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是税收,性质上属于所得税和“五险一金”的经济学
社保是税收,性质上属于所得税,而且是“累退所得税”,即收入越低,缴税比例越高;为社保欢呼雀跃,是一场智力灾难,是民主时代的一大世界奇观。
然后写着写着,就啰里啰嗦写了一大坨,口水文而已,没啥价值,其实道理都很简单。
最近有人借助民粹舆论,把“五险一金”问题推向了舆论热点。这个问题长期以来被冠之以剥削压榨的恶名,挑动劳资之间的对立情绪。让我们抛开立场与情绪,从经济学角度予以客观分析。
米塞斯在他的传世巨著《人的行为》的许多章节,以及其它作品中,均论述了“社会安全保障”制度。他用精湛而雄健的笔法,严密的逻辑推理,清晰透彻、鞭辟入里地勾勒出了其本质和必然结果。他认为社会保障制度是对劳动阶层的欺骗、是代际间的财富再分配、剥夺了人的自由,是短视行为以及集体主义观念和对外战争的渊薮。
他首先论述了劳动者工资率的决定问题:
**一个人处理别人劳动的方式,和处理所有缺稀的物质类生产要素一样,他会按照用来评估所有其它财货价值的那些原则去评估劳动价值。**工资率的决定——和物质类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一样——只可能在市场上达成。
每个企业家都渴望以最低廉的价格,购买实现企业计划所需的所有特定种类的劳动。但是,企业家开出的工资必须够高,才能从其它竞争者手下拉走所需要的工人。他的出价上限,取决于他从相关工人的雇用所增产的财货、未来销售预期可获得的价格。他的出价下限,取决其他竞争企业家的出价,而这些企业家的出价也和他一样受到类似考虑的影响。当经济学家说,每一种劳动工资率的高低取决于该种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时,他们心里想的就是这种情形。
这是首先要明确的概念:手段从目的中获取价值,是消费品的预期价格,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土地、劳动、资本品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取决于它们在生产消费品中贡献的边际生产力,预期未来产品价格(按照时间偏好利率)的折现,就是该要素的价格。
决定生产要素价格的经济法则,一体适用于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品,即都由其边际生产力决定,并没有古典经济学的“土地产生地租、资本产生利润、劳动产生工资”的三分法。
那么,对于争论不休的“五险一金”到底是雇主承担还是劳动者自己承担问题,米塞斯是怎么论述的呢?
他讲了一对概念:毛工资率和净工资率。
讲到工资率的决定时,交换学所指称的,永远是雇主为了某一特定种类、特定数量的工作,必须支付的总价格,亦即,毛工资率。
而所谓净工资率,就是工人拿到手的实得工资。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在权衡雇用工人的利弊得失时,雇主不会关心工人拿到多少实得工资。对雇主来说,唯一有关的问题是:为了取得相关工人的服务,必须支出的总价格是多少……亦即,毛工资率。如果法律或业界惯例,迫使雇主在付给雇员的工资之外,还须支付某些其它费用,则工人的实得工资就会相应地减少;这些附属支出不影响毛工资率;它们的负担完全落在赚取工资者身上;它们的总金额减少实得工资——净工资率——的高度。
所以,所谓五险一金、年金、缩短工时、带薪休假、产假、育儿假、伤残补助,等等一切与雇佣劳动有关的支付,都构成了劳动者毛工资率的一部分。
**因为****雇主面对的,永远是这个相同的问题:对我而言,签订这样一个雇用契约划不划算?就我获得的那个成果回报而言,我不会支付太多了吧?**无论如何,这些税捐的负担都会落在雇员身上,而不是雇主身上。
非常清晰。
