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不是第一生产力,自由才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一个器物层面、唯物主义的经验陈述。当人们看到现代化的工厂、先进的技术设备、高速行驶的列车,带来物质丰裕的生活时,都会从直观的观察中得出这样的结论。

但是我们要问:这些科学技术,是怎么来的?

是资本推动的。没有资本,就没有科技进步。

非洲国家穷,是因为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吗?显然不是。互联网科技、高铁、汽车发动机、桥梁建造、疫苗、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现代化的耕作工具,都既是成熟的,也是现成的,为什么不用?

一因为没有资本。

这世界上的技术,相对于资本,永远是相对过剩的。是资本量的多寡,决定了什么样的技术被投入使用,什么样的技术被搁置一旁。

判断有限的资本该不该投入某项技术进步的标准,就是投入后能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迫切需求,资本是实现了增值还是损耗,是对未来生产力的增加还是减少。

所以非洲国家的人将有限的资本先投入到了活命中,而不是技术进步中。因为一旦他们去投资技术进步,那就连命都活不成。活着,显然比活得更好更加迫切。

人类能不能在沙漠里种粮食、能不能搞海水淡化?可以,以现在的技术条件,完全能做到。把现有的资源全部集中起来,用来登火星放卫星,可不可以?可以。但是技术只能告诉我们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能够做什么,却不能告诉我们应不应当做。

为什么不做呢?因为不划算。不划算的意思就是,资本投入进去后,带来的产出还不足以覆盖资本本身,那就是资本损耗了,人们更加重要和迫切的需求无法满足了,未来生活反而变差了。

所以这样的技术虽然存在,但是并不会被人们使用。这是人的经济计算的结果。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我们远古的祖先首先是作为大自然的纯粹消耗者而存在的,他们不生产和增加任何东西,只从大自然中获取可食用的浆果、植物、动物而存活。到了农业时代,人类选择了定居生活,有了私有财产的观念,才有目的地保留种子、驯化植物和动物,以实现未来的更大产出。

这些保留的种子、植物与动物,是人类节俭的结果,他们不是将这些东西全部消费,而是储蓄一部分,并投入到了未来的生产中,以期获取更大的产出。它们就是资本品,即用来生产消费品的“中间产品”。

荒岛上的鲁滨逊,先是徒手抓鱼,产出很低,为了使自己过上不再挨饿的日子,他必须首先节制欲望,先积攒下足够十天食用的鱼,才能启动十天才能完成的渔网的生产过程。若不是这样,他就会在渔网尚未生产完成时,耗尽储蓄,然后挨饿甚至死亡。

渔网,对于鲁滨逊来说,就是他用来生产消费品(鱼)的资本品,对他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技术进步”。这是他先期节俭形成的储蓄的结果。因此,足够的储蓄,是启动迂回生产的先决条件。

迂回生产,就是不直接生产消费品供自己享用,而是先生产用来产出消费品的资本品。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较长生产过程的迂回生产,能够实现更大产出,提升生活水准。现代社会之所以物质福利巨大进步,就是因为储蓄多了,可以投资到更长时间的迂回生产中了,不是直接生产消费品,而是去生产资本品了,于是产出得到了几何式提升。

假如鲁滨逊本来就有足够十天食用的鱼,那他就不用缩减消费,直接去生产渔网,达成更大的产出。同理,一个社会,储蓄率越高,资本品越多,未来的产出就更大,生活就更好。

所以,资本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拥有资本,就意味着在时间上快人一步,离预想的目标更近一步。资本品的增加,使我们可以无需缩减消费、降低生活水平,而达成在时间上较远的目标。相反,资本量少、或者资本的损耗,就意味着必须放弃某些目标,或者缩减消费。

因此,落后国家要推动技术进步,提升生产力,人类社会要实现富足繁荣,首要的步骤就是储蓄,增加资本。

三那资本怎样才能积累起来呢?

