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国家不算文明,市场国家才是文明

福利不算文明,市场才是文明

曾经非常羡慕欧洲福利国家那种“从摇篮到坟墓”的一条龙服务,心说“这TM才叫文明”。后来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文明不能靠福利实现,反而要想搞福利就要先文明起来,也就是发展市场经济。当然文明之后再搞福利,也只不过是逐渐掏空文明的成果,说更严重一些,是在破坏文明的成果。

福利是个好词,在现实中也极具迷惑性,能被迷惑的前提是看不到其中的悖论。

有悖论就说明有逻辑不通的地方,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福利的迷惑性就在于它看起来真的能给人带来好处,而且很多时候这种好处看起来还非常可观。

很多人体验过医保报销,一般比例都不低,看起来社保确实没白交。如果就以已有的医疗服务和药品定价来计算,医保报销的情况确实让它看起来非常实惠。不过这里定价的问题或许还可以再琢磨琢磨,有没有别的可能,比如充分市场化的话会是什么价格。

不只是医保报销,只要能直接给钱,比如老人们已经领到的养老金,确实容易让人觉得“好处来得非常容易”。毕竟一个月只需缴纳几百块钱就可以在年老之后领到纸面金额更高的养老金。

这就是福利的迷惑性,当然悖论同时也就在这里,那就是“钱从哪来”?

当下老人们的养老金从哪来?从当下年轻人交的社保来。当下年轻人将来的养老金从哪来?从将来年轻人交的社保来。这个原理现在基本已经是常识,看起来貌似也很合理,当然只是“看起来”。

反应快的人很快能意识到,当下的年轻人直接把钱给父母不就是帮他们养老了吗?确实,当下不少年轻人也是这么做的,然后同时还要多交一份帮别人的父母养老。年轻人真不容易。

反应快的人又要发现了,如果他们不帮别人的父母养老,不就可以给父母更多养老钱了吗?就算这部分不给父母,自己的经济压力也会减轻一些。

反应快且能考虑更长远的人还会发现,假设现在公司和某员工每个月为他共交两千块钱左右的社保,这两千块钱还不只包括养老保险,那么将来怎么发给他金额更大的养老金?依然还是“钱从哪来”的问题。

想到这里就会出现一个有意思的结论——相对于你需要社保,社保可能更需要你。

这几年社保征缴的力度越来越大,延迟退休反复提及,放开生育——准确来说是鼓励生二胎三胎甚至生更多的喊声越来越响亮,甚至出现教授在国际场合请教国际友人“如何让女大学生一毕业就老老实实服服帖帖生孩子”的特色趣闻。

不能怪这位教授,一切都是经济问题,这些现象背后有一个共同逻辑,那就是社保更需要你,跟你的后代。说白了,社保的水池需要不断开源。

除了不断开源还有什么办法?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让钱越来越不值钱,这是基本常识了。所以指望将来养老金能养老的朋友要注意了,不是说干脆不交,很多时候都是没办法,捆绑的东西太多。但是至少要有所警觉,多做准备,多赚钱,多存钱,有条件还要研究更多保存资产价值的方法,分散风险。

经济规律是铁律,钱总得有个来处,不断追问“钱从哪来”这个问题,是对规律的基本尊重。

福利主义实际上是欧洲那帮白左的发明。“从摇篮到坟墓”是一句动人的口号,背后则是对经济学常识的无知。无知无畏,圣母心加上利益驱动,一个超级耗能但是建设性为零的系统就建立起来了。

这个系统扼杀创造力,鼓励懒惰,制造懒汉,摧毁人的自我负责精神和上进的动力,拆了东墙补西墙,结果东墙拆没了西墙也没补全。

由于开始得比较早,欧洲那些福利国家让我们有机会见到这种模式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正如我们开头所说,欧洲福利国家因为曾经的文明,也就是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才有机会搞公共福利;而他们这些年的白左福利制度,正在或者已经把多年资本主义辛苦奋斗积累起来的文明成果葬送掉。有些国家比如希腊甚至直接宣布破产。

希腊政府破产事件也过去有些年了,相信当时不少人第一次见识到国家也可以破产。是的没错,没什么可意外的,经济规律是铁律,大家都要接受经济规律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