五险一金,就是劳动者自己支付的,它是劳动者的毛工资率的一部分。因为企业在核算的时候,必定算的是:我为雇佣这名工人,到底总共支付了多少代价?企业账面上列支的,是为换取该劳动者的工作成果而付出的全部成本,而绝对不会是工人到底实际拿到手的数额(净工资率)。
有些工厂,工人劳动和生活条件差,被知识分子批判。他们不理解一个基本的道理,那些工作生活条件,其实也是劳动者毛工资率的一部分。工厂可以给工人提供更好的环境条件,但是那必然意味着工人净工资率的降低。
毛工资率的提高,要靠资本积累的增加。储蓄增加,投资增加,劳动者使用了更先进的技术设备,劳动生产率提高,这才是提升工资率的唯一可行路径。在资本积累并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如果强制提高生产生活环境,且不准降低工资率,那就只有一条路,只雇佣边际生产力较高的工人,而将其他工人全部排除,即将这些工人推向没有工作的更加恶劣的境地。这就是“制度性失业”。
同时,要明白经济学中的“行动展示偏好”理论。工人能去,就证明了那对他来说是一种改善,否则他就不去。知识分子总是傲慢地替别人做决定,他们从没有问过,工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实际情况就是:工人宁愿忍受较为恶劣的生活条件,也不愿意降低净工资率——他就是赚钱来的,不是来享受生活来的。
这世界上从来没有无代价的事情,只看代价由谁来承受。因为我们生存和面对的是一个稀缺性的世界,凡是无视稀缺性而大谈工资提高、福利改善的人,都是童话家,与真实世界无关。
记住米塞斯的结论:**无论如何,这些税捐的负担都会落在雇员身上,而不是雇主身上。**记住朴素的真理:羊毛出在羊身上。若不是出在羊身上,那也必定是从狗那里薅来的,因为利维坦不可能变出来羊毛。
在论证了“五险一金”是劳动者自己承担这个命题后,米塞斯对这种做法予以了严肃的批评。
他指出,这是再分配。
干预主义的精髓,在于从一群人中索取财货给予另一群人,也就是没收和重新分配。每一项措施,最终都以劫富济贫的公平之举来证明其正当性。
欧洲各国在干预主义的道路上争先恐后,首先是德国,然后是英国和其他国家。他们采取了中央计划经济,兴登堡式的社主义。在德国,主要的干预措施不是纳粹首先采取的,而是希特勒掌权之前魏玛共和国时期,信奉天主教的布朗宁总理执政时便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了。在英国,主要的干预措施也不是工党首先采取的,而是保守党的丘吉尔。
其次,现收现支模式,是一种代际之间的财富转移,且是对陌生人的财产主张权利。
他举了一个例子:
在干预储蓄和投资的过程中,保罗于1940年付给国营社会安全机构一百美元作为个人储蓄。他换来一个要求权,也即一张无条件的政府借据。如果政府把这一百美元用于经常支出,便不会出现新增资本,劳动生产力也不会上升。这张政府借据,是一张向将来纳税人索取现金的支票。到了1970年,某个彼得可能必须为政府偿还这笔债,尽管他并没有因为1940年保罗的储蓄得到任何好处。
至于说,30年后,这张“借据”经过通胀之后还能留下多少实际购买力,以及还有没有那么多的彼得,这些彼得们还愿不愿意往进交,能不能负担得起,到底能不能持续,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第三,摧毁家庭纽带,消灭自我负责精神,消耗资本。
福利学派轻率地假设,当人们预期他们今天储蓄的果实,将由整个未来世代平等分享时,每个人的自私自利将升华蜕变,倾向更多储蓄。就这样,他们陷入著名的柏拉图错觉所必然导致的迷思;柏拉图误以为,不让人们知道他们的父母是谁,将激励人们像父母那样关爱所有年轻人。亚里士多德的看法与此不同,他认为柏拉图的方式必然导致所有父母对孩子漠不关心。如果福利学派还记得亚里士多德的话,他们将会聪明许多。
对一个不能诉诸经济计算的体系来说,维持与增加资本的问题,是无解的。
