性的(emprsch)成分/知识/判断。

这种“经验性的”成分,约等于你所说的那些知觉、印象等材料,是一种纯经验感觉材料。这种先天的成分,则是这些纯经验感觉材料得以成为经验知识的形式/框架/结构/条件,如果没有这种先天的形式/框架/条件,杂多的纯经验感觉材料就无法变得有秩序,无法形成经验知识,就是一团混沌而已,因此,我们说,这种先天形式/框架在逻辑上先于经验性的东西,是经验得以可能的前提条件。我们从经验中发现的这些关于先天成分的知识,就是先天知识。

既然我们的“知识”由不同的成分构成,其中一部分来自于先天的形式/框架,先天知识作为经验知识里面的要素之一,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一切知识…并非都来源于经验”。

那这些先天知识从何而来呢,是如何可能的呢,具有什么特点呢,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又是如何运用于经验之中的呢?

当我们对先天知识本身展开研究,探究这些先天知识得以成为知识的条件,就会发现,一些先天的知识可以并不直接应用于经验,而一些使先天的知识得以知识的条件则必须运用于经验之中——我把这种探讨先天知识如何运用于经验之上的知识,称作先验的(transzendental)知识。“先验知识”也是“先天知识”,不过范围小于“先天知识”,先验的(transzendental)知识就是那些关于“必须应用于经验之中”的先天成分的知识

先验的(transzendental)在逻辑上也先于经验,但却必须应用于经验之中,这意味着,“先验的”总是涉及后天经验的对象,我之前说,经验里面有来自于先天的(aprori)成分,就是因为有一些先天成分必须涉入后天经验的对象,比如时间和空间,我在“先验感性论”里对此做了详细论述,我把时间和空间称为“先天的感性形式”。

**休谟:我对你把时间与空间视为主观的、感性形式的,非常赞同,你很好地驳斥了牛顿的“客观”时间观,牛顿的“客观”时间观,隐含着唯物主义的前提。不过,我很奇怪你为什么要加上一个“先天的(a prori)”**前缀,我至今对这个语词的所指表示怀疑,不知道这个语词到底在讲什么。

你把知识的成分区分为了两种,一种是经验性的成分,一种是先天的成分。对于经验性的成分,我们之间应该是毫无分歧的,那么这些先天的成分到底从何而来呢,为什么知识里还有不来源于经验性的成分呢,如果说经验知识的形成需要相应的形式条件,那么这些形式条件为何不是经验性的而是先天性的呢。亲爱的先生,你刚才说到“时间与空间”就是这样的先天成分,你期待你能够对此做出进一步说明,因为在我看来,“时间与空间”也是经验性的。

*2*

**康德:**尊敬的先生,为了减少我们的分歧,我将用一连串修饰语来描述“时间与空间”,然后您看哪一些修饰语是您认同的,哪一些是您认为需要剔除的。这句话是这样的:

“时间与空间是认知主体的主观的、先天的、直观的、表象的、感性的形式。”

**休谟:虽然我们对很多概念的理解会有差异,不过除了“先天的”一词,我认为其它修辞词,我们都可以通过调整概念的涵义来达到一致,“先天的”一词则不同,我总感觉自己无法把握得住这个词语所指,此外,我对这里的“形式”一词也持谨慎态度,因为我认为,“时间与空间”不仅仅一种感性直观“形式”,也是具有形式的感性直观“内容”,“时间与空间”是形式与内容具在的经验现象本身所表象的、所构造的,而不仅仅作为感觉经验得以可能的所谓先天形式/条件。**好了,我还是先听你阐述完,再发表我的看法。

**康德:**这样看,我们之间关于时空的限定性、解释性定义,除了“先天的”这个限定,其它的基本上一致。我们的分歧是如此之小,又是如此的重要。在谈论我们的分歧之前,我先把我们的基本共同点阐述一下。

分歧点:时间与空间是先天的。(a prori)

共同点:时间与空间是“我们”主观的、直观的、感性的形式。

我们知道,牛顿的时空观,是把时空当成“客观”、“机械”之物,用我的术语来说,牛顿的“时空”仿佛就是物自体/自在物,或者物自体/自在物的属性,时间就像一条无限的长河,空间就像一个包罗万物的箱子,时间与空间都是外在于认识主体的,认识主体跟万事万物一样,处于时间与空间之中。在这样的时空里,时间是客观的、均匀的、独立的、统一的、不可逆的。如果我们相信这种时间观,那必然会走向唯物主义,用新近的术语来说叫实在主义。尽管新近科学的发展,比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等,已经从自然科学角度推翻了牛顿时间观的很多“特性”,可是,“时空独立于认识主体或独立于主观性”,依然是人们普遍认可的观点。

