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分享:为什么你必须要鸡娃!

这个思维,其实还关系到你的家庭,子女的未来。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中国人害怕鸡娃,甚至把鸡娃当作一种罪,甚至互联网上有人在说,我要接受孩子的平庸,不鸡娃,从我做起。

可以说,这些观念,都是缺少经济学思维、缺少全球市场思维的体现。

我今天来告诉你,如果你认同这种观念,很多人会后悔。

更有水库大V告诉你,生娃是财富,要多生,然后不鸡娃,要在多个孩子中找概率。

扯淡了。

一个孩子,他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他需要生产,他才能消费。

从经济学理论的意义上讲,生产者是不区分劳动者和企业家的,所有生产者都是企业家,在经济学理论中,投入资源,承担损失,冒着不确定性进行生产的人,都是企业家(功能概念)。

只要你不是巨富,不是让孩子未来一生只消费(其实巨富们也希望孩子们生产),那么,就要明白一个问题:

一个生产者,也是一种资本。而劳动力资本,是需要投入的。

尽管有人说,不读好大学,一样可以当企业家,一样可以在某方面很优秀,的确,有,但你考虑过概率没有?

美国现在最牛的企业家,大多数不是学霸吗?中国的这些优秀企业家,学霸也越来越多了。

你不是学霸,能搞人工智能企业吗?

学霸成为优秀人才,优秀生产者的概率,肯定是远远大于学渣的。

如果孩子普通,有些人会说,无所谓,一生平安就好。

你这么认为可以,但孩子会这么想吗?难!

在这个问题上,你同样要破除国界思维。那就是,你需要明白,你的孩子,作为一个生产者,是在一个全球化的市场与他人竞争的。

劳动力,说到底就是一种商品,而商品就要参与市场竞争——这是经济学的铁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在为消费者服务。消费者的主权决定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这个"消费者",在劳动力市场上就是雇主。

雇主会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劳动力,不管这个劳动力来自纽约还是班加罗尔。

你可能会说:“我不希望外国劳动力进入中国市场与我竞争。”

但这种想法有用吗?完全没用!因为资本长了脚,它会自己跑。

当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过高时,资本就会流向成本更低的地方。

这时候,你以为你躲过了竞争?错了,你和那个印度的民工,依然在同一个全球市场上竞争。

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资本的自由流动和最优配置。任何试图人为干预这种流动的行为,最终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和整体效率的下降。

资本的天性就是逐利,它会自动流向能够获得最高回报的地方。

当美国的程序员要求每小时100美元的工资时,而印度的程序员只需要25美元就能完成同样的工作,企业会怎么选择?答案不言而喻。

所以印度有了全球最发达的软件外包业。

这不是什么道德问题,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水库大V错在哪了?国界思维。他说中国孩子越生越少,未来孩子是稀缺的,因此要多生。但他没有看到整个世界的市场,孩子可不稀缺,孩子可多了。哪来的稀缺呢?资本是会流动的。低技能的劳动力,一样得和印度孩子竞争。

市场不认识国界,不认识种族,不认识政治制度。市场只认识价格信号和供求关系。

在这个冷酷的市场面前,你的爱国情怀、你的文化自豪感,统统都不管用。管用的只有一个东西:你能为雇主创造多少价值。

在自由市场中,同质的生产要素会趋向于获得相同的报酬。这是因为套利机制会消除任何不合理的价格差异。

这个原理用在劳动力市场上就是:同质的劳动力,无论身处何地,最终都会趋向于获得相似的报酬。

美国的程序员和印度的程序员,如果他们的技能水平相当,那么他们的工资水平也会逐渐趋同。

当然,这个"趋同"的过程可能是美国程序员的工资下降,也可能是印度程序员的工资上升,更可能是两者兼而有之。

你可能会问:那为什么现在还存在巨大的工资差异?答案很简单:因为市场还没有完全一体化,还存在各种壁垒。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壁垒正在迅速消失。

当一个印度程序员可以通过互联网为美国公司工作时,地理距离就不再是障碍。

当语言、文化、时差都不再是问题时,真正的全球竞争就开始了。

到了人工智能时代,这种竞争变得更加残酷。为什么?因为AI降低了很多工作的技能门槛,使得原本不同质的劳动力变得同质化了。

以前,美国的设计师可能因为英语水平、文化背景等优势而不用担心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

但现在有了AI翻译呢?中国的设计师,凭什么不能为美国的企业工作呢?