第四,是高时间偏好的表现。
整个****社会安全制度就是短期原则的极致表现。****1940年的politicians把问题抛给1970年的,以此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到了1970年,1940年的那个人要么已经过世,要么就成了正在因他们的显赫成就——社会安全制度——而自豪的元老politicians。
第五,削弱自由,是侵略性民族主义的培养基。
社保剥夺人们决定自己生活的自由。社保立法并没有让雇主花费更多的钱去购买劳动,只不过是在赚取工资者身上强加了一个限制,从而约束他们的消费。因此,它剥夺了工人按照自己的决定安排日常生活的自由。
而剥削一个人的消费自由,就是在剥夺它的一切自由。
米塞斯进而给出了一个结论:
德国不仅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创始国,同时也是现代反民主思想的摇篮,那可不是历史偶然性。
这可谓是对社会安全制度最严厉的批判。
它直指一个最可怕的结果:社会安全制度将打造一个让所有人依附的“全能神”,培养排外的集体主义观念,最终演变为侵略性民族主义。
哪些人是全能神的基本盘呢?社保制度的创始人俾斯麦一语道破天机:**那些年老时有一笔养老金可拿的人,比其他人好控制得多。**俾斯麦是拉萨尔的信徒,米塞斯在旧金山公共图书馆的演讲《从妄想到毁灭》中谈到了他俩合谋的计划:在这紧要关头,作为工会运动头目的费迪南德·拉萨尔前来援助霍亨索伦政府……拉萨尔与俾斯麦见了面,并“计划”出了社主义。他们引入了政府援助,合作生产,国有化……随后俾斯麦的确着手实施了一项社会立法计划。
当普鲁士政府和俾斯麦能够通过税金收买更多人的时候,他并没有照顾穷人的动机,而是这样就可以巩固自身首相地位和普鲁士国家。一切支出,都服从于这一目标。
“社会安全制度”是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基,最容易培养对普鲁士国家的热忱支持。依附于福利制度而生存的人,最喜欢权力扩张,最喜欢征(别人)更多的税,装进自己的口袋。福利制度让他们明目张胆而心安理得地向他人财产主张权利,让别人家的孩子给自己看病和养老。它将导致沉重的税收、不断攀升的债务和超级通胀,最终走向庇隆主义的拉美陷阱之中,所有人陷入集体贫穷。
它也最容易形成一致对外的排外思想,破坏和平合作,造福自己的办法就是掠夺别人。是福利制度让移民变成了负担,而不是财富,进而阻断国际劳动分工,其结果就是走向对抗和冲突。
如果这篇文章能够入选小学教材,作为通识教育课,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每个人必须全文背诵,并写出800字的作文,这世界就不会这么糟心。
整个世界在一场社民主义的超级骗术中一路狂奔,已经毁掉了来之不易的资本主义成果。欧洲已经陷入福利主义的泥潭中难以自拔,世界各国在错误的经济学观念和民主制度的戕害下,正在步其后尘。唯有阿根廷米莱,是一束亮光。
如何扭转这种趋势?用米莱的话说,“文化战争”至关重要。也就是,改变人们的观念,从错误的思想中解放出来,重拾资本主义精神和私有财产的伦理。
社保当然是税收,以前说的时候没人信,现在明明白白的强制缴纳了,大部分人应该信了。
有人说,税收是强制和无偿的,但是社保承诺未来返还,所以社保跟税收,还是有不同的。
区别税收与非税的关键在于是不是强制征收,单方面“定价”,而不在于是否返还。税收是不可能原路原金额返还的,它必然意味着转移支付,否则税收就没有了意义。因此,社保符合税收的一切根本特征。
再说了,既然返还不可能是原路原金额,必然转移支付,那税收还承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呢,问题是取的“民”并不是用的“民”,那按此逻辑,税收其实也返还了,难道要说税收不是税收?
那社保是一种什么样性质的税收呢?