米塞斯说:

“必须有一套有利于大规模储蓄、有利于资本积累和投资的环境……生产技术手段的巨大进步以及由此而来的财富与福利的增加,只有通过实施那些体现经济学原理的自由政策才有可能。”

这样的环境,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一个财产权受保障的经济体制。财产权,就是人的自由。

人本身就是最大的资本。没有人,什么事都干不成。要把人的资本价值发挥到最大,就必须让人有充分的自由。

将多少财富用于现时消费,多少用于储蓄和未来投资,取决于人的时间偏好。对未来有良好的预期,时间偏好就低,人就会缩减当下消费多储蓄;未来前景黯淡,有今天没明天,时间偏好就高,就会吃干喝净。

决定将稀缺的资本投入到什么样的生产技术中去的,也总是人。一种新技术,并不是唯物主义的某种物件,而总是源自于某个人的头脑,它总是人的智力活动的结果。你不能说汽车和摩天大楼是“物质文明”的象征,没有人的精神因素,哪里来的这些物质呢?

所以资本不是“钱生钱”,不是永动机一样的存在,不是自己能维持自己的。是人对未来的判断,以及企业家才能,让资本不断实现增值,进而推动技术进步,造福全人类。

资本的背后,是人。

资本就是自由意志。

那假如在一个奥威尔式的“大洋国”中,每天面对老大哥的电幕,**“‘思罪’不招致死亡,‘思罪’本身就是死亡”,**人都无法思考了,怎么可能有资本积累,又怎么可能有技术进步呢?

在苏联式的“科技创新”中,一方面,科技被政治化,符合全能王想法的科技创新才是创新,否则就是反动。所以那与其说是在科技创新,毋宁说那是在扼杀科技创新。毫不意外,整个苏联时期,它对人类文明的重大创新贡献是:0。

另一方面,把所有资源全部集中起来,搞所谓的“攻关”,那就是一切服从于最高的某个目标,消灭私有财产。在这种全盘控制之下,根本就没有资本,只有资本品。

因为资本这个概念,只有在通过货币进行价格计算的市场经济中才能存在,它是经济计算的一个要素,只存在于行动者的内心。没有私有财产,连价格都不会有,怎么会有经济计算呢?每个人都服从统一指挥,木偶又何需计算?

于是这样的攻关,就是不计成本和利润的瞎搞,它没有消费者主权的支持,结果就是巨大的混乱和浪费财富,其本质是满足个别人欲望,是他个人拿着大家的钱的一种消费活动。

把财富全部浪费和消费掉了,人人都吃不起饭了,就跟非洲穷国一样了,哪里还能指望技术进步?

对经济进行各种管制和干预,同样是在减少资本积累,延缓技术进步,降低人的福利。

养三只鸭子是资本主义,雇佣几十个人生产瓜子是牛鬼蛇神,有些事情只准一部分人干不准另一部分人干,办一个企业要经过几十道许可审批,必须符合苛刻的环保条件,那就连生产活动都不会发生,更不用谈积累资本,人人都选择躺平,向最低水平看齐。

今天取缔教培,明天打击“垄断”,后天处罚平台,大后天收拾直播带货,人对未来的预期就降低了,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收拾自己。于是时间偏好就骤然提高了,人们朝不保夕,有今天没明天,何必积累资本,何不今朝有酒今朝醉呢?他可能设法存更多的钱用于应对未来,但那不是资本投资,而是未来的消费,所以跟技术进步也没有关系。

取得的利润被课征重税,滥发钞票稀释财富,人们就更没有储蓄的动力,既没有投资未来的信心,也没有这样的能力。

以上种种,归根结底,都是侵犯财产权。

有恒产者有恒心。财产权受侵犯,必然打击资本积累,延缓技术进步,降低劳动生产率,总之就是启动贫困化的进程。

说到底,技术进步的前提,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依赖于财产权受保障的环境,其实质就是人的自由。这些都必须在市场经济中才能实现。

市场经济,有赖于人们的观念支持。今天呼吁管一管,明天呼吁什么都免费,那就是在向别人的财产主张权利。当呼吁的人多了,就会形成公众舆论,公众舆论会转化为政策,其结果就是人人财产权不保。

到那时,就不是资本能不能积累、技术能不能进步的问题了,而是能不能活命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