对此,我们俩都采取了反对态度,我们都认为时空是“主观的”,而再进一步而言,即使我们在表象(vorstellung)中感觉时间具有客观性与独立性,我也认为这种表象的“客观性与独立性”奠基于更基础的主观性之上

说时空是“主观的”,乃是说时空是“我们”主观的认识能力、认识形式,固有的知识形式,我们的经验感觉,知觉与印象,正是通过这种认识能力-形式而被感受到,我们运用这种认识形式去把握经验材料,经验材料因而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特点。

说时空是“直观”(anschauung)的形式,乃是说不是通过**“概念分析”去获得,也不是通过“归纳综合”去获得,而是“与对象直接发生关系的”,是对象在感性中直接被给予。直观是一切认识的材料和内容的唯一来源,而直观也有自己的形式**,时空就是我们“与对象直接发生关系的”形式。

直观与感性(snnlichkeit)是相近的,都是指一种认识能力,直观的就是感性的,感性就是我们通过感官获得所有表象、所有被给予对象的能力,我们所有被给予的对象都是在感性之中的,而“感性”其实就是“感性直观”。

表象(vorstellung),就是出现在我们心灵面前的东西,感性直观、范畴、理念,各种各样的原理,不管是具体的东西,还是抽象的观念,都可以称为表象。所以表象这个概念又大于感性直观概念,感性直观的东西必然属于表象,但表象的东西,还包括从感性直观的东西中抽象出来的观念等等。我们认为时空总是外在于、独立于“我们”的,这实际上是我们特有的时空直观形式所导致的表象而已。

**休谟:**先生,我得很不礼貌地打断你,我并不想纠结于各种语词、概念的辨析,就让我们把这些语词、概念当作相近的东西,一笔带过吧,等到它们的差异在语境中非常重要时,我们再强调出来。我期待你直接说出你理论的要点,以便我辨析我们两人之间的相同与分歧。

**康德:**好的。先生。我把我的时空观总结为几点:

(1)时空不来自于经验,而是经验得以可能的条件。

(2)时空是所有内感官现象与外感官现象的必然性基础。

(3)时空不是概念,而是“我们”认识主体的感性直观形式。

休谟:虽然我们都认为时空是主观的、感性的,不过从你总结的观点看,我大概已经清楚我们的分歧所在,也知道为什么你要加上“先天的”这个修饰语。容我慢慢说来。

你认为时空是感性的,且时空是经验得以可能的感性条件与形式,意思大概是说,时空不是“感性直观的内容”,而只是“感性直观的形式”。这其实就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区别,因为我把时空视为感性直观“内容”与“形式”的共现,而不单单是“形式”而已。

我猜你会说,你并不反对“时空”这种先天形式与感觉经验内容直接相关,且认为只有时空这种先天形式运用于感觉经验之中,时空才成其所是,否则什么也不是。

我要说,我们对一个感性现象,区分为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这作为我们的认识工具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内容是在形式中的内容,形式也是有内容才成其为形式,就如你所说,时空这种先天感性直观形式,必须涉入经验之中,掏空了经验性内容,时空也就什么也不是。既然如此,没有经验性内容,时空就什么也不是,那在两者的关系里,为什么要将你所谓的“先天形式”视为逻辑上在先呢,而不是两者的逻辑地位同等呢

**我猜想,这与你把时空这种主观的先天形式视为一种“确定”“不变”的东西有关,即形式是“固定的”,变化的只是感性的经验内容。**我的观点与你不同,我认为,尽管在我们流变的经验流之中,会有一些稳定的东西,我们可以把这些稳定的东西称为形式、结构,可是,这种形式、结构本身也随着经验的流变而变化,只不过这种变化之微,或者我们将流变的过程统觉为“同一”,以致于我们认为它们是固定不变的,并在逻辑上是使经验得以可能的前提条件。就像“心灵”“认识主体”,我们其实只有“经验流”,所谓“心灵”“认识主体”就是一个感觉经验复合体,流变始终被感受到,可是在流变过程中也始终被感受到稳定,我们是通过统摄统觉等方式把整个流变的“过程”当成一个“同一者”,构造出了一个“心灵”“认识主体”,人们就以为“心灵”“认识主体”始终有一个不变的结构、形式,而实际上所谓结构、形式本身不过由流变的“过程”中的具体内容构成,并显现出来,构成结构、形式的每一部分都有具体的流变的内容。