是直接向收入课税,即所得税。所得税,就是直接剥夺财产,限制消费。限制一个人的消费,就是限制一个人的自由本身。所得税无法转嫁,由纳税人直接支付。
我们知道,所得税在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是“超额累进税率”,即,收入越高,税率越高。例如“正宗”的个人所得税(工资 薪金所得):
级数 |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 预扣率(%) | 速算扣除数 |
---|---|---|---|
1 | 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 | 3 | 0 |
2 | 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 | 10 | 2520 |
3 | 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 20 | 16920 |
4 | 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 | 25 | 31920 |
5 | 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 | 30 | 52920 |
6 | 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 | 35 | 85920 |
7 | 超过960,000元的部分 | 45 | 181920 |
最高边际税率是45%,意味着高收入阶层有将近一半的收入要缴税。它的含义很清楚:谁越是能够创造财富,越是会服务消费者,就越是打击谁。因此,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用途,并不纯粹是财政目的,而是非财政目的,意在实施再分配,调节收入差距。
超额累进税率,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是对富裕群体的制度性歧视,系统性攻击富裕的生活方式。
当然,这个说法是建立在法律本身合法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法律本身就不合法——例如剥夺人的财产——那么,法律应当被废除。因此,我们绝对不能从税收不平等,简单得出一个结论,穷人在剥夺富人——一般是这样,但是更正确的结论是这样:穷人和富人都在被剥夺,后者比前者更甚。
这倒并不是说,累进所得税就一定比按比例征税更差,要看的是实际税负。假如实施比例税率,每人征收5%的“人头税”,那么比实行差别化歧视化的累进税,要好一点。所有降低征敛总收入的手段,都比更多的税收收入边际上更不差一点。
它也不是说,累进税就一定对富人不利。因为富人总是有多样化的资产配置,他的收入主要来源并不是薪金,而可能是各类资产。然而打工仔牛马,收入就只有这一项,再加上米尔顿·弗里德曼发明的代扣代缴所得税制度,将所有企业变成了税务局的义务代征员,所以“牛马”们就逃无可逃。
媒体舆论说个税是工薪税,说的是没错的。但是它们往往导向的是:应当对富人更多地征税,这就是一个错误的结论。正确的方向是:应当让所有人都少缴税。“减税降费,促进经济增长”,也是“政治正确”,对吧。
与传统个人所得税相比,社保税也是所得税,但是不同之处是,它是“累退所得税”,即收入越低,缴纳的比例越高。
我们看一下计算过程就明白了,以陕西为例:
2025年陕西省社保缴费基数上限为22795元/月,下限为4559元/月,适用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
2025年陕西省社保缴费基数标准
1. 职工社保缴费基数
根据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官方文件,2025年职工社保缴费基数基于2023年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91180元/年)核定:
上限:22795元/月(平均工资的300%)。即91180/12*3。
下限:4559元/月(平均工资的60%)。即91180/12*60%。
适用范围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
2. 各险种缴费比例及示例
以最低基数4559元为例:
养老保险:单位16%(729.44元),个人8%(364.72元)。
失业保险:单位0.7%(31.91元),个人0.3%(13.68元)。
工伤保险:单位0.2%(9.12元),个人无需缴费。
注意,缴费基数是按照上年平均工资核定的,而不是按照每个人的实际工资来核定的,然后,按照月平均工资的60%-300%来计算缴纳。
收入低,可以按照社平工资的60%计算缴纳,比如你月收入为4000,不能按4000计算,而是最低按4559计算;又比如你月收入10万,你也不能按照10万计算,而是最高按照22795,即社平工资的三倍计算。
现在很明显,月入4000的打工仔,按60%最低标准,缴纳了养老保险(只以养老保险举例)为729.44元+364.72元=1094.16元,综合税负率为27.35%。
月入10万的高级打工仔,也按照60%缴纳,综合税负率为1.09%。
如果他们都按社平工资100%缴纳,为1823.52元,前者综合税负率为45.59%;后者综合税负率为1.82%。
如果后者按300%缴纳(前者月入4000,不太可能按照300%缴纳,那样他就没钱花了),月缴5470.8元,综合税负率为5.47%。
也就是说,不论怎样计算,哪怕是穷打工仔按照最低缴费基数,而超级打工仔按照最高缴费基数,二者的缴税比率都相差悬殊,前者比后者缴税占总收入的比例,要高得多。
所以,社保是一种超级没收性的税收,因为直接向收入课税,而且税率足够高;而且是一项非典型的、累退所得税,谁收入越低,缴税比例就越高,即剥夺穷人比剥夺富人更狠。
再次强调,绝对不能去追求税收的“公平”,要求按照固定比率“一视同仁”,而是应该将高税率的部分减下来。任何一人逃脱了被侵犯,都是边际改善,而不是说,他逃脱了,应该抓回来被“一视同仁地侵犯”。对税收的这个理解,最能检验一个人的观念成色。
那现在,为什么要全部强制征收呢?