沟通没有障碍了。

随着服务贸易占经济比重越来越高,这种跨国竞争变得更加普遍。

制造业的外包我们已经见识过了,现在轮到服务业了。会计、法律咨询、医疗诊断、教育培训,这些原本只能在本地提供的服务,现在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跨国提供。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不仅要和本地的同行竞争,还要和全世界的同行竞争。

一个美国的程序员不仅要和纽约的同事竞争,还要和印度、菲律宾、东欧的程序竞争。

因为对于很多工作来说,地理位置已经不重要了。

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竞争的游戏规则。

以前,距离是天然的保护屏障,现在这个屏障消失了。

自由贸易消除了人为的壁垒,让资源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最优配置。

互联网就是最强大的自由贸易工具,它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壁垒。

当一个美国公司需要软件开发服务时,它可以选择硅谷的团队,也可以选择班加罗尔的团队,还可以选择基辅的团队。选择标准是什么?性价比。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本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因此,全球高水平程序员的工资是在趋同的,中国大厂里的优秀人才一样收入很高。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普工的工作技能水平呢?

程序员与程序员竞争,设计师与设计师竞争,那普工和谁竞争呢?和印度、缅甸、孟加拉,非洲的普工竞争。

你愿意吗?

打破国界一看,在非洲生产,在越南生产,在孟加拉生产,都可以零关税进入中国,那企业挑人时,不得在你家孩子与非洲人、孟加拉人之间比较吗?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哪怕你关上国门,竞争都存在。

你的孩子是否接受,他一生就只能和他们竞争的结果?

收入和他们一样?生活水平和他们一样?

还是你准备让他来啃你的老?

在任何竞争体系中,只有那些能够提供最高价值的人才能获得最高回报。这是自然选择在经济领域的体现。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劳动力市场。

在全球竞争中,只有那些能够提供独特价值、不可替代价值的人,才能在竞争中获取更多的收入,从而有更多的生产能力。

什么是独特价值?就是别人做不了或者做不好的事情。

什么是不可替代价值?就是即使别人能做,但你做得更好、更快、更便宜。

要获得这样的能力,除了从小培养、持续投资,还有别的办法吗?

在市场经济中,每一项投资都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只有那些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投资才能获得回报。

人力资本投资也是如此。

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自然的精英和大众的分层。这种分层不是人为制造的,而是能力差异的自然结果。

你要让你的孩子成为精英,还是大众?

在全球化的劳动力市场上,这种分层变得更加明显。劳动力被分为几个层次:

第一层是创造者和创新者,他们创造新的产品、服务、商业模式,这些人是真正不可替代的。

第二层是高技能的执行者,他们能够高质量地执行复杂任务,虽然可以被替代,但替代成本很高。

第三层是标准化的技能工作者,他们的工作相对标准化,替代成本中等。

第四层是低技能的重复性工作者,他们的工作很容易被替代,无论是被其他国家的工人替代,还是被机器替代。

你的孩子想要在哪一层?答案显而易见。而要进入前两层,除了天赋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投资。

比较优势理论告诉我们,即使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专业化仍然能够带来收益。

比较优势不是静态的,它会随着技术进步、资本积累、人力资本提升而发生变化。一个国家或个人今天的比较优势,明天可能就会消失。

这就是为什么鸡娃如此重要的原因。

你不能指望躺在现有的比较优势上过一辈子,你必须不断提升,不断创造新的比较优势。

今天你可能因为会说中文而有优势,明天AI翻译普及了,这个优势就没了。

今天你可能因为在国内而有地理优势,明天远程工作普及了,这个优势也没了。

唯一持久的优势是什么?是学习能力,是创新能力,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在全球化时代,最稀缺的资源是什么?是顶尖人才。

世界各国都在争夺顶尖人才:美国的H1B签证,加拿大的快速通道,澳大利亚的技术移民,新加坡的人才引进计划。

为什么?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就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这场人才争夺战的结果是什么?顶尖人才的流动性越来越强,他们可以选择在任何地方工作,为任何雇主服务。

而那些普通的劳动者,却被困在原地,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精英的流动性远远高于大众的流动性。这是因为精英拥有更多的选择权,更强的适应能力。

教培行业出问题了,但教培行业中的管理人员,很快就找到其他工作了,因为营销岗,管理岗,开发岗,很多行业都需要。

能力一般的老师,就不好办了。

教育投资的竞争也是如此。

在这场竞争中,那些投资不足的家庭和个人获得回报的概率更低,那些投资充分获得回报的概率更高。

这听起来残酷,但这就是市场经济的规律。

当然,这种人才竞赛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教育成本上升,学习压力增大,童年快乐减少。

但在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这些代价是不可避免的

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选择都有机会成本。你不能既要竞争优势,又要岁月静好。

全球化不是一个可以选择的政策,而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

互联网、人工智能、移动通信,这些技术把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创造了一个真正的全球市场。

在这个市场上,劳动力作为商品,必须接受全球竞争的检验。

你可以抱怨这个现实,可以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可以呼吁政府保护。

但经济规律就像自然规律一样,不会因为人们的喜好而改变。你可以无视它们,但你不能违背它们。

鸡娃的手段可以讨论,但鸡娃,就是人力资本的投资,如果希望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消费水平,让他成为一个有更高级资本技能的劳动者,是一个重要条件。

鸡娃,就是一种企业家行动,要面对不确定性,花钱了,也不一定能成功。

但不鸡娃,渴望孩子成为天才,更是一种对孩子未来的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