我猜想,你把时空之类的感性直观形式称为“先天的”,并且认为这些先天的形式在逻辑上先于经验,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你把这些感官直观“形式”当成了“内容”的前提与条件。我很奇怪这一点,我们为什么要把在感性经验过程之中共现的、不可分割的两个东西,称其中之一为另外之一的前提与条件呢,难道两者不是相互依存与并存的关系么,即使使用“前提”一词,难道我们不可以将两者的关系称为互为前提、互为介体的共存关系么。

经验必有时空形式,而时空也是经验的,只不过,我们的经验过程里,时空作为一种表象又成为经验流的形式而已,或者说,是整个经验流构成了关于时空的表象。当我们看到一个物体处于空间之中,看到一个事物在时间中发生变化时,我们其实都是通过经验知道这些的,经验构造身处时空之中的表象。

你要分清两个命题:①经验必有时空形式,我们不能抛开时空设想任何东西;②经验所必有的时空形式是先天的形式,是经验得以形成的前提条件。我们并不能直接从第一个命题推知第二个命题,而关于第二个命题,则又涉及到我们对“先天”、“形式”与“内容”、“逻辑前提”等概念的理解,我想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些概念出发去清除我们之间的一些分歧。

正是你把“形式”当成前提条件,导致你意识不到“形式”本身也是经验性的,或者说,正是你否定“形式”也是经验性的,导致你将“形式”当成了前提条件。可是,当你解释这个时空感性直观形式的时候,你又无法离开经验性内容,于是就会用一种很奇怪、很晦涩的语言来表述:

“时空是主观的先天直观形式,在逻辑上先于经验,又必须应用于经验之中”,你一边说,“每一个感觉里面,都有先天的的感性形式,否则我们什么也感觉不到。”

一边又说,“先天的感性形式必须应用于经验之中,时空这种感性直观形式如果么有经验性的内容,就什么也不是,只有具有了经验性内容,才能意识到时间与空间。”

你的这些奇怪表述,我想就源自于,你从“经验”之中抽绎出一个“形式”,然而认为这个“形式”不是经验的,却又认为这种形式必须应用于经验之中,必须处于经验之中才可被理解,否则什么也不是。如果你将“形式”与“内容”置于同等的逻辑地位,而不是在逻辑关系上排出先后顺序,将时空的感性直观视为一种形式与内容共现的表象,把形式与内容都视为经验的一部分,把时空视为一种包含了形式与内容的主观感性直观能力,而不单单是一种主观的感性直观“形式”,那么,你就不会为了表达你的那些“曲折”的想法,而将语言扭来扭去了。

**康德:**尊敬的先生,你我大概都会认同,现象世界是主观的世界,自在世界(物自体世界)则是我们不可认识的,而我所做的这一切,只是想从主观的现象世界中求索是否存在“客观”的东西,比如确实性、普遍必然性,以避免怀疑主义的无尽侵蚀,否则,将导致我们否定一切普遍必然的知识。时空这种先天感性直观形式,正是我所认为的这种东西。我们不能抛开时间与空间去设想任何东西,因为时间与空间是我们认识主体的先验规定,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规定”,这种感性直观形式的“规定”,让我们在主观性的现象、观念性的世界之中获得了“客观”的立足点。

**休谟:**亲爱的先生,这也正是困扰我的问题,我并非不想获得确定性东西。但我们不能因为渴望答案,而终止思考与怀疑的脚步。我们可以选择相信一个东西,比如相信“普遍必然性”,并且我们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思维工具去认识事物,但我们要清楚我们“相信”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为什么形成这样的“相信”,是什么导致我们这样“相信”,我们可以继续“相信”下去,但是在理性不能给出充分、绝对地说明之前,我们不能认为自己在理性上已经获得了最终答案。

**康德:**我听说胡塞尔、海德格尔这些后生,最近也做了这方面的研究,关于这个话题,下次我们可以邀请他一起。

**休谟:**我们的认识确实略显陈旧了。经验主义也有很多后生开展这项研究,我们到时候可以组一个聚会,让我们看看沿着不同方向去研究同一论题所获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