当然是因为入不敷出了,必须扩大社保池子,即扩大公有制。公有制扩大,最有利于的是哪些人呢?最有权从这口大锅饭里舀的人。即最有利于现在领养老金的人,城市广场舞和暴走团可以舞照跳、马照跑了。
医保也一样,扩大缴费范围和提高缴费比例,资金池子大了,最有利于的是城市老年群体,他们可以享受更好的城市医疗服务,并且有了更多的资金可供支配。
公社时期,最积极地推进“高级社”、“小社并大社”的人是谁呢?是公社的领导,以及与他们关系最紧密的人,因为社越大、加入的人越多,他们可以支配的粮食就越多了。这是一个道理。
然后,穷人之所以愿意缴,是因为他们预期未来可以领到更多,即未来的穷人可以供养他们,实现代际之间的转移支付。因此,这就是穷人之间跨代际的相互伤害,“顺便”伤害一下富人。
但这必须建立在国家打的“欠条”能够如数支付(没有通胀)、未来经济一直蓬勃进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未来年轻人还足够多而且愿意不断往进缴的基础之上。这个愿望到底有多大的实现可能?由于这是一篇技术贴,就不发表评论了。
还有,公务人员没有缴纳社保税。认为公务员也缴纳了税金,是一种会计骗术。因为其所有收入和缴纳的款项,都来自于税收。如果一个公务员月薪10000,缴纳了1823元的养老保险,那么,这意思是,他每月从纳税人那里拿走了8177元。
最后,忍不住还是要超越技术帖,感叹一句:人们居然认为这些钱都是企业在出,而且出了以后对企业没有任何影响,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代价,这怎么看都是一场智力灾难;全世界的穷打工仔都为强制社保欢呼雀跃,真算是一场跨越种族与国界的世界奇观。当然,允许向自己课征不断增加的税负,然后期待政府的供养,这本身就是民主时代的一大奇观。
但愿人们在未来失业、工资率降低、企业亏损破产而供给下降物价上涨、超级通胀降低养老金实际购买力的时候,还能笑得出来。
阿根廷年轻人现在在参加米莱的集会时,已经能够集体背诵“自由”的概念了,多么激动人心!我可以把这个定义再浓缩一下:自由,就是私有财产,就是互不侵犯!
不要气馁,要鼓起勇气;不要妥协,妥协是魔鬼。不要被“国王的知识卫队”和左翼分子击退,要持续地撕开其伪善和邪恶的面具,他们是骗子、流氓、渣滓、盗窃犯、抢劫犯、高级种姓、破坏分子、心理变态者、社会工程师,他们反市场、反社会、反人类。他们不值得任何尊重和信任。
也不一定要去说服他们。让我们遵循罗斯巴德和霍普的教导,走自由民粹主义的路线:不要去试图说服你的同行,已经成型的成年知识分子改变观念,几乎闻所未闻,我们要做的,是直接面向青年大众传播观念,从他们当中寻求变革的力量!
广泛传播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读米塞斯,就是对自由与繁荣的贡献。
因为能够打败观念的,唯有观念;能够战胜枪炮的,也唯有观念。
好了,800字了。现在,轮到你们了,完成这个家庭作业,抄写它,背诵它,写体会,讲给你的孩子和周围的人听!